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18000000023

第23章 用间篇(2)

这时的吴王阖闾在政权得到巩固、国力不断增强的形势下,野心越来越大,希望向外扩张自己的势力,以求称霸一方。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战胜在当时已经十分强大的楚国,对此吴王心里十分清楚。为此,他十分渴求一位良将的辅助。孙武到吴国后,被由楚国逃亡至此的伍子胥发现,两人引为知己。伍子胥在成为吴王阖闾的谋臣后,曾在吴王面前七次举荐孙武。于是,吴王令孙武带兵书来见,在吴宫之中,孙武将自己所着的兵法十三篇献给了吴王,并逐篇予以讲解。

吴王对孙武大加赞赏,任他为将,共谋伐楚大业。当时吴国地处偏僻的江东地区,实力相对较弱,无法一下子打败强大的楚国。孙武建议对楚国长期袭扰,使他们的车队疲惫不堪、国力耗损,对吴国的军事行动习以为常、不加防备。公元前506年,楚王逐鹿中原,造成后方空虚。吴国趁机联合蔡、唐等小国,由孙武统率精兵千里奔袭,在柏举与楚军决战,最后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接着,孙武把先胜后战、速战速决、避实击虚、因敌制胜等高超战争艺术运用于与齐晋争霸、与越国争雄的军事行动中。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吴王阖闾领导的小小吴邦,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司马迁在记述孙武一生功绩时,除了说到这一次“西破强楚”“入郢”的大战之外,还谈到“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吴国北威齐晋已是阖闾之子夫差继位之后的事了,即指公元前484年吴齐艾陵之战打败齐军和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吴国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这样,从孙武公元前512年任将军算起,他在吴国的军事生涯有整整30年的历史。孙武最后的结局究竟如何,因史料缺如,不得而知。《汉书·刑法志》说:“孙、吴、韩、白,皆身戮于前”,似乎孙武也同伍子胥一样被夫差所害,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却明确指出:“若张良、范蠡、孙武,脱然高引,不知所往”。《曲品校录·能品哭吴》吴于东也说,“孙子十三篇兴吴,吴几霸矣。功成身隐,盖不欲为胥江之怒涛耳。”《越绝书》记载“吴县东门外有孙子冢”,还建有“孙子祠”。以此看来似乎他又像越国范蠡一样,功成之时,急流勇退,老死山林了。

二孙子兵书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书》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主要内容。其要旨可以归结为四个字,即道、力、慎、胜。也即修道、备力、慎战、求胜。孙子兵书对于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反映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精要之处,对现实的战略运行,仍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首先,它简约地用一个“道”字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孙子兵书》开宗明义就指出战争是国家大事,其胜负决定于“五经”、“七计”,而“五经”、“七计”的第一位是道。这个道就是黄帝所说的“德”,也就是进步的清明的政治,认为开明的政治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影响。

其次,《孙子兵书》主张备力。这个力,主要是国力、军力。《作战篇》主要论述了国家的经济、财力与战争胜负的利害关系。孙子主张在“修道保法”的基础上,重视力量的培育和运用,将“度、量、数、称、胜”作为运筹的基本原则,要求对敌我力量其及对比做到心中有数。关于军力问题,孙子是主张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的。当然,《孙子兵书》的第一要义是不战而胜,第二要义是伐谋、伐交。但当两军对阵战斗的时候,则强调“威加于敌”,“以镒称铢”,形成绝对优势。并明确指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一部孙子兵书,很多处讲了如何使自己力量形成优势、强势,如何使敌人力量成为劣势、弱势,这成了整个兵法运筹御敌的重要内容,而这些运筹都是以一定力量为基础的。所以孙子讲谋,然谋不离力,而是对力的巧妙合理的运用,以发挥力的最高效力。

再次,中国战略文化的一个闪亮点,就是孙子提出的“慎战”思想。孙子的慎战思想包含以下内容:

(1)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孙子兵书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接着又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作战篇》);(2)开战要特别谨慎。“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火攻篇》);(3)要有充分的多方面的战争准备,做到“先为不可胜”;(4)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先伐谋,次伐交,不得已而伐兵,攻城。伐谋、伐交是在明道、备力的基础上,造成一种必胜的形势,使对方不战而屈。即使伐兵、攻城,也要做到集中优势兵力,方可战而胜之;(5)要充分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6)计划周密,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书》提出了很多谋攻的方法,有些是带有很高超指导性的思想和原则,都是建立在慎战这一基点之上。

最后,《孙子兵书》是求胜之法。赢得胜利,是研究战略文化的归宿点。孙子虽然视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乘境界,但大量讲述的还是如何取得胜利,他对胜利的论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是全胜思想。所谓“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孙子看来,只要各方面准备就绪,有压倒对方的力量,并造就了“决积水于千仞之谿”的形势,这样就可不经过交战而使对方屈服,不经过强攻就可以占领对方的城堡。所谓“必以全争于天下”使“兵不顿而利可全”,这才是善于用兵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完美的胜利。

第二是先胜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也就是充分作好战争准备,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寻机去击败敌人。这个准备是各方面的,包含了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

第三是知胜原则。《孙子兵书》对“知”的论述很充分,约有80处左右。其中关于知彼知已,知天知地的论述,几乎尽人皆知了,孙子在《谋攻篇》中还提出了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还提出“知得失计”、“知动静之理”、“知死生之地”、“知有余不足之处”、“知战之地”、“知战之日”、“知诸候之谋”、“知九变之术”等等。总之孙子十分重视了解实情,把了解战场上变化的情况作为他灵活指挥的重要条件。

第四是易胜原则。“善战者,胜于易胜也。”易胜之敌,一为弱敌,孤敌,疲敌,饿敌,怯敌,骄敌等,二为实际上已处于败势或已暴露败形的敌人,即“胜已败者”。这是选择作战目标、作战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五是力胜原则。强调集中优势兵力,攻而胜之,兵力相当,就要设法分散敌人,兵力不够只能采取防守,如果我方力量与敌相差悬殊,则要采取游击躲避的方法。所谓“十则困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散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避之”。

第六是强调智胜。所谓“上兵伐谋”,说的就是智胜。“兵者,诡道也”,战略战术,都是运用谋略。智信仁勇严,智是选将的第一要求。孙子强调先计后战,致人而不致于人,造势任势,分敌专我,审时度势,灵活制敌,出奇制胜,攻敌不备,讲究主客、众寡、专分、虚实、奇正等策略运用。

第七是勇胜。勇敢也是孙武所重视的,他将勇作为选将的要素之一。孙子还强调激励士气,“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杀敌者,怒也”、“疾战则存”。还强调行动快速,阵容严整“其疾如风,其徐为林”、“后如脱免,敌不及拒”。当一切方针大计确立之后,当两军交战之时,孙子认为上下齐心,奋勇作战,有“诸刿之勇”,就是此时的要务了,“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孙子谈勇,还有一可贵之处,认为将士的勇与怯,是两军的态势优劣造成的(“勇怯,势也”),所以要设计调动敌人,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这就使将士的勇敢作战具备了更好的前提,更有信心去取得胜利。

第八是修功思想。进行战争是为了胜利,但也不仅仅是为了胜利,还要考虑到胜利以后的情况。孙子认为打胜了而不“修功”那是很危险的。“费留”,浪费滞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取得了胜利而不能巩固胜利,则不过是对生命、资财的浪费。所以取得胜利后,应该做好“修功”,“修功”,即修明政治,恢复经济,安抚民众,安定生活,肃清残敌,论功行赏,激励士气等等胜利后的各方面的善后工作。孙子认为战胜攻取后的修功,这是开明的统治者和优秀的将帅都要考虑到和做到的。

三《孙子兵书》的流传及影响

《孙子兵书》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全书六千字左右。《孙子兵书》最先是在中原广为流传。据韩非子《五蠹》篇记载,战国时,几乎所有的藏书者家里都收藏有孙子和吴起的着作。事实上,在《战国策》、《尉缭子》、《吕氏春秋》、《荀子》、《淮南子》等书里,都多处引用了《孙子兵书》里面的话。三国时的诸葛亮,曾盛赞孙子的高超计谋,他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可见,他把曹操的用兵策略归结于孙子和吴起的军事思想。曹操本人在为《孙子兵书》作注时,也有不同凡响的见解。他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着深矣。”在他看来,孙子的许多谋略已深入到军事行动的精髓里去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与他的名将李靖问对时也对《孙子兵书》赞不绝口,他认为所有的兵书着作,都没有能超过《孙子兵书》的,他尤其对孙子特有的观察问题的方法及权衡利弊的能力极为赞誉。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无仪更是把《孙子兵书》看作是中国武经之纲。他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这句话清楚点明了《孙子兵书》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既包括了前人的优秀成果,也是后代军事理论发展的基石,简练而准确地说明了这部兵书在兵学史上的地位。

从国外看,《孙子兵书》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马特洛夫博士曾说过这样的话:“在20世纪进行战略抉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进行战略抉择更是事关重大。《孙子兵书》所提供的正是高超的智谋。”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名著导读

    亚非现代名著导读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美洲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童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童年(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孙子兵法(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素质教育在日本

    素质教育在日本

    多一些赞美,少一些指责,日本人认为,一个孩子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应包括以下四个含义:身体的独立;知能的独立;经济的独立;精神的独立。
热门推荐
  • THE NIGGER OF THE NARCISSUS

    THE NIGGER OF THE NARCISS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文选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风雪连环杀

    风雪连环杀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作品暴风雪山庄模式的伪推理,不过算是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因为时间缘故写得很省略好处是结构紧凑哈哈以上
  • 化身为魔

    化身为魔

    她冷然,孤傲如昔,什么是爱,她不懂!对于喜欢的,她只知道征服、禁锢,她爱他而不自知,伤他至深。何日何时她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与被爱,是缘是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御玄天

    神御玄天

    天地苍穹,纪元更迭。古老的世界不断毁灭,新的世界有不断出现,周而复始,轮回不断。天地苍生皆为蝼蚁,王侯将相转瞬即为黄土一抔而后灰飞烟灭。在这浩瀚如烟的时空之中,无数的人杰英才与天争命,追求不朽以图万古永存。是谁主宰了苍生?是谁掌握了轮回与命运?是谁让天地变色,神魔退让?玄天大陆,炼气通玄,一个从21世纪穿越过去的少年降临在这块大陆之上,在这个没有魔法和科技的世界里开始了属于他的传奇。“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夏惊羽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翠虚篇

    翠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妖驾到

    小妖驾到

    金融海啸,通货膨胀,人间的经济一日不如一日,连带着妖界的生活也波动,妖族长老当机立断,Go,Go,Go,小妖通通出动,替我妖界创新收。
  •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宇宙时空(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魔宗仙道

    魔宗仙道

    身世迷离的少年宫远,刚踏入修仙界,就被最好的兄弟背叛,原本以为,只要变强就能冲破命运的枷锁,岂料却再次陷入了更大的阴谋之中。且看宫远如何斡旋于残酷的修真界,又如何冲破命运的束缚,走上最强王者的巅峰!
  • 末世特警

    末世特警

    末世到来,世界成为变异物种的乐园。幸存的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与其展开殊死搏斗。但是,末世没有了法律的约束,人类潜藏的恶性逐渐显露出来,善良的人们更加如生存在地狱中一般。凌东,末世前的特警精英,始神之光寄体的幸存者,他将如何维护这即将倾覆的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