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8100000028

第28章 飞跃天堑(2)

“谢大帅宽恕末将。”徐达凍然施礼作答,“请大帅放心,往后,末将一定从严治军。”

徐达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朱元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了区区十几船物资,就被当众申斥,众将无不感到籐惊。刚归附不久的常遇春被重用,心腹大将徐达却遭到严斥,不分亲疏,一视同仁!这给众将领敲起了瞀钟。他们想不到朱元璋如此铁面无私,赏罚分明。不论是农夫出身的粗汉子,还是占山为王的草莽英雄,个个都对这位当过和尚念过佛的年轻元帅,畏惧三分。铁的纪律是胜利的保障。这为朱元璋渡江后的一系列胜利,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徐达是朱元璋的心腹大将、童年时代的好伙伴。现在当众受申斥,竟然唯唯认罪,丝毫没有不悦之色,朱元璋心中甚感高兴。他和颜悦色地下达命令:

“徐达,命你带领常遇春、邓愈,以及所部人马,经太平桥攻打太平城的东门和北门;李军师带领胡大海、汤和以及所部人马,经官渡攻打太平城的西门和南门。今夜酉初出发,戌时同时发起进攻。还是那句老话,谁率先攻进城去,我就给他记头功!我带其余人马断后。廖永安、廖永忠两位将军,率领五千步军及全体水军据守采石矶,并加强沿江防务,不得有丝毫差池。都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众将精神抖擞,齐声答应。

粗中有细的朱元璋估计,听到采石矶陷落的消息,太平城必然加强防守。而东门面对釆石矶,更是防守重点,西门相对要薄弱些。他让胡大海攻西门,正是想给他一个容易立功的机会,以安抚这位争强好胜的霹雳将军。

当天晚上,宰牛杀猪,将士们饱餐一顿。酉刻一到,人衔枚,马卸铃,悄然向二十里外的太平城扑去……

平城是太平路的首府。背倚大江,面对广原,控扼着安庆、徽州等地通集庆的水陆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堪称是集庆的西大门。太平府城高隍深,储藏丰富。元军在这里有重兵把守,为首的将领有:平章完者不花,万户万钧、那哈出,太平路总管靳仪,佥事张旭等,可谓是兵精粮足,戒备森严。特别是得到采石镇陷落的消息后,守军更是惶惶不安,百倍警惕。

戌初时分,朱元璋的人马悄然来到太平城下。没等发起攻击,城头上已经发觉,顿时号角齐鸣,松明等燃烧物一齐点燃,照得四周如同白昼一般。城上飞箭如蝗,一时难以靠近。两路部队的进攻,同时受到了阻遏……朱元璋反而认为,敌人有备,不是坏事。正说明采石之失,元军已成惊弓之鸟。他们点火照明,正是心虚的表现。只要打开一处突破口,全城很快就会失去抵抗的信心。朱元璋接受了采石矶下受阻的教训,临行前,命令部队准备了梯子、铁爪、绳索等爬城工具。并将强弓劲弩手调到城下,准备用箭雨掩护进攻,然后下达了强攻的命令。

不到一个时辰,胡大海首先攻进了西门,紧接着,东门也打开了突破城门打开了,大军一涌而入。完者不花及万钧、张旭等趁黑夜逃走,那哈出和靳仪做了俘虏。战及天明,太平城完全被占领。儒士李习、陶安等率领全城父老,夹道迎接红巾军。并献上猪羊美酒,款待红巾军,一派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气派。

朱元璋感谢父老们的深情,邀请他们一同饮酒攀谈。正谈到元军对百姓的掳掠骚扰,郭英押着一个名叫栾成的小头目来见。原来郭英带领亲兵巡逻时得知,栾成奸污妇女,遭到妇人的丈夫阻拦,竟然一刀将那男人砍倒在地。

“难道,那栾成没看到榜文?”朱元璋惊讶地问道。

“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榜文,怎会看不到呢?”郭英答道。

在进军太平之前,朱元璋命李善长写了许多份《戒戢军士榜》,一进城就在沿街张贴。严厉瞀告“敢有抢掠民间财物、奸淫妇女者,杀无赦!”这个小头目,居然视军令如儿戏,简直是可杀不可留!朱元璋愤怒地追问:“那栾成,是谁的人?”

“是胡大海将军的部下。”

“给我把胡大海叫来!”

“是!”

郭英刚要转身,胡大海惶急地赶来了。没等朱元璋开口,他抢先问道:

“大帅,那郭英凭什么拿了俺的人?”

朱元璋反问道:“胡将军,你看到街上的告示没有?”

“看到了。”

“你的人,知法犯法,奸污妇女,又杀死人家的丈夫,不但该拿,还该杀头!”

“大帅,”胡大海嗫嚅了好半天,才低声说,“在来江南前,你不是说,下江南,吃饱饭吗?你还说,江南美女如云。那意思,不就是……”

“胡说!美女如云,就该随便奸污?我还说过不准胡来的话,你们怎么就不记着?”

“大帅,将士们拼上性命打仗,不就是为了胜利后好好享受一番?要是对他们太严厉,他们会说……”

“会说什么?”

“会说……推完磨,杀驴吃。”

“放屁!”朱元璋勃然大怒,“让他们随便奸污妇女,杀死人家的丈夫,不闻不问,就是推完了磨,给他们香料吃?”

“大帅,那女人的丈夫,没有被砍死。当时……”

“胡大海!你不但不从严治军,反而给犯法的部下辩护!有你这样的带兵大将吗?”朱元璋声如惊雷,“本来,这次攻太平,是你率先突破的,本帅正想奖赏你。你却支持部下犯法。看来,你连副先锋也不想当了。”

“大帅,末将不敢。”

“马上去把那个大胆抗令的家伙,枭首示众。你要亲手把他杀死,砍下头来,挂到高杆上。怎么?你不愿意?好吧,那就让我来亲手砍死他!”“不敢,不敢。”胡大海尽管一百个不情愿,可哪里还敢违抗,只得遵令照办。

过了不多一会儿,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高高挂到了衙门前的高杆上。将士们见了,个个凜然惊惧,谁还敢以身试法,拿着项上人头开玩笑?扰民的事情,从此几乎绝迹。太平城的百姓,从来没有看到过不杀不抢的军队,齐声称道,朱元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

前来欢迎朱元璋的儒士李习、陶安,更是为朱元球的严厉治军称赞不已。陶安动情地说道:

“方今天下扰攘,四海鼎沸,群雄并起,攻城夺邑,你来我往,互有消长。无奈,贪图子女玉帛者多,救民于水火者少。大帅率众渡江,秋毫无犯。奖功罚罪,人心悦服。如此顺天应运,大兴吊民伐罪之师,平天下,驱鞑虏,乃在意料之中也。”

朱元璋听到这番奉承,心下十分喜悦,立刻向他询问具体进军方略。陶安恭敬地进言道:

“依鄙人之见,下一步,大帅应先下金陵,占据天险,然后向四方发展。”

朱元璋又向须发皤然的李习问道:“李先生,你的高见呢?”

“鄙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两人的主张,竟然与冯国用等懦士的见解一样。这些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读书人,虽然不能持刀上阵,斩杀一个敌人。但他们的满腹韬略,却不是那些勇敢嗜杀的武夫所能比拟的。朱元璋深深为读书人的深邃和博学而折服。从此之后,更加注意招募儒士入伍,十分谦虚地向他们学习。

早在渡江之前,朱元璋就十分注意延揽读书人。除了李善长、冯国用,还有郭景祥、李梦庚、杨元杲等相继归附,而且都得到朱元璋的重用。这些人,或者为他出谋划策,或者帮助他处理文案,或者出面调解将士之间的矛盾,不仅使朱元璋从中学得了许多知识,增长了才干,而且节省了精力,减少了烦恼。

在缓和与各地士大夫的矛盾,消解他们的敌意方面,这些读书人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一个名儒,往往是地方上的一个核心,一面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旗帜。他们一个人支持和归附,就能带动一方人心的向背。对于一个想“拨乱救民安天下”的枭雄来说,他们的作用简直就是成败的关键。朱元璋虽然没有透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的直觉却是坚定不移的:读书人的一支笔,赛过猛将的一百杆枪……

朱元璋之所以每到一地,便得到那么多的儒士亲信向往,还有一个他自己也不理解的原因。那就是,统治者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强悍愚昧的元人统治全国之后,鄙薄知识,鄙薄文化人,拒不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他们定国语为蒙古语,帝王、大臣不通汉语,不识汉字,识字的儒生却普遍受到歧视。他们宁肯使用粗通文字的半文盲为吏,也不利用满腹经纶的儒士。元朝统治者将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民,八娼,九儒,十丐。有人感叹道:“嗟乎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儒也。”读书人仅仅是比乞丐略胜—筹,是连娼妓也不如的贱民!读书人如此没有地位,儒士们怎能不与元朝统治者离心离德。历史上没有一个朝代像元朝末年这样,有那么多的儒士主动降“贼”。朱元璋可谓生逢其时,尽量收罗了这股不可多得的反元势力为自己所用,对于此后的接连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陶安等的进言,使朱元璋十分高兴,当即决定,将太平路改为太平府,委任年已八旬的李习担任太平府知府。四十六岁的陶安,则留在身边作了幕宾。

朱元璋按照元朝兵制,设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元帅。在此之前,将士们称他“元帅”,而不加“副”字,不过是讨好奉承。现在,他自己把自己扶了正,从此名正言顺了。朱元璋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汪广洋为帅府令史,冯国用、陶安为参谋府事。此外,还任命梁贞、潘庭坚为府学教授。立足未稳,前途仍然渺茫,朱元璋就想到教育,在历史上的草莽英雄中,可谓绝无仅有!

如果说,江北的三年多征战,是朱元琢事业的序幕。太平城的占领,则是他的开篇。朱元璋决心把他一手导演的这部正剧,更快更好地推演下去。他命令大军休息三天,然后进行整顿训练。一个月后,攻打集庆。不料,刚刚过去了十天,元朝大军水陆并至,疯狂反扑过来。妄想趁朱元璋立足未稳,一举夺回丢失的采石矶和太平府。朱元璋的部署被打乱了。

兵来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元军,号称马步军十万,水军两万。马步军由右丞阿鲁灰、枢密副使绊住马率领。水军由自集庆返回的蛮子海牙率领,这个败军之将,发誓要报两次失败之仇。此外,民军元帅陈野先,也率领劲旅三万余前来相助。元军将采石和太平围得像铁桶一般,蛮子海牙的水师,则从江上进行严密的封锁,太平府与和州的联系被切断了。

元军的攻势非常激烈,一派必欲歼敌制胜的架势。每天,从凌晨到午夜,轮番攻击,毫不停歇。强劲的攻势持续了十多天,仍然没有衰竭的迹象。有好几次,元军在强弩的掩护下,越过护城河开始爬城,形势十分危急。朱元璋亲临城上指挥,方才化险为夷。

这次守城之战,比之半年前的和州保卫战艰苦得多,元军也强悍得多。朱元璋一开始不理解这是为什么。仔细一想,豁然开朗。既然自己想以太平府作为立足点,打下集庆,进而占据江南。元军何尝不是视江南为生死攸关的战略重地,而想保住江南,首先要保住集庆。太平府是集庆的西面屏障,岂能容“红寇”在这里驻足。

朱元璋一时想不出巧妙的退敌之策,晚饭吃得无滋无味。小妾孙绮云伺候他上了床,仍然了无心绪,跟前几天相比,简直是换了一个人。那时,锦绣帐一放下,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将美人搂进怀里。今天却躺在那里不看不动,眼望屋笆,心事忡忡。

“大帅今日为何不高兴?莫非是讨厌妾身啦?”孙绮云小心翼翼地询问。

“哪里的话。你刚来半个月,亲还没亲够,咋会讨厌呢?”

“那……你为啥不开心呢?”

“咳!打仗的事让人闹心呗。”

“你这常胜将军,打仗的事能难倒你,你跟俺说说,碰到了啥难事,好吗?”

“嘿,女流之辈,哪儿慷打仗呀。”

“那可不一定!”

孙绮云是朱元璋来到太平后的第三天,汤和送给他的“稀罕物”——一个肌肤如雪、机灵无比的美人。

太平到手,在江南有了立足之地,朱元璋兴奋异常。很想与女人在一起发泄一通心里的欢快。可是,在他的命令下,将士们都把眷属留在了江北的和州。他这三军司令也成了罗帏帐中的孤家寡人。火红的夕阳离大江越近,朱元璋心里越烦躁。无奈之下,只好一个人喝起了闷酒。

正在这时,“吱呦”一声,汤和推门走了进来。这位童年时代一起放牛的伙伴,朱元璋从军的牵线人,进门并不作声,只是远远地坐到一边,望着朱元璋神秘地微笑。

“汤和,你来得正好,快过来陪我喝两杯。”

“咱已经喝得够份啦。再喝就他娘的放倒了。”

“咦,你他娘的笑什么?”没有外人在跟前,朱元璋仍然跟童年的伙伴不拘形迹地说笑,“告诉我,又碰到了什么舒心事?”

“你猜猜。”

“莫非,发了意外之财?”

“嘿,我可不想让自己的头颅,也往高杆上挂。”

“哼,你的毛病我知道,肯定是又弄到了俊女人。”朱元璋突然虎起脸,“喂,要是个有夫之妇,我可不饶你?”

“咱可不敢。在和州,咱刚刚弄到个消魂的小媳妇,让你逼着放了。干嘛再去找那空欢喜?再说,姓汤的也没有那么馋呀?”

“你小子别嘴硬!不是弄到了嫩妞儿,你会这么乐?哼!刚刚离开老婆三天不到黑,就馋出猴子疮——真有出息!”

“嘻嘻。大哥,莫非你成了不吃腥的猫?”

“咱可是,响当当不爱女色的男子汉!”

“得了吧,我的大哥。那,你干嘛一次就娶两个小老婆呀?”

“喂,那妞儿,长得怎么样?”朱元璋急忙把话岔开。

“你猜猜。”汤和狡黠地眨着眼,“要是猜着了,分一半给你享用。”“瞎扯淡!人怎么能分一半?再说,朋友妻不可欺——姓朱的不干那种缺德事!”

“嘿嘿,只怕是一见了面,就忘记是谁家的老婆咯。”汤和引而不发,“那妞儿长得别提多好看了。”

“她就是个天仙,咱也不能抢你的呀。”

“嘿,用得着抢!咱说话算数——分一半给你享用。”

“滚蛋!跟你合钻一个窟窿,那不成了牲口!”

“大哥,你是不是怕部下说,你也强抢……”

“这么说,真是抢来的?”朱元璋打断了老友的话,勃然变色,“汤和,你想以身试法吗?”

“哎呦呦!末将可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放心吧,是我花二百两银子聘来的。”

“那还差不多。不过,你喜欢的女人,咱可不要。”

“大帅,”汤和正色答道,“那妞儿是个双胞胎,今年十七岁,大的叫孙绮云,小的叫孙绮雪。是部下看着姐妹俩长得俊,替咱做媒聘来的。”“原来是个双胞胎呀。”’朱元璋极力掩饰住高兴,长下巴向上一仰问道,“两个妞长的一样俊吗?”

“傻蛋!双胞胎会不一样俊?”

“你小子可真有艳福气——口就吞下两只鲜桃!”

“大哥,当初起事的时候,咱们就宣过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咱能一个人独吞吗?”

“你是说……”

“俺把那一半送来孝敬大哥。”

“不……我不能要。”

“为什么?”

“和州那三位,已经够我招架的了。再说刚刚过江,还得留着精神打集庆呢。”

“可也是。既然大哥你不肯要,可不是兄弟我想独吞,不来孝顺大哥。”汤和心里骂他假惺惺,表面上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人既然已经聘来了,又不能退回去。咱只得两个都留下,轮番享用咯。不过,以后大哥见了,可不准后悔呀!”说罢,汤和抱拳施礼,转身往外走。

“回来!”汤和刚走了几步,又被喊了回来,那妞儿,这工夫在哪?”“在外面等了足有半个时辰啦。”

“那就叫她进来吧。”朱元璋装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喂,等等。汤和,你给我送来的是哪个?”

“小弟敢把老二送给大哥吗?自然是大姐咯。”

“汤和,你可不准骗我,两个妞儿,真的长的一模一样?”

“元帅要是不放心,我马上把老二送过来,换回老大去。不过,要是吃后悔药,可就怨不着咱姓汤的咯。”

“嘿。我不是这个意思。”朱元璋尴尬地掩饰。

一会儿,汤和领着一位花枝招展的姑娘,来到内室。朱元璋定睛一看,鹅蛋脸,高鼻梁,两道细细的柳叶眉,斜插鬓底,一双杏子眼光芒四射。朱元璋一时怔在了那里。眼前这位腰肢婀娜、面如鹅蛋的姑娘,比之和州的三位妻妾,不仅美艳耀目,而且,有一种让人看不够的魅力和不忍触动的珍惜。愣了好一阵子,朱元璋才回头向汤和谢道:

同类推荐
  •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愤怒的公牛也会笑:罗伯特·德尼罗传

    罗伯特·德尼罗(1943-)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电影演员之一,他所塑造的一系列银幕形象不仅成为世界电影史的不朽经典,也让更多的人喜爱并迷恋上了电影。秉承方法派体系的德尼罗独创了“获得授权”的表演理论,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挑战不同的角色,其间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使他当之无愧地得到同行的尊敬和钦佩。
  •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野心优雅:任志强回忆录

    本书是任志强目前唯一一本自传体回忆录,区别于以往媒体或者著作的片面解读,该书由任志强亲自执笔,几易其稿,回忆了任志强60年的成长历程。任志强的故事充满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以贩卖兔皮的小商贩起家,蒙冤入狱,最后又在大时代下创立华远地产。几度沉浮传递出自强奋斗的正能量。此外,任志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观察者,其成长又交织着历史变迁,描绘“文革”“上山下乡”以及改革开放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从家世,到参军,贩卖兔皮起家!官与商,红与黑,坎坷六十年,50万字全部写尽!起诉政府,状告银行,被穷人扔鞋,被国家暗查,此书大曝内幕细节。退休后,任志强更是敢说,堪称厚重而真实的一部跌宕历史回忆录。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Ⅴ)

    本书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亡友鲁迅印象记

    本书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
  • 生命的写照

    生命的写照

    蓦然回首,人生将近五十个春秋,三十载的笔耕生涯,无不在空前的历史背景下饱经了“从小失去母爱”“铁窗生涯”“自学之路”“历尽贫寒”这四大不幸的人生磨难中度过。因此,我要说,是三所“特殊大学”造就了我的人格力量,是“九死一生”的人生经历让自己把握了生命的真谛!或者换个说法:“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所以说,也是“十大梦幻”演绎了我超越混沌的自由飞翔,更是“七大爱好”陶冶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灵和高尚情操!一个充满了不幸和坎坷的时代,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人生观!我的《牧羊人之子》《不幸的大学》《生命的写照》人生三部曲就是在这种历尽了苦难而痴心不改的环境中完成的。
热门推荐
  • 彼岸花开彼岸

    彼岸花开彼岸

    她叫曼珠,蛮族族长独女,族中受人尊敬的德雅。她平生酷爱红装,那血一般鲜红的色彩,好似她的个性:骄傲,张扬。那日清晨,她站在忘川河畔,遇见那个令她永世难忘的男子。她曾后悔过:若是那日没去忘川河畔,没有救下他,是不是不会这样,族人们将在她的守护下,和平安宁地过着日子;而她。仍是那个骄傲张扬,爱着红装的曼珠德雅……可,一切都回不去了,不是么?呵……
  • 药谷医女:妙手毒行

    药谷医女:妙手毒行

    她是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族长千金,不爱女工刺绣,却钟爱妙手施针一朝族灭,却不想竟是至亲之人狠下毒手从此亡命天涯,一忍再忍这仇是该报还是不该报?
  • 一生不可忽视的36个细节

    一生不可忽视的36个细节

    不注重细节的人,往往会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败局。而注重细节者,则往往在扑朔迷离中见微知著,赢得先机。人生的际遇其实就是这样,一件小小的事情,一个小小的细节,或许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本书罗列的36个细节,将决定你一生的成功与否。细细品味,为你的成功之路加一个砝码。“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不注重细节的人,往往会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败局。凡事要从点滴做起,不要忽视了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从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约束和培养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达到人生理想的彼岸。
  • 宇神元年

    宇神元年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快速发展。然而这两大理论一直到21世纪初都尖锐对立,不能统一。直到一个被后世史料称为世界第一个幻化成神的人——张太圆的神奇崛起。他出生贫寒,40岁依然是个小骗子、中年农民、老牌色情狂。无奇不成书,有神世界变。他在一波又一波的历史事件中兜转、在时间与空间的几何中神出鬼没。最后他在21世纪上半叶完成了对类地球的十一个空间的统一。当他回到40岁时,所有的人和事都没有变,他的量子原始态也没有变,依然是个40岁的小人物。唯一变化的是,这个小人物的背后是类地球的实际统治者——宇宙第一神。他开启了人神社会的元年,却无人知,无人晓。。。。。。
  • 凤倾天下:皇上别太狠

    凤倾天下:皇上别太狠

    “孟氏挽倾,封其为文倾皇后,执掌凤印,管理后宫。”“文倾皇后心狠手辣,为达目地不折手段,朕痛心疾首,念其曾陪朕共患难,朕不忍杀之,即日起,夺去皇后封号,打入冷宫。”“废后孟挽倾,在冷宫期间,潜心念佛,日日为我朝祈祷,朕念其心可嘉,特令其搬出冷宫,赐封挽妃,望其一心向善,不要重复倒覆辙。”三道圣旨,一生大起大落,她孟挽倾无才也无德,只会杀人,他却给她冠上如此殊荣,也罢,她本就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可是,再冷血的棋子也会有感情。她本以为,任务完成,她就可以离开,可是他却下了第四道圣旨,那个囚禁她一生的圣旨“孟挽倾,你若敢离开,朕让天下陪葬。”
  • 一王二少三殿下

    一王二少三殿下

    圣音学院一王二少三殿下,传说中贵族界有名的六大家族,传说中六个性格迥异的绝世美男,天使面容恶魔微笑腹黑男,优雅时尚谪仙面孔优质男,伪萌邪恶可爱冒泡正太男,妖孽贵闷骚到底骚包男,清冷不羁洁癖要命冰山男,阴暗落寞心理变态阴暗男,且看一王二少三殿下书写校园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落魄狂妃

    落魄狂妃

    意外穿越,现代杀手竟成了落迫公主,臭名远扬是其次,还属于典型的有胸无脑。既然让她来了,看谁还敢随便欺负,更另她意外的是,这本尊的生母竟然跟自己的妈妈长得一模一样,只可惜昏迷不醒。救母心切,她自然会不择手段,害我娘者,一律百倍还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声说爱你

    大声说爱你

    想向中是那么美好,可是却没有了一个女孩在他身边,没有爱情,没有亲情.又让他又悲又喜,现实中的她无人理解,失落的心灵;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压抑,她说她不清楚,本来好不容易有一次空,因为工作紧张,单位规定一个星期才休息一天.走出校园她真的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里面的世界很无奈.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精彩,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