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63100000003

第3章 大清开国君主——皇太极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即汗位,1627年改元天聪,即清太宗。太宗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速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绥服蒙古,征服朝鲜,扫除了清政权的后顾之忧;西进南下,与明军作战取得重大胜利,为清王朝入主中原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礼优汉官,重用汉将

随着后金统治区域的扩大,其治下的汉民越来越多,太宗在辽沈地区推行“编户为民”的政策,即废除汉人的奴隶身份,编为民户,建立汉军八旗,强调“满、蒙、汉人视同一体”。为适应统治汉民的需要,太宗大力礼优汉官、汉将,其中以重用范文程和洪承畴最为突出。

范文程满腹经纶,智虑深远。后金天命三年(1618)曾在抚顺谒见努尔哈赤,深得赏识,被委以重任。太宗登基后,更将范文程安置左右参与军政大计。范文程决策枢密、运筹帷幄,定军纪,立制度,招降将,安民心,鞠躬尽瘁,为清王朝的建制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太宗、顺治、康熙三朝的重臣。

洪承畴原为明朝名将,崇德七年(1642)被清军擒获,解送盛京(今沈阳)。洪承畴初决心以死报国尽忠。整日蓬头赤足,日夜叫骂,太宗派去劝降之汉人,皆被骂走。范文程受命前去劝降,绝口不提劝降之事,只和他谈古论今。洪承畴这才整理衣冠,坐而对答。当时恰巧有梁上积尘落在了洪承畴的衣襟上,他几次用袖轻轻拂去。范文程注意到了这一细节,回去告诉太宗说:“承畴是不会死的,他如此爱惜自己衣服,怎么会不惜自己的生命呢?”太宗听后,遂亲至洪承畴处劝降。时值初春二月,寒气袭人,太宗见洪承畴衣衫单薄,亲解貂裘为他披上,并关切地说:“先生不会受冻吧?”洪承畴感佩而言:“真命世之主也!”叩头请降。太宗当即重重赏赐,并在宫中设宴、演戏以示庆贺。洪承畴降清以后,在清军入关和南下的战争中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一般来降的明朝汉官、汉将,太宗皆以厚礼相待,从而笼络了一大批富有统治经验的汉官和骁勇善战的汉将。如祖大寿、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皆在太宗时期先后降清,成为清军的重要将领。大批汉官、汉将降清,不仅提高了清政权的统治效能和战斗能力,而且迅速促进了后金政权的封建化。

■厘定官制,改革旧制

后金原是奴隶制政权,其中不少不合时宜的旧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女真族在辽东农业区域的社会发展。皇太极遂决定吸取汉族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仿照明朝制度,更定官制,设置各级统治机构,并对后金政权中的旧制度进行了改革。

后金天聪三年(1629)四月,太宗设文馆,把儒臣分两班,叫巴克什(汉语文书之意,后改称“笔帖式”),也称文馆大学士。一班翻译汉文典籍,总结历史经验;一班记注本朝政事。文馆实际上成了太宗的咨询机关和顾问团。天聪十年(1636)三月,又改文馆为内三院:内国史院,负责记录起居,撰写诏令、表章;内秘书院,负责撰写对外往来文书和对下属官吏的指令以及起草祭文;内弘文院,负责注译史籍,给汗及王子讲解经史。各院均设大学士1人、学士2人,三院共9人,由满、蒙、汉人分别担任。

努尔哈赤生前鉴于各旗主贝勒拥有强大权势、激烈争夺汗位,于天命七年(1622)三月宣布,以后实行八位和硕贝勒(八旗旗主)共议国政的制度;新汗由八贝勒商议后“任置”,军国大事由八贝勒议处。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病逝,经大贝勒代善提议,诸贝勒“任置”皇太极为新汗,以汗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为主,辅以诸贝勒,议处军国大事。皇太极的三位兄长均操重权,他们是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第五子莽古尔泰和皇太极的堂兄阿敏,被称为三大贝勒,分掌两红、两白四旗。每朝议事,太宗只能与三大贝勒并坐,行兄弟之礼。这种联合政体的继续存在,必然造成皇权分散,影响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针对八位和硕贝勒联合执政的制度,皇太极进行了改革。

首先是削弱八旗旗主对政权的控制力。旧制每旗设总管旗务大臣一员,作为旗主的助手。太宗继位不久,就下令“凡议国政,旗务大臣与诸王贝勒偕坐议之”。把诸王贝勒的部分权力分给了旗务大臣,使其相互牵制。天聪五年(1631)太宗参照明朝的政体,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开始每部由贝勒一人兼管部事。六部与八旗不同,八旗各树一帜,互不统属,太宗不能直接干预旗务,而六部是后金的办事机构,要服从汗的旨意,因此,六部的设立,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崇德元年(1636)又设都察院,以监察各级官吏。崇德三年(1638)七月,太宗下令停止贝勒兼管部事。同年又设理藩院。八旗旗主不得干涉六部及都察院、理藩院事务,把政务同旗务分开,诸贝勒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其次,降低三大贝勒的政治地位,削弱其势力。在后金政权中,三大贝勒对皇权的威胁最大。天聪三年(1629)二月,太宗以关心三大贝勒劳苦为名,免去他们轮流值月,太宗说:“因循旧制值月,一切机务都得烦劳诸兄经理,多有不便,嗣后,可以让弟侄辈诸贝勒代为值月,如有疏失,问罪于下诸贝勒。”三大贝勒只好答应,离开值月,这意味着他们政治地位的下降。随即太宗开始剪除他们的势力。大贝勒阿敏首当其冲。阿敏以拥立太宗居功自傲,又因野心得不到满足怀有不满情绪。天聪三年十月,太宗亲率大军伐明,攻下永平、滦州、迁安、遵化等城池,命阿敏率军坚守。旋即明军大举反攻,阿敏下令屠城并将城中财物抢掠一空后弃城逃跑。太宗抓住阿敏弃城屠民一事,连带追究旧恶,诸贝勒共议论罪当死,太宗从宽处理,改为幽禁。阿敏被贬之后,太宗便把打击矛头指向莽古尔泰。天聪五年(1631)八月,围攻大凌河城,莽古尔泰同太宗发生争执,甚至手握腰刀。太宗非常恼怒,后以“御前拔刀罪”革去莽古尔泰的大贝勒爵位,降为一般贝勒。事后参政李伯龙提出“莽古尔泰不应与上并坐”。太宗把李伯龙的提议交诸贝勒、大臣讨论。大贝勒代善领会太宗的意图,主动请求说:“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座于侧。”太宗顺水推舟,立即批准代善的请求。次年正月,太宗正式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受”的旧制,改为“汗南面独坐”。朝仪的座位排列,体现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太宗南面独坐,俨然是“惟我独尊”的帝王了。

■易国号,改族称

天聪九年(1635)二月,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献上传国玉玺,归顺后金。传国玉玺的获得,使皇太极认为这是“天命归金”,应该顺天应人,登上皇帝宝座,于是在天聪十年(1636)四月十一日,在盛京大政殿举行了称帝仪式,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为什么皇太极要用大清作国号呢?

有人从宗教观念去解释,认为北方许多民族信奉萨满教,而萨满教崇尚青色,故以清(青)命国名;有的人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去解释,认为明为火,清为水,以水克火,清必代明;也有人从语音上去解释,认为金与清一音之转,满语发音并无差别。目前多数学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废金而改大清,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国,长期与宋对立,金兵南下时大肆屠杀汉人,与汉民积怨甚深,如仍以金为国名,容易激起汉族人民的民族仇恨;再者,过去金朝只统治半个中国,而太宗目的是要一统天下,为了表示其雄心壮志,所以改金为大清。

太宗不仅废去大金国号,而且还改族称女真为满洲,并禁用“诸申”(女真旧号肃慎的别称)来称呼族名。这又为何呢?

早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就改自己所在建州卫满住部为满洲部。太宗在修《清太祖实录》时,曾矢口否认自己的族称是女真,说“满洲”历来是我们的国名,因为南朝(明朝)不懂我们的语言,而误称为诸申、女真。太宗还否定满洲族与历史上的女真族有源流关系,他在给明将祖大寿的信里说:“尔国君臣惟以宋故事为鉴。其实尔明主(明朝皇帝)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原来前金政权进入中原之后,“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死”,不知枉杀了多少无辜汉人。此事留驻青史,影响甚大。由此可以推断,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是为了避免激起广大汉民的民族宿怨,从而减少入主中原的阻力。

太宗改国名为大清以后,踌躇满志,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入主中原。早在天聪元年(1627),皇太极就发动“丁卯之役”,凭武力压服了朝鲜,迫其订立“兄弟之盟”,从而击破了明廷对后金政权的包围圈。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又发动“丙子之役”,迫使朝鲜承认与清政权是“君臣关系”,朝鲜由此完全脱离了明朝,并参加清军对明军的作战。蒙古各部也相继归附清政权。这样清政权周围3个敌国只剩下明朝,解除了西进、南下的后顾之忧。崇德五年至七年(1640~1642),清军攻下松山、锦州等城,控制了入关的门户,并收降明将祖大寿、洪承畴;崇德七年至八年(1642~1643),清军攻入关内,横扫晋、冀、鲁等地,八旗兵威震中原;崇德七年十月,五世达赖的代表和蒙古厄鲁特部首领戴青绰尔济亲赴盛京,与清通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崇德八年(1643)八月九日晚,太宗突患中风暴卒,年仅52岁。其人虽逝,但生前已经铸成了多民族国家的雏形。问鼎中原,统一全国,已呈水到渠成之势。

同类推荐
  • 重生之世家宗主

    重生之世家宗主

    一本穿越类的历史涂鸦之作。北狄末年,朝政混乱,野心家与阴谋家纷纷崛起,身为几大世家的陆家将如何自保,且看一个世家子弟如何在阴谋中游刃有余,成就一代权臣……PS:本书将可能会出现11倾向,狗血情节,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如出现上述问题,纯属正常,还请各位包涵谅解。
  •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1: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

    《老兵口述抗战①:随枣、百团、上高三大会战》的作者李幺傻十余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随枣、百团、上高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还原了三大战争的场景,首次披露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捐躯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打下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国共双方通力合作,共毙伤日寇约2.2万人,被何应钦誉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之作战”。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角描述抗日战争之作。
  • 亲政

    亲政

    刘清知道,自己穿成的这什么光绪帝载湉,恐怕是大清开国以来最难长大亲政的皇上!但是莫办咧?如果就这么混下去?刘清还知道,自己这位光绪帝,恐怕就不仅是那什么大清开国以来最难长大亲政皇上了,而且还会成为历朝历代最造业皇上!何止是捞不到美女!那是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不行!咱要亲政!提前亲政!不为挽救这个国家,只为挽救自己悲催的命运,咱也要提前上位,亲政大清!让我们一起重回晚清,重回光绪年,看看中华民族在这段历史大变革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经历了哪些苦难?谁之过?又有没有可能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崛起?!
  • 血帅

    血帅

    穿越而来,本心迷失,不知道想要什么,本想浑浑噩噩度过一生,却是上天弄人,陷入阴谋,带上一万儿郎上战场,九死一生,却是激发出了男儿气概,杀尽胡人才归家。家族,弃之;公主,抛之;敌人,斩之,百姓,护之,军属,养之。
  • 烽火大明之霸权天下

    烽火大明之霸权天下

    重生乱世,只想用双手打出一片天下,用头脑换的繁荣富强!我够胆,够狠,够气魄,想要重振天下,有这些就足够了!——杜威
热门推荐
  • 傲花丛

    傲花丛

    义务救生员杨铭劝阻两个小美女下水洗澡,结果却被她们当成了色狼,而且还不小心骗得了人家的初吻,这下麻烦大啦!!!*********************书友群:7674987(验证码请写小说角色)VIP书友群:40884160(验证码请写起点VIP账号)
  •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找对人 做对事 签大单

    本书立足销售中与客户沟通困难,销售人员付出很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这一现状,以“找对人”、“做对事”、”签大单”为三个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揭示销售工作中的两大利器-找对人,做对事,给销售人员指出了一条签大单的正确道路。书中提供了许多销售建议、实用机巧、策略,让销售人员能够避开歪路,找到方向,在销售的康庄大道上财源滚滚。
  • 炮灰升级攻略

    炮灰升级攻略

    宋思佳理了理身上的舞衣,照了照镜子,没想到这次穿越过来的这个姑娘长得还挺美!正准备着上台的宋思佳并没有那股表演前应有的紧张,反而多了一股不该有释然。“我绝对不会让那样的人生悲剧发生在我的身上!”她暗自想着,眼眸中多了一股凌厉,随即慢慢向舞台走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魂医生

    灵魂医生

    我是一个医生,我不会悬丝诊脉,金针刺穴,我是一个医生,我不会急救医人,开刀活命,我是一个医生,我看不懂药方,开不出奇方,这些我都不会,我一样要悬壶济世,医人,医鬼,医道,医仙,医地,医天,只要你有灵魂我就能医,因为我是灵魂医生!
  • 上天眷顾笨小孩

    上天眷顾笨小孩

    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的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上天眷顾笨小孩》为“微阅读1+1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微型小说作者临川柴子长期创作的精品作品。《上天眷顾笨小孩》收录了《阴谋家》、《端村往事》、《油布伞》、《铁皮屋》、《红土》、《出走》、《榜样》、《饯行在1985》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妖孽别跑:抢个夫君做压寨

    妖孽别跑:抢个夫君做压寨

    一日,我蹲在算命摊子面前,那老瞎子为我卜了一卦:“姑娘,您近日红鸾星动,好事将近啊!”呸,我妖女的名声传了这么远,有哪个不长眼的会上赶着跟我好事将近。丢下几两银钱,我踱着步子走远了,果然算命先生都是骗钱的。。。。。。。晚上,一个梨花带雨芙蓉泣露的羞涩少男就这么出现在我床上——二当家的!你这是又从哪给我抢了个压寨相公回来啊!
  •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duct of the Understan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良小修士

    无良小修士

    修仙界低阶弟子之间传遍了三句话:第一句:妖兽谷有个傻子,竟然拿灵石收购“垃圾”第二句:缺法宝,到十八坊市第三句:黄玄宗有个无良小修士
  • 风华痴儿

    风华痴儿

    痴儿又如何?不就是欺负么?那就欺负回去呗。不就是阴谋么?那就算计回去呗。不就是不受待见么?我还懒得理呢。不就是圣旨赐婚么?我……我就伙同夫君,一起扮演痴儿怎么样?
  • 李文忠公事略

    李文忠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