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45500000010

第10章 蚵壳厝和它的花儿

海蛎壳整齐地重叠在一起,站成银灰色的墙壁,撑起冬暖夏凉的蚵壳厝,织成弯曲深长的小巷。正是雨季,刚下过雨,脚下的水泥路闪着水的光芒。风从巷口吹来,带着海的气息,轻柔,而又温润。巷里的野草,因为雨水的原故,绿得像玉一般通透明亮。

现在,我就走在这样的小巷里。这样的小巷,在泉州丰泽区东海镇蟳埔渔村。

蚵壳厝看起来年纪很大了,似乎能听见它们苍老沉重的喘息声,带着海的深邃与神秘。一棵古榕树,老顽童般散乱着须发,自由伸展着枝叶,依在蚵壳厝身旁。它们像患难与共的老朋友,聊着海一般厚重的日子。一些蚵壳厝被主人遗弃,它们经得住凛冽且带有盐分的海风摧残,也经得住大雨小雨冲刷,却在主人离开后,倒塌于孤独寂寞中——是的,即使是一座房屋,也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呀!

倒下来的海蛎壳散落在断墙内外,尽管沾了泥土和落叶,却依然透出独有的艺术气质。它们的故乡在遥远的海那边,早年间,这里的商船出海做生意,返航时采购的货物太轻,便把它们和沙土一起装在船上增加重量,以此保持航船平稳。在故乡,它们是被丢弃在海边的废物,而在这里,不管是站着作为墙,还是倒着作为残垣断壁,都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我抚摸着它们那层叠的折皱,感受到海水的温度,感受到年轮的颤动,感受到历史的深厚。这神奇的异域海蛎,身体柔软如海水,外壳却坚硬如磐石,像海浪与海礁的完美结合,像蟳埔女的温婉与坚毅的完美结合。它们随着商船,走过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远渡重洋来到这里,在有着一双慧眼和巧手的蟳埔匠人手里,成为遮挡风雨的屋宇,与勤劳善良的蟳埔渔民相依为命,成为历史悠久的蟳埔文化遗产之一。

蚵壳厝小巷里,世外桃园般宁静。我把脚步放轻,生怕惊扰了或坐在厝门口聊天,或忙着织渔网,或忙着缝补衣衫,或忙着照看孩子的老人。我看见屋檐下放着旧渔篓和旧渔网,看见墙上挂着旧竹斗笠和旧蓑衣,它们带着海水的咸涩,带着海风的指印,带着阳光的炽热,歇在那里,回忆和主人一起博击风浪的日子,那是些非常忙碌,又非常充实的日子,值得用一生来回味。

厝内和厝边的空地上,种了菜,种了花。菜藤儿在架上蜿蜒,瓜果儿荡着秋千。花儿在绿叶丛中娇嫩地开放,自在,安闲。

有一种奇异的花,叫簪花围,它们开在蟳埔女的头发上,我的目光,总是被这些花牵扯着,拉得很长。我看见每个蟳埔女,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是在劳作,还是在休闲中,都把长发在脑后绾成圆髻,髻中间插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也有另加一根红筷子的,圆髻外面围着一圈或多圈花环。那花环大都用小朵鲜花串成,最外围还插了绢花,小巧而不失大气,五颜六色,姹紫嫣红,散发着或浓或淡的清香。也有全部用绢花做成的,虽然极其艳丽,却少了生命气息。这些簪花围,像五彩缤纷的珊瑚花,又像长了翅膀的小花园,在蚵壳厝内外摇曳生姿,翩然飞舞。

走在蚵壳厝小巷,看见周围装修华丽的新式楼群,把蚵壳厝围在圈内,扯断蚵壳厝与海相望的视线。一些新式房屋的墙上镶了海蛎壳,显示主人对蚵壳厝的留恋,却没有蚵壳厝的气质,像穿了时髦套装的女子,梳了两条麻花辫,俗气,怪异。古老与现代,如此突兀的结合在一起,没有过渡,或者说过渡不自然。然而,日子总要向前走,虽然留恋,虽然不舍,还是要走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住房可以变,不变的是蟳埔女的勤劳。常年的海上劳作,风吹日晒,她们的皮肤大都是黑褐色,她们的笑容,和簪花围一起,和碎花小褂一起,和肩上的扁担,筐内的新鲜海货一起,灿烂地盛开着,从远古开到现在,开在蚵壳厝,开在海面上,开在大街小巷和菜市场,开在无限的历史空间里。她们,和蚵壳厝一样,都是蟳埔渔村的灵魂。灵魂,是不死的。

祖祖辈辈为渔民的蟳埔村民,深深爱着养育他们的大海。他们爱得那么深刻,那么纯粹,他们把海砌成屋,每日在海涛声中入眠,每日在海涛声中开始崭新的一天,他们把女儿们打扮得如海底世界般绚丽多姿。还有谁能和他们一样,把对海的爱演绎得如此淋漓尽致?

走在蚵壳厝和它的花儿们中间,风像海水一样缓缓流动,突然不能确定,自己是在海底,还是在陆地,到底是人,还是一尾游在历史深处的鱼。

汨罗记忆

身有灰尘,心是荷花

那个时候,从北京到湖南汨罗,乘火车需要很长时间,又因为是慢车,花的时间就更长。我们坐了一天两夜火车,又坐了一小时公共汽车,终于到了屈原农场。农场面积很大,到同学(现在的先生)奶奶家,还要步行几公里土路。

土路建在稻田中间,比稻田高,三米来宽,两边是高大挺直的水杉树,有浓密的叶子,投下成片阴凉。这样的土路很多,相互交错,四通八达,路边歇着些长条形状的村庄。我想,若从空中俯看,整个农场会像棋盘一样吧。八月,正是收获季节,稻田里有忙碌的人影,收割,或者在脱谷机前脱谷。太阳光下,他们裸露在外的皮肤,是红褐色。割过的田里,只剩下短短的稻茬,有不知名的鸟儿落下,捡拾遗落的谷穗上的谷粒。

我背着背包,跟同学走在路上。这里所有的一切,即便是那些短短的稻茬,对于生活在北方的我,也是极其新鲜的。我不时把身子做360度旋转,瞪大眼睛,以便把以前没见过的景象,全方位记在脑海里——那个时候可不像现在,几乎人手一架相机,或有拍照功能的手机。我像个孩子一样,问一些傻乎乎的问题,同学也像对待孩子一样,先认真回答,然后,把头扭到别处偷笑。

突然间,我看见了那些荷花!

我实在惊叹于她们的清丽脱俗,像一群略施粉黛的霓裳少女,轻摆柳腰,袅袅娜娜,或娇或羞,或媚或柔,或大方活泼,或犹抱琵琶半遮面,皓腕轻抬,粉面桃腮,明眸闪过秋波。她们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生机盎然的、春天的原野般的荷叶间行走,似听见环佩叮当,似听见咯咯脆笑。我站在路边看着她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俯身,伸手想抚摸她们,却看见手上有吃香瓜留下的汁水痕迹。我弯腰想洗手,又看见一路旅途劳顿,落下的满身灰尘。我走得离荷花远些拍打灰尘时,又看见用塑料凉鞋改成的拖鞋里面,那双花里胡哨的脚,甚至看见,垂到胸前的马尾辫,也是毫无生气的凌乱。我一下子慌了神,继而自卑起来,叹息不该以这样一种污迹斑斑的形象,与荷花初次见面。不说别的,最少,也应该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穿得体面些,才不至于如此丢脸,让圣洁的荷花耻笑了去呀。然而,不期然的邂逅,是没法做那么好的准备的。我只好放弃亲近荷花的想法,以一种卑微的心态站在那里,敛声静气,凝视她们。我的目光是没有污垢的,纵然经过长途跋涉,它们依然纯净澄澈,只是多了初见荷花的新奇,喜悦,和激动。我想,荷花是懂我的心意的,我看见她们浅浅地笑着,冲我点头。

我确实非常喜悦和激动,不知道怎么打发因此而生成的亢奋情绪。每逢这样的时候,我都想唱歌,想吟诗,想喊,想跳,最后,却总是什么也做不成,嗓子似乎失了声,脚也动不了,就只有沉默。很多时候,面对美好,是不是只有沉默,才是最极致的赞美?

我在荷花面前伫立,良久,都不舍得走。身有灰尘,心是荷花。

汨罗江

汨罗江,在屈原农场北面。

落日西沉之时。穿过一排黑瓦泥墙的老屋,爬上江坝。我看见了汨罗江!

其实,我最先看见的是两座黏土悬崖。它们在我即将爬上坝顶时,从遥远的西北方缓缓露出头来,左高右低,遥遥相对。悬崖通体是鲜艳的朱红色,像天边的晚霞落下来,然而它们的质感不是轻盈和飘逸,而是凄凉与悲壮。连接悬崖的,是延伸向两边的山,山上生了满满的绿树,绿树丛中藏着些房屋。待爬上坝顶,才看见江水从两崖之间流淌出来,画着弯弯的弧线,不张扬,不急躁,平静而舒缓地流向东方,最终不见了踪影。几艘帆船,或顺行,或逆行,远小近大,错落有致漂在江心。或许是时间模糊了某种细节,在我记忆里,目光尽头的江水,是极亮的虚幻的白,接着是含了落日余晖的深浅不一的红,再接着是乍蓝还绿的翡翠,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描述,倒也算是贴切的。只是细细想来,这样的色彩,似乎又是令人疑惑的,因为我是站在江南,不是站在江北。

沿斜坡路下到江边,走上青石板铺成的伸向江心的缓冲堤尽头,选一块中意的石头坐下来,脱去鞋子,把脚伸到江水里。江水碰撞着江岸和石头,也碰撞着我的脚,发出咕咚咕咚,哗啦哗啦的响声。初遇江水的冰凉,很快变得温润,像有一双柔软的手,在脚上轻轻抚摸。江边的水清清浅浅,能看见大小不一的石头,细沙,贝壳,和水草,一些小鱼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并不理会我荡来荡去的双脚。

我的目光,在汨罗江及它周围的景物间反复游走。此时,一个和这条江有关的人,一个和这个人有关的节日,不可避免出现在心头,因此而来的忧郁,或者说怅惘,也不知不觉间在胸中潜滋暗长。

认识端午节时,只知道它是个节日,我记住它像记住过年一样自然,因为同样都是可以吃好东西的。端午节的好东西,最重要的自然是粽子,和粽子一起的,还有用荞麦面做的晶莹剔透的凉粉,以及用绿豆生成的嫩生生的豆芽儿。这三样好东西,在麦子荡起金黄色波浪时端上桌,成为端午节的标志。那天,我的肚皮总是撑得鼓鼓的,满心都是幸福感。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存在,是上了学在历史书上知道的。从那以后,我的端午节便不再轻松,我会一整天,甚至相近的那几天,一直想屈原的事。想他那么有才华,帮楚怀王出谋划策,把国家治理得那么好,却因此遭奸臣妒忌陷害,慢慢被冷落疏离,继而流放,眼看着好好的国家被糟蹋得支离破碎,民不聊生,又无能为力,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走投无路的感觉,实在叫人不堪。我想象汨罗江的样子,想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槁枯,手执长剑,在江边奔走呼号,对天长问,继而自缚石头投入江水之中,呼吸便急促起来,像要窒息。我会跑到村前的小河边,把石头当粽子,把木棍当龙舟扔到河里,然而真实的龙舟,即便是一条小渔船,我也连影子都没见过。我会去山间地头,寻找艾蒿和菖蒲,我不认识它们,也没人告诉我它们是什么样子,我凭感觉决定哪种草是,然后把它们采下来。母亲只当我在玩耍,任由我插到门口。母亲没上过学,不知道屈原的事,我也没听见村里别的大人说过。在我们那里,端午节就只是个节日,只有粽子,凉粉,和豆芽儿,再就是热火朝天割麦子,别的,什么也没有。

长大后,我不再往小河里扔石头和棍子,也不再去找菖蒲和艾蒿,我把自己和家乡的风俗融在一起,却依然在那几天,想屈原,想和他有关的,遥远的令人窒息的事。我做梦也没想过,有朝一日能这么近距离看到汨罗江,并和它亲密接触。我掬起一捧江水,洗脸,想起老渔翁对屈原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此来劝屈原随遇而安,然而倔强的屈原听不进劝慰,终不堪忍受“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让汨罗江水,把自己带到没有污浊的世界里去。我捡起一块石头,奋力扔向江心,石头惊起一束水花,快速沉了下去。我的目光穿不透深邃的江水,看不见石头落到水底的模样,就像看不见当年沉入水底的屈原。屈原用投江的方式,把自己的肉体弄丢了,留下来的是不死的灵魂,这灵魂,便是他的精神和诗篇。他的灵魂融化在汨罗江中,融化在端午节里,融化在无边无际的历史上,因此而永恒。

我又把目光投向那两座黏土悬崖,在心里问:两千年前,你们便站在那里了么?你们可看见屈原最后的容颜?黏土崖不说话,兀自站在那里,呈现出悲壮和凄凉,我在那悲壮和凄凉里看见坚毅与绝决的信念。汨罗江水也不说话,兀自向东流。

屈子祠

我已经不能确切记起屈子祠的模样。只记得沿汨罗江堤坝,往下游步行了小半日,过江后,再过石砌的濯缨桥,上玉笥山,才看见屈子祠。红柱,白墙,高大的牌楼式大门,依稀印在我脑海里。门墙上,有屈原的生平简介浮雕图。祠内供有屈原像,陈列着有关他的史料图片,及历代镌刻的有关碑文,还有书画家为他,和他的诗做的书画作品。所有这一切,都在诉说对屈原的敬佩,爱戴,和怀念之情。

当我看见那些长的,方的,三角的,四角的,锥状的粽子样品时,实在是感到万分惊奇。我还在祠外院子里,看见了包粽子用的箬叶,那是我第一次知道,粽子不是只有芦苇叶子才能包出来,也不是只有一种形状。我暗自揣摩每种粽子的包法,想着再到端午节,也变些花样出来,却始终也没做到。多年以后,我还知道粽子馅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这个世界太大也太奇妙,不管是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材料和形状的粽子,也不管是什么样的风俗习惯,端午节,它承载的历史文化,都是一样的深沉厚重。

和同学在祠旁边的独醒亭坐了很久,我们相对无语,任风吹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风很有可能是从两千年前吹来的,隐隐约约有墨香气息,我知道,那是屈原在玉笥山上写作时留下来的。没有渔夫来问我们为什么坐在这里发呆,即便是有,也不可能再诞生类似《渔父》这样的绝世之作,也不可能再有《离骚》、《九歌》、《天问》——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出不同人物。人都是世间的匆匆过客,能流芳千古的,是极少数,而屈原,只有一个。隔着两千年茫茫岁月,我看见屈原,或面向故土仰天长叹,捶胸顿足,喃喃自语,或提笔挥毫,奋笔疾书。他把满腔撕不碎,扯不烂,扔不掉的悲愤,以诗歌的方式倾诉出来,留与后人听,成为整个历史的伤痛和财富。离开时,我仰头,将双臂伸向天空,张大嘴,却没发出任何声息。

濯缨桥下的玉水,细细浅浅,曲折弯延在青草丛中,我甚至找不见走到水边的路,也就不能像屈原那样,在玉水里洗足濯缨。时光匆促,沧海桑田,不变的,是屈原的灵魂。同学教我认识菖蒲和艾蒿,这才知道,我小时候凭感觉采的那些,都是错的,也才知道,我在家乡根本就没见过这两种草,就像没见过渔船和龙舟。

我举着一支菖蒲剑,在汨罗江边奔跑,我的长发,在风中飞舞,任凭怎么努力,也追不上滚滚向前的历史——

同类推荐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铁锤锻打的玫瑰

    铁锤锻打的玫瑰

    本书收有:《爱的圣经》、《生命凝固的雕塑》、《男人不浪漫》、《摇滚与诗歌的沉没》、《相爱是一种天意》、《爱情也生病》等散文。
热门推荐
  • 带着机械军团寻回家的路

    带着机械军团寻回家的路

    为了寻找回家的道路!他踏上了争霸的道路!为了回家他成了复华的帝王!他最终能否回到自己的家乡!
  • 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

    本书讲述20世纪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人生传奇,全景式描绘这个时尚领域首屈一指的品牌的成功之路。
  • 重生之异界风流

    重生之异界风流

    风云变,三界大乱,巅峰争霸一触即发,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盯着他,而他,他竟然在泡妞!!女神一般的姐姐红晕娇羞在怀中,谁还管什么逆天战?!难道要抱着美女上战场?叶子寒真是哭笑不得,本是逍遥少年郎,却堕入轮回,重生异界,诅咒加身,整个三界与自己为仇,他要怎么做才回问鼎至尊?!
  • 豪门重生之变身纨绔千金

    豪门重生之变身纨绔千金

    重生前的她自卑胆小,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在家被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姐姐欺负,从未想过反击或抵抗。重生后的她光彩照人,自信潇洒,敢作敢当,纨绔异常。重生后,本为孤儿的她,得到了父亲的关爱,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 我心中的太行山:全国网络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我心中的太行山:全国网络征文大赛获奖作品汇编

    本书是一本关于太行山的散文集子,共含68篇文章。68位作者用满腔的真情讲述了父辈们在太行山上创建的不朽业绩,用深邃的眼光解读了太行山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用深情的笔调抒写了太行山的山山水水和憨直厚朴的太行人。
  • 玄风传说

    玄风传说

    特种兵胡云飞在一次任务中发生意外,附身于天武帝国元帅的第三子身上,这个神奇的大陆里,没有绚丽夺目的魔法、有的只是衍生不息的武斗气,看我们的主角如何在玄风大陆一步步走向颠峰,创造属于自己的传说......玄风大陆等级划分:武士、武师、武绝、武圣、武皇、武尊、武帝、武神。每个等级分为十阶。
  • 我奇异的狐狸殿下

    我奇异的狐狸殿下

    他,是来自异世界的人类王子。他是来自异世界的妖国王子。而她是21实际的普通少女。普通少女:季筱蝶就在街上抱了一只狐狸而以但却发生了奇怪的事,那只狐狸居然...居然是只妖,天哪!不是骗人的吧!!!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女而且应该和正常的少女有人普通的生活啊!一起和闺蜜疯,和闺蜜一起追学长。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啊!!!不只被狐狸霸占了房间,还要忍耐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她们羡慕嫉妒恨管我什么事啊!!如果能我可以把这种生活给她们啊!!!4个男生为什么都喜欢我呢?虽然我喜欢学长,但...但他(是筱蝶的闺蜜喜欢的人)居然也喜欢我,我快要疯了。最过分的是他们居然都要求住我家里。
  • 九霄紫雷王

    九霄紫雷王

    睡了一觉就穿越到修真世界!既然穿越,就当不负此生,踏仙魔之骨,铸我九天王座!
  • 网游之名动江湖

    网游之名动江湖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王朝霸业转头空,不若人生一场醉。一个豪情的江湖,一群重义的侠客,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歌谣!从江湖白丁到一代宗师,从基础武功到九阴九阳神功。世家、帮派、友情、爱情。萧痕经历一场蜕变,最终名动江湖……
  • The Wood Beyond the World

    The Wood Beyond the Worl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