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2600000006

第6章 中国佛寺中供奉的造像

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由于他反对偶像崇拜,因而其弟子及信徒们从未为他建造过任何塑像。在他去世之后的大约500多年的时间内,信徒们仍然坚守着这一规定,不以人的形象来表现佛的形象。

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曾经应帝释天王之请,上忉利天宫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演说佛法。这时,憍赏弥国(古代印度的一个城邦国家)的优填王十分想念释迦牟尼佛,于是便命人用一种带有芳香味的旃檀木雕刻了一尊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像。而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城邦国家舍卫国中的波斯匿王也因思念释迦牟尼佛而命人以磨金(一种带紫色的金)造了一尊五尺高的释迦牟尼佛像。据说,这是世上最早出现的两尊佛像。

但是,随着佛教理论的传播和发展,人们愈来愈感觉到其理论的深奥,甚至难以理解,必须以形象化的方式向信徒们传授。渐渐地,在印度佛教的早期作品中,当人们需要表现佛的存在时,便以脚印、菩提树等作为象征性的标志,有时甚至用空白来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间。在当时的佛传(即释迦牟尼佛的一生)故事作品中,常常以莲花表示佛的诞生,以菩提树表示佛的成道,以法轮表示佛的说法,以佛塔表示佛的涅槃。

公元1世纪前后,在印度西北部地区的佛教信徒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实际上只是其肉身的入灭,而他的法身却仍然存在于世,仅仅以空白,或是以莲花、菩提树等象征物来表现是不够的。为了使世间的信徒们常常忆念佛陀的伟大庄严,应当树立佛陀法身的形象。于是,他们便以传说中的理想帝王转轮圣王的身体特征为依据,再加上眉间的白毫以及金光闪耀的身躯塑造了佛的形象。佛像的制作便在印度西北部兴盛起来。这一地区由于受到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因而,塑造出的佛像都具有了一种特殊的风范,被称为犍陀罗艺术。薄衣贴体,褶纹稠密的造型便是它最突出的特点。而此时的印度中部和南部却仍然未出现佛像。直到2世纪左右,中印度的马土腊(《大唐西域记》称为秣菟罗)地方才开始出现佛像。

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的数量如“恒河沙般”多的无法估算,过去、现在、未来、四方、上下都有佛,在这些佛的周围又有无数的菩萨、弟子、罗汉、天神等。对佛像的制作、供奉和礼拜是在积累功德、广种福田。于是,佛像的制作不再仅仅局限于雕造释迦牟尼佛一人的形象,而是出现了各种佛像、菩萨像、天神像等多姿多彩的造像。

自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其造像亦随之而来。近几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汉代的石雕佛像时有发现。著名的有四川省乐山市麻浩崖墓享堂横梁上所刻的一尊结跏趺坐,手施无畏印,头顶戴有圆形头光的佛像。从其贴体的通肩大衣和施无畏印的大手看,这是受犍陀罗佛像的影响而雕造的。另外,山东省沂南汉墓门柱顶端也有减地线刻的具有圆形头光的佛像。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的汉代摩崖石刻中,也有释迦立像以及礼佛、涅槃等题材。这些造像造型都很古拙。

到魏晋十六国时期,由于许多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都信奉佛教,所以佛教造像得到很大发展。民间和官方都有造像出现。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一尊后赵建武四年(338)的鎏金铜佛造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此时佛的形象已经具有了蒙古人种的特征。

在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势力的扩大,造像之风更甚。不仅出现了大批的石窟,而且单尊的佛龛造像也有很多。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也渗透到佛教造像中来。“秀骨清像”、“曹衣出水”、“褒衣博带”就是这个时代所追求的。佛教造像也正是以这种风格出现的。完全成了中国人的形象,尤其是当时社会上士大夫的形象。佛像被中国化了。

隋唐时代,佛像中国化的进程达到高峰。甚至在雕造著名的龙门石窟大佛时,将武则天的形象与大佛联系在一起来完成整幅作品。

经过历代的发展,佛教造像的制作形式非常丰富,有雕像、塑像、画像、刻像、铸像、绣像、织像、干漆像、脱胎像等。其质地分别有石、木、玉、牙质等。大规模的造像制作及保存有两个集中的地方,一个是石窟寺,另一个是寺院。

寺院中供奉的造像有很多,范围很广,包括佛、菩萨、罗汉、力士、天王以及各种护法天神等。他们的造型多姿多彩,供奉在寺院的不同殿堂中。我们可以根据上文的佛寺布局形式,首先沿着中轴线上殿堂中供奉的造像来加以说明。

山门殿中东西山墙前相对而立着两尊身材魁梧、怒目圆睁的造像,这就是来自印度的护法金刚。金刚是金中最刚之意,表示牢固、锐利、无坚不摧。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载,金刚原为法意太子,曾发誓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善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后来他成了释迦牟尼佛500名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密迹金刚”。山门殿内供奉的两尊金刚,就是侍卫的代表。他们手中所持的兵器叫“金刚杵”,也叫金刚杖,是古代印度最坚固的兵器,一般用铜、铁或硬木制成,两端有刃头。佛教中金刚杵变成了一种法器,它的作用也被神化了。如密宗认为金刚杵表示坚利之智,有断烦恼、伏恶魔的威力,所以又被称为降魔杵。

护法金刚手持金刚杵,所以又被称为“执金刚”、“执金刚神”或“金刚手”。将他们供奉在寺院的入口处,既显示了佛门的威严,又含有守卫寺院,保护佛法,防止恶魔及妖怪侵入之意。

但是,现在许多寺院山门殿中却供奉着哼哈二将。在印度佛教中,这两个人物是没有的,这是受中国神话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结果,佛教文化与中国的本土文化就这样又有了一个结合点。

我们已经知道在天王殿中供奉着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驮天六尊造像,但是,他们的来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从弥勒佛说起吧。

我们常常称弥勒佛为大肚弥勒,他的形象总是笑容可掬,开朗而亲善,赋予乐观而健康的姿态。

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中记载,弥勒出生在古代印度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并精通了佛法,成了继承释迦牟尼佛佛位的候补佛。当释迦牟尼佛还在世的时候,弥勒佛便提前入灭,再次降生于兜率天内院。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经四千岁(相当于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后,弥勒佛将离开兜率天,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广传佛法。到那时大地将自然长出香米,树上自然长出新衣,人类长寿而无病痛。这也是佛教一个著名的净土世界弥勒净土的来源。但这位弥勒佛的形象并不是我们今天在寺院中见到的样子,中国寺院中的大肚子弥勒佛的形象是根据五代一位名契此的和尚而塑造的。

契此本是一位疯癫和尚,常用杖挑着一个破布口袋化缘乞讨,嘴里还常常说一些让人无法听懂的话语。有一次,他坐在寺院前的磐石上说,自己本是未来佛转世,现形以告知世人,但世人却不认识他。说完后他便圆寂了。后来人们便以为他就是弥勒佛显化,遂按照他的形像塑造出弥勒佛以供奉。再将他的破口袋加以夸张的塑造,便又有了布袋和尚之称。甚至在他的破口袋里又装入了一些顽皮的小孩子,使他又得了一个送子罗汉的称号。

与和蔼的弥勒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环绕在他身旁的四大天王了。他们威武强悍、全副武装的形象,使我们立刻将从弥勒佛那里获得的一点松弛之心收敛了起来。

四大天王是寺院的护卫者,俨然世俗社会中的警卫部队。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佛经中说,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盘,圆盘上有九山八海,生灵万物都居住在上面。圆盘的正中间有一座高山,叫须弥山,山高84000由旬(由旬是印度的长度单位,1由旬等于15公里)。须弥山腰又有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四大天王各率二十八部众,各居一峰,各护一洲。他们守护的这四个洲就是佛教中所说的“四大部洲”。东方持国天王名毗提河,居住在黄金筑成的东峰上,管辖着东胜身洲;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居住在琉璃筑成的南峰上,管辖着南瞻部洲;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琉博叉,居住在白银筑成的西峰上,管辖着西牛货洲;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居住在玛瑙造就的北峰上,管辖着北俱罗洲。

但是,四大天王的形象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成了身披铠甲,全副武装的武士形象。更由于受《封神演义》的影响,他们的印度名字全变成了中国名字,成了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使他们成了中国商朝时镇守佳梦关的“魔家四将”。他们战死后,由姜子牙开榜封神,四将被派遣到西方容登天王的宝座。手中的法器也有了“四大皆空”和“风调雨顺”的寓意。他们除了守护佛法之外,还兼有了护国安民的职责。人们供奉天王的目的也就寄托在这里。

我们在寺院中见到的四大天王的形象是: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持缠蛇;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另外,有的寺院中所塑的多闻天王手中托着一座宝塔,据佛经记载,这是释迦牟尼佛赐予他的黄金宝塔。多闻天王是四大天王中最负盛名的,传说唐代天宝年间(742-755)吐蕃兵围困了西凉,唐明皇即请不空和尚作法,请毗沙门天救援,天王施展神威,有成群的金鼠出现咬断了敌军营垒中的弓弦,打败了吐蕃兵。于是,唐明皇便命令在各州府及各营寨中建造天王的造像以供奉。从此,毗沙门天成了“军旅之神”。而且,在一些寺院中,毗沙门天还被尊为财神,单独供养。在藏传佛教中,他的造型是持伞,骑狮,身色黄,手中抱鼠,鼠口中吐宝珠,喻财宝。

在弥勒佛背后,站立着一位青年武将,白脸或红脸,头戴盔帽,身披铠甲,手执金刚降魔杵。他就是韦驮天,也称韦驮、童天。他本是古印度的战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神。韦驮手持金刚杵的姿势有不同的含义:如果右手持金刚杵,左手五指向上,掌心向右置胸前作合十状,表示寺僧向来寺院中的人行问讯之礼;如果双手合十捧金刚杵于胸前,则表示该寺院为接待寺院,为游方僧人安排食宿;如果将金刚杵杵于地上,则表示该寺院拒不接待来人。在中国的寺院中,韦驮天的形象通常为立式,只有江苏如皋定慧寺中的塑像为坐式。韦驮天总是被供奉在天王殿背后,面对着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最核心的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大雄是释迦牟尼佛的德号,又是佛教徒对释迦牟尼佛的尊称。其他的称呼如“世尊”,更流行的则为“如来佛”。

一般来说,在大雄宝殿中只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的为小乘佛教寺院,反之,供奉三佛、五佛的则为大乘佛教寺院。这是由两派教义的区别所形成的差异。

三佛是指在大雄宝殿正中的位置上供奉的三尊佛,他们有时是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和应身;有时则是横三世或竖三世佛。五佛一般是在密宗的寺院中供奉,叫五方佛。

我们先来看三身佛,居中者为主尊法身佛,是佛法的体现。密宗还将他称为“毗卢遮那佛”,意译为光明遍照的大日,即“大日如来”。主尊的左边是报身佛,也叫卢舍那佛,是般若智慧的体现;主尊的右边为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是为了度脱现世众生而显现的形象。虽然有三身佛之说,但其实质还是释迦牟尼佛。三尊坐像周围一般均无其他立像,但也不排除有时会在两侧的释迦牟尼佛及卢舍那佛旁各置一尊年长者和年青者的立像,他们二人就是佛的两个著名的弟子,老者为迦叶,幼者为阿难。

横三世佛是指正中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在其左边是东方琉璃净土世界的教主药师佛,常塑为吉祥坐式,左手持钵,右手持药丸或在胸前伸右手掌向外,以食指和拇指夹一药丸;在释迦牟尼佛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横三世佛是从空间上来说的。在每一尊坐佛像旁,左右皆有两尊立像。中间释迦牟尼佛左右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药师佛左右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阿弥陀佛左右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竖三世佛是从时间上来说的,包括正中主位上的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世;其左边的是燃灯佛,代表过去世;其右边是弥勒佛,代表未来世。竖三世佛只在中间主尊佛像左右各有一立像,而另外两尊佛像左右则没有立像。这两尊立像有时是迦叶和阿难,有时则是佛的另外两个弟子,即年龄相近的目犍连和舍利弗,他们手中常常持有锡杖。

佛教的一些宗派,有时在大雄宝殿中供奉的是本宗派的佛像,如华严宗供奉华严三圣,包括正中的法身佛毗卢遮那,在其右边的普贤菩萨和其左边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常手执如意,骑六牙白象;文殊菩萨则手持宝剑,骑金毛狮子。这种供奉形式,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佛二菩萨的形式。在净土宗的寺院里,则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二胁侍菩萨分别是:左观音,右大势至。

五方佛正中为大日如来,其左边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的教主宝生佛,第二位是东方香积世界的教主阿佛;其右边第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第二位是北方莲花世界的教主微妙声佛,也叫不空成就佛。

大雄宝殿的左右两侧有时供奉着十六或十八罗汉,有时则供奉着二十或二十四诸天像,这从塑像的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佛像制作的高低、大小是有严格规定的,一般大雄宝殿中的三尊塑像,其立像的高度为5.3米,坐像高度为2.7米。还有一种是以以上尺寸的一半为准,即立像为2.7米,坐像为1.3米左右。如果有某种特殊的需要,还允许将这一尺寸扩大或缩小。

同类推荐
  • 大唐猛将

    大唐猛将

    林枫,现代少将军,在执行一次任务的时候,意外牺牲。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梦回大唐,重操旧业,如鱼得水,看林枫如何一步步成为大唐猛将。PS:新人新书不易,求支持,邮票的使劲砸砸。
  • 牧宋

    牧宋

    牧马者,蓄天下之良驹也!牧人者,驭天下之黎庶也!牧国者,统天下之万邦也!重生成九纹龙史进,不上梁山同样结交好汉,养马强兵强国,要力挽狂澜、驱逐外虏!有真实的历史,也有水浒的戏说;有兄弟间肝胆相照的热血豪情,也有与奸臣斗智斗勇的波谲云诡。
  • 风暴来临(1920-1929)

    风暴来临(1920-1929)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 红察尔河畔

    红察尔河畔

    重逢这年当朝发生了许多大事,最大的一件就是换了皇帝。这事和寻常百姓其实没多大关系,但饭馆里没用的话总也少不了。有人说这是篡位,比如街头卖麻花的王麻子,还有征“地头税”的地头蛇;也有人说这是物归原主,正本清源,比如学堂置办饭菜的厨子和门口下棋的大爷。但无论如何,这个皇上是刚坐上宝座,大家都还新鲜。朝廷里也觉得新鲜,都不知道这个新来的皇上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这天五更天,坤正殿,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准时守序,面朝正北,新登基的皇上端坐台上,身后排列数根根两人抱的巨柱,头顶匾书“承天抚民”四个大字,一旁坐着的是当朝太后。殿内金砖铺地,龙凤皆栖,鹤甪相随……
  •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物理:物理研究状况

    本书分为古代声学、古代光学、古代电磁、古代力学和古代热学等五个部分,介绍了对共振与声波的认识、对共鸣与隔音的利用、奇妙的古代声学建筑、对光源的认识与利用、绝无仅有的成像实验等。
热门推荐
  • 倾颜皇妃

    倾颜皇妃

    独倚栏,遥相望,飞雪连天归路茫,白了天地尽苍茫。望夜轻霜,惆怅几许,谁人还念旧时颜,却把水中残月当镜花。曼舞手中笔,轻抚怀中琴,清水独自望天涯。她是清水——他是天涯——她是众人眼里的危险人物,他知道,她是最受不起伤害的人。
  • 至尊仙缘

    至尊仙缘

    葛云得上古传承,修炼绝世法诀,以通天本领创建集团,成为全球第一,治病救人,深得神州人民崇敬,更是被神州人民称之为守护神,上天派下来解救人民的使者。
  • 绝品刺客

    绝品刺客

    一个马来西亚国际航班mas370风流空少,意外经历一场有预谋的空难,误入国际杀手组织成为一个为了复仇而生的冷血杀手,看他如何一步步从一个菜鸟,变成一个绝品杀手。一腔怒血入刀山,为红颜。此生豪情陷火海,君不悔。——梁洪
  • 道融天地

    道融天地

    一个故事,一个穿越的故事,一个地球人在异界专治各种不服,升级打怪,装逼把妹,拯救世界的故事。恶俗通俗,简直俗的让人难以忍受。当然了,神马故事不重要,神马简介更加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内容要能博各位看官一乐,要能帮助各位看官思考人生。文字传递思想,思想影响着人们,人们汲取着精神的食粮。注:要看就尽早,不然只能吃别人剩下的精神食粮,到时吃不饱,吃不好,病了,我也救不了。
  • 柯南之我的爱人咋这么冷

    柯南之我的爱人咋这么冷

    woc原来的我就是个苏妹子恩不解释。、各位看官请重入。本文又名《女主角每天都在损人》《我的漂亮爱人咋这么冷》。↑我说是百合你们信不。“不对啊我漂亮高冷家世好,霸道总裁范各种有,为什么是受,一定是我穿越的方式不对!”“死心吧,这辈子你都别想反攻了。”女主角总受,1v1。cp哀×夕逗比智障风,有小虐。
  • 一品御妃

    一品御妃

    一纸仙画落入凡尘,苏芮芙由画穿古。先是变成一副古画,后被一两银子变卖,最终成为苏家大小姐,这穿越可谓是坎坷不已。皇帝一卷圣旨,她成为御赐白王妃,从此与白贤王牵绊纠葛。白贤王,异国太子,美男尽收眼底,到底谁才是她的真爱,且看苏芮芙如何成为一品御妃,收服美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如何与全国各地商人打交道:全国各地商人性格与习惯解析

    从商既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商业的个性,商人的个性,或者某个地域的商业个性和商人个性,我们统称之为“商性”。对“商性”的研究,可以说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大热点和亮点。研究“商性”,有利于洞察人性,而对人性的洞察,又促进了我们对“商性”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商性”是人性、个性在商业舞台上的集中展示,并会浸染上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 每天一堂口才课

    每天一堂口才课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是人人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它有着巨大的力量。拥有好口才,不仅陌生人会变为知己,在生活中、事业中也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成功添砖加瓦。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有好口才。有的人说话让人喜欢,有的人说话却让人生厌。所以,你要掌握的不仅是“能说”,还有“会说”。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说”呢?这就是本书所要告诉你的。
  • 荣耀新生

    荣耀新生

    昔日的荣耀已逝,今日的光辉峥嵘;上古的号角吹起,冒险的旅程开启。只为那心中久违的传承和信念。原大陆的足迹封印,原住民的英雄消逝,恶魔灵的蓬勃崛起,却依旧改变不了流淌在血液中的勇往直前和冒险精神。为了家人为了爱人他与魔鬼订下契约,却又成长为怎样的人?
  • 感天动地的时刻

    感天动地的时刻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