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开始在原中都建筑群的东北营建新城,称之为大都,即“伟大的都城”,也被称为“可汗之城”,《马可·波罗行纪》中称为“汗八里”。它成为蒙古君主们的冬季驻地,而上都府仍是他们的夏季驻地。至元三年(1266年),蒙古国安肃公张柔与行工部尚书段天受命同行工部事,领导中都的建设工程。至元九年(1272年),令改中都为大都。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全部竣工。它的布局基本上合乎我国古代帝王都城的理想设计方案。城有外廓城、皇城、宫城三层。大都城的外廓城周长二万八千六百米,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四面共有十一座城门:北面二座城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建德门,东面三座城门,自北而南依次为光熙门、崇仁门(相当于今东直门)、齐化门(相当于今朝阳门),西面三座城门,北至南为肃清门、和义门(相当于今西直门)、平则门(相当于今阜成门);南面三门,中者称丽正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元朝皇宫分三组列在琼华岛及其周围湖泊两侧。分别为太子、皇太后所居的隆福宫和兴圣宫在西侧,湖泊东岸的宫殿属于皇帝,也就是现在紫禁城的前身。三座宫殿的四周围墙,当时称萧墙,也就是皇城。皇城外的居民区,沿着整齐的纵横街道,划分为五十坊。大都城的建设根据《周礼·考工记》对都城“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要求,商业区分布在北部三处。定名大都的当月,朝廷的中书省署在大都建立,皇帝通过它把统治的势力伸向全国。大都城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同类推荐
明末天下行
(失败的书,失败的我,再写下去不知何日是尽头,书友们对不起,老域还要养家,不能继续了,只能将这一段时光做为美好的回忆!)明末,华夏大地进入一个纷争的时代,各方势力层出不穷,大明、后金、东林党、大顺、大西,你方唱罢我登台,没有妥协,只有你死或者我亡。罗曼诺夫王朝、西班牙王国、荷兰王国、大明海盗更是趁着华夏的纷争都在偷偷地贪婪地吞噬着华夏大地的血和泪。杨兴定来了,一名很普通的小市民,一名曾经很普通的消防士官。他来了,他悲哀过、迷茫过,曾经很想再次肩负起救火队员的职责。当用他的双眼、用他的身体,看到了、体验了这人吃人的时代,看清了这世间的一切善与恶,他放弃了救火,毅然拿起火种在华夏大地上点燃了一把更大的星星燎原之火。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