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7800000011

第11章 卓娅之母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身教最重要

卓娅是苏联英雄,是一位为许多人崇敬的革命烈士。假如没有战争,这个柔弱的女孩也许会平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中,英雄的母亲为人们讲述了英雄卓娅快乐成长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母亲为了自己子女成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苏联人,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她对教育子女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

卓娅(1923——1941),她的纪念碑上的铭文写道:“卓娅,苏联人不朽的英雄。”她就生活在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的阳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长起来了。16岁那年,她就光荣地被批准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这一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敌人开始审讯她,但敌人用尽了酷刑,也没从她嘴里套出一句话。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身教重于言教

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是同胞姐弟,小学、中学时期在同一个班级学习,接受了正规的学校教育。卫国战争爆发后,姐弟俩先后入伍。

姐姐卓娅执行任务时被俘,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书中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姐弟俩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这本书在苏联家喻户晓,它是一部青年英雄的成长史,影响了无数青年的成长。

当时苏联报纸上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人曾在自己女儿身上耗费了很多精力,可是在他们长大成人走入歧途之后,他才觉悟到自己没能好好教育她。他回忆着往事,问自己说:“我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他想起了他的错误:

我未曾注意孩子中间发生的纠纷;我替孩子们做了那些他们自己能胜任的事;给孩子们东西的时候他说:“这是给你的,这是给你的。”可是,若说“这是给你们的”,岂不更好;有时候马马虎虎地宽恕了他们的虚伪诡诈,也有时为了一点点小过错而吹毛求疵地严厉惩罚他们。

显然是在孩子们的自私心和躲避困难工作的企图刚刚萌芽的时候,我没注意,因此就这样由细微小事,由琐碎事件发展成了重大的罪恶。孩子们完全不是按着我所希望的那样长大的,他们粗野,自私,懒惰,不互相友爱。

这封令人伤感的信,引起了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久久地思索。关于教育子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写道:“我常听见人们这样说:‘我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们,我整天在工作上。’我也曾这样想:莫非需要特别地拨出一部分时间在家里教育孩子吗?”

她和她的丈夫工作都很忙,他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她在小学任教员,同时又在师范大学学习。丈夫在研究院工作,又在速记讲习班学习,并且还要努力准备上函授工科大学。他们时常那么晚才回家,到家时孩子们已经睡了。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妨碍他们把孩子教育得很好。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认为,教育不一定是言语上的,其实,身教甚于言教。

关于教育孩子,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这样认为:

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的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这一切都可以教育你的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你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在健康时候是怎样的,在病中是怎样的,在悲伤时候是怎样的,在欢喜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你的孩子是都会注意到的,他们是要在这一切事情上模仿你的。

如果你忘掉了孩子,忘掉了他时刻在你的举动上寻找主意和榜样的敏锐而细心观察的眼睛;如果孩子虽然挨着你,吃得饱,穿得暖,但是却孤单地生活着,那就什么也不能帮助他,不能正确地教育他。贵重的玩具,在一起愉快的散步,严肃的和合理的训诲全都没有用。

他们的儿子舒拉,由于在家庭中是最小的一个,又有祖母的娇惯,也曾经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有爱哭闹的毛病。如果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躺在地上大声哭号,踹腿或者可怜地呻吟着。他的父母决心要治好儿子的这个毛病。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通常在饭后吃),大声哭号起来了。于是,父亲和母亲就都走了出去,屋里只留下舒拉自己。最初,他仍然大声哭号,并且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我要粉羹!”

后来,他感觉到屋里没有声音,便抬起头来,把周围看了一遍,就不哭了。既然没有人听,还值得费力气假装哭吗?他考虑了一会儿,就用木片堆什么东西了。等到父母回来,他又打算哭。于是父亲严厉地对他说:“如果你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放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明白了吗?”

舒拉不闹了。

又一次,他在哭的时候,通过手指缝用一只眼偷看父母是否同情他的跟泪。可是父母丝毫没有理会他。父亲在看书,母亲在看学生的作业本。这时舒拉就像没发生什么事一样,悄悄地走近妈妈,爬到她的腿上。妈妈轻轻地在他的头发上拍了一下,就把他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就不再打搅大人了。

他们就是用这种办法治好了儿子的撒娇和哭号的毛病。连比舒拉只大两岁的姐姐卓娅也学了大人的口气,时常用庄重的神气说:“用不着娇惯孩子,让他哭会儿吧,算不了什么!”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是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习惯的养成总是苦难的,其实,事情很容易解决,想让孩子做到的事,父母一定先要做到,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跟上我们的脚步。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在卓娅母亲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她自己的生活的真实展现,但正是因为她努力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对孩子却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这确实是这位英雄的母亲教育子女的经验之谈,她正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即使在需要纠正子女的缺点时,她也没有用很多时间来进行长篇的说教,也没有用很长的话去谴责孩子的过错。她是用自己的风格来影响孩子,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比言语要管用多了。

教子点睛:

言教和身教相比较,言教总是显得容易一些。大道理人人都从小听到大,必要时多少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言教的效果总是有限。相比较而言,身教比较麻烦,通常父母希望孩子做的,常常是自己做不到的。这样的教育,孩子不能接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身教的确要费些力气,但是,效果却相当的好。所以,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做出样子来再去要求孩子,这样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是一种社会价值,但对一个社会个体而言,它更是一种真实的情感。

苏联人民的领袖列宁逝世的时候,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一家和全体苏联人民一样,经受了巨大的悲痛。这时候,小卓娅刚生下来不久,舒拉还没有出世。可是,做父母的并没有忘记孩子。他们把刊登着斯大林的誓言的报纸收存起来,准备等女儿长大了,让她看看。

果然,14年之后,正当女儿卓娅准备入团的时候,小儿子舒拉从父亲的箱子里发现了这张发黄了的报纸。卓娅激动地读着这张特地为她保存的报纸上斯大林庄严的誓言:

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汪洋大海所包围的我国,像巨岩一般地屹立着。它遭受着一阵阵的波涛的击荡,有被淹没和冲溃的威胁。可是岩石却不动摇地坚持着……列宁同志,我们谨向你宣誓:你的这个遗嘱,我们也一定会光荣地实现。

第二天,卓娅就从图书馆借来了斯大林其他的演说。从此,这张发黄的报纸引出了一张很长的书目单,卓娅一本又一本认真地读下去。

当卫国战争爆发时,她就挺身而出,走上前线,化名“丹娘”,打击德国侵略者,不幸被俘,英勇牺牲,成为苏联英雄。舒拉长大后,像他姐姐一样,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在前线英勇作战,光荣牺牲,也被追认为苏联英雄。

为了这件事,难道做父母的另外花费了专门的时间吗?没有。主要是做父母的自己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领袖充满着热爱,而且又没有忘记教育子女的职责。而恰恰是这件事对卓娅的成长,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爱国,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当运动员获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往往会泪流满面。此时,国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爱国也不再是干巴巴的道理,其澎湃的情感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田。家庭是一个人情感发育的基地和摇篮,更是一个人爱国主义情感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发生地。

因此,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处处有意识地传爱国主义观念,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也是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操的主要方法。

例如,家庭旅游时、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前,有意识地启发孩子去认识祖国河山之美;家庭团聚、朋友聚会、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活动时,特别提醒孩子去体会亲情友情和团体之情;看展览、读课外书,甚至每天看电视节目时,尽量安排与孩子讨论的环节,明是非,辨荣耻,点滴之间传递爱国的观念。

遇人遇事,多一些和孩子的沟通及讨论,多有些机会让孩子接触民族的、传统的历史和文化,等等看似小事小节的行为,都是对孩子进行国家观念教育的好机会。这样的教育,润物细无声,与生硬的、死板的教诲相比,孩子对爱国主义理念的理解是具体的、生动的,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些年来,在一部分成人中间,国家的观念淡薄,个别人甚至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来。孩子在国家观念和情感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问题,主要来源于社会,来源于成人世界。

在家庭中,一个平日里牢骚满腹,对祖国的恶言恶语随口而出,对民族文化毫无感情,甚至诋毁、诬蔑的人,给自己孩子的,只能是扭曲了的国家观念,这样的家庭里,是不可能对孩子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和影响的。所以,提高父母自身的爱国主义素养,是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子点睛:

家庭爱国主义教育中实践特别重要,平时的学知识、长身体,可以挖掘其中的目标和意义,引导孩子树立为祖国繁荣发展而努力的思想。告诉孩子,爱国其实就体现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比如,参加一次社会公益劳动、植树节的时候在郊区种上一棵树、帮助社区里一位需要帮助的邻居、创作一幅歌颂祖国新风貌的作品等等,都是孩子可能完成的爱国行为。只要积极引导,孩子就会在这些实践中获得从书本上无法得到的东西。

不娇惯孩子

怎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幸福?从长远来看,幸福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收获幸福父母还要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放手,让孩子有机会自立。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对他的马非常宠爱,终日“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其结果可想而知。这种“马病肥死”的状况在今天很多家庭里仍然在重演。

《北京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报道: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东坪乡51岁农民陈邦顺靠卖血供儿子上大学,为了多卖血,假造了6个献血证,4年来共给儿子6.35万元。

儿子虽知父母卖血供他,仍不停地来信要钱。信中称:我的衣服和鞋子旧了,需要200元买衣服和鞋;我想买电脑,已借了1800元;体育课没达标,要给体育老师送礼;今后3个月生活费3000元;“五一”要旅游,班上要收班费100元……

在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为这一代孩子未来的生存担心,为家庭里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着急。

英雄卓娅从小独立能力就能强,她在国家危难关头能舍弃安逸的生活奔赴前线,和母亲对她的独立性教育有一定关系。卓娅的母亲从来不娇惯孩子。

卓娅刚出生时得很瘦弱,母亲时常给她洗澡,农村里的人们说,洗澡能让婴儿长得更快。她在新鲜空气中的时间很多,到了冬季,可是她仍旧露着脸在院子里睡觉,母亲从不无故地把她抱在怀里。

卓娅的姥姥和奶奶全都劝她这样做,免得把孩子宠坏了。她老实地遵从了这个劝告,可能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卓娅才在夜里睡得很甜,不要人摇她或抱她。她长大了也很安静。卓娅还没满2周岁,她的小弟弟舒拉就出生了。这个男孩子生下来就大声哭叫,他喊叫的声音很粗,哭泣来就不停。

他比卓娅肥大和健壮得多,但是眼睛却同她的一样亮,头发也是黑的。在舒拉出生以后,母亲就时常对卓娅说“你是姐姐”,“你是大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她和成人坐在一起,但是坐在高椅子上。她很照顾舒拉:如果橡皮乳头由他的嘴里落出来,她就给他放入嘴里;如果他醒了,而屋里恰巧又没有别人,她就摇摇他的摇篮。

母亲也常常要卓娅帮助她做些事情。“卓娅,把尿布拿来。”她说,“请你把碗给我。”或者:“卓娅,帮助我整理整理:把书收起来,把椅子放在原来的地方。”母亲说,卓娅做这些事总是非常高兴,做完之后总是问:“还做什么呀?”

在她3周岁,舒拉1周岁多的时候,她就会拉着舒拉的手,拿着瓶子到祖母那里取牛奶了。在5岁的时候,在夏天,卓娅接连着几小时不停地拿着网子捕蝴蝶,采野花,然后再去洗澡,并且一个人在河里洗她自己的衬衣,晒干后再穿着回家来。

显而易见,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从不娇惯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确实非常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

日本是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地下蕴藏着巨大热能,温泉到处可见。日本温泉里一般都设有冷水浴池,水温只有十几度,日本人经常是在温泉里泡的热呼呼的,然后立即跳入冷水里。这种耐寒能力,正是日本人从孩提时期就开始慢慢培养的。每年冬天,在日本街头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还穿着短衣短裤,来往于学校的路上。

他们提倡让小孩子冬天着短装,主要是培养孩子们的耐寒能力。孩子身体在发育阶段,贪玩好动,始终处于运动状态,对寒冷有一定的抵御力,年复一年地经历冬季的抗寒磨炼,其御寒能力会大大提高,体质也会不断增强。

在我们看来近乎残酷的教子模式,其实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殊不知,温室里的花朵容易凋谢,室外的野花开的最绚烂。

作为父母,一定要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是孩子能做的事,小到洗袜子手绢,大到和别人接触,父母要学会放权,多为孩子创造一点锻炼的环境和机会,帮助孩子从小就能养成自理和吃苦的本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享受幸福生活的资本。

教子点睛:

现代家庭几乎都是一个孩子,父母、长辈的娇惯是常见的,但是仍在娇惯孩子的父母们,请及早回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要把他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才,超越我们自己。而不是把她娇惯成予取予求的讨债者,一辈子只有依赖自己的父母才能生存。娇气的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如果他不能适应社会,他也许会回过头来埋怨父母剥夺了他锻炼生存本领的机会。

同类推荐
  • 怀孕知识百科

    怀孕知识百科

    孕育健康宝宝,科学实用胎教!迎接天使,你准备好了吗?怎样轻松、平安、顺利地走过孕育小宝贝的生命历程?孕期中,你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本书是一本较全面的怀孕百科全书,内容包括孕前准备篇、孕育篇、分娩篇和产后篇等四篇。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 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父母、孩子、教育,这几个词频频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中,不断的提醒着为人父母者要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
  •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本书作者以一个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跳出了诸如哈佛女孩,剑桥男孩所谓天才的精英培养模式,通过对20多年教过的孩子的细致观察与思考,用聊天的方式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一个个普通孩子身上的故事,详尽、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不同性格,不同优缺点的孩子,并就家长与学校及孩子老师如何打交道,孩子是否跳级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案例及建议,为家长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家庭、学校联动的教育方案,同时,也指出了中国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在轻松读完本书的同时,您会发现:原来,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从小培养清华男孩的23堂课

    本书针对培养男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书中采用了大量的教育实例,配以精辟透彻的分析,为父母提供更加实用、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本书不仅从细节方面对男孩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了深入分析,还从宏观的角度为父母介绍了相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 孕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问题

    孕妈妈最常问的1000个问题

    本书所收录的1000个问题是经编辑网络征集而来,由作者筛选、分类,是孕妈妈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答案是作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精心回答,希望读者能够得到帮助。
热门推荐
  • 裸变之学生时代

    裸变之学生时代

    汪路远,平凡县城的一个平凡孩子,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却不知为何有了种种不寻常的地方,有亲情的牵绊,有爱情的追求,有痴情的伤心,有复仇的迷惘,有嫉妒的惨剧,也有幸福的温暖。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后呢,性善还是性恶,无法捉摸,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永远在变化,赤裸裸地变化无时不在,只有盖棺,才有定论!
  • TFBOYS:天使之泪

    TFBOYS:天使之泪

    主虐,不是四叶草也可以看哦。天使之泪晶莹、透亮,像钻石一样会闪闪发光。而且,天使之泪含有世间最大的魔力,对以魔力为生命之源的精灵来说,天使之泪甚至可以让他们起死回生。到最后,才发现,他们根本离不开彼此
  • 疯狂的用人术

    疯狂的用人术

    本书主要从十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领导用人的疯狂而高明的策略。包括慧眼读心术:识人知人懂人心、礼贤下士术:用感召力让人追随、铁腕立威术:做个有权威的领导、平衡掌控术:综合制衡掌控全局、赏罚分明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等人事管理技术。
  • 奔天

    奔天

    苍羽大陆出生的苏平,是个认死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因为偶然的际遇,得到龙虎咒,未经修炼,竟然肉身直接通玄,进入无极门。好事当头,却发现灵根受损,想要修炼却是难上加难。修仙界不太平,苏平想平稳修仙亦不可得,巅沛流离,艰难修炼,好在苏平意志坚定,认定长生不放松,坎坎坷坷,一路走来,竟然也成就了大道……
  • 与梦想一起奔跑

    与梦想一起奔跑

    本书是个人文集。收录了作者幼儿时期编的童话、小学到初二期间写的作文、随笔,分为童话故事、人物特写、校园记忆、生活感悟、自然风光五个专辑,其中《与爱同行》、《我的第一本书》、《时光沙漏》、《树房子》、《爷爷的木莲豆腐》等均为获奖作品。
  • 天澜忆梦录

    天澜忆梦录

    他是孤儿,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杭邂逅一位女子,女子正好是他心中“丁香一般的姑娘”,自此,姑娘的颜容刻在了他的心上。奈何天灾人祸,他死后,依然无法忘记那位姑娘,便要踏破穹宇,以求再见之日。“以我之名,让我们两个的名字响彻天澜!”少年立下宏愿,只是为了以后与女子的相见缥缈之期,且看少年在这条路上,风云相伴!一曲琴音说天澜,万载幽冥亘古传,踏入长生不死地,唯求千年心中兰!血海骨山妖娆翩,此生定与风云伴。九霄云外天外天,堕入凡尘为容颜
  • 走进榆林开发区

    走进榆林开发区

    本书分为战略篇、体制篇、规划篇、土地篇、考察篇。收录《“十五”榆林化工产业发展思路探析》、《引凤筑巢,服务全方位》、《毛乌素沙漠土地思变》、《榆林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等文章。
  • 英雄联盟之走向巅峰

    英雄联盟之走向巅峰

    宅男的世界是游戏,但是游戏并不只是娱乐;游戏也是竞技,当质疑的目光传来之时,你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成就告诉他们,我有自己的荣誉
  • 无所有菩萨经

    无所有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见,我的爱人

    再见,我的爱人

    渣男背叛,养姐偷吃,亲妈不疼,林闻言的日子怎一个惨字了得,还有那个把她当老白干一口闷了还嫌弃她辣的男人,你有本事嫌弃姐,你有本事别爱上姐啊!“齐淮远你这个混蛋,我生孩子你叫个什么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