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生理学实验的目的是()
A。用实验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理论
B。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C。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以上全是
2.阈值越大,说明组织()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程度越低
C。兴奋程度越高
D。兴奋性越低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感受器
B。反射弧
C。效应器
D。中枢神经系统
4.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
A。反应
B。反射
C。兴奋性
D。兴奋
5.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5个环节之一()
A。收缩反应
B。慢波
C。神经冲动
D。生物电变化
6.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7.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条件反射
C。反应
D。负反馈
9.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的调节是()
A。血糖浓度调节
B。排尿反射
C。体温调节
D。血压调节
10.皮肤粘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效应器
D。传出神经
11.有关反射弧分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坐骨神经既是传入神经又是传出神经
B。剥去脚趾尖皮肤的后肢仍有屈腿反射
C。破坏脑组织后,屈腿反射消失
D。电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无任何反应
12.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A。阈刺激
B。最适强度
C。阈强度
D。阈电位
13.在动物实验中,给予肌肉一次电刺激使其发生收缩,主要应考虑刺激的()
A。持续时间
B。强度
C。强度—时间变化率
D。以上都是
14.阈强度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15.刺激的参数主要是()
A。刺激强度
B。刺激持续时间
C。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
D。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
16.有关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反应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整块腓肠肌收缩幅度随着阈上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一定限度内)
B。腓肠肌中肌纤维兴奋性相同
C。刺激强度小于最适强度的刺激都是阈下刺激
D。外加阈刺激时,腓肠肌收缩的幅度最大
17.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
A。肌小节
B。终末池
C。横管系统
D。三联体
18.肌肉收缩时肌小节的()
A。明带不变,暗带变窄
B。明带不变,暗带变宽
C。暗带不变,明带变窄
D。暗带不变,明带变宽
19.美洲箭毒的作用是()
A。水解神经递质
B。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
C。破坏胆碱脂酶
D。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20.Na+由细胞外移向细胞内属于()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出胞作用
D。入胞作用
21.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属于()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出胞作用
D。入胞作用
22.细胞受刺激时膜内电位负值减小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23.细胞去极化结束时膜电位向静息电位水平变化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24.关于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动作电位
B。当细胞兴奋时Na+通道开放,Na+大量外流
C。当达到Na+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
D。 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导致复极相
25.神经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激活()
A。 Na+通道
B。 K+通道
C。 Ca2+通道
D。 Na+通道和K+通道
26.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客观标志是()
A。产生局部电位
B。产生动作电位
C。腺体分泌
D。肌肉收缩
27.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迅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D。动作电位的不扩布性传导
28.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传导时其幅值()
A。逐渐减小
B。不变
C。先减小后增大
D。逐渐增大
29.爆发动作电位的直接原因是()
A。阈上刺激
B。激活钠泵
C。 Na+通道开放
D。膜电位达到阈电位
30.细胞膜由K+平衡电位转为Na+平衡电位的过程形成()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上升相
C。动作电位下降相
D。后电位
3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 5-羟色胺
32.有关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能单向传导
B。动作电位的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少
C。呈跳跃性传导
D。体现“全”或“无”现象
33.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 Na+通道开放
B。 K+通道开放
C。 Ca2+通道开放
D。 C1—通道开放
34.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关键步骤是()
A。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B。纵管终末池对Ca2+的通透性增高
C。横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D。终末池中的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35.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因子是()
A。 Na+
B。 Ca2+
C。 Mg2+
D。 C1—
36.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则引起()
A。等张收缩
B。单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3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 Ca2+的贮存库
B。 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D。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38.阈下刺激引起膜的局部()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39.阈上刺激可引起()
A。锋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动作电位
40.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锋电位
B。阈电位
C。局部电位
D。后电位
41.骨骼肌细胞受到一次阈刺激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42.当骨骼肌细胞受到连续的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单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43.当骨骼肌细胞受到连续的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收缩期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44.检测神经肌肉标本兴奋性常用的方法是()
A。锌铜弓刺激
B。电刺激器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5.在正常人体内,骨骼肌收缩属于()
A。不完全强直收缩
B。强直收缩和单收缩
C。强直收缩
D。单收缩
46.使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最低刺激频率取决于()
A。肌肉兴奋性
B。单收缩的时程
C。刺激强度
D。肌纤维数目
47.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变,是因为()
A。“全或无”定律的例外
B。神经纤维只产生局部电位
C。神经纤维不存在阈电位
D。神经干内各纤维兴奋性高低不一致
48.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一经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C。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49.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Na+的浓度高于膜外
B。 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
C。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
D。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50.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
D。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
51.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
A。肾上腺素
B。 5-羟色胺
C。 组胺
D。胶原
52.血清成分的特点是()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
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
C。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
D。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
53.血管损伤处血小板发生()
A。凝集
B。叠连
C。凝固
D。聚集
54.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C。与血浆容量有关
D。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55.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 0.1%NaCl溶液
B。 5%葡萄糖溶液
C。 9%NaCl溶液
D。 5%葡萄糖盐水
56.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
57.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
A。 0.65%NaCl溶液
B。 5%葡萄糖溶液
C。 0.9%NaCl溶液
D。 10%葡萄糖盐水
58.关于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
A。运输O2与CO2
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C。以HbO2形式运输
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
59.血小板参与()
A。吞噬作用
B。生理性止血
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
60.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
A。血小板不易黏着
B。凝血功能减弱
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61.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
A。血小板聚集
B。红细胞叠连
C。红细胞凝集
D。纤维蛋白形成
62.维生素K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
A。因子 Ⅱ、Ⅺ、X、V缺乏
B。因子 Ⅲ、Ⅶ、X、Ⅺ缺乏
C。因子 Ⅱ、Ⅶ、Ⅸ、X缺乏
D。因子I、Ⅷ、Ⅺ、Ⅻ缺乏
63.抗血友病因子是()
A。因子Ⅷ
B。因子Ⅸ
C。因子Ⅺ
D。因子X
64.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
D。前者由因子Ⅻ启动,后者由因子 Ⅲ启动
65.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增强抗凝血酶 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抑制因子X的激活
66.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开始于()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 Ⅲ
B。血小板释放PF3
C。血小板聚集
D。表面接触激活因子Ⅻ
6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68.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制是()
A。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C。加强抗凝血酶 Ⅲ的作用
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
69.ABO血型的分型依据是()
A。血清中的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抗原
C。血浆中的凝集原
D。红细胞膜上凝集素
70.在一般情况下,ABO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
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71.ABO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
A。 O型输给B型
B。 O型输给AB型
C。 A型输给O型
D。 B型输给AB型
72.献血者为A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为()
A。 B型
B。 AB型
C。 A型或B型
D。 A型
73.血液凝固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凝血因子是()
A。 Ca2+
B。Ⅶ因子
C。Ⅲ因子
D。Ⅻ因子
74.A型红细胞与B型血清混合时红细胞发生()
A。凝集
B。叠连
C。凝固
D。聚集
75.外源性凝血启动因子是()
A。 Ca2+
B。Ⅷ因子
C。Ⅲ因子
D。Ⅶ因于
76.O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供血者”,是由于其()
A。血浆中无凝集原
B。血浆中无凝集素
C。红细胞上无凝集素
D。红细胞上无凝集原
77.AB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受血者”,是由于其()
A。血浆中无凝集原
B。血浆中无凝集素
C。红细胞上无凝集原
D。红细胞上无凝集素
78.在血型鉴定的实验中,已知抗体,根据红细胞有无发生何种反应,求待测红细胞上的未知抗原()
A。凝固
B。凝集
C。聚集
D。凝结
79.小血管损伤后止血栓正确定位于损伤部位是由于血小板的哪种生理特性。
A。吸附
B。粘附、聚集
C。收缩
D。释放
80.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为()
A。 75次/分
B。 100次/分
C。 60次/分
D。 80次/分
81.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82.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共同点是升高血压
B。肾上腺素可使皮肤、肾脏及胃肠道血管收缩,而骨骼肌和肝脏血管舒张
C。肾上腺素可与心肌β2受体结合使心输出量增加
D。去甲肾上腺素可使除冠状血管以外的所有小动脉强烈收缩
83.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B。胸腔大静脉血压
C。收缩期血压
D。大动脉血压
84.窦房结成为心脏起搏点的原因是()
A。 0期除极速度快
B。动作电位无明显平台期
C。 4期自动除极快
D。动作电位幅值小
85.心肌自律性高低主要取决于()
A。阀电位水平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 4期自动除极速度
D。 0期除极速度
86.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在何时关闭()
A。等容舒张期开始
B。等容收缩期末
C。等容收缩期开始
D。快速充盈期末
87.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动脉瓣关闭
B。动脉瓣开放
C。房室瓣关闭
D。血流冲击动脉壁
88.第二心音产生主要是由于()
A。动脉瓣关闭
B。血流冲击动脉壁根部
C。房室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
89.血压增高引起颈动脉窦及主动脉弓减压反射时()
A。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加强
B。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减弱
C。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性减弱
D。以上都对
90.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能使心脏活动加强
B。能使外周阻力增大
C。临床上作为“强心药”使用
D。与α和β受体结合能力均较强
91.心肌的自律性是指()
A。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B。在接受刺激时心肌细胞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C。心肌细胞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频率
D。发生在窦房结的正常兴奋到达之前的心室收缩
92.代偿间歇是指()
A。心肌细胞在接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兴奋的能力
B。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C。细胞自动发生兴奋的频率
D。发生在窦房结的正常兴奋到达之前的心室收缩
93.心电图的QRS波群()
A。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
B。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
C。代表从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的时间
D。代表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94.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兴奋为()
A。 100次/分
B。 75次/分
C。 50次/分
D。 25次/分
95.传导速度最慢的是()
A。浦肯耶纤维
B。心室肌细胞
C。窦房结细胞
D。房室交界
96.交感缩血管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97.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最低值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平均动脉压
98.心动周期中,主动脉血压最高值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压
D。平均动脉压
99.血流速度最慢是在()
A。微静脉
B。毛细血管
C。微动脉
D。主动脉
100.降压反射的调节范围是()
A。 5.3~13.3 kPa(40~100mmHg)
B。 8.0~13.3 kPa(60~100mmHg)
C。 10.7~24.0 kPa(80~160mmHg)
D。 8.0~24.0 kPa(60~180mmHg)
101.要记录减压神经放电,最好在()机体上引导。
A。犬
B。兔
C。猫
D。大白鼠
102.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
A。增加循环血量
B。加强心脏活动
C。降低动脉血压
D。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
103.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减压神经()
A。传向外周的冲动增加
B。传向中枢的冲动增加
C。传向外周的冲动减少
D。传向中枢的冲动减少
104.调节动脉血压相对恒定,而经常起作用的反射是()
A。化学感受器反射
B。肺牵张反射
C。心肺感受器反射
D。压力感受器反射
105.兔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是()
A。迷走神经
B。窦神经
C。减压神经
D。舌咽神经
106.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的特点是()
A。可将各种范围内的血压波动纠正到正常血压水平。
B。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C。在灌流隔离的颈动脉窦区的实验中,窦内压和主动脉血压量正变关系
D。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敏感性不如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10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108.静脉注射乙酰胆碱血压下降,原因是()
A。心率增加,而博出量减少
B。外周阻力降低
C。减压反射加强
D。心脏活动抑制
109.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所以()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刺激阈值低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自动节律性高于正常
110.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
A。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
B。期前收缩时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C。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
D。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111.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一直延续到()
A。收缩期中间
B。舒张期开始
C。舒张期中间
D。舒张期结束
112.心室肌有效不应期长短主要取决于()
A。动作电位O期去极的速度
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113.心室肌对刺激不产生反应,在下列可能的原因中,()是错误的
A。刺激强度太弱
B。电刺激的波宽太窄
C。心肌处在绝对不应期内
D。钠通道处在备用状态
114.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B。心肌肌浆网Ca2+贮存少
C。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是不连续的
D。心脏泵血功能的需要
115.心室肌细胞绝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
A。 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B。 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C。 Ca2+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D。 Ca2+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116.心室肌细胞相对不应期的产生是由于()
A。 Na+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
B。 Na+通道尚处于失活状态
C。 Ca2+通道逐渐复活,但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
D。 Ca2+通道尚处于失活状态
117.下列关于代偿间歇的叙述,()正确的。
A。由于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所致
B。由于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传出速度大为减慢所致
C。期前收缩之后一定伴有代偿性间歇
D。以上都不正确
118.下列关于心室肌相对不应期的叙述,()是错误的。
A。膜内电位为-60~-80 mv
B。刺激阈值高于正常
C。 Na+通道大部分复活
D。本期内不产生动作电位
119.动物实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引起血压降低与()关。
A。外周阻力变化有
B。心输出量变化有
C。与上二者均无
D。与上二者均有
120.当交感神经兴奋时()
A。心率增快,血管扩张
B。心率增快,血管收缩
C。心率减慢,血管扩张
D。心脏余血量增加
121.下列关于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心脏受双重神经支配
B。绝大部分血管受双重神经支配
C。脑、外生殖器的血管受双重神经支配
D。骨骼肌血管要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的支配。
122.动物实验中,夹闭一侧颈总动脉时()
A。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
B。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强
C。迷走神经紧张性活动增强
D。迷走神经的紧张性不变
123.动物实验中刺激减压神经中区端引起血压降低与()关。
A。心输出量变化有
B。外周阻力变化有
C。与上二者均无
D。与上二者均有
124.迷走神经兴奋时()
A。动脉血压降低
B。心脏活动减弱,全身血管舒张
C。心率增快,搏出量减小,故动脉血压降低
D。动脉血压降低,全身血管收缩
125.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的主要机制是()
A。潜在起搏点自律性降低
B。房室传导加快
C。窦房结自律性升高
D。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126.哺乳类动物心迷走神经的作用于是()
A。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减弱心房肌收缩能力
B。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C。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D。增加心率,加速传导,减弱心房肌收缩能力
127.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
A。股动脉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
C。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D。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
128.可引起心率减慢的是()
A。肾上腺素
B。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C。甲状腺激素
D。 B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129.产生外周阻力的主要部位是()
A。主动脉
B。微动脉
C。微静脉
D。毛细血管
130.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是()
A。心率
B。外周阻力
C。主动脉管壁的弹性
D。心脏射血能力
131.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 5羟色胺
B。乙酰胆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132.心迷走神经释放的递质是()
A。 5羟色胺
B。乙酰胆碱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
133.对动脉血压变化最敏感的感受器是()
A。颈动脉窦
B。颈动脉体
C。主动脉弓
D。主动脉体
134.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引起()
A。心率减慢
B。心收缩力降低
C。外周血管舒张
D。动脉血压升高
135.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不会出现()
A。外周阻力增加
B。舒张压升高
C。脉压减小
D。心率加快
136.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
A。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大
B。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静息电位绝对值距阈电位水平缩小
D。阈电位下降
137.微循环迂回通路的组成不包括以下哪一部分()
A。微动脉
B。真毛细血管网
C。微静脉
D。动-静脉吻合支
138.影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
A。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
B。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C。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D。局部代谢产物
139.关于微循环迂回通路的叙述,哪一条是错的()
A。真毛细血管通透性好,血流缓慢,为物质交换场所
B。真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
C。毛细血管开放与关闭是由神经控制的
D。安静时,骨骼肌中大约有20%的真毛细血管开放
140.血流速度最快是在()
A。毛细血管
B。微动脉
C。主动脉
D。微静脉
141.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142.心脏的重要潜在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心房肌
C。溥肯野纤维
D。心室肌
143.窦房结兴奋快速传播到房室交界处依靠()
A。前结间束
B。中结间束
C。优势传导通路
D。心房内特殊传导通路
144.对气道狭窄、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判断其肺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潮气量
B。肺活量
C。用力呼气量
D。补呼气量
145.CO2使呼吸加快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兴奋()
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呼吸中枢
D。肺牵张反射
146.轻度缺氧或H+浓度升高,引起呼吸运动加强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兴奋()
A。外周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反射
D。以上都不是
147.呼吸的基本中枢在()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148.呼吸调整中枢在()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大脑皮层
149.切断兔颈部双侧的迷走神经,其呼吸会()
A。变慢变深
B。呼吸停止
C。加深加快
D。变浅变快
150.维持胸内压的必要条件是()
A。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B。呼吸肌收缩
C。胸膜腔密闭
D。肺的回缩力
151.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的最重要因素是()
A。 pH值
B。 H+
C。 O2
D。 CO2
152.中枢化学感受器敏感的刺激物是()
A。脑脊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H+
D。血液中的H+和O2
153.有关胸内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胸膜腔内存有少量气体
B。胸内压为负压
C。在呼吸过程中胸内压无变化
D。气胸时胸内压为负压
154.时间肺活量的第1秒应为肺活量的()
A。 96%
B。 60%
C。 83%
D。 99%
155.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肺的回缩力
B。无效腔的存在
C。气道阻力
D。吸气肌收缩
156.肺活量等于()
A。潮气量+补呼气量
B。潮气量+补吸气量
C。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D。潮气量十余气量
157.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
A。大脑皮层
B。延髓腹内侧部
C。脑桥
D。延髓腹外侧部
158.有关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由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
B。其意义是抑制呼气,促使呼气向吸气转化
C。感受器位于从支气管到细支气管的平滑肌中
D。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
159.呼吸中枢的正常兴奋性依赖于()
A。一定浓度的CO2
B。缺氧
C。 H+浓度
D。肺牵张感受器传入冲动
160.在肺水肿、肺充血等病理情况下,呼吸浅快主要原因是激发了()
A。加压反射
B。肺牵张反射
C。中枢化学感受器活动
D。外周化学感受器活动
161.在动物实验中,增加无效腔,将出现()
A。呼吸变快变浅
B。呼吸加深加快
C。呼吸变浅变慢
D。窒息死亡
162.胸式呼吸中主要进行收缩、舒张活动的骨骼肌是()
A。膈肌
B。肋间内肌
C。肋间外肌
D。胸锁乳突肌
163.支配消化器官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组胺
164.迷走神经兴奋时,可引起()
A。胃肠运动加强
B。胃排空减弱
C。胆囊舒张
D。消化液分泌减少
165.使胃保持一定形态和位置的运动形式是()
A。容受性舒张
B。紧张性收缩
C。蠕动
D。分节运动
166.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分节运动
D。集团蠕动
167.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紧张性收缩
C。容受性舒张
D。分节运动
168.迷走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的特点是()
A。酶多
B。 H+多
C。水和HCO3-多
D。酶、水和HCO3-均多
169.小肠内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主要取决于()
A。紧张性收缩
B。蠕动
C。蠕动冲
D。分节运动
170.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分节运动
D。容受性舒张
171.大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集团蠕动
C。分节运动
D。容受性舒张
172.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整个消化道都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B。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主要的
C。支配消化道的副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
D。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Ach递质
173.机体主要的散热途径是()
A。皮肤
B。呼吸道
C。消化道
D。泌尿道
174.体温是指()
A。腋下温度
B。舌下温度
C。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D。直肠温度
175.体温昼夜变化的原因可能为()
A。骨骼肌的活动
B。环境温度变化
C。激素水平的变化
D。生物钟的作用
176.临床上对高热患者使用酒精擦浴,这种散热方式属于()
A。辐射散热
B。对流散热
C。传导散热
D。蒸发散热
177.下述有关体温的生理变异,错误的是()
A。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
B。新生儿体温易波动,老年则略有下降
C。女子基础体温在排卵前较高
D。运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
178.在常温下,皮肤散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
A。皮肤温度
B。环境温度
C。风速
D。皮肤与环境的温度差
179.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蒸发散热
180.关于发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汗液是等渗液
B。汗腺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
C。精神性发汗与体温调节无关
D。主要发汗中枢位于下丘脑
181.与皮肤散热关系最密切的是()
A。循环血量
B。血流速度
C。皮肤血流量
D。迂回通路
182.自主性体温调节不包括()
A。发汗
B。寒战
C。增减衣服
D。皮肤血流量增加
183.通风降低室温属于()
A。皮肤蒸发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传导散热
184.正常成人腋窝温度的范围是()
A。 35.0~36℃
B。 36.0~37.4℃
C。 36.7~37.7℃
D。 38.5~39.5℃
185.在寒冷环境中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的部位是()
A。脑
B。肺
C。皮肤
D。肌肉
186.通过呼吸道呼出水分属于()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不感蒸发
187.穿棉衣御寒是降低()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发汗
188.正常成人直肠温度的范围是()
A。 36.9~37.9℃
B。 36.0~37.4℃
C。 36.7~37.7℃
D。 38.5~39.5℃
189.机体深部的热量传到体表是通过()
A。辐射散热
B。传导散热
C。对流散热
D。不感蒸发
190.皮肤涂油脂保暖是降低()
A。物理散热
B。传导散热
C。生理散热
D。不感蒸发
191.夏天使用风扇可增加()
A。传导散热
B。发汗散热
C。对流散热
D。不感蒸发
192.短期饥饿时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ATP
193.长期饥饿时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ATP和ADP
194.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说明,错误的是()
A。滤过的结构基础是滤过膜
B。动力是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C。原尿生成量与全身血压呈正变
D。肾血浆流量是影响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因素
195.葡萄糖的重吸收位于()
A。近端小管
B。髓袢细段
C。集合管
D。远端小管
196.关于肾糖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终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B。原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C。正常值为120~160mg/100ml
D。糖尿病病人肾糖阈降低致尿糖阳性
197.可引起渗透性利尿的情况是()
A。大量饮清水
B。抗尿利激素分泌不足
C。糖尿病
D。大量输入生理盐水
198.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
A。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对水的通透性
B。降低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
C。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Cl—的主动重吸收
D。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重吸收Na+、排出K+
19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不包括()
A。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B。肾血浆流量
C。有效滤过压
D。静脉血压
200.肾调节水平衡的主要途径是改变()
A。肾血浆流量
B。肾小球滤过率
C。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量
D。近球小管重吸收量
201.少尿是指24小时尿量持续在()
A。<0. 1 L
B。 1.0~2.0 L
C。 0.5~1.0 L
D。 0.1~0.5 L
202.注射高渗葡萄糖溶液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浆流量增多
B。 ADH合成释放减少
C。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203.注射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
D。 ADH合成释放增多
204.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是()
A。糖皮质激素
B。醛固酮
C。肾素
D。 ADH
205.糖尿病人尿量增多的原因是由于血糖过高,导致()
A。水利尿
B。渗透性利尿
C。钠利尿
D。尿崩症
206.下列情况中()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A。注射大量高渗葡萄糖液
B。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C。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D。注射抗利尿激素
207.下丘脑视上核主要合成()
A。催乳素
B。催产素
C。抗利尿激素
D。促卵泡素
208.用家兔做“尿生成影响因素”实验的下列结果中,错误的是()
A。注射大量高渗葡萄糖液,尿量减少
B。放血直至血压下降,尿量减少
C。与放血量相等的生理盐水经静脉注入体内,尿量增加
D。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尿量减少
209.肾糖阈的正常值为()
A。(100~120)mg%
B。(120~140)mg%
C。(160~180)mg%
D。(210~220)mg%
210.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两侧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B。一侧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
C。单位时间内每肾生成的终尿量
D。两侧肾每小时生成的终尿量
211.正常成人安静时肾小球滤过率为()
A。 1000~2000ml/min
B。 125ml/min
C。 180ml/min
D。 660ml/min
212.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C。肾小球滤过压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213.正常成人每24小时的原尿量可达()
A。 1~2 L
B。 0.1~0.5 L
C。 180 L
D。 2.5 L
214.大量饮清水引起尿量增多的机制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
C。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215.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中脑
C。延髓
D。骶段脊髓
216.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持续在()
A。<0.1 L
B。 1.0~2.0 L
C。>2.5 L
D。 0.1~0.5 L
217.有关视近物时晶状体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动眼神经中副交感纤维兴奋
B。睫状肌收缩
C。睫状小带松弛
D。晶状体变薄
218.有关瞳孔对光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
A。传入神经为视神经
B。中枢在延髓
C。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
D。光照一侧眼时,可使两眼瞳孔缩小
219.有关近视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B。近点小于正常眼
C。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
D。视远物不清楚
220.有关远视的描述错误的是()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看近物、远物都需要进行调节
C。近点大于正常眼
D。可用凹透镜矫正
221.夜盲症主要是由于缺乏()
A。维生素B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A
222.何种颜色下视野最大()
A。红色
B。蓝色
C。白色
D。黄色
223.眼的调节力大小主要取决于()
A。瞳孔的直径
B。晶状体的弹性
C。玻璃体的折光力
D。睫状肌的收缩力
224.声音从外耳道传到内耳过程中经过顺序是()
A。鼓膜,锤骨,镫骨,砧骨
B。鼓膜,锤骨,砧骨,镫骨
C。鼓膜,镫骨,锤骨,砧骨
D。鼓膜,镫骨,砧骨,锤骨
225.看近物时,眼折光力增大是由于()
A。玻璃体变凸
B。角膜增厚
C。晶状体变凸
D。房水增多
226.直接对光反射()
A。双眼注视近物时,引起双眼会聚
B。光照一侧眼时,使被照侧眼瞳孔缩小
C。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D。光照一侧眼时,又可使另一侧眼瞳孔缩小
227.间接对光反射()
A。双眼注视近物时,引起双眼会聚
B。光照一侧眼时,使被照侧眼瞳孔缩小
C。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D。光照一侧眼时,又可使另一侧眼瞳孔缩小
228.瞳孔调节反射()
A。双眼注视近物时,引起双眼会聚
B。光照一侧眼时,使被照侧眼瞳孔缩小
C。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D。光照一侧眼时,又可使另一侧眼瞳孔缩小
229.老花眼()
A。物体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B。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C。眼球在不同方位上折光力不一致
D。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看近物时调节能力减弱
230.散光()
A。物体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B。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C。眼球在不同方位上折光力不一致
D。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看近物时调节能力减弱
231.听觉感受器是()
A。半规管
B。球囊,椭圆囊
C。前庭窗
D。螺旋器
232.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将出现()
A。共济失调
B。脊休克
C。腱反射亢进
D。去大脑僵直
233.发生脊休克时,横断面以下的脊髓所支配的躯体出现()
A。随意运动暂时消失
B。感觉暂时消失
C。反射活动暂时消失
D。反应暂时消失
234.下列哪一项不是小脑的功能()
A。调节肌紧张
B。协调随意运动
C。维持身体平衡
D。调节内脏活动
2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去甲肾上腺素或乙酰胆碱
236.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调节的特点正确的是()
A。具有紧张性作用
B。所有内脏器官均受双重神经支配
C。双重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加强的
D。由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直接支配效应器
237.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时,下列哪一项不出现()
A。肠蠕动抑制
B。汗腺分泌
C。肾素分泌
D。胰岛素分泌
238.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使()
A。胃肠运动减弱
B。膀胱逼尿肌舒张
C。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D。瞳孔缩小
239.注射阿托品后出现的是()
A。汗腺分泌增多
B。消化腺分泌减少
C。心率减慢
D。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40.M受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筒箭毒
C。酚妥拉明
D。心得安
241.腱反射的感受器是()
A。腱器官
B。肌梭
C。梭外肌
D。梭内肌
242.下列关于脊休克的论述,错误的是()
A。脊髓被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
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
C。脊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D。脊休克的恢复说明脊髓具有完成某些简单的躯体和内脏反射的能力
243.β受体的阻断剂是()
A。心得安
B。阿托品
C。筒箭毒
D。酚妥拉明
244.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
A。肌腱
B。肌梭
C。梭外肌
D。腱器官
245.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246.肾上腺素可使()
A。代谢增强,血糖升高
B。总外周阻力明显升高
C。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D。冠状动脉收缩
247.血管升压素主要产生于()
A。神经垂体
B。近球小体
C。血管上皮细胞
D。视上核
248.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促进分解代谢的激素
B。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C。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D。分泌不足时引起糖尿病
249.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催乳素
C。抗利尿激素
D。醛固酮
250.机体处于“应急”反应时,血中主要升高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 ACTH和糖皮质激素
D。以上都是
251.关于内分泌系统概念的最佳描述是()
A。区别于外分泌腺的系统
B。分泌物经体液传递的信息系统
C。包括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
D。全身的内分泌细胞群的总称
252.能增加机体产热量,使BMR升高的激素是()
A。糖皮质激素
B。胰岛素
C。甲状旁腺素
D。甲状腺激素
253.下列激素中,不属于胎盘分泌的是()
A。黄体生成素
B。雌激素、孕激素
C。人胎盘催乳素
D。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54.成熟卵泡排卵的时间是()
A。血中促卵泡激素处于低峰时
B。血中黄体生成素及雌激素处于高峰时
C。血中雌激素处于高峰时
D。血中孕激素处于高峰时
255.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这可能与下列哪种激素有关()
A。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孕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