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3900000012

第12章 杂议外来词

一个民族在跟其他民族的接触交流中,其语言自然也会因相互接触而导致相互借入的现象。对于这些原非本民族语言所有,而是从其他语言借入的语言成分,一般都称之为外来词或外来语。外来词的进入可说是民族语言词汇丰富的重要因素。我们的汉语也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自其他语言的词语,因此,现代汉语教科书在述及汉语词汇的构成与发展时,总少不了要提及外来词的情况。

拿承载着几千年悠久文化的汉语来说,在很早的时期汉语就跟他族语言有过接触和交流,结果是汉语一方面从其他语言吸收了不少外来词语,另一方面也向其他语言输送过一些汉语的词语。当年佛教传入我国时,一些与佛教有关的词语,如“菩萨”(梵语)、“天竺”(古波斯语,印度旧称)等,就渗透到汉语中来,在佛经的汉译中可以看到许多属于古印度语的外来词。至于我国汉语词汇被他族语言吸取过去的情况,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历史上茶叶和丝绸的大量外销,许多国外语言的“茶”和“丝”这两个词都是借自汉语的,如英语“tea”源自我国茶叶主产区闽方言中“茶”的音读te,而“silk”一词则明显来自汉语的“丝”。其实,早在公元4世纪后,随着中国文化的进入,日本就开始从我国借入汉字,所谓“训读”,就是借入我国汉字连同它的字义而用日语的语音来读。一般来说,外来词语的吸收总是伴随着外来事物或观念的吸收而吸收的。近代我国南方闽、粤等地华人不断涌入东南亚各地,这就促进了闽、粤方言和东南亚侨居国语言间的交流,从而使其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对方的一些词语。

有学者专门研究印度尼西亚语,发现其中跟汉语闽方言相互借用的日常用语相当多,如“豆腐”这样地道的中国食物名词,早就随着华人的进入传进印度尼西亚语中去了。众所周知,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词,以借自英语的为最多,这跟近代海禁大开,使用英语的国家、人民跟我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是分不开的。南方粤方言区是对外往来首当其冲的地带,粤语中的英语借词自然也就特别多。香港地区回归前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更使得香港粤语中存在着众多来自英语的借词,有的来不及考虑如何借用,干脆照搬照说,这也就是在口语交际中日益普遍的“语码夹杂”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的士”到“士的”,从“士多”到“多士”,还有“士多啤梨”之类,光是带“士”的外来词就不知有多少!

汉语中的外来词,从来源上看,有的是直接从原语借入的,有的却是从其他的语言间接吸收过来的;有的是从口语吸收过来的,有的却是通过书面文献吸收过来的;有的是较早吸收进来的,有的却是近期才吸收过来的;有的是汉语共同语吸收过来的,有的却是某个汉语方言借用进来的,总之是来源不一,相当复杂。但不管怎样引进,都必然要加以改造以适应汉语及其方言语音的特点。例如,汉语具有音节比较单纯、每个音节一般都有元音、没有复辅音等特色,在吸收外来词语时就都必然会考虑到外来词读音的改造问题。改造的结果有的因为外来词的音在汉语语音系统中没有,就只好凑合点儿用相近的音来表示,明显的如外来语中的r音汉语吸收过来后就常用l的读音来表示;而外语中复辅音,如pl-、st-等本都只是一个音节,吸收过来时往往就在每个辅音后面加上一个元音,使之成为两个音节。

汉语中的外来词,从吸收的方式上看,主要有音译和意译两种不同的方式,当然也有把音译和意译结合起来用的。由于音译最为简便、最易吸收,时下我们经常接触到的外来词,自然是以音译词为主。在香港,走上街头,打开报纸电视,音译词触目可见,如“巴士”、“沙发”、“咖啡”、“摩登”等。至于意译词,一看就明白的莫如“牛津”这个词了,照着原词Oxford的意义翻译成汉语。这类意译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与日俱增,如时下遍布各地的“超级市场”一词,也属此类意译词。从严格意义上说,一些已是基本词汇的常见词,尽管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原先是外来的,但该事物或概念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早就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也早就使用汉语的构词成分、根据汉语的构词方式造出一个相应的汉语词来了,这就不能把它看作是外来词。一句话,不能把汉语中所有表示外来事物或概念的词都视为外来词。例如早期从国外引进的“西瓜”、“黄瓜”、“胡椒”,以及后来陆续产生的“火车”、“飞机”、“电灯”、“轮船”、“电话”等一大批现代社会中的常用词,就不能看作是外来词。再举个例子来说,早年的“德谟克拉西”是音译的外来词,后来的“民主”就不被看作是外来词了。同样的道理,当年说“哀的美敦书”时,明显是用了一个外来的音译词,但现在说“最后通牒”,就不是外来词了。意译有个基本条件,必须准确理解这个词或词组的意思,最好连同它的来源也有所了解。意译的方法是有高下之别的。因为意译不一定是直译,有时还得费神斟酌如何概括原意,在文艺界甚至还会考虑到如何给引入的作品起一个艺术性的译名。突出的例子莫如给一部著名的外国电影或文学巨著安上汉语的名称了。记得年青时到电影院看外国名片,首先就为这些片子的译名所吸引,什么《剑胆琴心》(The Magic Bow)、《翠堤春晓》(The Great Waltz)、《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多么有意思啊!为了适应汉字的表意特点,一些本来可以直用音译的外来词,人们又在音译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表意的类名,如“卡车”、“拖拉机”、“芭蕾舞”、“沙丁鱼”等;有的甚至还在音译中选用音义相关的音节,如“幽默”、“维他命”、“乌托邦”等。真是绞尽脑汁,匠心独具!从这里,我们可以领悟到,吸收外来词的关键——如何处理语言间的对译,的确是一门不小的学问。

尽管外来词的吸收方式不外乎音译和意译两个方面,但由于种种原因,无论音译还是意译,都出现了五花八门、各呈异彩的局面。同一个人、同一个地方,乃至同一件事物或同一个概念,用汉语汉字表达出来却完全不一样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外国人名、地名等的翻译十分混乱,实在是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由于使用方言音系和使用共同语音系来音译外来词效果完全不同,加上你用音译我却用意译,还有其他一些涉及文化、心理等的因素也夹杂其间,就使得在香港与内地外来词的命名有了很大的差别。同是电影《乱世佳人》的男主角,香港译成“奇勒基宝”,内地却译成“克拉克·盖博”;同是那条鼎鼎大名的沉船,香港称之为“铁达尼”号,内地却说是“泰坦尼克”号。这分明跟粤语和共同语语音特点的差别有关。由于粤语音系中有塞声韵尾不必念出声来的特点,Clark就可译成两个音节“奇勒”,而按照共同语的语音特点,就被译成三个音节“克拉克”了。影城好莱坞在香港是“荷里活”,前美国总统布什在香港是“布殊”,澳洲名城悉尼香港译为“雪梨”,还有新西兰与纽西兰、旧金山与三藩市、新加坡与星加坡等。最有趣的是一些著名品牌,偏要给它一个“吉利”的中文名,如港人把日本汽车Mazda 叫做“万事得”(内地叫“马自达”)、把电器牌子Canon叫“锦囊”(内地叫“佳能”)、把Sharp叫“声宝”(内地叫“夏普”),受同样心态的驱使,内地也给德国汽车Benz安上一个漂亮的名字“奔驰”,等等,无不加大了译名的分歧。看来对形形色色的外来词译名进行必要的规范,实在是在所难免的了。谁来规范?怎样规范?调查研究应该先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北京,已经有相应的机构在研究这类问题了,香港的有识之士,如中国语文学会在会长姚德怀先生的大力倡导下,过去也在这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我想一旦条件成熟,就应该把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制定法规,通过语言文字权威部门公布实行。我们正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同类推荐
  •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中华语典(权威珍藏版)

    本书对传统国学经典中的精华,历代名著中的名言警句,长期流传于民间的歇后语、俗语、谚语、谜语、绕口令,经久不衰的经典对联,历久弥新的各种典故等等进行了整理汇编。把这些形象鲜活、言简意赅、历经千年沉淀却盛传不衰的语言文字,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再现于读者面前。无论是先哲的至理名言,还是才子的诗词歌赋;无论是智者的真知灼见,还是平民的家长里短,都让人受益匪浅。它们或音韵优美,或意味深长,或幽默风趣,或哲理深刻,使人在文化享受中提高文化修养。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中国新时期新闻传播学术史研究

    本书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术发展状况,以发展阶段、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等五个方面为主要专题,以群体为线、个体为点,勾画出了这一时期我国新闻传播学在各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走向作了初步且大胆的预测。
  •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大学创新述论:知识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呼唤

    本书从分析新时代知识经济的轮廓特征入手,重点探讨了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对策等。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组团穿天刀

    组团穿天刀

    如果你穿越成游戏里自己的角色怎么破?这就是一个80的丐爹,78的太白,58的天香,42的唐门群体穿越的故事当然如果非要在80的丐爹,78的太白,58的天香,42的唐门找一个共同点那一定是——都是深井冰。所以这也是一个写打打闹闹的深井冰日常、论一群深井冰如何在穿越后找回家的路上日渐作死
  • 巫族圣王

    巫族圣王

    偶得神物,意外解开上古魔神的封印,放走了巫族圣王,从而引发了一场三界之战。且看游好闲如何扭转乾坤,名动山河,震撼九天!
  • 相如赋

    相如赋

    “他就一介寒门游医,居然娶了能诗赋、善歌舞的柳府四小姐?”“不是说柳府四小姐出落的花容月貌,深的君上宠爱,并在笄礼之日赐名?字为‘容’?”“不错,敢肖想君上看上的女人,这游医是不想活了吧。”“莫要胡说!这是君上赐婚。”“为何?”“因为这柳府四小姐……”他是冷王,正坐在一家茶楼的雅间里,听到外面行人的议论,嘴角噙起一抹冷笑。然而,就在不久以后,同一家茶楼。他再也笑不出来,因为他遇到了这辈子他最不想遇到的人……这好戏才刚刚开始……
  • 阴婚不散:财阀老公是只鬼

    阴婚不散:财阀老公是只鬼

    天!她被一只鬼给亲了!亲了一次是意外,亲了两次绝对不能容忍!“我告诉你,人鬼殊途,你别想要缠着我!”宁洛觉得自己肯定是天生犯煞,否则为什么总是恶运连连,被男友劈腿不说,还招鬼!北冥顾呵呵,“被亲几下又不会死。”虽然这只鬼帅到掉渣,钱多到让人眼瞎,救她一次一次又一次……可是谁能告诉她,为嘛跟鬼接吻会怀孕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阳经济人实录

    阴阳经济人实录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无神论坚定的拥护者蜕变成自己连做梦都想不到的青年二把刀法师,一步步走来,在与阴阳两届的接触中,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 不死身

    不死身

    万物荟萃,灵长为先,而人类作为灵长类的代表性物种,其身体的奥秒尤为古怪神奇。大千世界,万道道理,人类在历经多年的繁衍循环之后,也总结出了各种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和自然,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然天道有疏,万物有奇,却又一些不该存在的存在,莫名其妙的会出现在人们身边,福祸不知,只待天意……
  • 现代除妖师

    现代除妖师

    玉小七,毕业于兰陵修仙圣地的毕业生;宫以承,标准的富三代。但是身份确是古虹的毕业生!古虹和兰陵从来都是竞争对手,从招生开始,到毕业生的能力,教学氛围,师资力量。他们都是竞争对手。两个人在一起,一起接任务,一起比拼!只是有一天,玉小七却什么都不知道,就被当成了宫家的未来媳妇。可是不想,他们二人的事身世,确实背道而驰的。玉小七的身份是魔族的后裔,让她不得已离开了宫亦承。玉小七和宫以承发生误会,玉小七重返魔族。想要化解这一切的玉小七,在逼婚的当天。她不仅知道宫以承要给自己下毒,而且还自己给自己下了毒。玉小七死了,而这一切都结束了......
  • 冬季的幻想

    冬季的幻想

    架空大陆,唯一之城,星芒所在,言之天启。
  • 大宋熙丰遗事

    大宋熙丰遗事

    本书写的是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流经此时,也曾激起绚丽的浪花,书中的主人公赵顼、韩琦、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间的纷争、碰撞、攻讦、酬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