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4300000012

第12章 熟视无睹的空气

德昂格范爵士,是波义耳的外甥。

他十分关心舅舅的生活,同时又对波义耳放弃贵族生活而从事艰苦的研究十分不理解。他几次写信,称波义耳是“斯多蔼舅舅”(意思就是“苦行僧舅舅”)。他多次写信恳求过舅舅波义耳叙述他的科学研究的状况,让外甥也一识“庐山真面目”。

波义耳告诉德昂格范,人们虽然生活在这个自然界中,但是人们并不熟悉它,它是沉默无语的,不需要向人们诉说什么。如果人们懒惰的话,那么自然界的奥秘就会永远珍藏着。

当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情理有所怀疑时,自然界包括熟视无睹的空气在内,它就想袒露秘密了,如果你以实验对准它的话,它顽抗一阵就投降了。

哲人们常说,你越是熟悉的东西,你就越缺乏对它的了解。

比如,空气与人类相伴相随,每日须臾不可离开,可谓熟悉之极。但是,人类受空气润泽滋养千百万年,却对空气一无所知。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对空气进行深刻的探索,他为空气对人类和万物的作用而倾倒。最后得出结论,万物产生于空气。古代中国的著名学者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中,也提出过类似的“元气说”。

亿万斯年,空气存在发展,包含着斑斓多彩的内涵,愚钝的人类却对它熟视无睹。据德国著名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讲,他在柏林求学,钻研化学时,看到过一本书名叫做《平龙认》的中国古籍的译本,书上说中国有一个叫马和的人发现,空气是由两种气体组成的,其中对“阴气”的性质描述十分类似当时拉瓦锡刚刚发现不久的氧气。这大概是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类对空气最深刻的洞悉了。

文艺复兴时代以后,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人类视野日益扩大,走上了探索空气奥秘的路途。最早是海尔孟特通过研究燃烧而开始的。海尔孟特谈论并区别开的气体就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氢气和甲烷等十多种气体,他主要从空气物质组成的角度来研究气体,被后人称为“气体化学家”。比海尔孟特稍早一点的伽利略和他的学生托里拆利又从空气的物理性质角度加以探索,德国马德堡市市长葛利克成功地进行了空气压力的实验演示,深化了人们对空气的了解。

科学家们的研究使人类重新认识了空气。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现在成了具有奇妙无比性质和多种气体组成的一种神奇的物质。波义耳之前的科学研究揭开了空气神秘的面纱,使人们对空气感兴趣,愿意为研究空气而奋斗。

波义耳崇敬海尔孟特,很想模仿他的言行。波义耳是从燃烧入手研究空气的,这一研究途径,使波义耳从化学与物理两大领域入手,从两个侧面揭开了空气女神的面纱。

开始时,波义耳对空气压力的效应很感兴趣。也难怪,当时整个知识界都在谈论着“托里拆利真空”、“马德堡半球”。那神秘奇怪的现象,壮观动人的场面,吸引着市民与科学家。谁也不能阻挡住时代的诱惑。波义耳迷上了空气。

早上说空气,中午谈空气,晚上还是聊空气。十二万分的迷恋,彻心彻骨地感兴趣,就是普通人也会作出令人吃惊的成就,何况是智慧过人的波义耳。为了说明空气的可压缩性,波义耳把空气粒子比作小弹簧、羊毛片或小海绵。在空气柱中较低处的“弹簧”,受到上面空气重量压缩,而出现空气的弹性。

艰难的构思,单调的实验,枯燥的重复,没完没了的论辩,在普通人看来是难以忍耐的生活,在波义耳及伙伴看来却甘之如饴。这就是科学家的过人之处。

功夫不负苦心人。

1662年,波义耳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定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他在压强大于大气压和压强小于大气压两种情形下都用实验证明了这个定律。这个定律也叫马略特定律,但马略特一直到1679年才叙述这条定律。

波义耳回忆起童年时代,在家里举办的沙龙里的争论;回忆起笛卡儿论述过的粒子涡旋学说,他仿佛借来一双慧眼,一下子看清了原来云遮雾罩的空气构成的世界。

在波义耳时代,笛卡儿提出了粒子说,另一位笛卡儿同胞伽桑狄提出了近代原子微粒说。波义耳从弗兰西斯·培根的著名著作里也接受了微粒理论,所有这些理论修养使他比其他人高出一层,比较好地把握了空气的本质。

波义耳的燃烧实验,最初是同胡克一起合作的。心灵手巧的胡克改进了葛利克的抽气机,用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抽空容器中的空气,制成真空。波义耳和胡克在近乎真空的容器中进行燃烧实验。他们发现,当容器没有空气时,火药燃烧时只冒烟而不起火;当通入空气时,火药发出耀眼的白光,激烈地燃烧起来。这些实验使他们产生火焰没有空气不能存在的认识,最终体会到,燃烧是不能离开空气的。

通过空气的系列燃烧实验,其中包括磷、硫磺、氢气等在封密容器里燃烧,增加空气或减少空气,最终波义耳意识到空气中有一部分活性物质是不能完全被消耗掉的。

波义耳关于空气及真空的研究,以写给外甥德昂格范爵士的书信形式予以发表,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时,关于真空的存在与否,还进行着两种观点的争论。真空论的反对者群起反对波义耳的新实验,其中反对最有力的是哲学家兼神学家托马斯·赫布兹和弗朗西斯克斯·利努斯教授,利努斯教授不仅反对真空,甚至连托里拆利的实验也不相信,竟说托里拆利的水银柱不是由外部气压造成的,而是被一种眼睛看不见的线向着管壁的顶端引吊上去的。他们一方面妒忌托里拆利、波义耳的名声,一方面又打着科学争论的幌子,反对科学实验的结论,甚至连气体的弹性都加以否定。

科学实验的发展表明,越是敢于在人们熟悉的事实里,提出科学结论的人,越需要惊人的勇气。空气,人们十分熟悉,仿佛每个人都十分了解似的。因此,波义耳及其同伴提出空气的科学理论时,反对者就理直气壮地加以反对。

开始,争论还围绕着科学性及其范围进行,后来理屈词穷的反对者抵挡不住真理,就开始进行人身攻击。他们说,皇家学会的老爷们“除了称量空气有多重之外,不会干别的事”等等,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纯科学研究。

为了驳斥这种不公正的责难,波义耳著书阐述了自然科学研究对于文明与进步以及对于经济发展所起的有益作用。这就是波义耳的名著《关于实验科学用途的若干考察》。

人们在事后通常以为,科学进步是一帆风顺的,仿佛正确的东西战胜错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科学每前进一步,都要通过正确的东西向错误的东西开战。当反对者卖力气反对气体的弹性时,波义耳再次进行了确证空气弹性的实验,实验更加精确、简洁,更加便于他人了解。

波义耳是一个高产科学家和作家,他背后有一个坚强团结的研究小组。1662年,波义耳发表了关于空气弹力的著作。赫布兹和利努斯的反对论被驳倒了。波义耳不仅验证了托里拆利水银的实验的正确,而且在改进实验中,发现了“一定量空气的弹力(压力)与容积是成反比例的”。

波义耳关于空气性质的研究,较一般气体研究超前了大约一百多年。波义耳的空气研究作为气体研究的特例,其基本内容在过了140年之后,才由夏尔路、道尔顿、盖·吕萨克等人完成。

晚于波义耳14年,法国物理学家马略特也独立地发现了空气的这一定律。所以,现代物理学教科书将其称为“波义耳——马略特定律”。这是人类研究空气最早发现的定律之一。

我们经常说,要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这种科学思维能力的体现之一,就是要对人们熟之又熟、习以为常的事物,予以怀疑,把人们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加以批判地分析,而不是盲从于所谓专家学者的结论;进行独立地思考,依靠实验加以验证决定取舍,形成科学的理论和认识。

同类推荐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大科学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热门推荐
  • 月照映我心

    月照映我心

    四年前,她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有那么一个人,在她退无可退的时候,一直陪伴在她身旁。终于把她的心一点一点地缝补起来。四年后,不得不回来,那个伤她的男人再次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只觉着一别已天涯,再回首仍是咫尺天涯。
  • 风沙袭卷

    风沙袭卷

    本书讲述的是一块叫做“维特洛”的大陆,在遭受无法挽回的环境危机之后,人类在紧急的情况下,在大陆的东南与东北侧建立起围墙以保护剩下的可以供人类生存的净土,不料,两座围墙后的人们,因为天性——自私,互相想要掠夺对方的净土。人类为活着而活着,其间,还有无政府状态下的残忍。(P.S:本书采用人物视点写法,刚开始看的同学可能有些不明白)
  •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给诺贝尔一个理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精选

    本书精选了从1901年到2005年2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获奖演说,其中包括品特、耶利内克、君特·格拉斯、大江健三郎、海明威、黑塞、加缪、聂鲁达、叶芝等文学巨匠。他们的演讲或深沉凝重,或婉转抒情,像智慧的泉水,深邃的大海,超越了语言和种族,贴近人类的本心。他们用文学诉说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感、灵魂和真理,正是这些大师使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人类精神领域因影响巨大而据有独特的地位。读者在欣赏精彩演讲的同时亦可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 乡下丫头小慧

    乡下丫头小慧

    《乡下丫头小慧》是作家吴万夫近年来微型小说的精品选集,收录60篇作品,内容涉及都市情感、婚恋爱情、官场浮沉、乡村民风,以及底层百姓的日常情态。作者文笔老辣、流畅,故事既好读,又有深刻的内涵和意味。吴万夫是中国当代文坛实力派作家,无论是在中短篇故事创作领域,亦或是在微型小说创作上,均取得重大成绩,令人瞩目。该书所收作品全部在公开报刊发表过,有的或获奖,或被转载,或入选各种读本,或被翻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他的作品,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真实地检视历史与现实,回溯人生历程的坎坷与莫测,省察命运的遭际和悲喜。
  • 中心城市营销

    中心城市营销

    本书通过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的分析,以战略营销的角度对宁夏沿黄河城市群今后的战略规划、城市定位、形象品牌推广等发展重点指明了方向,对城市营销理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了城市合作营销的思路和城市营销的管理框架。
  • 总裁独宠心尖娇妻

    总裁独宠心尖娇妻

    “初恋带着懵懂的悸动,终不现实,我犹如一粒尘埃,而他在云端。”无人知晓,阅人无数的褚氏财团总裁褚东弦看到这句话时,内心的波涛翻滚。“女人,说!书上的这个野男人是不是柏秋?”男人殷红着眼,暴躁的想杀人。她,温涟漪,曾自卑如命,一次命运转换,将两人紧紧牵制。却抵不过重重矛盾,终究被迫分开。两年后,她华丽回归,耀眼的让他恨不得杀光全天下的男人。初恋浅尝辄止,再遇便是终身。
  •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宋徽宗赵佶的绘画贡献》介绍了宋徽宗赵佶传奇的一生。《宋徽宗赵佶的书画贡献》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春妮儿

    春妮儿

    本书是一部小说集,作品均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一个个人物在他们所在环境下如此鲜活生动,同时作品表现了时代的浪潮对人的影响。作品对故事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同样出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 创世生涂

    创世生涂

    假如有一天时间末日来临,神问你想要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会怎样回答?答案是我想要一个游戏世界!
  • 异界之新秩序

    异界之新秩序

    当你的三观在异界你茁壮成长时,你是选择强权的秩序还是法律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