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93700000001

第1章 选题背景

一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在始终不断地寻求自身竞争优势的过程,因此,企业竞争优势是产业竞争优势以及整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所以探求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于国家经济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针对企业竞争优势这一重要问题从不同角度展开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学术观点。

关于竞争优势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理论。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Smith)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绝对成本优势理论,主要观点是劳动分工使企业的各项功能区别开来并导致专业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种生产率的差异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之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817)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他提出比较成本优势理论。李嘉图认为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实际发挥作用的不是绝对成本优势,而是比较成本优势,因此一个国家或企业即使不具备任何绝对优势,也会分工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后来,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揭示了造成各国不同产品的比较成本差异的根本原因,即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各个国家使用本国最丰富的生产要素分工生产。以上是传统贸易的几个主要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出现了新贸易理论和跨国投资理论,如美国学者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英国学者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等相关理论。

以上这些理论都是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一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虽然并没有明确阐明竞争优势,但都试图揭示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因此成为研究竞争优势的起源。

一般认为,竞争优势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E。Chamberlin)在1939年的著作《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出的。经历了前期经济学从国家层面研究竞争优势之后,从20世纪60年代后,学者们对竞争优势的研究视角开始转向微观层面的企业。以钱德勒、安索夫和安德鲁斯等管理学家为代表的管理理论提出了战略管理的思想。从此,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就由经济学转向了管理学。经过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和钻研,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关于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体系。

总结一下,这些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主要有竞争优势外生论、竞争优势内生论。

一、竞争优势外生论

持这种观点的理论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如市场结构、市场机会、产业结构等,主要代表性的理论有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的SCP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一)产业结构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提出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SCP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大多数市场类型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某产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该产业的市场结构和行业壁垒方面,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同时也指出企业之间绩效的差异是由外在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所决定。显然,这种理论将企业竞争优势归因于外部产业环境。

(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SCP的基础上,把SCP理论的思想引入战略管理,从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视角来分析产业环境对竞争优势所产生的影响。波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产业的长期盈利潜力,还有就是企业在该产业中的市场地位。产业的盈利潜力取决于该产业的竞争状况,而竞争状况来自于该产业中的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对比,这五种力量决定了行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所以企业要建立竞争优势则必须首先要分析特定产业中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来判定其长期盈利潜力,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产业选择并确定其市场地位。波特从产业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竞争战略,系统地提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最主要的三种基本战略:总成本领先(Overall Cost Leadership)战略、差异化(Differentiation)战略和目标集中(Objectives Focus)战略。

波特创立的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确立了其在战略管理领域的主流地位。但这种理论并没有明确指出在同一行业中,具有超额利润率企业的竞争优势究竟来自于哪里。然而,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显示,产业内部比产业外部之间长期利润率的分散程度要大得多。统计资料显示,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分散程度是产业间的3~5倍。库尔和雅各布森(Cool&Jacobsen,1988)的研究指出,在美国医药行业中,处于同一战略集团的不同企业间在绩效方面有显著的差异;雅各布森(Jacobsen,1988)、汉森和沃纳菲尔特(Hansen&Wernerfelt,1989)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

用波特的理论无法解释同一产业不同的企业采用同样的战略,获得不同的利润,此外,在一些没有吸引力的产业中也会存在利润水平较高的企业,在吸引力很高的产业,也有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这些现实状况与波特的理论都有较大的出入。

从总体上看,SCP理论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都是从企业外部产业环境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环境,这些理论将企业做一个“黑箱”,没有深入黑箱研究企业内部,仅是强调外部产业市场结构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企业自身因素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二、竞争优势内生论

随着竞争优势外生论无法解释现实企业的真实状况,这种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学者开始把研究视角由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与竞争优势外生论不同,竞争优势内生理论认为,企业发展虽然受到外部产业环境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导致企业绩效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企业竞争优势应该来自于企业本身的各种要素,如企业的各种资源、能力和知识等等。与企业外部市场的变化无常相比,企业内部的竞争要素是竞争优势更稳定的来源。竞争优势内生论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论、企业能力论、企业知识论等。

(一)企业资源论(Resource-Based View of Firm)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种战略性资源。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中,不同的资源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是有差异的。有些资源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特别关键的作用,企业“成功的关键应当是这些资源”。这些战略性资源为企业所控制并且具有独特的异质性,而且这些资源在企业之间不能完全流动而导致异质性和竞争优势得以持续。企业资源论构造了“资源—战略—绩效”的理论框架。

一般认为,伯格·沃纳菲尔特(Wernerfelt)是企业资源论的代表人物。1984年,他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上发表了“企业资源基础论(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资源对企业的绩效有重要影响。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资源论是建立在两个假设基础上的:①企业所控制的资源是异质的;②企业所控制的资源不能完全流动,资源的异质性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巴尼(Barney,1991)指出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具有的四种特性: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虽然具有这些特性的要素可以交易,但由于战略要素市场的不完备性,具有这四种特性资源的企业仍然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迪尔里克斯和库尔(DieriCkx&Cool,1989)指出,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所以并非所有的要素都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交易而获得。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战略资源储备。企业的战略资源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选择恰当的时间路径而积累起来的那些不可交易、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资源。

(二)企业能力论(Capability-Based View of Firm)

如上所述,企业资源论认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战略性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以及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论的假设前提已逐渐发生变化,在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一些资源的流动性加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所以在竞争优势和对大多数企业都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一般不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企业资源的多少和异质性并不必然导致竞争优势,而企业配置、开发、保护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来源,形成了“能力—战略—绩效”的理论框架。

一般认为企业能力论代表性的成果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发表《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们提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核心能力才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本源。竞争成功并不是对企业资源利用的结果,而是来自于深层次的企业核心能力。在企业取得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认为核心能力是辨识与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集合,可以将其分为知识与技能、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与规范4个维度。斯托克等(Stalk et al。)认为Prahalad和Hamel提出的核心能力更多的是强调价值链上某点的技术或生产专长,而能耐(Capability)更为广泛,它涵盖整个价值链。他们认为,能耐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组业务流程。每个公司都有把价值传递给顾客的业务流程。斯托克等学者把核心能力理论拓展到整个价值链,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这些学者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核心能力理论。

随着对企业核心能力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发现核心能力具有“核心刚性”。即由于企业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对企业来说,某一时点形成的核心能力,往往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于是,提斯(Teece,1997)等学者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他们认为由于技术的快速变化和外界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剧,因此,战略管理要整合、构建与重组公司内外部的组织技能、资源、职能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动态能力是指企业组织长期形成的学习、适应、变化、变革的能力,这些动态能力包括组织惯例、技能和互补资产,由于这里面包含企业大量特定的隐性知识(Tatic Knowledge),而且,由于价值、文化和组织经验等“软”资产的难以交易性,所以特定企业的组织能力难以被复制和模仿,只能在长期过程中被发展出来。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基础的理论研究上更进了一步。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内部与外部能力、资源整合的能力。特别是对连续逻辑时间持久性问题的分析,将动态能力模型纳入一个连续逻辑时间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述了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就是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的重要观点,这为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研究网络经济环境下基于战略网络视角产业区企业网络能力、网络资源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提供理论分析工具。

尽管企业竞争优势内生论中的资源论和能力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竞争优势的内部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生论的局限,然而,它们过分强调企业内部因素,而忽视了日益变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动态能力理论可以说是整合了外生论和内生论两种观点,构造了“动态环境—应变战略—持续优势”的战略框架。动态能力理论虽然解释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却未涉及如何利用动态能力来实现竞争优势,并且缺乏对其全面而深入的实证研究。

资源观对资源的定义过于宽泛,而且无形资产的不易测量性使得对资源观的实证研究不足,过于依赖静态均衡分析,对资源和能力的形成机制缺乏一个清晰而系统的分析框架。而且,核心能力理论过于强调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整合,忽视外部市场环境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机制的研究。核心能力中存在的核心刚性,也进一步反映了核心能力理论动态性研究不足的缺陷。

(三)企业知识论(the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企业能力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配置、开发利用与保护资源的能力,以及随着市场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禁进一步追问,企业核心能力或动态能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阿罗(K。Arrow)、哈耶克(F。A。Hnyek)、波兰伊(M。Polanyi)、马奇(J。March)、德姆塞茨(H。Demsets)和戈兰特(M。Grant)等学者在这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他们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很难被竞争对手所发现和模仿的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核心能力的载体是知识,学习是提高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其理论框架是“知识—战略—绩效”。

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发现商机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和企业拥有的知识密切相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认为,在现代激烈竞争的背景下,竞争优势的一个确定资源就是知识,成功的企业在于创造新的知识,并在企业内迅速扩散新知识。企业作为一种机构存在,是因为它们能够创造一种条件,使得许多个人能够将他们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以生产产品和服务。

康纳(Conner,1991)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企业间的绩效差异来源于知识的不对称和由此导致的企业能力的差异。知识具有难以模仿性,又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所以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一般认为,企业知识论的代表人物巴顿(D。L。Barton)认为核心能力包括四个互相关联的维度:雇员的知识和技能、物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公司外的人有可能学习到这四个方面的有些地方。但是,它们在系统中各自占的比例,它们如何被综合起来,是无法向外公司转移和模仿的。这就是企业战略性优势所在”。此外,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凯文·科因、斯蒂芬·霍尔和帕特里夏·克里福等也提出,“核心能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这些理论强调了核心能力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能力中。

阿利(Allee)提出了“核心知识能力”和“核心运作能力”的概念。核心运作能力是很多企业成功的常规能力,而核心知识能力则属于对特定业务而言是独一无二的专长、知识和技术知识的范畴。更新知识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四)企业智力资本论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知识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但相关研究发现,企业是知识的集合体,企业内部有大量的知识,并非企业内所有的知识都会导致竞争优势。那么众多知识中是什么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呢?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是企业所拥有的“组织起来的有用的知识”即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此开始,学者们开始研究企业智力资本的相关问题。对于企业智力资本的研究,学者们一方面围绕知识本身展开研究,研究知识的生产、吸收、共享、转移等相关活动。另一方面从影响智力资本形成的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社会资本理论。

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总体来说其演变路径为:组织外部→组织内部,静态→动态,孤立→整合,竞争→合作。近些年来,西方企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竞争理念现在逐渐发生悄然变化。战略联盟、合资、合营、业务外包等经济活动越来越普遍,成为众多企业的现实选择。相应的理如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产业集群等也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普遍,人们之间的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而且,随着人们对知识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积累在人力资本上的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以强化,与此同时,知识创新的理念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合作、协调等观念日益盛行,这些观念的发展使得人们意识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本,从而推动了人们开始从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并意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一个组织的集体学习。20世纪70年代开始,社会资本理论开始迅速发展,拓展到政治学、经济学等各个领域,也逐步拓展到管理学领域。管理学者们也开始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智力资本的形成。这一理论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斯图尔特、鲍帝斯、布鲁金、艾迪文斯和马隆等(Stewart,Bontis,Brooking,Edvinsson&Malone et al。)多位学者围绕企业智力资本展开研究,其中尤其以哈皮特和戈沙尔在1998年提出相关的概念模型影响最大,研究了企业社会资本对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机制,但至今为止,尚未有人对这一概念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其理论模型的正确与否。因此,从企业社会资本视角,对哈皮特和戈沙尔所提出的企业社会资本影响智力资本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并完善这一理论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类推荐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中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中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

    本书对中国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尝试性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国贸易救济现状与问题研究,介绍中国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制度的现状及对策;下篇为中国贸易救济的比较与对策研究,对中国贸易救济制度进行了国际比较和内部比较,探讨中国贸易救济制度的发展对策。
  • 话说新农村

    话说新农村

    文章讲述的是:中国农村的时代变迁,科学发展的崭新蓝图,富民强国的特色之路,繁荣稳定的 “定心丸”等内容。
  • 中国的“苹果”在哪里?

    中国的“苹果”在哪里?

    苹果来了!国产手机们是集体趴下,还是奋起反抗争得一席之地?我们都知道,面对来势汹汹的苹果们,国产手机不能坐以待毙。他们中的很多已经销声匿迹,还有很多在与洋手机们苦战。那么,他们到底以怎样的方式反抗着洋手机的压迫?他们遭遇着怎样的困境?又将如何突围?
  • 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

    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

    普京总统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全面复兴,迄今已进入了稳步增长的第7个年头。俄政府不但提前偿还了经济转轨期间所拖欠的大部分外债,而且还取得了自1999年到2005年GDP累计增长率超过50%的佳绩,外汇储备更是在2006年3月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跃居全球第5位。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固然与普京总统的正确领导,俄罗斯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扬等多种因素密不可分。同时也应当看到,俄罗斯人民是在对改革之初造成经济混乱的休克疗法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之后,扬长避短,才最终找到了适合民族经济复兴的道路。
热门推荐
  • 勿殇流年殇

    勿殇流年殇

    元以为自己可以放弃仇恨,只为喜欢他。可是结果变成这样到底是谁逼谁。。。
  • 英雄囧事

    英雄囧事

    这是英雄联盟的小故事,也是我和我哪些坑爹兄弟们的故事。就算选错了分类没有关系,起错了名字也没有关系,至少这里还有着那些曾经美好,现在还在继续的那些事情。(之前很长时间没有写了,不过今天突然想起来,就继续接上吧。)
  • 战国志

    战国志

    战国时期,精彩纷呈,阴谋阳谋,合纵连横,诸般争端,听懂为何业,不外乎……王权霸业,血染前程!天涯煮酒论坛超人气的点击,高阳云树领您走近失车纵横的战国乱世,看血染王权的霸业,感受阴谋的智慧比拼。本书分为战国云诡、超级流星、二日奇观、群雄并峙、异军突起、雷霆万击、战略转型、熬战中原和扫灭六国九章。其主要内容包括:造反有理,智果慧眼识智伯赵简子,二试赵无恤晋阳之战之遗响等。
  • 追踪野人的故事

    追踪野人的故事

    本书知识全面、内容精炼、文章短小、语言简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其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奥秘现象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奥秘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掌握开启人类社会的金钥匙,加深历史认识,不断创造人类文明,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不断推进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梦魇王座

    梦魇王座

    推倒重来中……
  • 妖娆弃妃:鬼帝别张狂

    妖娆弃妃:鬼帝别张狂

    她倾国倾城,红颜祸水。努力想过上安安静静的生活,但总是不得愿。在后退无门、痛失挚爱之后,她终于反攻为守。用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凉薄,混进男人的世界,在他们制定的法则里步步惊心,寸寸为营,最后权倾天下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源隐

    源隐

    时代昌盛繁荣之际,亦是陨落破灭之时,制度阶级与超新星的自然之力酝酿了一个全新的纪元,若是生命延展了千万年,是追求打破桎梏,还是隐没于无形。汹涌的感情在物质的世界奔腾之际,溯本求源是最后微眇的心愿。
  • 阴间那些事儿

    阴间那些事儿

    妹妹被鬼上身,我也被恶灵盯上,一家人危在旦夕。一本恐怖的阴间笔记,记载了多少阴间的秘密。朋友们,跟随我一起开始一场恐怖之极的探索之旅。阴间的故事开始了,这是网络上最独一无二的阴间系列。解密和探索阴间的秘密。要想挑战自己的胆量和想象力,你就来吧。
  • 你听得到

    你听得到

    他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音乐鬼才,在二次元里拥有超高的人气,却向来神秘,任何人不得他的消息,不见他的真面目;同时,他也是娱乐圈里从未出现过的奇迹,以惊涛骇浪之势成为了华语乐坛的一片天。她答应帮好友一件事,去照顾好友朋友谢修弋,却不知竟悄悄开启了她与男神之间的爱情之旅,在日益相处之下,她猛然发现,自己喜爱了多年的古风翻唱圈以及CV圈的男神Djay,竟是自己眼前这个面瘫,毒舌,却异常帅气与温暖的谢修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