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51000000011

第11章 满特嘎

满特嘎是我堂姐阿拉它的丈夫,第一次来赤峰是接阿拉它和儿子双山。我大伯的女儿们,在孩子生到了我妈感到气愤的程度时,就被招到赤峰做绝育手术并调养一个阶段。

阿拉它那次不知什么缘故没有手术,于是愉快地在这里度假,她尽一切能力把我们家的东西擦的擦,洗的洗,总之,一切都是亮堂堂的。

我爸常夸阿拉它漂亮,“这孩子就是当电影演员都行。”并把他从军时内蒙军区歌舞团的女演员挨个跟阿拉它比——珊丹、杨吉德玛、莲花、贵丽斯花……结论是,她们都不行。阿拉它每次听到这里,都要“扑哧”笑出来,意谓叔叔的想法太离奇了。一个乡下人,怎么会比演员漂亮呢?况且是内蒙军区的演员。

阿拉它的长相的确很好看。一笑,便有喜气洋洋的样子,演员也不一定如此。只有从心底笑,才好看。像花朵在早晨遇到阳光时一样。

阿拉它在我家头几天还很快乐,到处笑。后来渐渐沉默,她抱着双山倚在门框小声唱歌。那些歌在我听来一律是忧伤的。她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拍着双山的背。双山才几个月,脑袋大到仿佛脖子都禁不住,晃着。而我父母下班之后,阿拉它麻溜儿干活,不唱了,也不怎么笑。

我妈说:“给满特嘎写信了,接你。”

阿拉它脸“呼”地红了,抱儿子转过身。

那时我虽然还小,但能从阿拉它的眼睛里看出她在思念另一个人。一个女人,如果目光变得遥远,并常常失神,大约就是这样罢。

一天早上,我在睡梦中被浓重的膻味熏醒,睁眼看到一个陌生的人,他就是满特嘎。这个人的脸像树皮一样粗糙,颜色深红,眼睛细长,前额的抬头纹仿佛是被沉重之物压出来的。这张脸和阿拉它白净的、如满月般的笑脸并列在一起,实在太有趣了,按城里人的眼光看,也不般配。

满特嘎向我笑一下,仿佛很吃力,旋即闭上了嘴。我为阿拉它感到惋惜,并对她的神色飞扬有些不满。

膻味是满特嘎扛来的羊肉带的,还有炒米、奶酪。在那个年代,这相当于一家人过春节所享用的美味。

满特嘎来了之后,阿拉它一往情深地望着他笑,如果撕一角报纸放到满特嘎脸上,会立刻被阿拉它的目光所点燃。隔一会儿,她就把双山递到他怀里,然后看他俯视儿子的样子再笑。而满特嘎是腼腆的,被阿拉它注视久了,就用手摸摸自己的脸,顺势连胡子带嘴捋一把。他看儿子的表情是怜悯的,看我父母的目光非常恭顺,而看阿拉它时,在细长眼睛的深处,跳荡着男人的柔情。无疑,阿拉它了解并幸福地享用着这种眼神。

父母让我带满特嘎上街转转。走到当院,他用手指轻轻捏一下我们的沙果树,说“唔”。这棵树无疑太细了,但满特嘎的意思仿佛原谅了它的纤弱。在大街上,满特嘎背着手,目光投向远方。蒙古人上街爱背着手,这并非摆架子,而是表达自己的谦恭与微不足道。而眼神——他们由于在草原上生活久了——总是投向很远的地方,看马群以及云彩。

到了百货公司,满特嘎见什么东西总要摸摸它的质地,用手指捻一捻。布匹、碗、大粒的青盐,除了那些隔着柜台摸不到的东西,摸完仍背着手。出来时,他买了一瓶白酒,把余下的钱用双手捻成一个卷儿,像炮仗一样,塞进内衣兜里。

晚饭前,满特嘎轻巧地咬下酒瓶的铁盖,像咬一块胶皮。斟上酒,双膝跪地,站起再躬身,把酒举过头顶,献给我爸。我爸接过酒一饮而尽的时候,满特嘎出神注视,仿佛很感动,嘴唇动了动,但没说出来。事实上,满特嘎几乎不言语,话都挤在脸上,在粗糙的眉眼间似更生动。

我现在算起来,满特嘎和阿拉它当时只有二十七八岁吧。我今年去看他们的时候,堂姐老了,满特嘎还是那个样子,但头发已经雪白。他头发卷曲,像戴一顶羊羔皮的帽子一样,五分硬币似的小卷儿闪闪泛着银光,使绛紫的脸膛笼罩安详之气。阿拉它说,大儿子结婚了,意谓他们已经为之盖房娶亲了,只剩下双山。双山已经高中毕业,文静地听我们谈话。

在科尔沁草原上,积十几年劳动所得,才勉强为一个儿子完婚,而另一个儿子的婚事就意味着阿拉它和满特嘎必须要努力到生命的临点。而他们把此事视为一种光荣的职责。由于自己年轻时曾经快乐过,虽然短暂,就应该让孩子们快乐,即使劳役多多。而孩子们对此也是平静的。眼下,满特嘎为村里人放一百多只羊。因为草场不好,每天赶羊往返百里,这样,羊才能肥。他天没亮就揣着干粮去放羊,天黑之后返回。眼下,他在灯下静静地听阿拉它对双山婚事的规划,全身一动不动,像一棵树,眼睛偶尔一眨,流露出慈爱的目光。我感到,在满特嘎心里,一切思想都没有了,不妨作一棵树。他的思想都被我堂姐移植走了。他们的思想加在一起,也不过是:活着,并且让孩子们更好地活着。

阿拉它在述说的时候,不时看满特嘎一眼,目光里仍有少女般的情意。她一定感到。她嫁给这棵树,是十分幸福的。而原来挤在满特嘎脸上的话语也消失了,他享受着没有思想的快乐。像一只老牛,卧在晚风的草地上,望着远处的牛群一动不动。

同类推荐
  •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清韵

    《感动中国的名家随笔》之“清韵”,收录了中国和外国文学史上当代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才女张爱玲记录着生活情趣和窃窃私语;梁晓声默读着陌生女孩的来信,听窗的话语;俞平伯怀念打橘子的岁月:季羡林叹息着幽径的悲剧……细细读来,一篇篇随笔仿若一段段清灵的竹韵,动人心弦,悦人耳畔,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其中韵律。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书生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书生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书生累》精选“2006年散文家”李辉的散文,分“沧桑看云”“请勿为死者落泪”“谁在看远处的星星”三辑,收录《消失了的太平湖》《清明时节》《秋白茫茫》《绝响谁听?》《把雾喊开》等名篇,恰如其分地体现李辉的散文风格!
热门推荐
  • 九千魈

    九千魈

    十年前,她叫毛瑞。一场车祸使她结缘正在躲避天劫的九千魈,它是为了避难而借用她的灵胎仙体,而她是为了再多活十年而与它订下契约。17年后,她已经改名换姓,可为什么本该在十年后死去的她还活着?随着封印一点一点的解除,一场接一场的阴谋算计,鬼怪侵袭随之而来,是巧合还是特意为之?这诡异莫辨的背后到底隐藏什么?
  • 混血公主的爱情

    混血公主的爱情

    一系列的巧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一系列的错误害了那么多的人
  • 有一条只能向前的路叫时光

    有一条只能向前的路叫时光

    那一条不能回头的路里,有欢笑,有泪水,有你,有我。如果有一天能从新来过,你还会你的坚持么。
  • 盗墓大宗师

    盗墓大宗师

    给我点时间,我会将这本小说重新整理后发出来。新书出门左转《盗墓大宗师(重写版)》
  • 末日之打怪升级

    末日之打怪升级

    当世界变得不一样。当”人“开始吃人,末日到来。当丧尸对她不能构成威胁的时候,人类原来才是最可怕的敌人。当再无安生之所,当遍体鳞伤再无力舔伤口时,她决心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也要还自己一方净土。丧尸还会进化?第三种人类?她的异能到底是什么类型?夏如花,一个不美艳但最后依旧美好的姑娘,看她如何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活着而强大。
  •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父母习惯影响孩子一生

    本书全方位剖析父母的各种习惯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中涵盖在孩子面前绝对不能做的8件事、与孩子平等交流的7种方法、打造完美性格孩子的6点要素、培养孩子生活好习惯的6个理念。
  • 傲剑修仙传

    傲剑修仙传

    他是一个潦倒失意的穷酸秀才,偶然间被中土第一修真门派古仙派掌门指点,遂决心修道。奈何修真之路并不平坦,尔虞我诈、居心叵测之人在所多有。他得到世间奇宝鬼幽剑,拥有莫大机遇,也因此被无数人觊觎。之后他离门派、进蛮荒,叩开仙界大门,最终成为世间顶尖存在——剑神!
  •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追梦之途

    追梦之途

    我长大以后要成为科学家!我长大以后要杀过牛津大学!我长大以后……曾经我们小的时候童言无忌的说着自己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了的我们的梦想,却被生活的尘土所掩盖。我们碌碌的生活在这世界上,许久后发现儿时色彩的世界已化为了黑白,是那么单调无趣。但是我们那颗炽热的心仍存在着,即便被尘土掩盖,也无法扑灭上面的火焰,只是等待尘土被拂去的哪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