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600000006

第6章 追本溯源——建始人遗址

三皇五帝华夏始,历史的源头在哪里?——笔者

湖北西部、重庆东部的山区,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岩溶(喀斯特)地貌非常发育,洞穴、裂隙随处可见。石灰岩易在雨水中适度溶解,特别是在那些从腐质土和腐烂植物中渗透出的酸性的水中。在该地区被森林覆盖的远古时代,石灰岩山脉顶部的池塘中汇聚的水会在岩石中溶解出一些通道或深坑。溶解掉的岩石通过裂隙向下掉落,残余物就在通道底部变成泥浆保存下来。这些通道是真正垂直的洞穴,它们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与水平洞穴的形成是相似的。这些通道或深坑中大都填满了从地表冲刷进来的或由遗留的未溶解的石灰岩残余物形成的微黄色或微红色泥浆。但是有些时候,它们并未被封闭住,而是有对外的开口,因此成为在这个区域内生息的各种动物的陷阱。哺乳动物化石(俗称龙骨)常常从填满这些深坑的泥浆中被发现。

很明显,哺乳动物的骨头是通过两种方式进入这些深坑的。如果在深坑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动物骨架,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动物是掉落进来的,而且要么是被摔死的,要么就是被饿死的。另一方面,如果发现了单个的大型牙齿化石,且风化得相当严重,就明显地说明这个动物是死于地表的,骨架解体后变得杂乱无章,其中的一部分由于重力作用而被水流冲进深坑里逐渐堆积起来。正是这些深坑,提供了中国的药材贸易中的“龙骨”。当地的农民,在收割完夏天的农作物并种植好冬天的农作物之后,常于秋冬之际,在挖出来的洞穴、裂隙沉积物中翻找骨头,并将找到的骨头擦洗干净后堆放在一些便于骨头干燥的农舍里,然后将其卖给中药材商贩。有时也留下部分自用,因为尚未完全石化的哺乳动物化石碾成粉末后对创伤有止血、收敛的作用。

正是通过中药铺和商人的渠道,这个地区出土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引起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国外古生物学家的注意。早在19世纪70年代,英国人欧文(R。Owen)就曾经以中药铺购买来的“龙骨”研究过三峡一带的哺乳动物化石。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马修(W。D。M atthew)和格兰阶(W。G ranger)对重庆市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盐井沟动物群化石的研究,在古生物界产生了较大影响。1921年初秋,在原中国地质调查所的领导和一些工作人员的建议下,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队的古生物学家格兰阶博士开始了他的中国四川之旅,他此行的目的在于调查在该地区收集哺乳动物化石的可能性。格兰阶的这次旅行探险被证明是获得了巨大成功,他在重庆万州区的盐井沟(以更新世中、晚期的动物群闻名于世)附近度过了三个冬季,对化石进行大量收购。他通过对那些发现了异常完整标本的挖掘者支付奖金的方式,获得了一批非常精致的,即使是现在在质量和数量上也无法与之比拟的大量更新世中、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并用船运送到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格兰阶是第一个成功寻找到这些化石的原产地,并亲自指导化石的收集与发掘的古生物学家。

1935年,荷兰籍的德国古生物学家孔尼华(Koenigswald)在香港的中药店里从“龙骨”中偶然发现1颗巨大的高等灵长类牙齿化石,起码比当时已知的古人类臼齿化石大几倍。四年后,他在香港和广州的中药店里继续搜寻,又找到了3颗同样的牙齿化石。经他精心研究以后,认为这是当时已知的最大灵长类的标本,属于已经绝灭了的古猿,于是将其命名为巨猿(Giantopithecus)。当时,谁也说不清巨猿化石具体的发现地点,只是估计产于华南一带。

195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学者在广西大新县牛睡山黑洞里首次发现了3颗有确切产地及层位记录的巨猿化石。随后,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柳城巨猿洞、广西巴马弄莫山、广西武鸣拉利山、重庆巫山龙骨坡、湖北建始巨猿洞和和犀牛洞等长江以南的地区相继发现了6个巨猿化石地点。其中,重庆巫山龙骨坡是这些地点中最北的一个。

除中国以外,有确切产地和层位记录的巨猿化石还出自印度北部的H im achalPradesh和越南北部的ThamK huyen。其中,印度的比拉什普尔巨猿(Giantopithecus bilaspurensis)时代最老,其生存时代大约是900-600万年前的中新世,其形态学特征在巨猿属(Giantopithecus)中也最原始。

巨猿一词来自于拉丁文“G iantA pe”,意为巨大的猿。巨猿是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高等灵长类动物,最高身高达3米,最大体重达550公斤,比现生的大猩猩(Gorilla gorilla)还要大得多、重得多。巨猿生活于亚洲,其主要的生存环境很可能是茂密的竹林,其化石常常与现生大熊猫已绝灭祖先的化石共同被发现。巨猿于10多万年前绝灭,和原始人类共同生活的时间超过200万年。

除巨猿以外,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还曾经生活过一类迄今系统分类位置不明的大型高等灵长类动物——魁人(Meganthropus paleojavanicus)。魁人是根据印度尼西亚爪哇的标本命名的,意为魁梧的人。孔尼华认为魁人是人类进化走入巨大体型的一个旁支,而巨猿是近代的物种,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但曾主持过中国北京猿人研究工作的德国(后入美国籍)解剖学家、古人类学家魏敦瑞(W eidenreich,Franz)得出了另一个结论:魁人和巨猿都是人类祖先。他设想的进化路线是:巨猿→魁人→直立人→智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型逐渐变小。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巨猿是生活在上新世至更新世中期的一个人类演化路线上的旁支,与猩猩的亲缘关系更近,不是人类直系祖先;魁人则比孔尼华认为的更像直立人。

196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个野外科考队在湖北省巴东县中药材收购部的“龙骨”中挑选出200多颗巨猿牙齿化石,并根据药材入库单一路追寻到这批化石的产地建始县的巨猿洞(也叫龙骨洞)。随后,科考队对该洞进行调查,获得包括步氏巨猿(Giantopithecus blacki)在内的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巨猿洞位于鄂西地区山盆期夷平面上的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海拔高度738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0毅04忆29义,北纬30毅39忆15义。巨猿洞遗址北面与巫山县毗连,西北与奉节、巫山两县接壤,与龙骨坡巫山猿人遗址的直线距离为63公里,仅一山之隔。这两个重要的巨猿化石地点都位于长江南岸,到长江三峡的直线距离不过50公里左右。

1969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裴文中与谢树华对建始巨猿洞进行了考察。1970年,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许春华、韩康信、王令红组成的发掘小组在巨猿洞进行了正式发掘,除包括巨猿牙齿在内的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外,还发现了3枚“似人似猿”的下臼齿,研究者咱18暂认为很可能代表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在亚洲的一个新种类。因为此前在欧亚大陆从未发现过确切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的化石,巨猿洞自此进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与古人类学家的视线,并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化石发现于非洲,而非洲以外的地区是否存在过南方古猿,目前尚无定论。对于巨猿洞的这3枚高等灵长类牙齿,到底代表了扩散到亚洲的南方古猿,还是代表了一类时代较早的直立人,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银运研究员,将建始巨猿洞1970年发掘出的似人似猿的同类牙齿与印度尼西亚的古爪哇魁人(Meganthropus paleojavanicus)标本比较,认为两者更大的可能是代表了一类时代较早的直立人(Homo erectus)。

1999年和2000年,“国家‘九五’攀登专项”鄂西课题组在巨猿洞进行了大规模的正式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石制品、骨制品、巨猿化石以及3颗魁人(Meganthropus paleojavanicus)的牙齿化石,并正式将巨猿洞命名为“建始人遗址(JianshiH om inid Site)”。研究咱19暂表明:1999-2000年发现的这3颗人科牙齿化石在形态学特征上与猩猩(Pongo)、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能人(Homo habilis)、直立人(Homo erectus)和卢多尔夫人(Homo rudolfensis)相应的牙齿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而分别与印度尼西亚属于古爪哇魁人(Megan原thropus paleojavanicus)的S-6下颌骨标本及S-4上颌骨标本比较接近。

对于S-6下颌骨标本及S-4上颌骨标本的分类地位,长期以来也是意见不一。S-6标本发现于1941年,被孔尼华命名为古爪哇魁人(Meganthropuspaleojavanicus K oenigswald,1941)。鲁滨逊(Robinson)1953年最早提出S-6属于南方古猿类,应归入傍人属(Paranthropus)。孔尼华、Jacob、H owell、O ran-Segebarth和Tyler等学者认为魁人是与亚洲直立人不同的属,与非洲的南方古猿相当。而更多的学者,如W olpoff、Kram eretal。、Clark、Lovejoy、Cam bell和Pope等,则认为S-6下颌骨标本代表了直立人,建议把魁人归入直立人种中的一个亚种——魁人亚种(Homoerectus meganthropus)。南非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托拜厄斯(Phillip V。Tobias)等1964年把S-6下颌骨标本看做是与能人处在相同的人类演化阶段上。萨托罗(Sartono)1982年把S-6下颌骨标本定为“人属古爪哇种三吉隆亚种”(Homo paleojavanicus sangirensis)。

S-4上颌骨标本发现于1939年,最初被孔尼华归入猿人属莫佐克托种(Pithecan原thropus modjokertensis Koenigswald,1941),1945年魏敦瑞将其改名为猿人属粗壮种(Pithecanthropus robustus),现在,大部分学者将其视为直立人。克兰兹(Krantz)于1994年列举了S-4上颌骨标本11条似猿的特征,建议将S-6下颌骨标本及S-4上颌骨标本一起归入猩猩(Pongo brevirostris)。

由此,S-6下颌骨标本及S-4上颌骨标本的分类位置会有多种可能:直立人(Homo erect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能人(Homo ha原bilis)或猩猩(Pongo)。相应地,巨猿洞发现的这几枚人科的牙齿化石的分类位置也会如此。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巨猿洞出土的人工制品。据“国家‘九五’攀登专项”鄂西课题组的研究咱19暂,“巨猿洞1999-2000年的发掘获得的石制品有如下特点:共有石核、人工石块和与人工碎屑、石片和石器四类。石料就地取材,主要为燧石,其次为硅质灰岩和石英岩,燧石占84%;打片采用砸击法和锤击法,前者是主要的剥片方法,石制品中碎屑块或废品占石制品总数的47%;石核多取材于石块和砾石,利用率不高;石片较少,小,形状不固定,分为锤击石片和砸击石片;石器的毛坯由石块、石片、砾石和石核构成,石块占60.39%;石器以小型为主,包括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石锤四类,刮削器占94.2%;石器的加工方式多以向背面和腹面加工,间有错向、交互和对向加工等,修理比较粗糙;刃缘大多不平齐,显示出加工的不稳定性;刮削器的刃缘中,以单刃为主,其次为双刃和多刃;多数石器经过第二步加工,但有些标本第二步加工似乎是使用痕迹,采用比较锋利的石块和石片直接切割和刮削;占总数66.3%的石制品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天然面,由此显示打片和加工石器似乎还处于较原始阶段。骨制品数十件,人工痕迹清楚,包括骨片、骨尖状器、似骨铲和有人工切割或砍砸痕迹的骨头四种”。

古地磁证据显示咱19暂:含魁人和巨猿化石的地层的时代早于215万年,文化遗物产出层位的时代大约是距今242-180万年前。从上面的资料来看,巨猿洞遗址所在的地区,在大约200万年前,曾经生活过一种会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的、中国迄今最早的远古人类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其具体归属目前尚无定论。由于材料的稀少,我们目前还无法知道这种叫做魁人的早期人类与现在的我们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或者说,我们还期待着更多的同类化石的发现,尤其是头骨,才能真正知道,曾在巨猿洞地区生活过的远古魁人,是否是我们真正的直系祖先。

那么,200万年前的魁人是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生态环境里呢?这里,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家们用来恢复远古时代生态环境的一门学科——古孢粉学(Paleopathology)。古孢粉分析或古孢粉学是一个总的术语,包括了各种植物微体化石的研究,其中花粉和孢子(尤其是蕨类孢子)是最重要的。孢粉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如下:植物→(藻类、菌类、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产生孢子和(被子植物)产生花粉→扩散→沉积→石化→化石孢粉组合→提取→鉴定和统计→分析和解释→古植物和古生态群落的复原。对过去植被的认识,主要是根据现代已知植物群落中孢粉组合的特点,即“将今论古”。

孢粉分析的结果表明咱19暂:乔本植物花粉在巨猿洞剖面上占绝对优势,种类和数量都较多,其中又可分为温带阔叶乔木、热带-亚热带常绿乔木和山地针叶乔木三类。灌木及草本植物花粉较少;蕨类植物孢子化石较少,但比灌木及草本植物丰富。因此,巨猿洞的植被基本上是以山地针叶林为主,分布有温带阔叶林,并夹有亚热带常绿叶林的面貌,草本植物不甚发育,显然是一种森林植被景观。通过孢粉分析可知,当时该区的气候较现今要偏干冷些,但是从早期到晚期还是存在着气候的波动。含古人类化石的层位反映的是一个相对湿热的环境。

同样地,根据“将今论古”这一地质学、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对一个化石动物群的组成成员的分析,也可提取出远古时代的相关环境信息。郑绍华等咱19暂用巨猿洞产出的化石小哺乳动物与现生动物地理区系相对照,认为“两者间具有浓厚的祖承性质,都反映以中亚热带森林型为主的生态环境。构成巨猿洞动物群的基本成员以现生的华中区-西部山地亚区的成员为主。巨猿洞产出的化石大哺乳动物中,巨猿、猪獾、大灵猫、犀、麂、水鹿、鬣羚、剑齿象和乳齿象等类型都反映热带亚热带森林型的生态环境;金丝猴、大熊猫、灵狸、羚牛、爪兽等都反映亚热带森林型的生态环境;猕猴、熊、貂、水獭、豹、猪、似剑齿虎和巨颌剑齿虎都反映广布森林型的生态环境;青羊反映亚热带温带森林型的生态环境;马、丽牛反映温带草原型的生态环境;豺、真猫反映广布广栖型的生态环境;猎豹、斑鬣狗反映热带亚热带草原型的生态环境。上述分析显示巨猿洞动物群所反映的环境是以亚热带森林为主的多姿多态的环境,有两次较明显的气候波动”。

根据上面的研究成果,现在我们就可以为建始人勾勒出一幅简单的生活场景图了:

野早期人类起源及环境背景研究冶攀登专项鄂西课题组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院2000年11月9日星期四于北京。

200万年前甚至更早,现在的建始地区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气候相对湿热。那时,巨猿洞附近还没有像长江这样的大型河流。在不同的海拔高度,生活着不同的动物,生长着不同的植被。森林中,猕猴、金丝猴在树上嬉戏,刺猬、鼹鼠、鼩鼱、野猪在地下觅食,豪猪在啃着树皮;豺、熊、貂、猪獾、似剑齿虎、巨颌剑齿虎、豹、大灵猫、灵狸等各类食肉动物在追逐或撕咬着猎物;山顶上,麂、鹿、羚牛、鬣羚、青羊在奔跑;山腰茂密的竹林中,出没着巨猿、大熊猫、竹鼠;山下的湖泊中,水獭时而露出水面;湖边稀疏的草原上,乳齿象、剑齿象、犀牛、爪兽、貘、马、丽牛在悠闲地漫步,猎豹和鬣狗则在一边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而尚处于茹毛饮血阶段的建始人,已经脱离了对森林的依赖。他们白天过着群体的地面生活,不时出现在山地的不同部位。他们用粗陋的尖状器自卫或猎杀、锥割动物、敲骨吸髓,也用它割裂采集到的植物块根;用同样粗陋的刮削器切割、刮削捕获到的各类食物;晚上则在黑暗但安全、温暖的山洞中栖息,全然不顾蝙蝠的飞进飞出。自从有了巫山人和建始人,中国这片大地上,就有了梦。可以说,三峡地区是中国人梦开始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帝王浪子

    帝王浪子

    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经历,也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过去。他有天下最高的武功,但他却很少出手。他有着天下无双的轻功,也有着闻所未闻的奇遇。他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也是天下最有艳福的人。他有着天下最高的权势,但却只想做一个浪子。有人爱他,也有人恨他,有人羡慕他,也有人妒忌他。他没有俊美的像貌,也没有一张油嘴滑舌的嘴,只是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的人——唐靖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 三国之仁义江山

    三国之仁义江山

    三国之仁义江山是一本在三国演义基础上写的小说,主要写的是三国演义没有写清楚或者写的不完整的部分,经过重新演义而成。不篡改,不穿越,没有情爱,没有宫廷,风格依旧义字当头。以为作者认为小说本身而言,经典的就是最好的。在这本书里将同样以黄巾起义开头,一直讲到三国归晋。作为补充肯定就不会与原著雷同,当然三大战役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悬疑如:张角的天书,郭嘉之死,孙策之死,庞统之死,关羽,诸葛亮之死将是本书重点部分。第一次写手生,只是心中有一些好玩的想法,写出来给大家分享,还有小说就是小说,历史问题留给历史学家和考古专家去做就行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 光耀大唐

    光耀大唐

    盛世的大唐,是民族的荣耀。每每读到这段历史,多少人为贞观、开元击节而叹?这样的盛世不应有撼!它的光芒应照耀世界……一不小心来到大唐,李科决定玩他个天翻地覆、非把世界变个模样不可!弄个字典开启民智,却引来山东士族逼迫?看老子挑起民愤吓死他!高原吐蕃要崛起?多大点事,早晚华夏一家亲,看我弄出个啤酒花、种他个遍布高原,没了粮食他还不老实坐下给咱打起手鼓唱起歌!天下初平人少物寡?看咱掀起一场技术革命、解放生产力!曲辕犁、水力传动、钢铁冶炼、水泥……物力丰足,商业兴起,新势力寻求朝廷诉求?呵呵,想多了吧?咱是皇子能让你丫挤兑皇权?看老子……太宗青睐,欲传大统?啊呸!作为新世纪杰出青年,岂能被封建糟粕侵蚀!看我传播自由主义思潮、问鼎万民精神领袖!什么?长孙无忌那老小子想弄我?李承乾那怂货耍阴招?佛门道门还有战区的几个教派明枪暗箭、还抹黑我?来来来,你不过来我就过去,绝对不用火药炸死你……
  • 天下节度

    天下节度

    节度使:唐代外臣之首,掌总军旅,颛诛杀。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反复无常的枭雄,流民,乱世,便是父子兄弟,都用尽一切手段互相厮杀的时代。主角由弱者变为强者,由勇士变为魔王。
热门推荐
  • 医经读

    医经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朝那层窗户纸

    唐朝那层窗户纸

    这本书是以女性为“点”、以大唐皇族家庭伦理关系为“线”、以大唐背面风景为“面”的历史类通俗作品。人们忽视了大唐的瑕疵。本书以大唐较为开放的男女关系和相对混乱的家族伦理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高阳公主、武则天、安乐公主、太平公主、张良娣、杨贵妃等人物,揭示大唐背后的风景。
  • 都市修真之临江仙

    都市修真之临江仙

    搞笑、搞笑、一直搞笑。千万不要以为神仙不会搞笑,神仙搞起笑来,会笑出人命滴。
  •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自然奇迹

    孩子一定要知道的50个世界自然奇迹

    本书从世界范围内遴选了50个大自然的奇迹,按照世界大洲分为六章,全景式地集中展现了高山、沙漠、瀑布、岩石、洞穴、森林、湖泊、火山等50个壮丽的奇观,内容涵盖全球,从非洲的原野沙漠到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到亚洲的珠穆朗玛峰:从流淌着滚烫熔岩的维苏威火山到白雪皑皑的富士山……这些奇迹在诉说着大自然的伟大。
  • 驭兽斋·部落传奇

    驭兽斋·部落传奇

    依天与石龙回到石氏部落,因为立了大功,两人都获得充足的部落贡献点数。石龙如愿以偿地换来了一只吞食兽,而依天则换来了看起来无甚用处的奇特小宠兽……为了节省去寻找前星际联盟政府留在第五行星的遗迹的时间,依天准备在部落里传授少年们一些基础的战技,但是在部落中开课也是需要资格的。依天为了证明自己而接受族老们的挑战,一场龙争虎斗即将上演……秋天快到了,石氏部落要派驼兽队远行去金矿部落交换兵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石顶天邀请依天一同前往,并且告诉依天,金矿部落有一艘巨大的飞船。他们的族长就住在飞船上。依天觉得,也许这是他的一次机会……
  • 你还有几个ta

    你还有几个ta

    普通的大学,普通的人儿,发生普通的事情......“说!他是谁?”“说!她是谁?”......“你还有几个女友?”“你还有几个男友?”......你大方,你分享爱情;我小气,我选择放弃。拜拜,那个谁......
  •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倾世女皇:醉卧天下

    忍辱负重多年,遭冷落、陷害、毁容、讥讽。忍?为什么还要忍!大不了便是同归于尽!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火,曾忍受多年的她一朝穿越成女尊蝶舞国的六王爷。空有一副好皮囊却胆小懦弱,不得恩宠!且看她重生归来,仿古人兮,争权夺势,玩转朝纲,扭转乾坤,成就一代倾世女皇!唐唐Q群:204982822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本书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精心提炼了90条富含哲理的人生经验,从道德修养、处世方法、人际关系、生活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每一条人生经验都以寓意深远的哲理点拨,挖掘人生深层的内涵,向人们阐释了人生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心灵得陶冶,领悟成功的真谛,把握人生的航向。
  • 冥氏记

    冥氏记

    上古时期,女娲赐神鬼之力于冥氏一族。冥氏现任族长自幼看遍人情冷暖,与一神棍相依为命。后又知其父母下落,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她是否能担得起冥氏一族的使命?一切仍是未知数
  • 重生之漫漫官商路

    重生之漫漫官商路

    官商官商,就是官商合作,有的时候,官商合作也不一定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