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7300000015

第15章 我看云大文化——云大与“211”

余伟,云南大学经济学院2005级2班本科生。

很久以前,云南告诉我:“石林自有高才生,群峰独立。”不久以前,云大告诉我:“东陆畅怀纳英才,洋浦开襟哺贤士。来自五湖为宏愿,报效祖国首当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当你踏进云大这片热土,涌入眼帘的便是云大文化铸就的历史长廊,不觉让人赏心悦目,喟然长叹。

吴松校长曾寄语:“太华巍巍,滇池淼淼,银杏吐哺,东陆呈新。”乍看,云大犹如有容纳百川,尽收贤士的度量;犹如有畅怀纳贤,无私哺新的胸襟。毋庸置疑,它确实就是如此。它以“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体现着云大文化之光;它以“立一等人品,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的励言来展现云大治学之道;它以“立足边疆,辐射两亚”的办学特色来铸造一代名校风采。

云大历史,源远流长,熠熠生辉。然而云大发展需要动力,云大文化继承和发扬也需要助推剂。“211工程”正好解了燃眉之急,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郝建秀断言:“当前高等教育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从着重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一种创新教育模式。”“211工程”学校要带头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人才培育模式,真正建设成为培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库。

揭开云大“211”的序幕

1922年,一位伟人,在西南边陲留下了他不朽的痕迹;1937年,又是一位投身于教育的伟人,他为云南大学迎来了辉煌。他怀抱“科学救国”的理想,以“培养人才,建设祖国”为己任,念念不忘报效祖国和服务桑梓,形成了“严谨,刻苦,求真,务实”的校风。

时光流逝,光阴荏苒,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留下的却是无数为真理,为文化理念献身的奉献者。“良师荟萃,学子莘莘”,确实,他们不是来张扬个性,也不是来慕名攀显,他们是来报效祖国,服务桑梓。

你看:熊庆来校长还在为把学校扩大为文、法、理、工、医、农5个学院,18个系和3个专修科,3个选修科班齐全和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忙碌着;华罗庚教授还在为“数学奥林匹克”教材浴血奋战。

你听:楚图南教授义正词严地说着:“有朝一日,世界语将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通用的语言,那时,世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只要用两种语言就够了,这将有利于发展人类的进步事业。”闻一多先生还在至公堂上铿锵有力地发表着演讲。

历史是万物最好的镜子,它可以照尽事物的兴衰成败,它可以展现人间的真情冷暖,可以映射历史的沧桑和辉煌。毋庸置疑,这些开先河者,不正好映射出云大文化的深厚根基,不正好彰显出它的个性吗?

云大文化扎根西南,服务全国,自成体系,分支甚多。它不单单是一种从文化理念理解的文化,它更注重的是一种人文,一种凸显人性的精神。承古萌新,继往开来是一种关系的转承,确实,云大背后有说不尽的历史,这历史恰与云大文化结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云南大学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不仅谱写着文化史,而且还谱写着英雄史。

早在1921年,云大附中女生吴澄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人。抗日战争期间,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也纷纷到校任教,师生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深入工厂、农村宣传抗日。1938年云大诞生了中共地下党支部,在震惊中外的“一二·一”运动和轰动全国的“七一五”运动中,云大师生投身于“争民主,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当中,表现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还在至公堂进行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中,为云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民主堡垒”,不仅如此,在云大历史上,先后有吴澄、张培英等60多位师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现实,略微沉思,这无尽的历史难道不是送给“211”最好的礼物吗?是的,它的序幕由此而揭开。

唱响“211”金曲

如今的云大,犹如刚出浴的美女,在那古朴而又沉重的历史上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气息。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云大加快了发展的步伐,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同时把“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跟发展目标作为其发展的动力。经过5年的建设,我校“211工程”“九五”建设顺利通过验收,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表扬。

目前的云大,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着更高,更远的地方飞去。你想揭开她现在的面纱一睹真面目吗?那就别犹豫了。她目前师资力量雄厚,软硬件设施齐全,在校师生已达3万余人,多媒体教学及各种电化教学使得云大在云南各大高校中名列前茅;多学院多学科的结合使得她有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并使民族学、生态学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7个省级重点学科更加巩固;另外各种学位授权点的不断增加,为云大培养一流人才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异彩。

说起洋浦,它占地1500亩,它以惊人的建设速度,被人们赞誉为“不仅仅是云南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而且也是云南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和“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2003年,它投入使用。起初的洋浦可谓荒凉,没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没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没有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豪情。但是,同学们没有人惊诧,他们注定就是云大洋浦的拓荒者,他们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谨遵“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在云大这块热土上孜孜不倦,茁壮成长。因为他们懂得“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阙有《国语》”,或许这就是云大“211工程”的魅力,这就是云大文化,这就是彰显个性的云大精神。

今日洋浦情

我爱云大,因为我是云大人;我爱洋浦,因为洋浦是我家。

吴松校长说得好:“大学之道,在于求真,求善,求实,求新。以德取智,教方授法,弘毅立志,陶性冶情,乃大学之本真目的。大学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大楼之大,而在于教师之大,学生之大,学问之大,气量之大。”古老大学,悠悠书香,如今,它又散发出另一种迷人魅力。

它,坐落于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心区域,始建于2002年4月,是2002年度云南省重点建设的11项工程之一。校区倚靠至公山,环绕会泽湖;绿树环绕,碧波荡漾,花儿齐放,鸟儿争先;高楼林立,大道纵横。是的,这就是洋浦简单的勾勒,但这也可以使你眼前呈现出一幅亮丽的风景。时代在进步,云大在改变,洋浦在成长。在“211工程”的不断促使下,云大文化在这新生的校区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云大文化这一瑰宝的继承需要我们,它的发扬更需要我们。

瞧,那远处“迎新杯”篮球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篮球健儿们尽情地展现青春的激情;书画比赛刚拉开帷幕,书画能手们毫无保留地挥斥方遒;校园歌手大赛,才艺风采时装秀大赛也在舞台上闪亮登场,他们以亮丽清爽的嗓音,优美的身姿谱写着什么是青春。不仅如此,拔河比赛、演讲比赛、交谊舞比赛、洋浦“十大新闻”评选等几十项文体活动,怎么会不让你内心澎湃,豪情激扬呢?

作为洋浦的主人,每天都目睹着它的变化,伴随着它的成长。一栋栋的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拔地而起,一颗颗花草树木破土而出。诚然,为我们带来的是对学习和生活的不尽动力;为我们带来的是对“以人为本,涵养个性,和谐发展”更深的理解;为云大文化带来进一步的升华;为“211”创建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增光添彩。

评建创优添辉煌

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作为云南唯一的实施“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和省部共建高校,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全体云大人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遵循“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云南大学文化的弘扬和拓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时代赋予了我们创造的机会,创造促成了人类的竞争。云大已经经历了80多年的风吹雨打,80多个春秋的磨炼。直到现在,时代的春风又要掀起新一轮的竞赛——教育部新一轮的教学评估。

是祸,是福?是机遇,是挑战?

本次教学评估,不仅是对近年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整体的一次全面检查,而且是对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一次大检查。评估结果与我校今后发展的前景和每一位云大人密切相关,最终影响着云大文化的弘扬。“校兴我荣,校衰我耻”,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姿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为评建创优作贡献,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做指导,全校师生团结一心,为建设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弘扬云大文化,扩大云大影响而努力。

继云大之传统,乘时代之东风,促云大之发展。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云大与“211工程”永远同行,愿云大文化与“211工程”永远同在,愿它们在历史的长廊中永放光芒!

“点评”

文章前半段写得还好,后面如果再精练文字,则结构更为合理。

同类推荐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吴哥之美

    吴哥之美

    吴哥,位于柬埔寨西北部,以建筑雄峻和浮雕精细闻名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寺庙建筑群,是印度教与佛教信仰的艺术极致。这里曾是一座辉煌繁荣的王城,却饱受战争病疫的无情吞噬,在热带丛林里面湮没成一片废墟,而今,文明重现。20封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娓娓诉说吴哥王朝诸寺遗址、雕刻、美学、仪式空间最细腻美妙的景致,触动你我最本质的生命底层,那样深刻,又如此宁静。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热门推荐
  • 素问识

    素问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盗的宝藏

    海盗的宝藏

    二十世纪初期,江湖上突然出现一张神奇的人鱼皮龙图腾,从此一连串凶杀案接踵而至。传说中的孤岛上是否真埋有海盗的宝藏?有人说宝藏是中国前海贼王孙恩的,有人说是威廉·基德的。一张遗失近一个世纪的藏宝图,引发出一连串的死亡案件,而当人们找到第三张遗失的藏宝图后,真相却令人瞠目结舌。诡秘的杀手,恐怖的死亡,打着骷髅旗帜的海盗船,凶狠的海盗,神秘的孤岛,死亡的森林。一部揭开孤岛神秘面纱的恢弘巨作,一个女孩和一群探险队员的探险传奇之旅。
  • 天命豪宠:总裁离婚请签字

    天命豪宠:总裁离婚请签字

    他抢她人,找她事,夺她威风,最后把她拐到民政局面前:“我们玩个游戏。”她酒醉之下误签合同,把自己卖了出去。隐婚七年,他在娱乐新闻采访中,在千万人民注视之下,说:“我和南琛,共同有套房,共同有辆车,同睡一张床……同有一个证。”七年已至,她一纸离婚契拍在桌上,“顾熙然,离婚!”他放下手中资料,微笑:“我们坐下来谈谈续约。”“南琛,听我说,下次别把透明肥皂直接扔进洗衣机,我认为它不能真的代表洗衣粉,以后别这样了。”“为什么?洗的挺干净啊。”“但你能看到我在公司,从口袋中掏出半块透明皂的表情吗?”“……好吧。”
  • 圣诞树·狄更斯童话精选

    圣诞树·狄更斯童话精选

    本书中,我们以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为标准,选取了《圣诞树》、《圣诞欢歌》、《被魔鬼偷走的掘墓人》、《咧咧破太太的公寓》、《孔雀饭店》等。这些作品篇幅短小,奇想满溢。另一方面,它们从根本上也没有背离狄更斯现实主义作家的风格,字里行间都隐约透着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
  • 和春日大神一起穿越

    和春日大神一起穿越

    本书已完,练笔渣作,剧情崩坏,切勿入坑。如有受虐倾向,入坑后请自重,勿要在书评区发表任何评论,否则百分百禁言。
  •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

    聪明,可以理解为正确认知世界的能力,中国人造字就是想告诉我们任何人只要耳聪目明就算聪明。但如今却造就出大批的精明之人,所谓精明我以为就是急于表现聪明,争名争利、争风争气,小胜一分便自以为得逞,聊以自慰,于是就不讲求规则,不顾及规范、标准甚至底线。其实,所有人只需要迟钝一点、愚笨一点、木讷一点,就会变得高明起来,高明实际上就是善于掩饰聪明,没有必要去耍弄脑子里头隐藏着的小聪明。数百年前的“权谋”,上个世纪的“厚黑”,近十几年的“忽悠”,实在害苦了中国人,实在深深地腐蚀了这个原本很伟大的民族。中国人的聪明啊,实在常常用得不是地方!
  • 大道天尊

    大道天尊

    神界青帝惨遭背叛,魂飞魄散,重生成天生废脉的少年。大陆八荒动荡,神魔蠢蠢欲动。叶青从边陲小城,强势崛起!修曙光混沌决,手握斩天神剑!脚踩绝世龙虎凤!肩披五彩玲珑羽!美仙相伴,剑斩神佛,魔魅跪伏!杀上九重天霄,天道我为尊。
  • 时月满西楼

    时月满西楼

    我无时无刻不感激着命运,我也时时刻刻憎恶着这命运。
  • 网王之千帆未尽,湛蓝未央

    网王之千帆未尽,湛蓝未央

    何千帆以为死后就化成灰尘了,却没想到一睁眼居然看到迹部景吾,这不算离谱。当看到死神的鬼道手册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何千帆凭着强大的内心还是接受了,可是在看到毛利小五郎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何千帆彻底混乱了,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离奇曲折的身世,荒唐可笑的仇恨,当名侦探把一切的谜题揭开时,一切该何去何从?
  • London in 1731

    London in 1731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