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年赶上了大荒年。连日的干旱,导致土地干裂,庄稼颗粒无收,全国上下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中。
齐国富翁黔敖不忍心看到穷苦百姓纷纷饿死,便拿出了家中的存粮,在路边摆上食物,以施舍给路过饥饿的人吃。
这一天,有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摇摇晃晃地路过,还用袖子蒙着脸,脚也抬不起来了,只能拖着鞋子往前走。黔敖见了,便一手拿起食物,另一手端起了水,对着那人嚷道:“喂!过来吃吧!”可是那饥饿的人却抬起了头,瞪大了眼睛盯着他,并气愤地说:“我就是因为不愿吃你们这种颇有侮辱性的施舍食物,才会饿成这个样子的!”
黔敖很是惊讶,但同时也非常惭愧,便赶紧向他道歉,可是这个人却依旧没有吃他给的食物。最终,这个人因为不愿意吃嗟来之食而饿死了。
孔子的学生曾子听说了这件事,下了这样一个总结:“当对方无礼地呼唤时,他当然可以拒绝这样的侮辱;只是,当对方已然表示了歉意,还是可以去吃的。”
亲子分享
关键词语
骨气尊重
分享提示
为人应当有骨气,不要为了抢得眼前的一丁点小利,而放弃了自己的尊严。当然,如果要向对方表现自己的慷慨,也要对对方有尊重之心,不能高高在上地俯视对方,否则便是一种侮辱。一施一受,两种表现,我们都要提醒孩子有所注意。
妈妈的话
为了活着,有的人可能会舍弃为人的尊严,但有的人却会宁死不屈。显然宁死不屈的人更令人尊重,而为几斗米便不惜放弃自己脸面的这种做法,势必会遭人唾弃。孩子,每个人都要有尊重自己的心,这样才不会被他人看不起。
当然,你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他人也同样希望得到你的尊重,所以你对待别人也要有一颗尊重的心,要将自己和对方摆在平等的地位,不要因为自己的财力、物力或者能力强于对方便有轻视之心。
还有一点,那就是要学会变通。就如曾子所说,既然对方已经道歉,那么对方便已经有了尊重之心,这时要懂得退让,尤其是在特殊时期,比如非常困难时期。人的确是需要尊严,但也不能太过,懂得变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或者进一步发展自己。
孩子的话
注意细节
讲故事之余,也引导孩子好好思考一下曾子的话,教他学会灵活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