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8100000053

第53章 横扫东南(3)

“唉——”马氏发出一声长叹,“国瑞,看在死去的大哥和大嫂的份上,他的过错再多,你也不能杀他呀!”见朱元璋咬着下唇不语,她双膝跪到地上恳求起来,“俺知道不该干预公事,可这是咱们的家事呀!”

朱元璋慌忙站起来,伸手搀扶:“咳!干吗要这样?快起来!”

“要俺起来,你得答应不杀文正!”马氏决绝地推开了朱元璋的手。“好吧,我答应夫人的请求。”朱元璋用力将马氏搀扶起来,“给他一条生路就是。”

三天后,朱元璋下了一道谕旨,罢免了朱文正的所有官职,并历数他在洪都荒淫孃戏,抢掠妇女等罪状。而对于朱文正想叛变投敌的事,却一字没提。然后派人将朱文正押到凤阳软禁起来。朱文正悔恨交加,不久便病死在那里,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而那为虎作伥的杨畏和胡成,听说朱文正被软禁,早已溜的不知去向。碍于他们是徐达的亲戚,虽然恨之入骨,朱元璋并没有认真追究。

亲侄儿兼义子朱文正阴谋叛变,再次给朱元璋敲起了警钟。事情过去了许久,他的心里仍然有些后怕。不是决心下得快,行动快捷,很可能酿成大祸!从此,朱元璋对将领们更是处处提防,严密监视。就是对自己的义子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安慰寡嫂的心,朱元璋让朱文正的妻子谢氏和四岁的儿子铁柱,跟大嫂一起,留在自己身边抚养。铁柱慷事之后,朱元璋对他嘱咐道:“铁柱,你要好好记住:你父亲不听教诲,忘了幼年吃苦受难,胡作非为,毁了大好前程,使我伤心至极。你要好好学习做人,等到长大成人之后,我照旧给你爵禄,绝不会受你父亲的牵连。”后来,铁柱取名朱守谦,官封靖江王。

刚刚处理完这件伤脑筋的事,控制着福建八郡之地的陈友定,向朱元璋挑起了战衅。

友定原是福建汀州路清流县的一个农民,元至正初年应募从军。此人身高力大,作战勇猛,因讨山寇有功,由县尹升任总管,不久升任江浙行省参政,一直升到福建分省平章,福建八郡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陈友定名义上是元朝的臣厲,实则为地方割据势力。

至正二十五年(1365)二月,陈友定派兵攻打朱元璋的属地处州,守将胡深迎头痛击,一战而胜。胡深乘胜反攻,连下浦城、松溪,并且俘获了陈友定的大将张子玉。连战皆捷的胡深,误认为陈友定不堪一击,请求增调兵马,一举平定福建。此时,荆襄捷音一日数至,朱元璋头脑开始发热,同样看轻了陈友定的势力,忽略了他在福建经营多年,根深蒂固。于是,轻率地回复道:

“张子玉乃是一员骁将,他的被捉,必使陈友定破胆——乘胜进击,必然连捷。”

由于轻敌,朱元璋只派广信卫指挥朱亮祖和王溥两支部队,前去支援胡深。

朱亮祖率先出师,顺利地攻下崇安、建阳,与胡深的部队在建宁会师后,不等立稳脚跟,便要孤军深入,立即发动进攻。

刘伯温得知后,赶忙向朱元璋进言。他忧心忡忡地说道:“为战,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朱、胡的建议,固然可嘉,但他们看轻了敌人的势力。兵法云:骄兵必败。那朱亮祖勇而寡谋,性情粗暴,指挥八闽之战,未必是理想的人选。胡深虽然足智多谋,文武全才,只恐难以驾驭朱亮祖。下昨观天象,见日中有一黑子,似是不吉之照。倘使不立即收兵,东南恐失大将。”

朱元璋觉得军师的话不无道理。尤其是“日中有黑子”的警告,更使他心生疑虑。正要下令暂停进军,前方已经传来凶报:胡深战败被俘,被陈友定杀害了!

原来,陈友定见敌兵远道来攻,命大将阮德柔在建宁城外布下了重兵,又在锦江边摆下四万人马作外线策应。胡深发现敌阵森严,主张暂缓进攻,以待后续部队。朱亮祖不依,强令胡深进兵。军令难违,胡深只好催军攻击,结果,寡不敌众,身陷重围,受伤被俘,当即被杀害用兵前没有跟刘基商最,用兵过程中又不立即增兵或撤退,以致损兵折将,惨败而归。朱元璋十分后悔,对陈友定的战事只好停卜来。像救援安丰一样,遭受到了惨痛的教训。

这次挫折,对朱元璋来说,与其说是一件坏事,毋宁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正面临着一场大战:与张士诚的生死决战。挫折和失败,使得朱元璋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不仅自己谨慎思考,而且集思广益、认真听取刘伯温等谋士的意见,方才决定对张士诚的进攻战略。

眼下,张士诚据守的疆土,南至绍兴,北达通州、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泗州,直达山东的济宁。朱元璋接受了福建惨败、轻举冒进的教训,决定先扫清江北,剪其羽翼,然后南下江浙,攻其腹心。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力求万无一失。

至正二十五年十月十七日,消灭张士诚的大战拉开序稱。徐达、常遇春、冯国胜、华高等大将率马步舟师,水陆并进直扑泰州。一个月后,泰州被攻占。接着挥师逼近高邮。朱元璋担心徐达自行深入,无法节制策应诸将,命冯国胜为高邮指挥,徐达仍然返回泰州,居中节制。果然不出所料,张士诚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派兵攻打江南的宜兴。徐达迅速南下增援,宜兴解围后,徐达整军北返,仍然驻师泰州。

第二年三月,朱元璋方才命徐达去高邮前线。他写了一封亲笔信传授机宜:

教徐相国可将水陆军马二万人前去攻兴化、高邮、淮安。此数城賊兵,高邮军民不满五千,淮安仅有六千人,兴化不过是众百姓自守。常平章(邁春)军马乜于海安城四外,不时出没,巡哨通州盐场等处,是必小心。张寇见我军马去攻淮安,深入淮地,离大军甚远,必来与常平章厮杀。不然,也会派大船于镇江一带攻略地面。我所料不过如此。你每(们)见得高处,随着你每(们)意见行事,休执著我的言语。

这封未经文人加工润色的书信,字迹歪歪扭扭,通篇朴实直白,是原汁原味的朱氏“真迹”。证明朱元璋此时的文化水平,不过尔尔。但,信中除了预测张士诚动向之外,又令常遇春在徐达深人前敌时,加强江防守。来往策应,却颇有见地,部署周密,慎之又惧。说明朱元璋已经历练成了一位成熟的军事家。

朱元璋之所以在此刻命徐达亲自统兵攻取高邮,一则因为高邮久攻不下,影响士气;二则因为冯国胜中了敌人诈降之计,损失惨重,使他十分气愤,急于报一箭之仇。

原来,当徐达增援宜兴时,高邮守将氽同佥派人来联络投降。规定的暗号是:推倒城上的女儿墙,一起动手,里应外合。冯国胜信以为真,夜间派大将康泰率一千余人来到城下。谁知等到女儿墙被推倒进城之后,方知是一场骗局!

徐达得报,急忙率大队救援。但是,已经晚了,康泰的部属,被埋伏在城内的敌兵全部杀死。徐达大怒,立即下令攻城。将士们同仇敌忾,决心报仇,高邮城很快被攻破。他们惧于军令,既不敢骚扰百姓,也不敢随意杀戮俘虏,把俘虏统统解到了应天。俘虏们的妻女却通了殃,大部分被抢去,做了愤怒的胜利者的享乐品。

朱元璋闻讯,又写了一封亲笔信给徐达,愤怒地加以斥责:这个比杀人,哪个重?将头目人一概杀了倒无可论。掳了妻子,(却)发将精汉来我这里,陪了衣粮,又费关防,还养不住。杀了男儿,掳了麥小,敌人知道,岂不抗拒?星夜教冯副使去,军前但有指挥、千户、百户及总兵官的伴当(部下)掳了妇女的,割将首级来。总兵官的罪过,回来时与他说话!”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对“精汉”即敌人将士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在此之前,他对俘虏不是放回,就是留下来以壮大自己的势力。现在却指责部下,不该将俘虏押来应天,既要供吃供穿,还要派人看管,而且还有叛逃的可能,太不合算。言外之意是,纯属多此一举。部下弄不懂的是,该将俘虏一律放掉,还是统统杀光?

徐达遭到严斥,处处谨惧行事。不久,便很快将淮安、泗州、安丰、濠州、徐州、宿州等地攻下。兵败如山倒,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张士诚所控制的淮东、淮西,便全部划进了朱元璋的版图。

家乡濠州到手,朱元璋大喜过望。立刻萌生了衣锦还乡、祭奠父母的打算。

瞬之间,离开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已经二十一个年头了。从军后离开濠州南略定远,也过去了整整十二年。幼年时的饥寒窘困,至今记忆犹新。父亲兄侄的惨死,一想起来便心头颤动,热泪涔涔。破茅屋里的炊烟,学屋里的嬸闹,牧牛娃的恶作剧,佛坛前的香火……家乡的一切,都勾起朱元璋深刻的回忆与无限的遐想。痛苦不幸的幼年,寻不出几丝可咀嚼的甜味,苦涩和伤感却总是溢满心头。故乡呦,不过是一幕幕不堪回首的惨剧,一曲曲掺和着泪水的哀歌。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切统统成了过去。怀揣汤和的书信、光着脚丫从军的莽和尚,如今成了拥兵百万、号令一方的主宰,人人仰望的吴王!他的发迹,谁都哂着舌头,连称奇迹。许多一起并肩征伐的伙伴,多少人成了刀下之鬼,遗尸疆场。自己却多次大难不死,遇难呈祥,并且步步发达。这除了得之于勇敢的拼杀、主要来自于命运。不错,是命运!是父母在天之灵的庇佑。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护佑厚恩,必须尽快地回乡祭奠父母,为他们建碑立碣,重修墓园……

不过,在朱元璋的潜意识里,还有另一层故意的显耀:一吐当年在家乡受欺凌、被冷落讥笑的恶气。不然,他尽可以轻装简从,不必如此张扬。

四月十二日,即徐达攻克濠州的第四天,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从应天出发衣锦还乡。

“祭祖”的行列威武雄壮:兵马,扈从,执事,仪仗上万人,浩浩荡荡,逶迤十数里。博士许存仁、起居注王祎等文臣随行,准备随时提供咨询,并将他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以备载人史册,流传后世。

回到故乡,朱元璋驻扎在皇觉寺里。第二天一早,他便带上许存仁、王祎及几个随从,来到孤庄村查看祖坟。来到当年殡葬父母的地方,久久愣在了那里:满目荒草荆棘,仔细观察了好久,好歹才辨认出几乎变成平地的父母坟墓。

当初殡葬父母时,连块坟地都没有,是好心的刘继祖老人送给他一块墓场,才草草将老人埋葬。二十多年过去了,没有人前来添一锹土,烧一张纸钱。难怪成了不敢辨认的乱草岗……

想到当年的穷困与凄凉,朱元璋匍匐坟前,大哭一场。

朱元璋与许存仁、王祎商量,重新踏勘吉地,隆重迁葬。二人急忙答应,四出寻觅高明的堪舆先生。

“不可,不可。这里地势虽然略嫌局促些,但左伏龙,右栖凤,北依青冈,南望平畴,是一块难寻难觅的风水宝地。倘若重新起坟,只恐泄了山川灵气呀。”堪舆先生大摇其头。

破了风水,可是非同寻常!朱元璋只得遵办。划进一大片土地作为陵园,将原来的坟墓加高加大,昼夜进行赶建。青石围墙,白灰漫顶,树碑立碣,朱柱白栏,顿时大变了样子。

择定吉日,举行了隆重的奠安仪式。僧道吹手,牛羊三牲,纸灰飞天,香烟氤氳。朱元璋素冠白缨,粗布孝服,再次拜葵在修建新的陵墓前。

他的父母在天之灵,真该含笑九泉了。

朱元璋牢记着恩人汪妈妈和她的儿子汪文,更没有忘记好心的刘继祖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刘朋。趁着陵某修建期间,他拜望恩人,访问乡亲。刘继祖夫妇已经去世,朱元璋亲自去墓地进行奠扫。汪妈妈和他老伴还健在,朱元璋急忙前去问候。亲切谈之后,给他们留下了白米五斗,白银二百两。另外,朱元璋还隆重设宴款待家乡父老。一百多位花甲老人应邀赴宴,一派欢声笑语,说不尽的颂扬感戴。心花怒放的朱元璋,殷勤地劝酒布菜,一派不忘旧情的谦虚胸怀。

离开家乡前,朱元璋把刘朋、汪文二人叫来,问道:“我想委派个差事,不知你们愿不愿意?”

两人齐声答道:“吴王,你老人家有用得着小人的地方,尽管吩咐。哪有不愿意之理?”

朱元璋说道:“当年,乡亲中最为厚待我的,只有你们二家。我给你们一个永久吃饭的差使:看护陵园。”

两人急忙跪到地上谢恩。朱元璋阻止道:“不必多礼。我先人的陵墓在这里,要仰仗你们费心呢。你们再招募二十个人,一同用心守护。”他指指身边的银两、绸帛和粟米说道,“这一点东西,聊以报答昔日的恩德。”四月二十五日,在家乡待了十二天的吴王朱元璋,告别乡亲,返归应天。送行的人群,绵延数十里。朱元璋对送行的父老一再劝道:“父老乡亲们,兵祸已经过去,大家抚妻育子,各安生业吧。你们的租赋,我告诉你们的父母官,从此免征。两三年之后,我还会回来看望你们的。”

那些看着朱元璋长大的老人们,那些曾经和重八一起打闹戏耍过的中年人,那些久闻大名未见其人的年轻后生们,都一齐跪拜在地上,感戴他的免税恩德,为贫瘠偏僻的小小孤庄村,能出一个震惊天下的“王爷”,而惊诧欢腾。

朱元璋走了之后,陵墓继续大兴土木:建祭殿,树石坊,雕翁仲,垒围墙……两年之后,巍蛾庄严,金碧辉煌,规模巨大的朱家陵园,出现在孤庄村的土地上。时间老人的脚步,蹒跚走过了六百四十年。如今,那些历尽兵燹劫难的碑亭殿堂,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东倒西歪的断碑残碣,缺头少臂的翁仲,匍匐在荒草棘丛中,仰望着西风残月,叹息倾诉……朱元璋说,两三年后再回来扫墓、看望乡亲,并不是随口一说。他对平定全国、推翻元王朝已经有了大体的设想。这个设想,很快被证明是切合实际的。到那时,他要再次荣耀地衣锦还乡。

回到应天,朱元璋立即部署对张士诚的大举征讨。

规模行动之前,朱元璋和刘基一起,将徐达和常遇春,召到西苑,当面征求意见。

他盯着两位爱将,说道:“此次出兵,要一举将张士诚吃掉。至于怎么个吃法,我想听听二位的。”

急性子常遇春抢先答道:“逮猛禽,先捣他的窝;捉老鼠,先熏他的穴。咱们应当直捣姑苏。****的老窝破了,其他城池,不用打,也得乖乖地投降。”

徐达缓缓说道:“依末将之见,还是先从四周入手为好。先剪掉其羽翼、枝杈,待姑苏孤立无援了,可以一举而下。”

朱元璋扭头向刘伯温问道:“军师,请说说你的高见。”

“厲下赞同左丞相的主张。”刘伯温点头答道,“愚以为,张九四乃是盐枭出身,与大将张天骐、潘原明情同手足。如不先分其势,而率先攻打姑苏,张天骐、潘原明必然并力援救。一旦张天骐出湖州,潘原明出杭州,援兵四集,取胜困难得多。不如先攻湖杭,剪掉他的羽興,然后移兵姑苏,则胜券在握。”

“哼!捣了他的老窝姑苏,湖州、杭州还有什么心思抗拒?不他娘的乖乖投降才怪呢!”常遇春坚持己见。

“不对!”朱元璋沉下脸来说道,“军师剖析得有道理,正合我的主张,不要再议了。如攻湖州失利,责任我来承当。若先攻姑苏而失利,我将唯你是问。遇春,你敢承当吗?”

“俺可不敢。”常遇春只得认输。

大战的方略就这样定下了。其实,这是一场必胜之仗,但还要有必胜之算,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刘伯温的胜算,在于持重,慎密。冒进、轻敌,都可能贻误战机,甚至造成意外的损失。因此,他主张走迂回的路,稳扎稳打,没有必要冒险一搏。到了口的桃子,尽可以一口一口地吃,吃得急了当心噎着。后来的事实证明,刘伯温的主张十分正确。

统一了大将的思想,并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还要进一步做舆论的准备,以证明朱元璋不是以强欺弱,而是兴仁义之师,讨伐叛逆乱臣,为国除奸,为民除害。这个舆论准备的责任,自然就落到了王子朱标的师傅,老儒宋濂的肩上。

同类推荐
  • 元朝那些人

    元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绝艺芳华:女武生俞鉴

    本书分上、下两篇介绍了京剧界一度硕果仅存的女武生俞鉴的人生历程。
热门推荐
  •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千金方(最新经典珍藏)》的作者孙思邈重视医德修养,强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深刻影响了后世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我不是猪才怪:不倒过来念的是猪(淘乐猪系列)

    做一个有态度的非主流猥琐猪,猪练得不是贱,是寂寞!脑残人士、寂寞党;雷神,腐女、肥猪流、起床失败爱好者、湿身大师、御宅族、梨花体愤青、菊花教、吼叫小生、衫寨狂人……不要迷恋我,我只是只猪。人人都说我丑,我只是美得不明显!谁说我是猪八姐,人家是纯爷们儿!
  • 逆天战血

    逆天战血

    真火,寒冰,搜魂,血脉的力量可毁天灭地,而不灭血脉,更是血脉中的霸者!林云身负不灭血脉异世重生,易筋骨,炼血脉,强横实力让他横贯天下!强敌?在他面前如同草芥;圣女?不过是他后宫中的藏品之一;神器?也只是他手中随意丢弃的玩具!一腔逆天战血,一身无敌意志,至尊巅峰,终将被他踩在脚下……
  • 二十二次转身

    二十二次转身

    人生总会有许多的遗憾,或是感叹或是沮丧,也许还有再见。多希望下一次转身留下的不会是遗憾。
  • 渡魂诡铺

    渡魂诡铺

    世人常言,南离有往生,人鬼莫易进。掌萧一出,无可匹敌;公子绝色,世间难及。叶霓却偏不信,这世间怎会有如此厉害之人?她既奉命对付此人,那便走着瞧,且看看到底是谁更厉害!可,到头来,究竟是谁赢了谁,谁输了谁,谁陷了谁的心,谁迷了谁的情……她本便是该欠他的,她终归是要偿还这一切的,她想,若有来生,定要叫他补偿她一世……
  • 江山绝色

    江山绝色

    杨帆穿越北宋,从最底层开始奋斗,装装B,踩踩人,断个案,没事泡个妞,偶尔神棍一下,小日子活得潇洒。他投机未来的宋徽宗,抢高俅戏份,智斗蔡京,一路爬上权利的顶峰。为避免靖康耻辱,杨帆利用手中的权利,整吏治、推新法、保民生、创科技、图国强,建设繁荣大宋,再现汉唐盛世。大宋军事积弱已久,杨帆自筹军费,编练新军,造枪炮兵舰,收复失地,灭金辽,平西夏,同时开启大航海时代,让大宋国威名扬世界。杨帆的成功只信奉一个原则:“娶妻当娶小昭,交朋友当交令狐冲,做男人当做乔峰,做人当学韦小宝!”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绯血帝国

    绯血帝国

    为了皇位壮大自己的力量!寒冰森林…草原弯刀…飞龙低吟!精灵飞舞!铁血骑兵!铜墙铁壁!霜冰埋骨…炙炎焚城…“臣服在我的脚下或是死在我的剑下!”卡尔文·盖尔
  • 井中凶灵

    井中凶灵

    在人少的山区有一个村庄,那里发生过一件恐怖、诡异、惊险的事。三更半夜井中魂,半夜三更凶灵现。生人前去无生还,亲人伤悲无奈何。
  • 农家俏厨娘

    农家俏厨娘

    一朝重生农家女,阴阳双面惹人厌,十九年纪未嫁娶,家里亲戚全嫌弃!白禾半点不放弃,斗得了极品,赚得了银钱,空间灵泉做帮手,加上那自带的本事,过得照样风生水起!褪了疤痕,变身美人,桃花开得惹人妒!只是那无奈嫁与的丑胖相公被她强逼着扣肉减肥喝灵水,成了谦谦君子后,怎么也甩不掉!“娘子,往日你扣我肉食,今日理当补偿!就肉偿吧!鸡鸭鱼肉随你挑!所以,能从我身上起开吗?”可惜这谦谦君子背景不简单,今生今世,她都别想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