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47900000011

第11章 不可同日而语

成语故事

战国中后期,秦国想要吞并六国,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频繁不断,并出现了“合纵”“连横”的政治活动。弱国之间彼此联合起来进攻强国,这就是“合纵”;而弱国如果跟踪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这就是“连横”。

当时有一位名叫苏秦的纵横家,想要劝说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抗击秦国。但是最开始一些国家并不接纳他,尤其是赵国,直到第二次去游说,苏秦才见到了赵国国君。

苏秦为国君赵肃侯分析了赵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告诉他,如果赵国和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将不得安宁;如果赵国想要依靠齐国攻打秦国,百姓同样也得不到安宁。不过,如果赵国能和秦国交好,那么秦国就一定会利用这个优势来削弱韩国和魏国的势力;而反过来假如赵国和齐国交好,齐国也一定会利用这个优势去削弱楚国与魏国的势力。如果魏国和韩国两个国家就此衰弱了,那么楚国也会受到牵连而被削弱。如此一来,赵国必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接着,苏秦又为赵肃侯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让他意识到:赵国是在山东境内所建立的所有国家里最强大的,不仅疆土面积大,而且军队、战车、战马精良,粮食储备丰沛。地理位置则是西南东三面都有山有水,北面虽然有燕国,但它很弱小并不值得畏惧。秦国虽然最忌恨赵国,可却不敢贸然行动,因为它也怕韩国和魏国在其后暗算它。如此一来,韩国和魏国就相当于是赵国的南大门。可一旦秦国解除了韩国、魏国的忧患,那么赵国势必也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听到这里,赵肃侯大惊,连忙向苏秦询问解救的办法。苏秦回答说:“我曾经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其实各个诸侯国的土地如果能联合起来的话就将是秦国领土的五倍,而各个诸侯国的兵力联合起来的话也将是秦国兵力的十倍。假如六国能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一起攻打秦国,那就一定能打败它。如果只顾着保护自己而向秦国屈服,那么大王想想看,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或者说让别人臣服于自己和自己臣服于别人,这样的两种情况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说到这儿,苏秦才将自己的合纵方法和策略进一步讲了出来。赵肃侯听完后颇有感触地说:“我还年轻,即位时间也不长,如此能让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还是第一次听到。假如您能让这天下太平安宁,我愿意遵从您所说,诚恳地倾国相从。”

亲子分享

关键词语

全面分析

分享提示

苏秦最终能得出“不可同日而语”的结论,与他对局势的全面分析不无关系。遇事不能只看眼前,而是应该从更宽广的角度入手。不论是国家存亡的大事,还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小事,越是全面考虑,才越能把握住处事方向。

妈妈的话

苏秦是一个著名的纵横家,他通过分析各国之间的形势,而让赵国国君有了不小的收获,并且也实现了苏秦想要合纵各国的目的。这样的分析非常全面,各种情况都有很好的考虑,所以也更容易让人信服。

孩子,妈妈希望你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也能如此冷静,全面分析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那么你就不会只顾看眼前而失去机会,你的表现也将会越来越好,也会出现“不可同日而语”的局面。

孩子的话

注意细节

找些历史资料,给孩子讲讲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帮助他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

同类推荐
  • 真的假的谁玩谁

    真的假的谁玩谁

    本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本书为丛书之《真的假的谁玩谁》分册。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中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话: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爱在来临之际

    爱在来临之际

    生活本来就是一瓶药,而爱情就像一个空瓶子,总之,所有的快乐悲伤,酸甜苦辣都会被装在里面,只不过有差别的却是所经历的事,它可以是毒药,也可以是救人性命的良药,而这里有的或许只有泪,很累。
  • 第一宫女

    第一宫女

    她曾是县令千金,却在童年突遭家变,从此落入苦海。为了爹一展笑颜,为了亲人不再受苦受穷受人欺,毅然偷偷入宫做了一名卑微的宫女,期盼有一天,能与皇上不期而遇,希望日子从此掀开新的一页。极尽的宠爱,极尽的占有,繁华的遮盖下又是怎样的心痛?人的心能经几次蹂躏?人的爱能经几次折磨?人的情是否有极限?爱过痛过迷恋过寂寞过,然后是什么?谁来告诉她这个皇上亲赐的“第一宫女”?
  • 芊霂残

    芊霂残

    她三世经历,前两世他想保护她,却屡次伤害了她,第三世……第一世第二世天山之巅百年轮回与君相见因缘相见相盼千年与君定下百年之约相见却无言相对但不再是她黄泉路上容颜依旧彼岸花劳只在梦中可否与君相见她和君终于重逄刀剑无情却是同样刺骨瞬间相对无言人心已凉梦醒,以泪洗面忽觉似梦一场君愿,与她重逢
  • 傲天逍遥游

    傲天逍遥游

    逍遥神的转世之体,悲惨命运的少年,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踏上了修真道路,无意间领悟‘境修’法门,闯血狱、战神兽、玩网游、泡美女、收神龙、缘妖王、抗魔神、灭魔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义比天高的金兰,情比海深的佳人,更可以看到绝世优雅的神界仙子,真正强悍的神龙圣兽,性感火辣的魔族MM,风骚无比的妖界之王。
  • 琅环仙府

    琅环仙府

    与人斗,与妖斗,与魔斗,其妙无穷。可与天道斗……老祖都认输了,本女主又该如何?
  • 淡紫色花开

    淡紫色花开

    幸福的时候,总是以为着爱能长久。分开了,才觉得那是的幸福是那么的可悲。没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嗅到一股熟悉的问道。在脑海中会不知不觉的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有着很多的曾经吧!只是不愿意再去想起。
  •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稚初于你:呆萌深处有娇妻

    “我不仅要住进你家,还要住进你的心,住进你的户口本!”林晚橘仰慕何襄予眉宇间的沉稳,在阵阵蝉鸣抖落的夏夜似一阵花香,她却为之黯然神伤。千帆过尽后,他败阵:“你赢了,现在可以嫁给我了吗?”从前如不羁的风不爱生根,如今我这浪人只想一生躺于你枕边。“晚橘,要亲亲。”明明马上就有很重要的面谈,他却还赖在床上要早安吻,林晚橘笑而失语,唇轻轻贴在他的脸颊:“早安,老公。”
  • 罗锅富翁

    罗锅富翁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黄河滩区一个贫困的小乡村里,一个地主分子的遗孀在垃圾堆里捡到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是一个残疾婴儿。老太太一边捡垃圾,一边抚养着这个捡来的孩子。她自己成为孩子的奶奶。她告诉这个孩子,他的父母到酆都去了。她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做罗国。罗国在老太太的照顾下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他被大家歧视,他没有资格上学,没有资格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耍。自己在一个偏僻的小庙里看芦苇,看小燕子飞舞。在一次回家的时候,奶奶离开了罗国,罗国马上成为一个没有人要的孤儿。那一年他刚刚六岁。罗国计划自己去四川酆都去找自己的父母。他不知道酆都在哪里,但是他觉得酆都就在西方。
  • 庶女归来:凤倾天下

    庶女归来:凤倾天下

    一朝穿越,变成王爷未承宠小妾,姐姐是卧底被连累又如何?且看她如何以现代人的聪慧与处事,在王府中混得风生水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