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9500000059

第59章 文坛信女

当文坛正有迹象表明要变成骂坛的时候,许多死了的和还活着的文化名人都被骂过了,连鲁迅、老舍也未能幸免。但没有人敢碰李叔同——弘一法师。可见即便是当今骂坛高手也有心存敬畏的时候,并不是全无顾忌。

在商品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凡有卖点的人物,无论古今必遭致一窝蜂地去写去拍。比如几个作家可以同时写武则天,有数不淸的人不厌其烦地把康熙、乾隆等皇帝一次又一次地搬上荧屏……弘一法师又是一个例外,赚钱嗛红了眼的人们也不敢拿弘一法师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去换取高票房。

有一种崇高是能令亵渎却步的。

数年前,南怀谨的几位弟子来华非常诚挚地向中国佛教协会的李呈钧先生表达了一种意愿,希望能将弘一法师的形象搬上银幕。环顾当今中国文坛,有才子美女、鬼手怪杰,派别繁多,种类齐全,文坛现状似乎跟地球上的物种状态正相反——每20分钟地球上就有一个物种消亡,惟独作家,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多为珍稀门类。无论你想挑选什么样的人物都不怕你挑不着,只怕你挑花眼。

幸好李呈钧先生有很好的定力,法眼独具,根本不看文坛,不事张扬,不挑不选,也是机缘凑巧正赶上承德的女作家武华进京看望赵朴初老先生,他就便提议请她写弘一法师。武华答应了,后来李呈钧先生在武华的长篇电影散文(―轮明月——李叔同弘一大师)的序言中写道:一个年轻的女作家,没有一点报酬,用自己的工资做路费,背着小包就出发了,先后去了天津、上海、南京、九华山、杭州、普陀山、厦门、泉州、福州、峨眉山、成都等多家寺院。

我看到这一消息后不能不感佩佛法无边,由武华来写弘一法师再合适不过了,至少她不会哗众取宠,亵渎圣贤,能真实地写出一个让世人和佛教界都认可的弘一法师。

在我未认识武华之前就听我的邻居李霁野先生讲过她,记得李老还问过我现在年轻的作家中佛教徒多不多?我在脑子里急速地将所认识的作家排了一番队之后才说,在我的视野里不是多不多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霁野老摇着头说.武华就是虔诚的佛门中人,而且不是一般的佛教徒.她先后被八位大和尚收为弟子。这八位大和尚都是当今中国佛教界数得着的得道高僧。

我不禁对武华产生了好奇心和敬重之情——个作家有着怎样一番情由才会成为一个佛教徒呢?成为佛门中人对她的写作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武华和李霁野老先生同为民进会员,她来看望霁野老的时候自然就跟我认识了。此后便断断续续地读过她两三本散文集子,总的印象是在这个繁复喧嚣的人的精神容易失衡的生活现实中,她是抗應的,有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善良,她的灵魂的实体坦诚得仿佛能触摸得到,却又不失女性的丰富感和变化感。

她的文字淸新质朴,看似很单纯,却常有玄妙之语,似有天启式的智慧,能包容万事万物。不知她写作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才会从笔端流淌出这样的文字?她写赵朴初腰挺直,胸微含,双手合十还礼。就在赵朴老起身的一刹那,我的目前倏地耸起一个光明团。

不论老少不论男女不论尊卑不论智愚都为佛法所摄受,这就是佛法人类的平等精神啊!老人家搬过一个方方正正光光亮亮现世界少见的紫檀小杌凳与我促膝。

像一个返朴归真的充满着喜乐和光明憧憬的孩童。复,最初之本体。还,无极之造化。

那一刻赵朴老身上确实出现过光明团,还是在武华的心里有一团光明?她当时的情感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跟所描写的对象显得和谐统一,并不让人觉得生硬和突兀。

―令人惊奇的是武华的散文作品中常有这种神来之笔。李笠翁有言幻境之妙,十倍于真。

有一年夏天我去承德参加《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一个活动,找了个机会便和程树榛一起去看望武华。很想看看她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在她的生活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促使她皈依佛门?

她住在一个偏单元里,屋里简单而整洁,最醒目的是一个佛龛,佛像前香烟缭绕,摆着供果,她就用供果招待我们。她的丈夫在话剧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相当优秀,两个儿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高中,机灵而顽皮,这是一个和谐且充满快乐的家庭。她却说老觉得这里不是自己的家,每年都要出去云游几个月,从这个寺院到那个寺院,一走进寺院她才能感到真正的自在,全身心舒泰并有了归属感。每当淸展三更时分左右,窗外云板一响,她随着僧尼们一齐起床,净手净面后穿上黑色海青袍进殿礼佛一诵佛号、念佛经、绕佛……红烛摇曳,香烟缭绕,这时候她每每是无法解释的泪水潸然,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反复说给自己听,就留在这里吧,这儿才是你的家园。僧尼们看到她泪流满面就会很高兴地说这很好,这是佛性在上发。

可她每次云游之后又都能回到自己的家。

我真想问问她既如此为什么不彻底出家呢?却不敢问,生怕有什么不敬或不真地起到激她出家的作用。老实说见到她的家庭之后,如果再知道她离开这祥的丈夫和孩子会深深为之惋惜的,为她也为她的家人。我佛慈悲,是解除人间痈苦的,不是增加人们的痛苦。看样子武华的家人即便没有正式皈依佛门,也是心中有怫的。留在这样的家里跟住到寺院里又能有多大的差别?梵文僧的意思不就是静思嘛,静坐无为,不从头脑里推出什么念头,也不吸进什么念头,就可以察看自己的思想,更容易看清自己。或许是因为孩子尚小,武华知道自己还对这个家庭负有责任,所以才没有选择彻底出家这条路。

——这都是我站在一个俗人的立场上胡乱猜测,但愿没有亵渎神灵。

通过详细地询问,才知道武华的人生经历中并没有发生过大起大落大悲大苦的事件诱发她看破红尘。相反,她的性格爽朗,热情随和,乐于表达,广结善缘,给人以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感觉。跟我想象中的淸肃、寡言的教徒形象相差甚远。她只不过对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自小就看着奶奶敲着木鱼一年年老了,可观音菩萨却青舂永驻,满身满面都沐浴着玫瑰红光晕。她每天都要到灶堂里挑一块灰炭给观音描眉,撕一角写春联的红纸给观音涂唇……佛缘可能就是这样结下的。

世间诸事皆由因缘和合而定,人跟人有缘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何况是跟佛有缘?

武华第一次云游九华山的时候就正巧赶上了地藏王菩萨成道日的庙会,还参加了地藏菩萨肉身大殿的上梁典礼。住持把她安排在一位90岁高龄的老师太的房间里,她欣喜异常,极想了解这位老师太的生命之谜,却又无法听懂她地道的安庆口音。惟一能听僅的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洗后阿弥陀佛,漱口阿弥陀佛,坐下阿弥陀佛,走路阿弥陀佛……武华好奇,在心里计数,短短几分钟里就听到老师太说了一百零八句阿弥陀佛。她写道大概是离生西的时间近了故而渴望去极乐的心情愈切,西下的夕阳把温暖的光芒留在老师太笑咪咪多皱的脸上久久不去。因为什么呢?因为她们都有一个坚定的共同的不太远的目标——朝西方走去……她赶到上海玉佛寺的时候,又赶上观音菩萨成道纪念日,寺外跪倒一大片善男信女。庆祝活动结束后.她回到上客堂闭目打坐想休息一会儿,很快又被玉佛寺方丈真禅大和尚的秘书喊醒,说真禅法师请她去一趟,法师要出国,很快就得去虹桥机场,只给她留了十分钟。武华急忙赶到方丈室,见身材高大、年近八旬的真禅大和尚着一身明黄新袈裟,已经庄严地坐在佛像前,慈眉善目间满储喜气和笑意:通常我收皈依弟子都要几十人一起举行仪式,今天我忙着走,你又来自远方,破例就为你一人举行仪式吧。

她跪倒在师父面前,随师父念三皈依誓词。然后接受了师父赠送的礼物:一套十二本的玉佛禅寺丛书,三大本真禅法师的著作(玉佛丈室集),一串精美的玛瑙手缉。武华却拿不出可回赠师父的东西,甚至连随喜钱都没带在身上,幸好大和尚全不挂意,根本不在乎这些琐事。

并不是武华失礼,事先她实在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幸运的场面,在此之前她没有表示过想皈依真禅法师的意愿,即使有这种心愿也不敢说出口。真禅大和尚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副会长、上海佛教协会会长,十几年来领导上海佛教于百废之中恢复丛林体制、流通经书法物、创办上海佛学院、举办讲经法会……总是风尘仆仆于海内外,她怎敢冒昧。

可是,真禅大和尚没有得到她的请求或别人替她请求,是绝不会收她为弟子的。总之是一定有她想皈依真禅的信息传递到大和尚那里,才会有这难得的机缘。

以后她上了普陀山,又被普济寺82岁的大方丈妙善法师收为弟子。到了泉州大开元寺,又被弘一法师惟一健在的弟子妙莲法师收为弟子。她的师父里还有九华山的大方丈仁德、身穿白衲衣的得道高僧宏成、成都昭觉寺的大方丈淸定、新疆菩提寺的方丈慈心……共八位大和尚。

一个师父可以收八个徒弟,一个徒弟也可以皈依八位师父,也正是这一点,既成全了武华的佛梦,又成全了她的文学梦。佛——是她精神上的阳光,而文学则丰富着她的生命。

信仰催发了她的想象,也给了她静思的智慧和平静的自信,让她的创作不缺少道德力量的支持以及宗教般的情绪涵养。佛的博大精深促使她必须不懈地追求,激发思想洞见。惟追求才能卓越。

她的(一轮明月)出版后,不仅得到了世人和佛教界的认可,还受到从事研究弘一法师的专家、权威的赞赏。将法师的智薏具象化并不容易,还要完全真实,完全自然,让人们信服地看到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是怎样形成的,再现了这一奇特的历史进程和个人生活进程。难怪连国内外研究李叔同——弘一大师的最高成就者、90岁高龄的林子青先生以及楚庄、李呈钧先生等都亲笔著文推荐这本书。随后便又有人约她写《赵朴初传》、《赵州和尚传》因之,武华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她写佛,又通过佛感知现实,了解苍生。从佛到人,从人到佛,融会贯通,得天独厚。

真该为她高诵: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平屋杂文:夏丏尊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兴水英才

    兴水英才

    本书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系列丛书”第一辑“先进人物篇”的其中一部。本选录了水利系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典型的事迹,通过他们的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做出更大贡献。
  •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

    《心中的大佛》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钱币收藏家傅惟慈的随笔集。傅惟慈在书中追忆过往,回顾他年轻时代在抗战时期的求学生涯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翻译工作和故人;记叙了他在翻译中的体会,和对翻译作品和原作者的理解;并对自己游历世界遇到的景色和各色人等进行了怀念。他用温润精致的笔触回望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可谓是傅惟慈的人生思考录:拿放自如,进退得体,强弱有秩,行止成禅。
  •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散文集

    纪伯伦是世界文坛一颗不朽的巨星,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他流畅的语言风格征服了一代又代的读者,是年轻人心灵的初恋,也是长者经历世事、募然回首的感悟。其作品融合了东西方心灵的精髓,超越了时空,成为了人类永恒的箴言。
热门推荐
  • 吃货贝尔的无限菜单

    吃货贝尔的无限菜单

    啊啊啊。。。占坑用而已请不要在意。。。这是一本百合书。。。本文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作者是乐观向上三观健全的好青年。。。故事主要是贝尔在无限世界旅游的故事。。啊啊啊~~~欢迎吐槽~~~大概就是这样啦~~
  • 晏林子

    晏林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豪门闪婚:总裁老公,请克制

    豪门闪婚:总裁老公,请克制

    为还赌债,她被亲哥哥无情的卖给债主,还要当众羞辱她。万念俱灰之际,他出现了。“我的女人谁敢动?”随后她被逼着和他领了证,本以为逃离了虎穴,不料却又进了狼窝。他霸道强势,夜夜将她扑倒在床上,折磨她,虐她。“你如果不爱我,就请放我走。”她恼羞成怒。他将她禁锢在床上,“折磨你是我的乐趣,怎么可能让你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杀魔铸兵称霸天下:百变武魂

    【完结】六指大陆,千万年前的神魔大战,经历百万年的迁徙变化,已经分成了四个分裂的城堡,而神魔大战最后以神的惨胜而终结,不过天魔在最后划开武魂魔兽的身体,去肉化骨,接着又杀死九大兽武魂,完成十把魔兵,传承而下,欲要在百万年后再起风云,重夺大陆。而自武当山天柱峰一跃而下的主角卓天凡也开启了他在六指大陆的传奇生涯……
  • 轮转阴阳

    轮转阴阳

    这是人的世界但是,世界的另一面却不常人为所知鬼,僵尸,道士,都是所谓的迷信。而不为世间所容的林夕,所能做的,就是在常人眼中的迷信里活着。然后,轮转阴阳。
  • 风之奇缘

    风之奇缘

    沉睡无数年后,在一个陌生的世界觉醒,所有的一切都是奇幻的,危险与机遇接踵而至,从前的所有记忆都已经沦为神话。纷纷扰扰的异族美女和神秘莫测的美艳杀手刺激着主角的脆弱神经。江山美人,全都难逃我的魔掌!看主角如何凭借坚毅和机智重振人族声威,名扬天下!
  • The Pursuit of the House-Boat

    The Pursuit of the House-Boa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族4命运之城

    龙族4命运之城

    天谴最终还是启动了,六枚达摩克利斯之剑划破了夜空,那是王者头上的利剑,王者应该能在那利剑之下端坐。如今它降临,带着审判的意志,审判那不配为王的人。“你这样卑微的物种!怎敢跟我同样高贵?”“你徒有龙王的血,却没有龙王的心!”“你这卑贱的逆命之人!”自己写的同人,花了我半年的时间,希望诸位能喜欢。(每天五千字左右)
  •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你能看透对方的心理,一切都会变的轻松自然。爱情高手之所以能够笑傲情场,就是因为洞悉了爱情的秘密,而这秘密,正是爱情心理。这本书先从表象切入爱情,介绍爱情本质。要经营好爱情和婚姻,就要了解恋爱各个阶段的爱情心理。不是每段爱情都能开花结果,认识到爱情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开始。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