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82600000022

第22章 组建普及小分队

华罗庚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成功。在刚开始推行“两法”的时候,华罗庚带领大家到了北京电子管厂,一住就是大半年,可是这大半年里,取得的成效甚微。

当时学术界流传着两条鞭子的说法:一种是拿着理论的鞭子打应用,另一种是拿着应用的鞭子打理论。华罗庚曾多次批评这些举着鞭子的人都是既不懂理论也不懂应用的人。

华罗庚在电子管厂的第一枪没有打响,这些举着鞭子的人联合了起来,将矛头全指向了华罗庚。

有的说他:“好好的理论研究不去搞,偏要去下工厂上车间,这样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有的说他:“理论知识知道的不少,但是该实干了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华罗庚听到大家的议论并没有气馁,而是静下心仔细地查找自己的失误之处。后来他发现自己缺乏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经验,思想上还不够解放。

华罗庚鼓起勇气,给毛泽东寄去了一封信,信的大意就是下决心,走出象牙塔,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为经济建设服务。

毛泽东在1964年3月18日回了信:“壮志凌云,可喜可贺。”短短8个字坚定了华罗庚的想法,让其深受鼓舞。从此,他有了一种当仁不让的气魄,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实践中。

1965年3月,华罗庚经过长时间思考、提炼、凝缩的《统筹方法平话》初稿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油印。6月5日,全文登载在《人民日报》上。

华罗庚就“如何才能使群众掌握这种数学方法”说:

开始时,我们虽然下去了,但和工农群众缺少共同的语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话”的方式出现了。

平话者平常讲话之意也。不用“洋腔”,也不用“学究腔”,而是把理论上站得住脚的、群众能广泛用得上的对生产能立即见效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通过试点先是一个一个项目,再是一个一个车间进行试验,证明工人能懂,会用,见成效,然后逐步推广。“平话”起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1965年4月,华罗庚接受国家科委张有萱、彭敏两位副主任的建议和邀请,在艾提、沈国钧、王柱三人陪同下,以人大常委的身份去西南三线铁路建设隧道工地前沿视察,并讲授统筹方法。在安顺场铁建指挥部还举办了第一个“三结合”的培训班。

回来之后,有件事一直在华罗庚的脑海里盘旋着,挥之不去。

那是一个部队在进行爆破任务的过程中,当他们在掌子面上点燃最后一个雷管的时候,发现引线潮了。班长一面下令大家快快退出现场,一面剪短引线。这时候,一名小战士冲了上去,把引线再次点燃。

这次爆炸成功了。但是班长和那名战士没来得及躲闪,壮烈牺牲了。

华罗庚他们一行人恰巧赶上了那两名战士的追悼会。华罗庚在被那英雄的壮举深深地感动的同时,不得不进一步思考这两个年轻人的死因。

他们追求的是什么?算一算:上级规定的爆破成功率为95%,也就是爆破100次只允许有5次不成功。爆破100次要用2200个雷管,如果其中有5个废品,那就不能完成任务。因此雷管的废品率不能超过5/2200=0.227%。从这点来讲,两名战士牺牲性命换得了废品率不超过2‰。

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去验证雷管的质量是不是代价太高了些呢?用什么办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数学,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数学!只有用科学的办法合理地抽样检验,才能够既避免浪费又能够解决生产的漏洞。

华罗庚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但这是自己的责任,是自己的义务,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1965年7月,毛泽东再次亲笔写信给华罗庚,信上写道:

你现在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分欢迎。听到你到西南视察,并讲学,大有收获,极为庆幸。

从此以后,华罗庚越发坚信自己开始注重应用数学的研究推广是对的,在学术上做这样的战略转移是完全正确的。他觉得自己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充实得多了,开始觉得这样才无愧于应用科学家的称号。

11月,华罗庚再次去了西南。先后在成昆线北段、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推广统筹方法。

华罗庚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受到那里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他们知道,华罗庚的到来代表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有提高,劳动强度能够减弱……

华罗庚一改往日在大学课堂里的那种温文尔雅的风姿,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讲解道:“事实上,统筹法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应用。譬如,早晨起来煮牛奶喝,火已经生了,牛奶也拿来了,大家说应该怎样安排省时间?”

这时,大家都跃跃欲试,但是在大数学家面前,岂敢班门弄斧,大家又默不做声。

华罗庚接着说:“我现提供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是先洗好锅,便煮奶,此时一边刷牙、洗脸,一边在旁边等候,等奶煮好了,便可享用。第二种办法是先刷牙、洗脸,等这些做完了,再洗锅、煮奶,等候奶煮好。哪一种办法省时间?”

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道:“第一种办法省时间。”

华罗庚满意地点点头,接着问道:“大家想一想,能不能把第一种办法再改进一下,让它变得更有效呢?”

大家立刻安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华罗庚,等待着这位大师的新招。

华罗庚说道:“咱们按着第一种办法,牛奶煮好了,太热,需要再放上一会儿,晾凉点再喝。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准备上班用的物品,当一切都收拾妥当后,奶也凉了。我们喝完奶后,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上班了。”

这时,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并小声议论着:“华教授真了不起,这些琐碎的事情也能安排得井井有条。”

“那当然了,要不他怎么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呢!”

华罗庚说:“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吧,‘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同时也要合理地利用时间。从这件日常的小事,可以引出一项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来。”

接着华罗庚便将第一种方法编汇成“箭头程序图”挂在提前安置好的黑板上,由此而引申到运用统筹法去解决生产流程、工程建设、运输调度、矿产采掘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这次报告讲了将近3个小时,华罗庚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没有丝毫倦意。讲完了,他又耐心地询问大家的看法,一一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会后,大家组成了统筹施工战斗组和统筹运输战斗组。而华罗庚带来的那些学生,也根据自己的专长纷纷加入了进去,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当时西南的环境很恶劣,这里所谓的路,就是人们在悬崖峭壁陡直的山腰里挖凿的槽,汽车行驶在上面,如同走钢丝,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

除了出行危险外,这里的生活条件与北京比起来也是天壤之别。就拿上厕所来说,华罗庚他们居住在帐篷里,上厕所只能在倾斜的山坡上就地解决。而华罗庚的腿有病,不能下蹲,在山坡上方便时都必须有人拉住他,其中的辛苦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有的人不理解地说道:“华罗庚这么大的数学家不在北京享福到这穷乡僻壤吃苦受罪,图啥呀?”

“听说他就这个脾气,年轻的时候放着美国的洋楼不要,非得回国受罪。”

“这呀,全是因为他想为国家多出点力啊。”

“还出力呢。我听说上次在山道上汽车走着走着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差一点就要连车带人一起掉入万丈深渊了。当时华教授还在给人讲统筹学,愣是不知道刚才已经上鬼门关走了一回了。”

“真的啊,多危险啊!那他还敢在这里待着啊?”

“当时有人问他害不害怕,你猜他说什么?”

大家都被这个说话的人吸引住了,急着问:“快说,他说什么了?”

“华教授沉吟了一会儿,微微一笑说:‘这要是在北京的话,我害怕,我会觉得非常危险。现在和工人同志们在一起,看到他们,我就觉得我们的贡献太少了,所以也就不害怕了。’”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都被华罗庚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了。

不知道谁带头喊了一句:“走啊,哥儿几个,华教授为了咱们连死都不怕,咱们还在这里歇着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大家一窝蜂地奔向了工地,卖力地干了起来。

就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华罗庚身先士卒,带领大家走遍了一个个地方,解决了一个个难题。

当华罗庚一行人圆满地完成任务回到北京时,到站迎接的人几乎都不认识他们了,有人笑着说:“哪里来的一群非洲人啊?”

同学们听到这样的比喻不仅不生气而且充满了自豪,因为在西南的奔波劳碌虽然使他们变得又黑又瘦,但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使铁路的施工进度大大加快了,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变相地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利润。

1966年,华罗庚带领中国科技大学的王柱、计雷、徐森林等在南京各高校,特别是南京师院数学系师生的积极参加、配合下,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等地组成了许多“普及小分队”推广统筹法,活跃在大江南北。

他们同心协力为祖国的富强、国民经济的提高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同时培养了一支出色的科技队伍。

同类推荐
  •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施仲衡自传

    施仲衡自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施仲衡自传:六十年工作回顾》作者施仲衡院士是中国地铁的开拓者之一,是历史的见证人,阅读此书,如同阅读中国地铁的发展简史,对从事和关注中国地铁发展的人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堪舆天机

    堪舆天机

    清朝年间,嘉庆帝梦入南柯,外出巡游之际窜出一六首蛇妖横行肆虐,一场大战下来贴身侍卫死伤无数,危难时刻得天降白衣神童前来护驾,神童挥舞巨剑斩伤蛇妖,蛇妖受伤遁逃,走前口吐人言,欲再来报复!他闻之惊恐,欲留童子做贴身侍卫,神童摇首驾鹤离去,留下巨剑,上书:丙子昌期,真人现世。火光冲天之中嘉庆惊醒,命国师前来解梦。。。这是一本以堪舆风水为主的灵异小说,里面贯穿历史,道法与异术纵横,为你慢慢揭开一个隐藏在明朝时期的风水巨擘门派-竹林堪舆!还原一个个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惊天风水秘闻!
  • 龙套一线天

    龙套一线天

    纪井深。记得这口井很深,千万别往下跳啊。忠告感动上苍,宋芊芊却一意孤行,不仅跳下去了,还在里头欢乐地戏水……遥记得那年艺考抽到分组表演,扮演沙僧的芊芊由于太过投入,一个踉跄霸占了“师父”的初吻;几年后,她在剧组跑着龙套,又因不甘被辞而怒闯导演休息室……呵呵,原来真的存在狭路相逢这回事,而且巧得很,她又含恨抱上了某人的大腿。
  • 进化终点

    进化终点

    没有星舰,一样能纵横太空;没有机甲,一样能近战突袭;没有超级计算机,一样能计算天地。你以为是魔法是不科学?其实这一切都是通过生命实现的。从生命中孕育发动机,从生命中长出粒子对撞机……基因就是武器,基因就是资源,基因就是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平凡的大学生,是如何依靠基因一步步进化,达到生命进化终点的呢?那就看下去吧!
  • 邪帝宠妻逆天废柴妃

    邪帝宠妻逆天废柴妃

    她,东晋废柴公主,空有一身容貌;她,二十一世纪杀手,冷心无情。再次睁眼,当她成为她,风华万丈,惊才艳艳,却误惹腹黑妖孽!他是北陌北冥王,对外霸道张扬,对她却化身妻奴,温柔体贴,呵护备至,可某人却不领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追妻之路任重道远!
  • 蛮荒之夜

    蛮荒之夜

    意外负伤,西域天鹰黯然折戟;生命将尽,故土难离亲情难舍。玉郎山顶,老“神棍”傲视苍穹,风骚遭天谴……灯枯油竭,与天鹰同命相连。柳叶飘飘,开启拓荒之旅;末路逢生,洗尽纤尘,天鹰重返硝烟;白富美,俏佳人,红颜知己,时尚OL,以及洪水猛兽纷沓而至……黄金剩男感到鸭梨山大。白天守边关,夜晚复开疆……我是夏天,人生注定绚丽多彩,那就让暴风骤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继《骁骑》之后,新书《蛮荒之夜》上传,虎贲诚挚邀请朋友们一同踏青,共赴那段荡气回肠的青春拓荒之旅!
  • 带着系统玩异界

    带着系统玩异界

    你有魔法斗气?我有系统。你有真元法术?我有系统。你有超级宠物?我有系统。你说你比我强?抱歉,我刚升了一级。
  • 相公,别这样!

    相公,别这样!

    半夜睡觉睡得好好的,竟然被人勾了魂。勾就勾了嘛,大不了一死。反正在阳间没捞着啥帅哥,到阴间碰碰运气也不错。啥?要我去完成任务?啥任务?让龙凤两国和平?龙凤呈祥?我有那本事?用大把大把的帅哥作交换条件?去!肯定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盗墓奇玄

    盗墓奇玄

    一座诡异的陵墓,鬼影重重;一位千年前的奇绝女子,身姿弄人;一丸长生的丹药,引发血腥争夺;一伙不畏艰难的盗墓者,无惧身死;一段跨越古今的恋情,催人泪下……看邱明如何带你闯入诡谲奇玄的亡灵世界!
  • 万界天帝

    万界天帝

    诸天万界,唯天命至高,亘古永存,然无人能悟其之奥秘!当暴走的无上血脉与天命产生交集,轮回变更,新的纪元开始。身具狂暴完美疯魔血脉,灵界至高天尊残魂,天命之盘,他将踏上天道的命运,夺天道,暴走万界
  •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送李频之南陵主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