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42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中医学从黄帝岐伯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天文、地理等诸多学科知识,给人高深莫测之感,往往使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医学为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在临床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21世纪,随着人们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学习中医学知识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

人们学习中医学,大多是想了解哪些症状为何脏何腑之病,应该如何治疗,日常应该如何调理……本书正是本着这些目的编撰而成。诊断疾病的辨证方法众多,如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其中以脏腑辨证较为常用,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脏腑辨证理论源自《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将脏腑病机理论运用于临床,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脏腑辨证的意义,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辨明病变的部位。由于脏腑辨证体系比较完整,每一个脏腑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证候特征,有利于对病位的判断,并能与病性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证候诊断。所以,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各科辨证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对内科、妇科、儿科等科疾病的辨证。

本书按心、肺、脾、肝、肾五脏而分类,对每一脏皆先介绍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使读者对各个脏器总体上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配有各个脏器的生理病理图,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使读者能根据症状迅速辨明、定位至何脏何腑。然后再根据虚实分类将各脏器的临床常见证型一一列举,对每个证型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与辨证要点都作了较具体的说明,并根据何症状能定位至何脏,何症状能判断虚实,以图勾画出来,简明且易于掌握。还对容易混淆的证型用表格的形式对其症状一一对照,清晰明了。本书还插入比较多的图、表,形象生动,要言不烦;对各个知识点都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方便理解和记忆;编写时,特别注重基于普通介绍和阐述基础上的抽提、凝练和归纳;并在各脏器篇章之后还介绍了对各证型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使人知其病,治其病。本书集保健养生、防病治病于一体,希望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一定的贡献。

本书由南方医科大学黄泳教授主编,南方医科大学郭斌、陈嘉荣、邱宇星、姜燕慧、杨灿洪参加编写。囿于笔者学术水平和经验,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祈望医学同道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什么是脏腑辨证

脏腑是藏象学说的基础,是人体内脏的总称,根据脏腑的部位、形态的不同、生理功能的有别,将人体脏腑系统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因其有异于六腑,故称奇恒之腑。

《黄帝内经》对脏腑的生理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并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一起的有机整体,以维系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临床上的辨证施治,归根到底都是从脏腑出发,因此脏腑学说就成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中医学的各种辨证方法,最终都要落实到脏腑的病理变化上,论治也就在于纠正脏腑的病理改变。对于脏腑的重要性,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认为:中医对于疾病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对于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对于辨证,主要分为八纲、六经、三焦以及卫气营血,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脏腑。由此可见,无论是外感和内伤、外因和内因,都是通过脏腑后才发生变化,药物的功效也是通过脏腑后才起作用。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主化生贮藏精气,藏而不泻。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各种精微物质均藏于五脏。这些精微物质应经常保持充满而不能过度耗散,故称藏而不泻。五脏又称“五神脏”,因其亦藏神。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主受盛和传化水谷,泻而不藏。中医学认为,六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并传导、排泄糟粕。摄入到胃肠道的饮食物,其精微物质被机体吸收后,糟粕必须及时排泄到人体外,称为泻而不藏。

五脏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而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器官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发生病变时也相互影响。脏与脏之间的关系,古代医家多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进行阐述。以五脏配属五行,肝气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气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并说明其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运用五行学说,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内外联系的天人合一的五脏系统。把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相联系为一个整体,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说明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辨证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方法,它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所谓“证”,是中医学特有的一个概念。当代中医学对“证”的定义是: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作出的病理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

中医辨证具有多种类型,比如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腑辨证等。不同辨证方法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八纲辨证是辨别证候的基本属性,如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属于纲领性的辨证方法;病性辨证是辨别证候的性质,如气虚证、血热证等,属于基础性辨证方法;脏腑辨证是以辨别病位为主,结合病性的辨证方法,如脾气虚证、肝阳上亢证、风热犯肺证等,属于具体性辨证方法。

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理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总而言之,即以脏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脏腑辨证是以中医解释脏腑生理、病理的藏象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脏腑病症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而反映于体外的症状、体征等来辨别脏腑病变部位和病变性质。由于中医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各不相同,脏腑病变时所反映出来的临床表现也有各自的特征,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就可以了解各脏腑的生理状况与病理变化,这就是脏腑辨证的基本原理。

通过八纲辨证,可以确定证候的纲领,通过病性辨证,则可分辨证候的具体性质,但此时尚缺乏病位的判断,因而并非完整的诊断。由于脏腑辨证的体系比较完整,每一个脏腑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证候特征,有利于对病位的判断,并能与病性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证候诊断。

脏腑辨证主要包括五脏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以五脏辨证最为重要,包括心病辨证、肺病辨证、脾病辨证、肝病辨证及肾病辨证。

心的病变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临床以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志错乱、脉结或代或促等为心病的常见症。此外,某些舌体病变,如舌痛、舌疮等,亦常责之于心。

肺的病变多反映在肺系,呼吸功能失常,宣降功能失调,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失职,以及卫外机能不固等方面。常见表现有气喘、咳嗽、咯痰、咽喉痒痛、鼻塞、流涕、喷嚏、胸闷、胸痛、水肿等症状,其中以咳嗽、气喘更为多见。

脾的病变主要以运化、升清功能失职,水谷、水液不运,消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化源不足,以及脾不统血,清阳不升为主要病理改变。临床以腹胀腹痛、不欲食而纳少、便溏、浮肿、困重、内脏下垂、慢性出血等脾病的常见症状。

肾以人体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生殖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呼吸功能减退,脑、髓、骨、发、耳及二便功能异常为主要病理变化。临床常见症状有腰膝酸软或疼痛、耳鸣耳聋、齿摇发落、阳痿遗精、精少不育、经闭不孕、水肿、呼吸气短而喘、二便异常等。

五脏的临床表现看似孤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在研究脏腑病变证候时,首先依据五脏的某些特有的证候,定位到某一个脏,然后研究这些“虚”和“邪”,再根据其余的证候,推断出证候的类型,并分别将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找出了脏腑病变的证候规律。

同类推荐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护士角色与心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状况如何?倘若说三项护理中技术护理基本到位的话,生活护理相比就有差距了。心理护理更是不可相提并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护理工作不完全是护士的事情,尤其是心理护理,很多方面体现在整个医务人员与病人的交流。
  •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步入中医之门:道少斋中医讲稿

    作者从“中医有用吗”开始,继以如何正确地学习中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病”与中医“证”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施治,并通过大量显示中医药神奇疗效的疑、难、危、重病例的真实记录和诊治分析,对临床常见运用中医药误区的产生原因加以论述,进述个人的治学观点和临床体会,引导中医学子们正确评价的看待中医光明的前景。作者把深奥的中医理论寓于风趣幽默的语言之中,给读者营造一种轻楹的阅读氛围。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业者、中医学好者阅读参考。
  •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草药实用大全(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中药在古代称为“本草”,因为中药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最早系统记载中药知识的《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中国汉朝时期,收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明朝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已收集中药达1829种。
  • 中医乾坤

    中医乾坤

    中医药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结晶。《科普通鉴:中医乾坤》是科普通鉴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少数民族医药,常用中药的性状、功效、食疗方等,并附有家庭常用中药饮片的彩图,以方便读者,书稿内容通俗易懂,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大有益处。
热门推荐
  • 陪你走到世界尽头

    陪你走到世界尽头

    结婚数月,他说要修身养性,便是对她几个月的不闻不问。其实她知道,他哪里是为了修佛,其实只是不想碰她罢了。可笑的是,她爱他,却偏偏挪不动白檀儿这座大山,越不过他心中的大佛。有一种爱,初尝时,执着。上了瘾,成毒。戒不掉,为爱成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恐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逆天废柴倾世大小姐

    逆天废柴倾世大小姐

    炼药师尊贵无比?天品的丹药很珍贵?!唉!我的宠物都把圣品的当糖丸吃呢!炼器师很难修炼?那我空间里一堆超神器算神马?啊?!驯兽师必须精神力强大,不是我这种废柴能当的?可是我空间里超神兽都有好多啊!…………………………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粉红色童话书

    从前有一只猫,他长得可漂亮了,皮毛像丝一般柔滑光亮,绿绿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即使在最黑暗的地方也能看清东西。他叫哥恩,他的主人是一位音乐老……
  • 妖精尾巴

    妖精尾巴

    本作品纯属瞎编,是某某乱想的。表拍我....
  • 快穿之如有来世

    快穿之如有来世

    有一种人,他们啊,让人们一点一点爱上他们。爱上他们后,就永远无法变心,并尝受到蜜糖般的幸福。是的,他们就是那么神奇,那么,令人崇拜。这群人叫做———完美攻略者,简称“WL”。WL们一生都幸福。于是,管理所有空间的主神,就为了让他们受点惩罚,把攻略人物难度加大,并有其他的人来阻扰,就是———女主。WL们就变成了,女配。他们要做的就是让男主对他们死心塌地。顾栗就是WL的其中一位。
  • 都市萌神

    都市萌神

    一弯血月,尽染河山,万里河山谁主沉浮,他,是要救世,还是乱世,尽在于一念。
  • 步步惊婚

    步步惊婚

    有人的一生中总要遇上那么几个人渣,或者几朵奇葩,躲不掉,也逃不开。而我,不但遇上了人渣,还撞上了奇葩一家。看似优秀的凤凰男老公,封建迷信的婆家,重男轻女的婆婆,沆瀣一气的公公。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姑子,满嘴脏话的妹夫,还有他们捣蛋的儿子。都说婚姻有七年之痒,但我与林思远之间却提早了整整两年,可为的却不是以上这些原因。事情真正的起因,是一件出现在我床上,但不属于我的性感内衣……身边原本有一个宠我疼我的男人,可是我一直视而不见,把他对我的好当成是理所当然。当我离了渣男,发现自己对他有感觉之时,他的身边已经有一个柔声唤着他老公的美丽女子。为什么,一切来得这么不合时宜?我妹妹是小三,难道我也要成为小三么?
  • 月老姻缘

    月老姻缘

    她,身为月老,为他与她牵线,成就一段段美满姻缘,可当她回过头来看时,却发现自己的另一半空空,红线的另一段在哪儿?她倾尽所有,向上帝祈祷“赐我一桩姻缘!”喝下孟婆汤,跨过孟婆桥,前世一切尽成泡影,转世大门就在眼前,她跨过门槛,仙躯缩小,呈婴孩模样。这一世的她,历经千辛万苦,她,能否与他,长相厮守?能否与他,白头偕老?
  • 见或不见

    见或不见

    夜空忘了深邃披上了素衣,星星干了眼泪只剩呼吸。时间花了五年叫回忆停止,空间却在一瞬让思恋决堤。走开吧,你这上瘾的毒药,不要打扰我假装的忘记;归来吧,再给我温柔的一刀,见或不见放不下的依然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