登陆注册
10303800000003

第3章 千古传诵《三字经》

各位先生、女士:

《三字经》这本过去的蒙童读物的“小书”,在明生书舍,我细讲了近五十个小时。这里只有两个小时,只能作一些概略的介绍,不能细说。

我和我的女儿舒琼注释的《孝廉经典》,云大出版社出版,印了一万册,名家作画,图文并茂,销路不错,听说,省委宣传部就买了四百册。现在,在这次会上销售,第一篇就是《三字经》。虽然我不能细讲,但是有了这本书之后,虽然讲得粗一些,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了。此外,我在《孝廉经典》的《自序》中,简要地说明了这样的意思:我不想把儒家的经典“神圣化”,把它们当做一种不可移易的宗教;也不想把它们“妖魔化”,把它们当做现代化的拦路虎;更不想把它“全能化”,因为世上没有全能的事物;也不想把它“虚无化”,因为它的优秀精神还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人们会用现代话语系统来理解它。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强大的融合能力:在不同的时空中,把碰撞着的不同文化融合成一种新的时代文化,凝聚成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新文化,如今也是这样。在对儒家经典的态度上,尽管人们有什么“新儒学派”、“反传统派”之类的划分,不必去管它!时代不同了,尽管还是有人从两个极端扭曲它,可是,实际上没有人会蠢到“神圣化”、“妖魔化”、“全能化”、“虚无化”的那种地步,人们总会用现代精神来接纳它,对千古传诵的《三字经》也并不例外。

一、概说

1.三字经是自宋代到“民国”以来,最流行、知名度最高的蒙学读本。近千年的时光,没有一个受教育的蒙童不读、不背《三字经》的。这是因为它是其他读物如《弟子规》、《孝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蒙童读物的“纲”,是启蒙读物的百科全书。它包括哲学、做人、学习、历史、天文、地理、数学、音乐、四时、五谷、六畜等日常知识,在那个时代,可以说应有尽有。它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三字韵文写出,最适宜于蒙童背诵。中国自古以来,没有哪本书能够像它那样“千古传诵”、“家喻户晓”的。如今虽然有人编了《新三字经》,但是并不流行,人们已经把它抛在脑后,不如原汁原味的流行,在昆明读经班里读的还是老《三字经》。我讲的《三字经》这个版本,全书一千一百一十八个字。

2.《三字经》以儒家思想,特别是以孟子思想为核心。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其实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互补与合流:道家讲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倡导人与人(人和社会)的和谐,佛家着重解决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和谐,这三者是人类都要解决的三大关系。三者的互补与合流,构建了我们的文化思想的话语系统,自宋明以来,这种互补与合流在思想界和民间自觉地公开地进行着。只要看一看云南自明以来三教同庙同堂的众多庙宇,就足以说明。如今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可以说是这三者的和谐。孟子的“民贵君轻”,“民为邦本”,“民如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的民本主义思想,演绎出“以民为本”的方针。可见,孔孟思想的积极部分,还是很有生命力的,《三字经》的绝大部分精神和内容,同样也还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3.唐宋以后的儒生——知识分子,有两条路:一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学位,然后当官,“学而优则仕”,这是官方的儒,或者叫它为“官方层面”。还有很大一部分考不中进士的儒生,就留在坊间教书,办书院,写书,或者教几个蒙童度日,他们最接近百姓,用各种方式,如写小说、杂剧,写野史,把儒家思想通俗化,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民间层面”。正是这些“民间层面”把孔孟思想化为百姓所有,以官方层面为支撑,在民间形成一股通俗化孔孟思想的强大力量,他们对民间的影响力,官方层面难以比拟。《三字经》的作者,宋代的王应麟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着作颇丰,主要在蒙学,全部七百卷,其中《蒙训》七十卷,《小学绀珠》十卷,《三字经》就是其中的着作之一。《三字经》的作者虽然署名是王应麟,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儒生不断对此书进行修改补充。可以看到,《三字经》叙说的历史部分,一直叙述到明代,就是明证。它有很多版本,我这里用的是清代的版本,也是流传最多的版本。“民国”年间的版本,甚至把孙中山也补充进去,但是这些版本流传不开。

二、内容简介

《三字经》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1.人生哲学。开头三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是《三字经》的纲,所以要多说几句。

什么是人的“性”?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情”的“性”。性,是天生的,内在的。“性”表之外是“情”,“情”由“性”生,“性”主使“情”。“性”是内在的,抽象的,情是“性”的具体外在表现,是外在的。什么是“习”?习是习染,是后天的影响、环境、教养形成的习惯,相当于人的本性在不同色彩的染缸里的染色。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人性,是“善”是“恶”,历来是古代的一个重大哲学命题。在儒家学派中,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告子主张无善无恶:“性如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佛家则认为“性本清净”,清净之性就是佛性,什么是“佛性”?正如一些佛寺的匾说的“如如不动”,就像“真如”一样的不动,因此“真如”就是“清净”,人的过错与作恶,是由于恶习的“迷”与“蔽”。基督教认为,因为上帝造出男人和女人以后,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受蛇的引诱,偷吃了智慧的禁果,因此,《圣经》(Bible)认为人本来是有罪的,要靠在教堂里向主耶稣“忏悔”,才能赎罪。

孟子的主张相似佛家,荀子的主张相似基督教。然而孟子和佛家却又是不同的:善与恶是一种道德观念,佛家的“性”是无恶无善的。道德观念的善与恶,是人类在一定的发展过程中才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不是人成其为人之后,就是“性本善”;因此,“人之初”的“初”,应解释为“人一生下来之后”,才能从道理上说得通。然而,不论对“性”的认知是善是恶,还是“有罪”,几家的结果都是相同的:要对人进行教育,只是教育的方法不同。《三字经》开头的三句话是以后述说的哲学依据。

2.教育的责任和主客观条件。这是从“教之道,贵以专”,直到“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百零二个字中的内容。首先,它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良好的人格塑造,同时,也注重知识教育。它用一些古时少年成器的故事,进行诠释。在方法上,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说明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环境,这好的“习染”十分重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在主观上,指出了父母、老师的重要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3.教育的内容。从“首孝悌,次见闻”起,到“此十义,人所同”,一百八十六个字,把要学的人伦修养和语文、自然、数学、音乐知识,作了说明。在人伦方面,主要说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显然,三纲是封建社会的话语,是要扬弃的。但上下级之间,按照《论语》的说法,下级要尊重上级,上级要爱护下级,却是完全应该的,父子之间也是这样。夫妇关系,建立在互相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也才会有和谐的家庭。这本是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只是后人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才有了这“三纲”之说。

以“仁”为中心的“五常”,仍然是十分现代的。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韩愈的解释是:“博爱之谓仁。”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面的“老”、“幼”二字是动词,是“尊重老人”,“爱护孩子”的意思,这就是从“仁”推演出来的“恕道”。因为所有的人,都是有人格的平等的人。“义”,不是江湖上说的“义气”,是“正当,适宜”的意思,因此,“正”和“义”常常联在一起用,或者说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的“中庸之道”。有了仁和义,礼、智、信才有出发点和归宿。

4.读书的顺序。从“凡训蒙,须讲究”起,到“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二百零四个字,说的是要读哪些书,读这些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三字经》说:先《小学》(朱熹编,讲述洒扫、应对、进退的礼节),然后是《四书》的《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然后是《孝经》。这些书要“详训诂,明句读。”“训诂”是要把字义搞清楚;“明句读”,“句”,是一个句子,“读”,是句子中应该停顿的地方。《三字经》还对这些书的内容作了概括的说明,如对《中庸》是这样说的:“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四书》读完之后,才是《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对《诗》经是这样说的:“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诵。”“讽诵”是吟咏的意思。《经》读完了,再读《子》:这“子”的书,“五子者,有荀(子)扬(雄),文中子(王通,王勃的祖父,着有《文中子》一书,因此人称为“文中子”),及老(子)庄(子)”。

5.读历史。从“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至“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三百三十六个字,是《三字经》分量最重的部分。它把我国从唐虞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脉络说清楚了,如对明代是这样说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一句话、二十四个字就把明朝的大事和兴衰说清楚了:明太祖元璋行伍出身,取得天下,传到了建文皇帝,才祭祀了四次祖先(四年)就由燕王永乐帝朱棣取代,迁都北京,到了崇祯帝,吊死在煤山,明代就亡了。说史的这一段《三字经》,幼时背熟了它,对以后学习纷繁复杂的中国历史有莫大的好处。如今,好些人说不清楚中国上下五千年朝代的更迭,背熟了它,就清楚了。

6.勉励勤奋读书。从“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起,到“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二百一十个字,用从孔子开始的一些正面典型人物,说明正派做人、用功读书的必要性和成果。这些典型例子中,说了孔子师从一位七岁的神童项橐为师,然后成了圣人。此外,还列举了很多因勤奋而有作为的人,他们中有富人,有穷苦出身的人,有男有女,有人少壮努力,有人晚年勤奋,终成大器。如“莹(北齐的祖莹)八岁,能咏诗”,“苏老泉(宋朝苏洵,苏轼的父亲),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作者,后汉人,女),能辨琴”。用这些例子来鼓励孩子立志奋进,同时,也用一些反面的例子来鞭策孩子,如:“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三、读经的背诵

对经典读物,是需要背诵的。背诵的好处,我体会最深:直到如今,小时候背过的书只要一提头,我还能背出一段。写起文章来,过去背过的书,就从笔端流出。

1.有人说,不要提倡背诵,这是“死读书,读死书”,是“填鸭式的教育”。当然,做学问不能都死背。但是在很多方面,幼年和青年,却又离不开背诵。小学至大学,不少读书的领域,都少不了背诵,大学学英语单词你能不背?语文的唐诗宋词你能不背?小学背的就更多。背诵有如下好处:

背诵,是开发右脑记忆区的最好方式。世界第一富翁比尔·盖茨,幼年时,把《圣经》的《马太福音》背得滚瓜烂熟。《马太福音》的字数比《三字经》的字数多达千倍。一位着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我们的脑子的记忆区,有如电脑的储存器,没有信号输入,它是无序的,一旦经过软件输入信号,它就成为有序的,输入的信号越多,储存器的有序部分就越多。背诵,就是这输入的软件,没有软件,无序的硬件有什么用?今天来现场表演的六岁男童,能把这些书不停顿地背出来,就是明证:他的记忆区开发得很好。

背诵有强大的识字功能。如果辅导得当,在背诵时,运用课本上的汉语拼音识字,不仅加强了背诵,同样也发挥了背诵的识字功能。一位朋友的六岁小女孩,还没上小学,但在读经的过程中学了识字,我试测过,她现在已经能慢慢地读完一小段报纸。

2.有人说,《三字经》孩子不懂,背了没有用处。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小孩子背的东西,年纪大了,还是不会忘记,不论懂与否,一辈子也忘不了,长大了,有了生活体验,过去不懂的一下子就跳出来了。何况,像《三字经》这样的启蒙读物,给孩子作些解释,也不是完全不懂,懂了的,就会体现在行动中。我有个十一岁的外孙,也在读经班读《弟子规》,我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升初中的测验中,他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读经教我怎样做人》。你再去看看读经班的孩子是多么讲礼貌,实在令人感叹读经的好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有如让孩子去背“小猫叫,小狗跳”这种没意义的东西,不如一下就让他们背高层次的《三字经》和蒙童读物。

3.《三字经》不但是蒙童读物,在辅导孩子背诵时,在课余时间带孩子来读经,家长也同样受到教育。我采访过参加读经班孩子的家长,他们异口同声如是说:对他们同样是一种教育。就像孩子学钢琴一样,大人不会,就无法辅导孩子。一位朋友还说:他们两口子吵嘴,孩子还和他们说:“莫吵了,经上是怎么说的?”弄得他们十分尴尬。其实,《三字经》很多大人不懂的非常多,就以中国的朝代和顺序而言,这应该是最为普通的常识,可是,能说得出来的能有几人!我读初中时,根据《三字经》,用五字韵文把这朝代顺序归纳为十五个字:“唐虞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唐宋元明清。”在以后学历史的过程中,我占了很大的便宜。因此,父母、爷爷、奶奶拿出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读经,教孩子按经上说的做人和读书,实在是利莫大焉。要知道:孩子的成器,是一家人的一笔巨大财富,是一家人的最大幸福。我在明生书舍讲《三字经》,有一位做生意的小老板从来不缺席,听完后他说:我爹我妈小时候不教我这《三字经》,如今就这样粗野,只会做点小生意。我说别怪他们,那个时候,谁敢讲呵!

4.还有人说,孩子忙不过来!当然小学的功课作业多,这也是事实。但是,也不是一点时间也没有。有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学跳交谊舞、恰恰,学打高尔夫球,这又怎么说?当然,这些也是可以学的,但那是本末倒置。孩子要从小就塑造他良好的人格形象,有更多的知识,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5.最后,关于理想和信仰问题。人,可以没有信仰,却不能没有理想。没有理想的人,是没有希望的,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让孩子背诵蒙学读物,做一个像《三字经》上说的那样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已经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了!

我是云南省蒙学会的顾问,也是昆明明生书舍的顾问,读过古书,大学又学英语,对西方文化也大略知一点,中西方文化是互补的,对国学不该视而不见,我只想为它做些踏踏实实的事,能做一点算一点,至少可以让我的孙子受益。以上只是个人的认识,是与否,请指正。

同类推荐
  • 当爱已成往事

    当爱已成往事

    在韩国汉城,姜 罗 卢三家两代人之间上演了一系列酸甜苦辣的感情纠葛。已结婚生子的姜金波,习惯了做家庭主妇的生活,有一天通过短信,发现律师丈夫正翰又了外遇,在丈夫遮掩躲避的同时,金波也秘密对丈夫展开了暗地调查,当得知丈夫和下属白珍珠在一起,并且一直在欺骗自己的时候,她痛苦万分。姜银波因与盛基同居怀有身孕,初恋情人尹泽服役归来,她的心中又荡起了阵阵涟漪。在银波和盛基的婚礼上,新郎盛基却选择了逃避。在银波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她决定离家出走。尹泽与罗家女儿艾莉偶然相遇,在艾莉的“策划”下,他俩走到了一起。历经磨难的银波决定放弃与尹泽的往昔的感情,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下楼

    下楼

    去美国之前,丹桂已经读下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脑神经学科的硕士学位。也正是从那时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当年选学这样的学科真是出于误解。丹桂原以为,走进人类大脑的深部,打开并修正那些纵横密布的神经网络,可使很多的人生通向坦途,包括自己的。可越往深走,那些愈加错乱纠结的网络变出更大的迷宫,歧途四布。让丹桂更为失望的发现是,它们其实不过是被动的反应机体,只能对外部的刺激源和操纵体作出最本能的生物性反应。而人在现实的世间得救还是毁灭,取决于另外的力量。那是什么力量?丹桂顺着现代医学世界提供的藤蔓,看向了一条通向心灵处所的深巷。那里幽黑曲折,分岔重重,父亲的出路,可能在任何一个拐角上等着她。
  • 将军吟

    将军吟

    一部正面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小说,它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三位将军的不同命运,歌颂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原则性和斗争性,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
  • 女法医之索魂

    女法医之索魂

    女法医吕鸿清楚地知道,让心灵面对死亡背后的真相,比面对死亡更加困难。市区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爆炸案。在警方以高毅为首的侦破工作层层推进中,女法医吕鸿发现,这些爆炸案竟是冲着她来的,一切和她以前经历过的侏儒墓葬案有关,和一个自称为“索魂者”的凶犯有关。索魂者就此浮出水面……索魂者挖出了吕鸿和高毅各自埋藏内心多年的秘密,费尽心力修筑了一座陷阱之城,吕鸿陷于城内,高毅被困于城外……
  • 都市诡话2

    都市诡话2

    无论伊氏兄妹搬到哪个城市,死亡诅咒总是如影随行,他们能预知哪些人将会在诡异事件中死去,却也将自己拖入了死咒包围的深渊。画中恶鬼索命、随意扭曲的变形人、吃人的五角怪屋、海中爬出的灵瞳恶女、能把活人拉进去杀死的恐怖片、让人一梦不醒的恶灵、迷失的异次元公寓,惊悚恐怖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他们用脆弱的身体拼命抵抗,这些无助的人们惊声尖叫,他们想要活下去!然而,眼睛会欺骗他们,环境会迷惑他们,头脑会误导他们。人怕鬼,鬼玩人,他们一次次眼睁睁地看着被诅咒的人坠入死亡深渊。到底怎样才能活下去!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篇章一失落的王者

    英雄联盟篇章一失落的王者

    在称王的道路上永远都不会缺少漫天血肉和遍地尸骨。世道沧桑,人生短暂,究竟要活过怎样的一种经历,才不会辜负九道轮回为人一世?是万人俯首的雄踞一方?是芸芸碌碌的整日奔波?还是乱草荒冢的无名骷髅?当一个灵魂挣脱凡尘浊世飞离肉身,在闭眼的一刻,会不会还有些许的不甘心?会不会还有些许不割舍?会不会因为当初步入人生的时候没有毅然选择那条甘愿付诸一切的道路并为之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地奔跑而后悔?选择往往大于努力,人生要么在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的纠结中度过,要么在昏天暗地闷头硬闯的淋淋鲜血中爬行。。。。。。。。。。。。。要么遗臭万年,要么千古流芳!英雄联盟篇章第一章————失落的王者,走起!!!
  • 神话系统

    神话系统

    穿越了,重生了,可直到十三岁,觉醒了系统,才知道,这个世界,妖鬼横行,神魔隐现,气运之道,贯穿其中。想要求道得长生,你们不收我,那又何妨,总有一天,我将站在你们难以企及的高度,俯视你们!
  • 超级落榜生

    超级落榜生

    高考落榜不可怕,只要心中有天下。万抗,一个高考落榜生,赫然进城。带着点狡黠,当然更凭实力,能屈能伸,他一路亨通……
  • 叶在页

    叶在页

    你是我无法闯回的国,花瓣凋谢的时光,透过枝桠偷瞄你的影,借着月光看清你的眼睛。即使命运凋敝了你的容颜,你依然似过往,美在我的心间,是寂静割闭了你的声音,我不懂你为何不再说话。凉凉的夜,风霜击打了不知几个时,年畔的光照进未来,让我可以看清你是否如我的梦。静静走进我的人生,愿只看你,不曾丢弃你洁白的边,黑色的发,灵动的手指。天盖住了阳,黑的绚烂,不曾记住你的妍,只记住如天使的笑,和几道绚烂的光,伴着微红的眉,投影进我的心。東之歎《叶在页》日记体散文小说,2015.10.7腾讯文学首发。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 步步惊情:鬼王逼近我

    步步惊情:鬼王逼近我

    身为灵狩家族的继承人,第一次抓鬼就遇到了鬼王,而我竟然稀里糊涂的成了他的人。点颗痣就成了你的人了,我坚决不干,我就不信我躲不了你。可是为什么倒霉的事情都被我碰上了,千年鬼棺,恐怖鬼婴,血海窟窿,不是说抓鬼有套路么,怎么我遇到的事儿就这么奇葩呢,还有那个鬼王,能不能不要动不动就跟踪我!
  • 一念似君心:满庭霜

    一念似君心:满庭霜

    她是太尉府邸的小姐,身上背负着光耀家族的使命。她和他们:相遇是缘,纠缠是缘,连一颦一笑都是缘。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初读此词,个中含义,她着实不懂。后来辗转,相逢,缠绵,断爱……她于这红尘中,无牵无挂……她和他,年少时的清怡,全部葬送于这风雨飘摇的国家……再见面,她和他,不过是陌路人……罢了,那些梦中耳边他的温润的呢喃,那些脸红心跳他的轻柔的话语,全部不复再相见……
  •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冷总裁之惹火宝贝

    “找男人是不是?好啊,今天我就成全你!”他狠狠地宣布,然后吻住了她娇嫩的红唇。她的口中有种不一样的清香,他被震撼了,原本以为她就是个垃圾货,只是,当吻上她的唇,他在抬头看她,她竟然也会美得动人。癫狂的夜,疯狂的乱了,他们的明天,会怎样?“新娘入场!”在所有的人的期待中,她走过红地毯,走到她老公面前,只是,她竟然不知道昨夜她给了谁。早上爬起来竟然在酒店,不管三七二十一,看了看表,马上就跑来了,还好化妆师够速度,她才能不被发觉,只可惜,只是不被那些人发觉。“新郎,你愿意娶新娘为妻,并且生生世世的爱护她吗?”“我愿意!”看着她有些红彤彤的脸,昨晚的情事还在他眼前晃动着,这个不要脸的女人,竟然在婚前搞外遇,他的眼神,让人猜不透了。“新娘,你愿意生生世世的守在新郎身边,并且不管生老病死都不离不弃吗?”“我愿意!”“我真的很愿意!”看着他要吃人的目光,突然有种又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看他的样子好像很不相信,她只能再次肯定。
  •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发现创造与传奇故事

    在我国,玻璃古称“玻绲”、“颇绲”、“水玉”。1975年在陕西宝鸡发现西周墓葬出土文物中有上千件玻璃管、玻璃珠。经科学鉴定,这是一种铅钡玻璃,与西方的钠钙玻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说明了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制造玻璃了。战国至秦汉时期,玻璃制造业进一步发展,有俗称“蜻蜓眼”的多色玻璃珠。三国以后,玻璃制造方法一度失传。北魏时期,大月氏商人到山西大同传授烧制玻璃技术。后来玻璃制造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
  • tfboys之杀手之恋

    tfboys之杀手之恋

    你们自己看吧,我比较懒,因为,作者我是初中生,所以,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可以更问,所以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