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72300000009

第9章

中国犹太温台商

小纽扣中大市场,

昨夜潮涌至永嘉

改革发财第一家。

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诗云:

咋闻海潮至,

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

何时到永嘉。

永嘉,指的是今天的温州、台州一带,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温台地区风景秀丽,物产丰饶,清、纯、奇、绝的楠溪江就蜿蜒于境内。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其秀色而倾倒,南朝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就有:“叠叠云岚烟树谢,湾湾流水夕阳中”的赞叹。风景绮丽的温台地区孕育了浙南一代奇商楠溪江是永嘉的灵魂所在,不仅风景烂漫,而且文脉深厚。早在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仍保留有他们的文化遗迹。至春秋战国年代,“剪发文身,错臂左衽”的瓯越先民已进入司马迁的视野,《史记·赵世家》已有他们的记载。西汉初年,这里建立了东瓯国,后被朝廷改设回浦县,属会稽郡;至三国属临海郡。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这里保存了浙南农耕文化向宗教文化过渡的发展轨迹,留下了著名的“永嘉学派”,孕育了浓厚的重商传统和商业文化。

《楠溪竹枝词》道出了当地民风民情的发展轨迹:

叶适,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当今温台地区务实思想的奠基人

上塘中塘又下塘,

祠神到处奉娘娘。

水程七十里经过,

只见峰峦一色苍。

岭头西去是台州,

户织台纱轧轧抽。

一点妾心常抱素,

语郎切莫艳瓯绸。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南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一个儒家学派。南宋之时,出现了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徐谊等永嘉学派的知名学者,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史称“乾淳诸老既殁,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叶适)齿斤齿斤其间,遂称鼎足。”(《宋元学案》卷五十四《水心学案》)叶适成为吕祖谦去世后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相抗的浙南学派之代表人物。

《水心文集》充分代表了叶适讲求实效的思想名声大噪的浙江永嘉文化巨人叶适(1150-1223),是永嘉学派中止斋一派的重要学者。叶适字正则,号水心。淳熙五年(1178)进士,历官国子司业、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吏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晚年在永嘉县南郊水心村讲学,人称水心先生。

秀丽多姿的楠溪江,孕育了务实的温州商人叶适是一位敢于摇撼天地、改造文化的人。他留给家乡温州乃至浙江的影响太深了。他写就大量文稿,替新兴的富裕的市民阶层辩护,伸张其应有的权利。叶适是激进之人,既有书斋味,又有现实味。早在800多年前,叶适就不遗余力地提倡功利,张扬功利,反对传统的重本轻末的观念。他揶揄地说:“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他倡导要对事物作实际考察,“夫欲折衷天下之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务而后不谬。”

叶适认为,士农工商各有其社会功用,不应有所轻或有所重。“抑末厚非,非正论也。”他提倡国家要保护,甚至扶持商贾,发展经济。更大胆的是,叶适主张在政治上要让工商业者也享有进入政治上层的机会,大商大贾也可以成大官。如今朝气蓬勃的温州,被誉为草根经济的典范叶适对重农轻商政策的公开否定,不仅表现出他的开明与远见,表现出浙江文化人执著于现实、投身于现实的学理风格,而且表明浙江商人在当时历史境况下已形成跃跃欲试的态势。

永嘉学派的形成,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当时,永嘉地区出现了富工、富商及经营工商业的地主,永嘉学派就是代表这些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要求抵御外侮,维持社会安定,主张减轻捐税,恢复工农生产,强调买卖自由,尊重富人,提倡实事和功利。在灿烂的浙江文化版图上,替商人辩护,为商业说话,这样一种新异的学术气氛,在正统理学的篱笆之外,铸成了一道活泼而丰润的商业文化景观。这种“事功之学”为明清浙商的逐步形成、发展,作了理论上的铺垫、心理上的准备、文化上的转换,构成了浙江商人,尤其是温台商人崛起的文化背景。

养蚕楠溪江畔的温州人、台州人深受永嘉学派的影响。他们很早就有了市场经济的意识。温州人讲究实效、实事求是、不好高鹜远、不讲形式主义的作风与“功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思想有关;温州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开拓奋进的精神与“功利并举”、“农商并重”的思想有关;“无利不起早”、“平安二字值千金,冒险半生为万贯”等朴素的市场观和价值观,也正是“功利并举”、“农商并重”思想的体现,可以说永嘉学派的思想学说支撑了温台乃至浙江经济的发展。

瓯越的功利文化是一种非常适应于发展经济的文化。早在1000多年前的东晋,就已经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温州的手工业特别发达,制瓷是当时一个重要而活跃的产业。温州的制瓷技术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全国最早采用釉彩工艺生产瓷器的地方。所产瓷器被称为“漂瓷”,闻名海内,运销甚广,在全国各地多有考古发现。养蚕缫丝业在当时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如《温州竹枝词》写道:

素丝不类台州绢,

花样难工濮院绸。

巧制回纹成彩被,

与欢连爱抱衾。

当时的温州人已会养育一年八熟的“八辈蚕”。这种技术在广东到明朝才被那里的人所掌握。

极具经济价值的瓯柑到了唐朝,温州的制瓷业又有所发展,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产量进一步扩大。瓯窑与越窑一并在全国享有盛誉。此外,制纸业在当时也有发展。温州当时生产一种纸,称“蠲纸”,很名贵,被称为全国五大名纸之一。有《温州竹枝词》写道:

宜春帖子耀门墙,

甲子分联翰墨香。

莫道浣花笺色好,

东瓯染纸亦名坊。

可见当时制纸染纸业已发展起来,纸产品走出了百姓的屋下窗前,进入了市场行列。

商业繁荣背后的茶文化还有久负盛名的瓯柑。《温州竹枝词》描绘了当时瓯柑丰收的情景:

垂垂丹实晓烟含,

佳品尤逾橘柚柑。

争说霜前园果好,

早修筐篚进黄柑。

这种经过温州人嫁接改良后的品种,是柑橘的一个栽培变种,是温州瓯海传统特产,宋、元、明、清时都被朝廷列为贡品。其栽培历史约有2400年。宋代主要种植在水心、吴桥、南塘一带,尔后逐渐扩移到三洋、梧埏、南白象、茶山等地。所以古人有“有林皆橘树,无水不荷花”的诗句,民间素有“端午瓯柑似羚羊”之称。精美的瓯绣图瓯柑深受人们喜爱,可见它的名贵并不仅仅是温州水土的独特,更是因为其饱含着浓浓的历史文化之韵味。先进的手工业需要发达的商业支撑。有着瓯越功利文化作背景的温州人虽然没有太多被重本轻末的思想所羁绊,但是在宋以前,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强大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并没能使温州的商业兴盛起来。

江苏武进出土的北宋温州漆器铭文到了宋朝,特别是南宋,随着人头税减轻,地租制度的普及和土地买卖自由化程度的加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轻,自由民增多,为宋朝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发展的政治条件。温州人多年来追求功利的文化心态终于有机会得以释放。这种释放出来的能量把温州经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

据《宋会要辑稿·食化》,北宋时永嘉年商税额是全国平均商税额的七倍,可见温州当时商业的繁荣。到了南宋,温州的商业更加繁荣,繁荣的程度可以与大都市杭州相媲美。在城内出现了很多酒楼、茶坊、饭铺、饼店、浴堂、戏院等。在今天温州的老区,还保留着很多与商业有关的街巷名称。发达的经济使中国的文人在这里首先被商业化。他们为各类娱乐场所撰写戏文,于是中国的戏曲在这里诞生。

经济的繁荣是温州人善于经商的结果。北宋时,首都开封就有专门经营温州漆器的店铺。南宋时,首都临安卖温州漆器的铺子更多,有“彭家温州漆器铺”、“黄草浦温州漆器铺”、“平津桥沿河温州漆器铺”等。值得注意的是温州并不盛产生漆,生漆大多从浙西、福建、四川运入,流行于明清的温州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齐称“浙江三雕”制作成漆器后又运销到全国各地。可见漆器并非温州的土特产,纯粹是一种商业行为。

建国后在外埠出土的几件漆器,也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些精美的出土漆器上都刻有漆工的姓名、地点和制作时间等字样,如“丁酉温州五马钟念二郎上牢”、“庚申温州丁字桥巷解七叔上牢”。这种同时把自己的姓名、地点和制作时间刻在器皿上,在当时中国的其他地方是罕见的。我们可以从中揣摩宋朝时温州人的广告意识。

大药房内部为西北战事紧急赶制药品的胡庆余堂工人在辛勤劳作温州当时最大的产业还是陶瓷业。仅在今天温州市区西山护国寺一带就有长达数里的窑址遗址,估计从业人员数以千计,可见当时生意的兴隆。所产瓷器除销往全国以外,还远销东南亚、印度,甚至非洲。

温州人当时除了善于做生意外,生产方式也是全国最先进的。例如南宋后期温州丝织业已经出现了“机户”。这在宋代是罕见的。所谓“机户”,就是小型作坊或机织家庭。他们以家庭为单位,生产并出卖纺织品,属于独立手工业者。他们一般拥有主要的生产工具,原料靠外来供给。这在其他地方到明朝才普遍出现。

瓯越功利文化的传脉到了宋朝时,它的优越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把温州经济和文化推上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由于这种功利观以及竞争意识的支撑,温州人在改革开放中又创造了许多第一:温州第一个实现金融利率改革;第一个制定私营企业条例;第一个建立股份合作企业;第一个实行土地有偿转让;第一个建立了民营金温铁路;第一个靠民间资本建立民营航空港。温州精神,可以说传遍每一角落。温州人曾经自豪地说:“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温州人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群体,成为一个品牌,一种精神象征,一种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现象正在不断渗透、不断壮大……

小商泉汇大资本天下谁人不识君改革开放初在铁路边以特别方式卖东西的温州人肩挑手提沿街巷,货郎鼓声隆咚响。个中商机几人知,腰缠万贯伴斜阳。制鞋在温州历史久远,曾是改革开放初温州经济的支柱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民间有一句评价温州人的话:“温州个个是能人”。温州的起家是靠家庭工厂,社会总动员。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先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行了,再盖厂房,做大了才请管理人员。温州人就是用这种办法换取效率,把握市场机会。温州人有十万元,绝不会像内地人只用五万元,留五万元备急,他不仅把十万元全投进去而且还借款,以便在市场上尽力获得竞争优势。他们不论干什么,生活中总充满乐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洒脱、顽强,从不失望。

温州人开的修车铺温州商人在很多场合被视为浙商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活跃着一群群浪迹天涯、不辞劳苦、精明肯干的温州人。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的。温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灵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们与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贩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慢慢地,温州发廊、温州服装店、温州电子城、温州产品越来越多,各种温州产品包装、标牌、证书、徽章也越来越多。一时间,温州货充斥全国。渐渐地,人们对温州人由漠视不屑,到兴趣十足,到惊奇钦羡,到仔细探究:温州人咋的啦?这么会赚钱。

温州人做生意,注重从小处着手。温州人务实苦干,只要有一分钱赚,温州人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干,从不好高鹜远,从不好大喜功。温州人赚钱,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钱赚不来,小钱不愿赚,只好两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温州人的勤劳质朴加上他们独特的营销手段,可谓通向成功的杀手锏纽扣、标签、标牌、商标、小饰品、小玩具,这些外地人看不上、懒得做的“小玩意儿”,温州人都做。他们不怕赚钱少,就怕赚不来。温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国。温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场的路。他们办起企业来,也不像北京人、广东人追求大气派、大产品,同样是从小处着手,填补全国小商品市场的空白点。这里尤以乐清县柳市的五金电器、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苍南县金乡的小商品最为著名,最为典型。

但是,温州人是有眼光的。当他们积蓄了资本后,就会把产品由小做大,最后从纽扣到服装、鞋子,从电子元件到成套电子设备,从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产业,并且涉入房地产、金融业,于是温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做生意先从小处着手是温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戏,也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奥秘。温州人“脸皮厚”。他们不怕碰壁,也不怕别人不给好脸色看。他们只有一个念头: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赚你的钱!他们用笑脸,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们的产品送到全国各地,也把全国各地的人吸引到温州来。改革开放初,赤脚走天下的温州弹棉花匠人曾几何时,温州的农民购销员在14万人以上,像蝗虫一样满天飞,人称十万大军闯南北。柳市五金低压电器专业市场,有4000多名购销员常年在全国活动。被誉为东方最大纽扣市场的桥兴纽扣市场,有近万名农民购销员串成了一个全国性销售网,全乡徽章、标牌、塑片市场,有7000多人在外推销产品。宜山区再生腈纶市场,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着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走遍大江南北的温州鞋匠温州的农民购销队伍由各种职业的劳动者转化而来。此前他们可能是耕地的农民、乡镇企业职工,还有村干部、复员军人、民办教师等,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弹棉花、从事手工业、做小生意等行业中转化而来。这些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市通衢、穷乡僻壤,在全国人面前勾勒着温州人的形象。他们经过风雨,见过世面,受到了锻炼;同时,长期的外出活动实践,培养了他们交往的才干,积累了经商经验,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及市场需求状况,建立了不少稳定关系的渠道,为购销活动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这是一支勤快、精干、灵活的特种部队,为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温州,能跑供销的人被称为“天兵天将”。

最早贩销纽扣的购销员是叶尧林、叶尧青兄弟俩。起初,他俩从黄岩县路桥纽扣工厂买来一批纽扣,在桥头镇试卖,不到一天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就销售一空。这个消息一传出,大家都跟着做起纽扣生意。结果,纽扣在桥头小商品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到了1981年下半年,纽扣摊位达100多个,成了桥头市场的主角。1983年2月,纽扣市场正式开放,深入温州人心的金钱观是温州发展的思想动力很快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起来,成为闻名全国的纽扣交易中心,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世界屋脊将衣卖巴黎服装温州裁放开脚步神州量,全国处处“温州乡”。只要不惜吃得苦,温州乡中紫气长。

漫画:温州人热炒北京楼市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自古温州人便以外出经商为荣,而且他们外出,绝无漂泊的感觉。他们背井离乡走南闯北,绝不是迫于生计或为挣钱娶妻生子,而是创业。相反,若是哪个小伙子长年厮守家庭,便会被视为窝囊没出息。这一点与宁波人非常相同。在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里,温州商人更是遍布中国以至世界,而且越来越由行商推销变为坐商,由游击方式转向坐镇赚钱,形成了“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能开拓市场”。

北京是温州商人在北方的大本营。北京城里有遐迩闻名的“温州村”。他们散布在大钟寺、五道口、沙窝和大郊亭,呈星状围着整个北京城。今天有许多大腕级的温州商人在北京城一展身手。例如蜚声海外的“101”毛发再生精发明者、人称“红色大亨”的亿万富翁赵章光,饮誉海外的“中国阿信”徐小英女老板,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出来的纽扣老板群,还有来自乐清柳市的电器电子大王,来自苍南金乡中国最大商标城的商标大王,也有一批年轻的在京城商海里搏击长空的一代儒商。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温州旧城五马街。

大上海也是温州人大显身手之地。南京路是上海人最引以为豪的商品世界,而数以百计的店铺和柜台的真正主人却是温州商人。

北京去得,上海去得,“世界屋脊”西藏温州人也去得。据统计,进藏行商者近一半是温州人。拉萨还有一条以裁缝铺为主的“温州街”。

温州人还大胆地杀向了海外。美国、巴西、日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国,都有温州商人。在巴黎,还有“温州街”呢!在巴黎的13区和14区,住着的都是温州人,听到的都是温州方言,甚至警察也得说温州话,温州人达到8万人之多。

温台商人购置私家飞机,带动浙江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温州有700万人,流往全国有200多万人,超过1/4的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或海外经商。温州人“四处出击,八面埋伏”的方式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精神,不仅活跃了各地的市场,成为“东方起动点”,更带来了发展市场经济巨大的观念冲击。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第一个外来人,那个外来人就是温州人”。这是一句被人们频繁引用来形容温州人的话。如果你经常外出,在异国他乡,一不小心,就会撞见温州人。不仅到处有温州人,而且只要有一个温州人,那么就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温州人在同一个地方出现。群聚是温州人的一个特色。在任何地方,只要找到一个温州人,只要认识一个温州人,那么就很容易地找到、认识其他温州人。虽然,按市场的技术等级来衡量,温州人处于很低的等级,善于创新的温州人:中信实业温州分行发行的富有个性的温州人卡有不少人还是文盲和半文盲,但是他们都能闯天下,而且还都能闯出一片天下来。这是温州人令人赞叹、令人信服的地方。

联乡情:聚集世界各地温籍华侨,共促温州经济发展人们往往忽略温州人成功的一大要素,那就是温州的团聚特点和互助精神。温州人之所以闯天下,凭借的就是他们充分调动社会关系资源,将其转化为他们的社会资本。温州人使用的社会资本大多局限于民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尽管在外出经商过程中不断地寻找与政治官僚有关的社会关系,但是民间社会关系网络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温州人多地少,历史上并不很富裕,民间资本并不雄厚。但是,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温州发展起来了,有了温州模式,温州人富起来了,并走向全国,闯荡天涯,乃至出现外地的温州人经济实力超过本地温州人的经济实力。其基础是依托于社会关系资源之上的民间金融、民间组织和民间交往,包括家庭、家族、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民间借贷、相互救助等等,是每个温州人必须借助的民间社会力量。且不说在温州,远在欧洲的法国巴黎,温州人把他们在家乡的民间力量和行为方式搬到巴黎,从而形成了一个在巴黎有相当影响的华人社区——温州街。在异国他乡,我们最容易发现温州人的特点。

中国第一镇:温州龙港镇夜景在巴黎这么一个地方,按正常的认识,我们会发现,温州人根本没有什么竞争优势和能力。早期的温州人在法国干的都是体力活,做点小买卖,开个餐馆,没有给后来的温州人提供很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不像潮州人带着金条来到巴黎。与此同时,不少温州人是偷渡到巴黎,不具有合法身份,他们对法国社会和文化可以说知之甚少,甚至是一无所知,不懂法语,不懂得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但是,绝大多数温州人在法国生存下去了,而且不少人还积累了不薄的家资。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民间社会力量。他们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偷渡到法国,同样靠这样的关系资源找到了工作,取得了合法身份。省吃俭用、拼命工作,确实是大多数来到异国的温州人的特点,但是他们赚钱,是非常有限的,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个月在法国也就赚七八千法郎,取得合法身份后,仅仅靠自己,是很难在法国巴黎开店当老板的。但是许多温州人一旦获得合法身份,就筹划着开个商店或餐馆,至少需要100万法郎,他们在银行里是借不到这么多钱的。他们就向亲朋好友发出请帖,说明自己需要一笔钱办实业,邀请他们参加一个“会”,每个愿意参会的人都会提交1万法郎入股。如果一个人有很多亲朋好友,那么筹集上百万法郎,不是很难的事情。有着这批钱,那么就可以开间店,加上温州人精明能干,中国首家全资民营银行“浙商银行”每年都能赚不少钱,几年下来,就是一个比较富的华侨了。这种“会”实际上早在温州民间流行了,它不仅对海外的温州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温州本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但是,它不仅仅是一种民间金融形式,而且还是凝聚了温州人的人情关系,是社会资本的人际表现形式,如果一个人没有社会关系,或者社会信誉不好,那么他(或她)就很难通过“会”这样的形式筹集到资本。这种社会关系是信任的基础,特别是在陌生社会或者在社会诚信不健全的时代,如何建立信任,对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温州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人际关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便捷、最经济,也是最可靠的资源。温州人就是这样依靠亲戚朋友,亲帮亲,戚帮戚,积少成多,逐渐富裕起来。如果说温州经济有一定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的最核心内容就是这样的民间力量。这种民间力量不仅是支持温州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强大后盾,而且还是温州人远离家园而没有失去精神家园的依靠。在远离家乡的温州人,需要精神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从异国他乡所能获得的。有了老乡关系,有了亲戚朋友关系,在他乡也能化解不少苦恼和寂寞。尽管有时候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但是在困难关头,“上阵还是父子兵,打虎还得亲兄弟”。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就可以排解不少困难,至少从精神上得到了支持和安慰。这就是为什么温州人喜欢在外地建立群落的原因之一。从西部的伊犁和乌鲁木齐到东部的青岛、大连,从北部的漠河到南面的海口,从北半球的欧美到南半球的拉丁美洲、非洲,到处散落着各种各样的温州城、温州村。这些聚落把温州的生活方式、传统习惯带到了世界各地。它们是漂泊四海的温州人的精神依托。

不论温州人走到哪里,温州人还是温州人。他们必须依靠的是自己的社会资本,而温州人在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老乡、亲戚、朋友帮助。这一点跟犹太人很相似。犹太人之所以很团结,是因为犹太人长期以来受到其他种族的排斥,只能求助于自己人,所以,犹太人专门设立了一个基金,用来赞助犹太人去经商做生意;而温州人之所以很重视自己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没有其他特长,缺乏技术能力和资本,所以,只得求助于自己人的社会关系。

当温州人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他们并没有变得保守和内向化,而是变得更加开放。温州人之所以重视社会资本,是因为他们旨在更好地去适应外部世界,去获取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去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源,于是就有了温州人不断取得新成就的今天和明天。这就是温州人闯天下的理由,也是天下温州人没有失去温州人特性的理由,也许正是温州人成功崛起的根本原因。

注:本书写作过程中,西北大学社科系研究生魏振浩同志作过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保证本书质量作出了贡献,在此一并说明。

同类推荐
  • 大唐之理工天下

    大唐之理工天下

    历史氛围全方位原汁原味的展现。技术细节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手把手教你设计出冷气机,蒸汽机,斯特林发动机;一步一步建造出唐代泰坦尼克号。不是歪歪,给你一个真正的理工男的世界观,以及对当时社会乃至现实社会全方位的思考。和传统小说不同,人物并不是读者内心欲望的投影,反过来人物形象是与作者对内心欲望的探讨;技术在本书中,并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催化剂,相反,是情节的发展来引出历史上的技术本身。因此他看上去也像一本资料集合。但这并非作者凑字数的行为,而是一个尝试: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新小说的尝试,作者希望读者不用从开头看到结尾,哪怕只看三章,也能获得知识,引发思考。开书以来,每一卷作者都希望谋求改进,找到一个新小说的优化形式。
  • 中华一帝

    中华一帝

    李书星重生了,因为一系列错误,带着记忆投生在大清王朝,既来之则安之,利用特权争取最大的利益,为中华民族做点事情吧。尔虞我诈的宫廷争斗,为求自保,争夺帝位,锐意改革,富国强兵,使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向强盛。犯我中华者,寸土必争;杀我国人者,以一偿十;投敌叛国者,诛灭九族。打倒列强,以牙还牙,以强硬的态度歼灭任何侵略者;对于藩属国,给予最大的支持,使他们成为中华的永久拥护者。这是一部跨度大的历史巨作,从公元1844年到1920年,再现了鸦片战争、中日战争、中法战争、中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精彩片段。讨论QQ群:17565429
  • 争霸天下

    争霸天下

    为解开身世之谜,摆脱追杀,方解从军拼军衔,从商挣金银,面对越来越多的谜团,他究竟能否找寻到最终的答案?金钱是这个时代的上帝,而方解是它的导师。为了躲避追杀,他进入帝都,却不曾想,更多的阴谋在等待着他。看方解金钱在握,美女在怀,争霸天下!
  • 朕就是这样汉子

    朕就是这样汉子

    没错,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臣民不负朕,朕矣不负尔等也。勉之!(ps:架空类,放飞思想,博君一乐)
  • 大明财阀

    大明财阀

    用岛国大片贿赂了崔判官,一个满身肥膘还飘着一股骚的闷骚肥男奸笑的重生了。本以为自己还能混在科技发达的现代都市,没想到被鬼差一脚送回到了明朝初期,重生在了一个被本家下毒谋杀的胖子身上。此时正值明太祖朱元璋病逝,建文帝登基,燕王朱棣隐而不发。天下一片大好的形势。但熟知历史的骚胖子却知道内乱即将要爆发了,他这个一无事处,成天想着泡妞玩乐的废柴又会做些什么呢?“什么?宣战?你有钱没地花,有力没处使啊?找个凉快的地方,该干嘛干嘛去。”“我叻个擦,又借粮?娘的,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算了,我这人菩萨心肠,乐善好施,利息三成,清楚了就画个押吧。”“想撼动老子的地位?除非你已经做好了啃树皮的准备……”讲述一个混在明朝有钱有势有靠山,大明第一大财阀的暧昧生活。
热门推荐
  • 天玄行者

    天玄行者

    前世的一切,今世的游历,一个异乡人的他国的奋斗历程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失恋

    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失恋

    本书主要讲述了学生时代对爱情的追求与迷惑,经验与收获,既是对人生里程中一段难忘经历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及爱情的思考。
  • 冰之转世

    冰之转世

    北山中学曾经有过一个名叫“冰珍”的女孩,是一个人见人爱的文静女孩儿。但是,有一天,她却离奇从屋顶摔了下来了,当场死亡。哥哥雪松不相信,但却离奇遭遇了差点丢命的车祸。在电梯里遇见了冰珍,发誓要找出凶手,从此消失。所在的班级组成“暗藏的仇恨”团队,具有灵异体质的弘文,胆大包天的散打手水风,步履如风的柔道手静珊,“小巫师”惜珊,“僵尸道长”昊天。他们究竟能不能找到雪松?冰珍到死有没有死?
  • 钟翠仪我爱你

    钟翠仪我爱你

    简介:如果那一日的聚会,我参加了;如果那次的比赛,我没有缺席;如果在她被欺负的时候,我站出来了;如果那份明明准备了很久的礼物,能够大胆地送出。如果......给我一次重拾那充满着遗憾的时代。
  • 拿得起,放得下:自在人生的56个选择

    拿得起,放得下:自在人生的56个选择

    本书是通过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56个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并例举了大量事例使主题更加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旨在让人们放平心态,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工作学习和生活。
  •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本书通过《鸟儿归来》、《鸟巢》、《桦林巡礼》、《蓝知更鸟》等8篇散文作品,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各样的鸟类。
  • 佛说大意经

    佛说大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段零世纪

    段零世纪

    人类的敌人不是人类,东迦一心想要终结这个残酷的世界,带着这份理想进入了黑色教团,改造人、反叛者、还有虫族,无时无刻的蚕食着他的理想,开启段零也好,没开启段零也罢,只要手中的角式折叠精钢刀刃还没断,他将一直战斗到底!不仅仅是他,他的背后还有一支让他无比信任的小队...而这个故事就是从这个小队开始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另外这本书的写作方式或许很奇葩,我想写一本稍微新颖一点的书,而且每过十五章都有福利!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勿喷谢谢大家!)
  • 我为女神崛起

    我为女神崛起

    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那些时光,校园是社会的雏形,青葱年华也许是美好也许是迷惘,也许是黑暗,更多的却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