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9700000006

第6章 追求下一个信仰

按照佛教的因果论说,一切皆为天定。李叔同出家看似突然,其实早有端倪。断食体验后的1917年1月至1918年3月间,有几件事可以证明他流露出家的意愿。

第一件事是1918年1月8日(透露出家)。李叔同在写给学生刘质平的信中说:

鄙人拟于数年之内入山为佛弟子,或在一二年亦未可知……现已陆续结束一切。

第二件事是1917年11月14日(聆听佛法)。李叔同去虎跑寺听法轮禅师说法,回来后写了书联。并在题记里写道:

余于观音诞后一日,生于章武李善人家,丁巳卅八。是日入大慈山,谒法轮禅师,说法竟夕,颇有所悟。归来书此,呈奉座右。落款是“婴居士”。(注:此时李叔同改名为李婴,寓意象婴儿般新生。)

第三件事是1918年1月(发心出家)。李叔同重居虎跑寺客房习静一个月,恰逢马一浮带彭逊之到虎跑寺出家。李叔同目睹了彭逊之剃度出家全过程,大为震撼,随即想拜弘祥大师为师。弘祥大师认为自己资历尚浅,就请来师父了悟大师做李叔同的师父。了悟大师为其取法名演因,号弘一。

第四件事是1918年3月15日(诵经)。恰逢亡母忌日,李叔同去虎跑寺诵了三日《地藏经》,为母亲回向(注:自己所修的功德不愿独享,而将之转给他人)。之后做了一件海青,每日做两堂佛课。

第五件事是1918年3月间(安排时间)。李叔同在给刘质平的信中写道:

不佞自知世寿不永(仅有十年左右),又从无始以来,罪孽至深,故不得不赶紧发心修行。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渐有所悟。世味日淡,职物多荒。近来请假,逾课时之半,就令勉强再延时日,必外贻旷职之讥(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内受疚心之苦……

不佞即拟宣布辞职,暑假后不再任事矣。所藏音乐书,拟以赠君,望君早返国收领(能在五月内最妙),并可为最后之畅聚。不佞所藏之书物,近日皆分赠各处,五月以前必可清楚。秋初即入山习静,不再轻易晤人。剃度之期,或在明年。

关于李叔同出家的原因,众说纷纭,其学生漫画家丰子恺给出这样的答案: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

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层地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

李叔同的另一位学生文学家曹聚仁在《我们的李先生》一文中,谈了自己的看法。曹聚仁从李叔同在浙一师执教期间创作的三首歌曲《落花》《月》《晚钟》中,梳理出恩师一步步走向佛门的心路历程。三首歌代表了三种心灵境界,体现了李叔同心理上的蜕变过程。《落花》代表第一种境界:

纷,纷,纷,纷,纷,纷……

唯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春残,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曹聚仁认为,歌词是老师在中年后对于生命无常的感触,那时期他是非常苦闷的,艺术虽是心灵寄托的深谷,而他还是觉得没有着落似的。

《月》代表第二种境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太清。

瞰下界暗暗,世事多愁叹。

唯愿灵光普万方,披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唯愿灵光普万方,披除痛苦散清凉。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曹聚仁说,超现实的向往,把心灵寄托于彼岸。《晚钟》代表第三种境界: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眑眑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扶持?尘网颠倒泥涂污。

唯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过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瞑瞑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瑶华翠羽垂缤纷。

浴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声沉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无外!

曹聚仁觉得,老师经历了前面两种境界,必然走到《晚钟》的境界。所谓“晚钟”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人世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污浊不堪,只有神灵怜悯救济百姓,施降广大的恩泽,拯救我们的罪过,使我们真正觉悟。从内心发誓,诚心拜佛,永远皈依,闭目坐定,心无杂念,虔诚地祈祷。要想摆脱尘世的烦恼,求得生命的永恒,唯有走向佛门这一种选择了。

两位学生一个从精神追求层面分析,另一个从生命的终极意义分析;一个偏哲思,一个偏艺术,但都给出了明确答案——李先生的出家并非逃避现实,不过是想拓宽精神层面的另一番疆土而已。

李叔同自己说,他出家是为了以教化自己和世人,是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每个人的故事、原则、兴趣、方式、方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本就永远不相同。他不想过多解释,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他人慢慢就会淡忘。

要想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作为,要从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当时的具体活动开始。所谓“知人论世”,就是这个道理。

民国时期诸多名士都有读经的习惯,却并不出家。康有为读佛经,一度静坐学佛,佛经激发了他维新变法的人生理想。梁启超读佛经,写出《论佛教与政群》等著名论文,以佛教的智信、兼善、平等、普度众生用来救国救民。鲁迅也读佛经,佛经可以抚慰心灵,做一种权宜的稳遁。儒学大师马一浮读佛经,并且弘扬佛法,但他只是在家的居士,他说,“信佛不一定要出家。”真正能做到抛开凡尘,苦守古佛青灯,修持戒律的儒者,只有李叔同。

李叔同本质上还是艺术家,也曾有过求取功名、为国效力的宏愿。然而生逢乱世,满眼尽是现实的丑陋,市侩之人能看破,读书人看不破,他心里存着最后的理想主义。那盏希望之灯灭了,血液中的消极遁世情绪,随之流散蔓延。文人活着,是需要信仰的,一旦信仰被现实击垮,便会去寻找下一个信仰。

李叔同没有逃避责任,之前未做完的事,出家后兑现诺言。他没有忘记父母亲恩,没有忘记旧友玩伴,更没有忘记天津、上海、杭州三地和东京的美好时光。吾去去就来,李叔同出家不过是变换了角色而已。就像观音菩萨有亿万法身,做的还是普度众生的事。李叔同没有想不开,他是彻底想开了,看破了,才决定出家的。

同类推荐
  •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

    《时代边缘的沈从文》沈从文在批评和创作的领域都和时代保持着相当的距离,这种边缘性本质上是种批判性。《时代边缘的沈从文》论述他不同时期的批评重点、批评方式、相关文学作品和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心态。他在时代的种种风浪中寻找着文学和知识分子自我的位置和价值。在变动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及其创作经历了起伏极大的命运,但终于是:从边缘走向了中心。
  • 曾国藩:权谋人生

    曾国藩:权谋人生

    介绍了曾国藩权谋人生。全书叙述了他一生的历程。有辉煌、有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确是留给后人的法宝。读者可以采它山之石,功自身之玉。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
  • 一问一世界

    一问一世界

    杨澜入行20年的传记作品,立体展现杨澜20年非常媒体生涯,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杨澜和杨澜眼中的时代真相。在本书中,杨澜将告诉你:她从1990年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基辛格、克林顿、布莱尔、老布什、李光耀、韦尔奇等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她如何在人生每个节点自由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和体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传媒江湖……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蔷薇再开时

    蔷薇再开时

    你曾经以为有些事不说是个结说开了是个疤可是你解开了那个结你才发现那里早已经开出了一朵花你笑了笑对自己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这也就是生活
  • 关系决定成就

    关系决定成就

    人生在世,免不了遇到自己办不了的事。这时,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办成,而关系的力量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的好莱坞,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you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youknow)。这句话并不是说叫人不要或者懈于培养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是尤其强调关系的作用,认为“优质的关系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
  • A Cumberland Vendetta

    A Cumberland Vendet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情宅女亦多情

    冷情宅女亦多情

    倪宛宛,二十一世纪的超级大宅女,看小说,当米虫是她的毕生志愿。无奈天不从人愿,一朝穿越,她到了东方王朝。没事,穿就穿吧,她照样可以享受她的宅女生活。什么,无良老爹逼着她嫁人,开玩笑,她像是那种会乖乖听话的人吗?于是,成亲前一天,她华丽丽的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驱鬼天师男友

    我的驱鬼天师男友

    莫小雨,本是一个普通女大学生。一次招鬼游戏,体内的封印被打破,九阴之身现世......而后,各种灵异事件,接踵而至,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每天不但要防着,想要夺她身体的各种鬼怪妖物!还要伺候一个会降妖伏魔,本领强大的捉鬼天师苏凡!
  • 我的妖怪百宝袋

    我的妖怪百宝袋

    夜路被黑闷棍。醒来之后,失恋青年夏忧却发现自己身上突如其然多出了一个藏着妖怪的袋子,从此生活开始变得截然不同。“什么?海底有沉船,叫蛟龙带着老乌龟下去看看!”“纳尼,挖到宝藏了,不错不错,犒劳一下穿山甲兄弟!”“老参精!你个犊子!别跑啊,没看我流这么多血嘛!让我咬两口!”“啥,兔子妹妹,你害羞什么?真的只是捶捶腿而已!别跑啊!”“····”
  • 风里流年

    风里流年

    他的人是孤单的他的心是孤独的他的魂是寂寞的他想问枫叶为何青春至此没有一个女孩能瀜进他的生命里
  • 不生气的技术:吴淡如最新力作

    不生气的技术:吴淡如最新力作

    为什么不要生气?只要是人,一定会生气。但是愤怒会蒙蔽理智,发泄愤怒的代价,往往超出你的想象,可以让生命中的百宝箱,因为不值得的人或东西,毁于一夕。生气时怎么办?一问自己:“气什么?”二问自己:“值得吗?”三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执行完,你应该已经度过“一时之怒”的最致命时刻。接着,去执行那些比较好的方式吧! 除了生气,你可以……孙中山先生如果不打从心底生气,不会有十一次革命。愤怒可以变身为行动力,用来奋发图强、解决问题,甚至安天下。利用怒气往前走,远比原地踏步有趣。
  •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跟风美剧之周更]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时候不在一夜之间,而是漫长有时痛苦的过程。但是,有时,环境所致,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强大。肩上的责任一点点变重,一个决断便会牵扯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更会改变未来的局势。回避?优柔?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还是随着成长,一点点的步入灰色地带?
  •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

    《快乐工作》其实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人的视野和成就。如果抱着积极进取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在风雨之后迎来彩虹;如果悲观消极,哪怕微不足道的一根稻草也足以把自己压垮。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得失,以轻松的心情感受工作中的快乐与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