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9100000010

第10章 辩论、争吵与诡辩

逻辑包括了三个元素:概念、判断和推理。所谓“概念”是指给同类的事物做性质上的定义;所谓“判断”是指根据前面的概念去考察一个新事物是否属于所定义的事物;而所谓“推理”是指通过一连串的判断,总结出该事物的一些性质。

爸爸,你答应过我期末考了100分就陪我去游乐园玩的,现在我考了100分,你要陪我去游乐园。

这句话就体现了一个完整的逻辑过程。概念:考了100分的人;判断:我是考了100分的人;概念:考了100分的人能被爸爸陪着去游乐园;推理:爸爸应该陪我去游乐园。整个过程清晰流畅,如果那位爸爸也是一位讲逻辑的人,他就需要陪着孩子去游乐园了。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把能流畅掌握上述逻辑三元素的人称为是有“条理”的人。要想说话有条理,在说话前就要在心中有一个大纲,即:清楚知道自己说话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在说话的时候,按照事先构想的顺序去逐个实现。一时没有达到目的的命题,可以和说话对象继续交流。说话中的逻辑性就是不但要说出“怎么样”,还要说出“为什么”,把自己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过程告诉对方。

如果就一个命题意见不同的双方都是有条理的人,那么他们之间会对此命题进行理性的辩论。

老师:“为了增强大家对英语的兴趣,下学期起学校所有课程全部用英文授课。”

同学:“那样很多课我们会完全听不懂的。”

老师:“不用担心,一开始听不懂没关系。学习语言多听是最重要的,只要你们每天都听老师讲英语,过几个月自然就能听明白了。”

同学:“可是我天天听家里的小狗叫,已经听好几年了,现在也听不懂它到底在说什么啊。”

初看起来,好像是这位同学不讲逻辑,但实际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不是这样。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有效地用反例对老师的“学习语言多听是最重要的”这个命题提出了质疑。这种时候,理性的老师要么提出“狗叫并不是一种语言”;要么承认“学习语言多听是最重要的”这个命题不成立,并将其修改为“学习英语多听是最重要的”这种更有说服力的命题。

一个孩子问爸爸:“世界上是不是爸爸总比儿子更聪明?”

爸爸回答道:“当然啊,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得更多,所以你要听我的话。”

孩子却接着问道:“那爸爸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爸爸答道:“当然知道啊,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

孩子接着问道:“那为什么爱迪生的爸爸没有发明电灯呢?”

这种看似脑筋急转弯的辩论,其本质就是抓住对方命题的某个反例,以此作为突破口。对于一个命题来说,只要存在一个反例,这个命题就是不成立的。

如果有分歧的双方中有人不遵循理性的逻辑进行对话,其结果往往就会发展成一场争吵。争吵和辩论的目的不同,辩论的目的是发现真相,其结果可能是自己错了;争吵的目的则是用一切可用的语言手段击败对手,证明无论如何都是自己正确,对方错误。

讲逻辑的首要前提是双方愿意进行理性的对话。但生活中不愿意进行理性对话的大有人在,他们有的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讲理,有的是因为觉得自己有压制对方的手段而不想讲理。下面我们看一个当对话一方不知道怎么讲理时会出现的情况。

母亲看到儿子还没有睡觉,担心孩子缺少睡眠抵抗力下降,就劝孩子早点睡。

母亲:“都十一点了,该睡觉了。”

儿子:“可是我作业还没做完呢。”

母亲心疼地说:“都这么晚了还没有做完?”

儿子正在忙着做作业,就随口应付道:“作业多。”

母亲想告诉儿子要抓紧时间,就说道:“我昨天正好问过你们班的另一个孩子,他每天晚上十点前就做完了。”

儿子以为母亲在指责他,就辩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况,凭什么要和别人比。”

母亲有点急躁:“你这么晚都做不完作业还有理了?”

儿子觉得很委屈:“我这不是一晚上一直在做作业吗,又没玩。”

母亲:“不对,刚才你不是还上了半小时的网?”

儿子更觉得委屈了:“我只是在查资料。”

母亲:“反正你有理由,上网不是查资料就是问问题。”

儿子:“不相信我就算啦。”

母亲:“我只是在关心你,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儿子堵上耳朵不再理母亲了。

因为不懂如何进行理性对话,使本来出于善意的对话演变成双方不快的争吵,类似的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时常发生。

强横、霸道、暴力的非理性,会使讲理的人说不过不讲理的人,这样讲理的人会越来越少,整个社会最终就会陷入一种普遍的非理性、无是非状态。而更有一些人则是有意地把真理说成是错误,把错误说成是真理,也就是所谓的“诡辩”。

玩弄诡辩的人,大多表面上显得很能言善辩,以理服人。他们在对话的时候往往滔滔不绝,论证自己的命题也会拿出许多“理由”来,但实际上他们所谓的“理由”不过是在玩弄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而已。用一句来概括,“诡辩”就是有意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汉代刘安的《淮南子·齐谷训》中有这样的记录:“诋文者处烦扰以为智,多为人危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讼。”其中的“人危辩”就是“诡辩”。在《史记·屈原贾生传》中也有“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的记载。《汉书·赵王彭祖传》中有:“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

可见“诡辩”这个词语在一开始就是指的那些似是而非、颠倒黑白的议论。诡辩的一个常用手法就是玩弄文字的含义,比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

在战国时期,有一天,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要进城。守门的士兵把他拦下来说道:“本城规定,不许放马进城。”

公孙龙心生一计,说道:“我骑的是白马,并不是马,所以可以进城。”

士兵奇怪地问:“白马怎么就不是马了?”

公孙龙道:“因为白马有两个特征:一、它是白色的;二、它具有马的外形。但是马只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马的外形。一个具有两个特征,一个只具有一个特征,这两个怎么能是一回事呢?所以白马根本就不是马。”

士兵被说得无法回答,只好放公孙龙和他的白马进城。公孙龙也因此而成名,成为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人物。

公孙龙的话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要用两个特征来定义的事物确实不等同于只用一个特征就能定义的事物。可是如果我们接受了“白马非马”,那么也能如法炮制地得出“白猫不是猫”、“铅笔不是笔”、“橘子不是水果”,甚至“男人女人都不是人”等结论来。那么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证到底哪里有问题呢?

实际上问题出在对“是”这个概念的定义上。在生活中,“A是B”有两种解释:

①A等同于B。

②A属于B。

当我们说“白马是马”、“橘子是水果”的时候,实际用的是第二种解释,即“白马属于马”、“橘子属于水果”。而公孙龙则巧妙地把这里的“是”偷换成第一种解释,再论证“白马”和“马”并不等同。所以这是利用日常语言的局限而进行的诡辩。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欧布利德斯也擅长诡辩。有一次他对一个人说:“你没有扔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

那人答道:“对呀!”

欧布利德斯接着说道:“因为你没有扔掉过‘头上的角’,所以你有‘头上的角’,因此你是个头上有角的人。”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这个诡辩和“白马非马”类似,也是玩弄语言的把戏。前一个“没有扔掉”默认是原来就存在的东西,而欧布利德斯故意无视这种语言中的“默认”,以此得出对方头上长角的“结论”。

雇员:老板,为什么车间工人加班有加班费,而我们周末加班没有加班费呢?

老板:第一,你们工作的性质不一样;第二,你们拿的是月薪,他们拿的是日薪,工资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

雇员:那为什么我们周末加班迟到还要扣钱呢?这样不就成了加班还要倒贴公司钱?

老板:让你们加班是公司对你们的信任,扣钱是对你们辜负公司信任的处罚。再说了,迟到了要罚款是规定,公司总不能搞两套标准吧?

既然都是错误,诡辩同一般的谬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从上面对诡辩的分析可以看出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谬误是无意间造成的,而诡辩则多是主观有意的。

因为:

①猪=吃饭 睡觉;

②你=吃饭 睡觉 上网;

所以:

你=猪 上网。

对于一个真理,可以有无数种歪曲它的方法。而诡辩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所采取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司马绍小的时候,他父亲曾问他:“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近?”

司马绍答道:“长安离我们近。因为我们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却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

父亲听后很是高兴,觉得儿子很聪明,就想在众人面前卖弄。第二天,他又当着很多人的面问儿子:“太阳和长安哪个离我们近?”

没想到司马绍却答道:“太阳离我们近。”

父亲感到很奇怪,接着问为什么。司马绍答道:“因为我们看得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太阳与长安哪个近哪个远,当然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人从那里来”或者“能不能看得见”为唯一论据。这只能说明司马绍从小就深谙诡辩之道。

父母有时候会做出一些令孩子无法接受的决定,在这种时候,父母常常这样给自己辩解:“我们的生活经验更丰富,对事物的判断也更加成熟,所以我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好的。”于是他们这样告诉孩子:“你还小,所以不懂。等你长大懂事后自然就会明白我们这是为你好。”

然后孩子服从了父母的决定,但是随着年纪逐渐增长,孩子并没有看出当年父母所做决定的正确性,反而更加坚信那个决定是错的。于是孩子满十八岁后质问父母:“当年你们说等我长大后就会明白你们是为我好,现在我长大了,我怎么没看出你们的决定有什么好的地方?”

父母虽然很尴尬,但还有最后一招,他们回答道:“当年我们是说等你长大懂事后自然会明白我们是为你好。现在你虽然长大了,可是你思考问题还是像个小孩一样不成熟。你没看出我们的决定有什么好的地方,这正说明了你还没有懂事!”

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诡辩实在是无懈可击。我们再来看一个诡辩的例子。为什么每天上班这么累?读了下面的数据后你就会知道,并不是因为你缺乏睡眠,而是工作过度。

中国一共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四亿是已经退休的,那就只剩下九亿人工作了;又有七亿人在农村,那就只剩下两亿人在城市工作了;有一亿是未成年的孩子,只剩下一亿人工作了;有二千万是还在上学的大学生,那只剩下八千万人在工作;这八千万当中有四千万是政府工作人员,三千万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只剩下一千万人;有三百万是军人,只剩下七百万人去公司上班;在任意时刻,全国各医院都共有二百八十五万三千七百九十六人在因伤病接受治疗,只剩下四百一十四万六千二百零四人在工作;其中四百一十四万六千一百零二人正在坐牢,只剩一百零二个人;其中一百人是企业高管,他们专门监督和评价别人的工作,所以每天全国只有两个人在工作:你和我!

诡辩的目的并不是追求真理,而是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因此历史上甚至有专门传授诡辩技巧的学派,而现代也有很多商人、政客和不道德的律师等在系统地学习和使用这种技巧。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精通逻辑,但他同样也擅长诡辩。有一次他去餐馆吃饭,先要了一碗面条。等面条端来后,他却要求换一盘比萨。等吃完比萨后,亚里士多德抬腿就走。服务生拉住他说道:“您还没有付钱呢!”

亚里士多德答道:“怎么没有?我吃的比萨是用面条换的呀!”

服务生道:“可是面条你也没有付钱啊!”

亚里士多德笑道:“我又没吃那碗面,为什么要付钱?”

服务生想不通亚里士多德的话哪里不对,只好放他走了。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出于自私的心理,而不自觉地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诡辩。在逻辑素养不高的人眼中,诡辩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

从前有一个县官想买金锭,金店的店家就遵命带了两只金锭给县官查看。县官问道:“这两只金锭怎么卖?”

店家回答:“既然是老爷要买,小人就只收半价。”

县官收下了其中一只金锭,把另一只还给店家,便把店家打发走了。

过了很多天后,店家还是没有收到县官的钱,就上门去问:“请老爷赏给小人那只金锭的价款。”

县官故作惊讶道:“那只金锭的钱不是早就给你了吗?”

店家道:“小人并没有收到过啊!”

县官道:“大胆,竟敢在本官面前信口胡说!当时本官要你两只金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就把一只金锭当作价款交给了你!”

对于诡辩,黑格尔曾经说过:“诡辩即指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这段话指出了诡辩有意颠倒是非的特点。

同类推荐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老夫子品评鬼谷子

    鬼谷子(约前390年~前320年),姓王名诩,又名王蝉,春秋时期卫国朝歌人。世人皆认为他常进入云梦山(今河南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又隐居于清溪之鬼谷所以自称鬼谷先生。有《集解》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鬼谷子是先秦诸子之一,他精通数门学问,创立了纵横一派学说,并由弟子发扬光大,与当时文化衍生的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杂家等合起来称为九流十家。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曾隐居云蒙水帘洞箸《鬼俗子》书三卷,流传于世。
热门推荐
  • 冰霜:嗜血女王完美大复仇

    冰霜:嗜血女王完美大复仇

    她,是万人之上的公主,她还是杀人不眨眼的女王;她也有美好的青春,可自己最爱的朋友和闺蜜联起手来让自己家破人亡!当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当死神的步伐再一次接近,她,霸气回归了!“我曾经尝试过的痛,我要让你们现在十倍的奉还回来!我也要让你们尝试没有亲人的感觉!”她立誓。但,她在复仇的学校里,遇到了他…他如同她一样冰冷,温柔只对她。当她慢慢的陷进去,又突然发现她的目的是复仇…但她的感情又何去何从呢?
  • 法军侵台档案

    法军侵台档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曜星辰别行法

    七曜星辰别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魔尊

    大魔尊

    隐匿的不死种族,为何重现诸界。天之一族的族人天忆,为了至强力量找寻在远古已消失的天之一族,看诸界湮灭,感天地轮回,历万劫、闯死地、踏天路、入地狱。敌人很强大,我承认,不过我比你更强大,让你在我的践踏下呻吟吧!妖女、魔女、不肯做我老婆怎么办,那就强行占有,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感情只有以后慢慢培养。我发誓要成为诸界最强悍的大魔尊,凡我所到之处皆臣服。
  • 夜妆

    夜妆

    美丽女子,缘何孤身一人。纤弱女子,诡异画尸,道不尽离愁。孽缘纠葛,千世不忘。情结今世,是谁,最终能够相伴,抑或是曲终人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奏

    仙奏

    万物之力猛然暴起,塑造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强者普孝缘。不管敌人有多强,终有一天会被踩在脚下!
  • 萌妖追爱:道长请留步

    萌妖追爱:道长请留步

    (已完结,放心追!)再丑也要谈恋爱!谈到世界充满爱!带着这个美好的目标,鼠妖墨白开始自己的逗比求爱之旅。“美人儿,我看你骨骼清奇,耳垂圆润,定是福泽深厚之人。但是福气太多也是一种累赘,不如嫁我,我帮你分担一些?”“帅男,别被我霸气炫酷的外表震慑住,其实,我内里是很温柔娴静的。不信?不信你娶我回家试试!”“道长,前面那位清秀的道长,请留步,小生有话要说,说……”尼玛,故事都是骗人的。墨白含泪痛哭,“道长,我再也不敢调戏你了!”
  • 法华经显应录

    法华经显应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王养成:萌宠萝莉逆天记

    女王养成:萌宠萝莉逆天记

    凌静毓重伤昏迷,一个同样飘荡的灵魂进入了这个身体。一代学神觉醒,原先的学渣成功逆袭。那个同学,仗着分数比原来的我高点就了不起是吧?下次考试你等着。但是,为什么是个小学生啊,不!
  • 冷渡

    冷渡

    一个凌风生色的男孩,因为爱而牵涉出一系列的或被命运悭吝的爱,或生死种种的爱。其间夹杂的恩怨情仇,让活着的人不能抵受,却也让正在死去的人难以安眠。是爱,是恨,是时光,是往复的命运的捉弄让人哭,让人笑,让人觉得有前世无来生。男孩热恋自己的高中老师,却发现自己深陷一场悲剧的泥淖。当身处枯井的少年获得希望,却被现世的世界又重重打压,他何以顶着必死的决心却艰涩的活着?浑身散发红豆气息的美丽女子,在任何人的眼中都可谓是绝世名伶,却为何有着如此惨痛的过去以及走向灭亡的现在。命运是否专为破碎人世的幸福而不公允的存在?成长与爱情的点滴总参杂着阴谋,无限无底的阴谋!是恨支撑着父亲对自己儿子的冷漠,还是爱计划着这一场场的纠葛破碎。如果,你愿直面人性的凄惨和时光的无情,如果抛开爱恨作情感的上帝,你会怎么看待这一段漫长的不羁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