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6800000017

第17章 难求的速度

谁都知道飞机快,火车慢,自行车更慢。可是人们对各种速度的认识,并不都是这么简单明白,没有争论。

谁先落地

两件轻重不同的东西,同时从楼上自由下落,哪个先着地?你可能说重的先着地,也可能说重的轻的一起着地,究竟哪个回答对呢?

这个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轻重不同的两件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一定是重物先着地。亚里士多德的名气很大,“先哲”的话当然不会错,所以人们把重物先着地的说法当作真理,信奉了2000年。

16世纪末,比利时的工程师斯台文指出,重物先着地的说法是错误的。他说,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的物体应该同时着地。斯台文还作了实验,他拿轻重不同的两件物体,从十米高处同时自由下落,结果是同时着地。

一个不知名的人竟敢说“先哲”的话错了,竟敢说人们把这个问题认识错了2000年,哪里会有人信哩!

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

真理和谬误不容颠倒。继斯台文之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继续向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发起进攻。

与斯台文一样,伽利略也认为轻重不同的物体应该同时着地。为了回答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于1590年作了一次自由落体实验。

在意大利比萨城郊有一座倾斜的古塔,伽利略就选择这个斜塔作为实验场地,邀请了许多人来参观,进行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伽利略让一个一磅重和一个一百磅重的两个铅球,同时由塔顶自由落下,只听见“咚”的一声响,两个铅球同时着地了。这“咚”的一声,宣布了伽利略的胜利,同时也宣告了亚里士多德统治人们将近2000年的错误理论彻底破产!

比萨斜塔实验,不但使人们承认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无关;而且还告诉人们,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越往下落速度越快。

伽利略还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变化是有规律的,这就是每过一秒钟增加约9.8米。因为自由落体是由静止开始下落,所以第一秒末的速度=9.8米/秒;

第二秒末的速度=9.8+9.8=19.6米/秒。

如此等等。如果用g表示9.8,每过一秒,速度就增加一个g,过t秒,速度就变成为gt了。

伽利略第一次找到了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速度)=gts(路程)=12=gt2伽利略把实验方法与数学计算结合起来,为物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变速运动

16世纪的欧洲人,认为炮弹是沿着折线飞行的,甚至在教科书里也这样讲。

为什么他们会这样认识呢?估计这是因为在放炮的人看来,炮弹总是沿着直线飞出去的;而在挨炮弹的人看来,炮弹也总是沿着直线从天而降。把两者合在一起,炮弹就成了按折线飞行的了。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计算,告诉人们炮弹飞行的路线不是一条折线,而是一条曲线。他还给这条曲线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抛物线”。与此同时,他还指出飞行中的炮弹和自由下落的物体一样,速度也在随时变化,是“变速运动”。

伽利略大胆构思,精心实验,并且用数学计算论证结论,一连纠正了人们的两个错误认识,为普及科学知识和引起人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伽利略求速度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这个故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既重要又有趣的问题:变速运动的速度随时变化,怎样正确理解和掌握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呢?

“飞矢不动”论“瞬时”是一瞬间的意思。要正确理解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一瞬间”。平时,我们爱用“一眨巴眼”来形容很短的时间。物理学上的“一瞬间”,可要比“一眨巴眼”短得多了。对于瞬时速度,我们可以先粗略地把它理解为:在非常、非常短的一丁点时间内,物体运动的速度。

仔细想想,你可能会问,物体运动离不开时间,如果时间非常、非常短,物体还能运动吗?

在很长的时期里,人们对瞬时速度是否存在,一直议论纷纷,争论不休。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有个著名人物叫芝诺,他不但反对有瞬时速度,而且认为运动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芝诺能言善辩,有人写诗形容他:“大哉芝诺,鼓舌如簧;无论你说什么,他总认为荒唐。

”芝诺编造了许多诡辩问题,其中一个叫做“飞矢不动”。所谓诡辩,就是用貌似正确的方法,来论证错误的结论。“飞矢不动”的意思是说,飞行着的箭根本没动地方。

芝诺是这样来论证他的诡辩的:如图,箭要由A点飞到B点,它首先要经过A、B的中点C。箭要由A飞到C,又先要飞到A、C的中点D,而A、D两点之间还有中点E。依此类推,不管两点距离多近,它们之间总还会有中点的。因为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距离A点最近的中点,所以箭也就动不了。

“飞矢不动”的结论如此荒谬。但是,要从芝诺的论证中找出它的错误,却是十分困难的。

可见当时人们对运动的认识还很不够。

掌握速度17世纪的欧洲,由于远洋航行的兴起,枪炮的使用,人们越来越要求精确掌握物体运动的速度。

大炮射程的远近,一方面和大炮的仰角有关,另一方面和炮弹离开炮口那一瞬间的初速度有关。在仰角固定的情况下,初速度越大,炮弹飞行得越远。为了提高大炮的射程和命中率,必须准确掌握炮弹飞行的初速度。

远洋航行需要随时确定船只在大海中的位置。稍有差错,航行的方向不对头了,就可能引起船只沉没,船员死亡。当时使用的方法是观察日、月、星辰的位置,叫“天文导航”。但是,天体在运行,航船在前进,为了使天文导航准确可靠,必须准确知道行星和航船的速度。

此外,在17世纪发展起来的机械力学、流体力学等科学技术,也需要精确掌握运动的速度。

流木测速法

公元3世纪,我国三国时期的吴国,经常派船到东海和南海一带去。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怎样知道航行的速度呢?他们的办法是:在船头把一块木板投入海中,然后从船头快速跑到船尾,记录下木板从船头到船尾的时间。船身的长度是知道的,比如船身长40米,除以木板从船头到达船尾的时间,比如10秒,就可以知道船速是4米/秒。

这样测量出来的速度对不对呢?如果海面风平浪静,船只又保持方向不变,速度不变,测量出来的速度是正确的。这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很好求,只要用距离s除以时间t,就得到物体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v=st。

可是,风儿哪能不吹,海水哪能不动,船只在大海中航行,速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时船的瞬时速度又怎样求呢?前面求得的4米/秒又算什么速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假定船是沿直线前进,是变速直线运动。在这种情况下,4米/秒虽然不是瞬时速度,可是还很有用,它代表船在十秒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这学期,你们班的数学考过三次,你的成绩分别是84,85,92。为了对你这学期数学学习成绩有个总的了解,需要求出平均成绩:(84+85+92)/3=87(分)。

尽管你在这三次考试中,没有一次得87分,但是,87分却表示了你这学期数学学习总的情况。平均速度的意思也是这样。

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好求,我们可以先求出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然后再来想办法求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

假设船由A出发,沿直线航行到了C,我们可以用靠拢的方法,来求船在B点的瞬时速度。

第一步,以B为起点,量出BD1(s1)=90米,记录船从B到D1所用时间t1=4秒。这样,我们可以求出船在BD1一段的平均速度v1:v1=s1t1=904=22.5(米/秒)第二步,缩短BD1的距离,取BD2(s2)=43米,记录船由B到D2的时间t2=2秒。这样,船在BD2一段的平均速度是v2:v2=s2t2=433=21.5(米/秒)BD2的距离比BD1小,平均速度v2,应该比平均速度v1更接近船在B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想像,随着距离s的不断缩短,求出来的平均速度v,应该越来越接近B点的瞬时速度。

我们把距离缩短的过程和计算结果列成一个表:距离(米)时间(秒)平均速度v(米/秒)90422.543221.5331.5721200.9620.8120.5820.67.840.3920.1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距离的不断缩短,船的平均速度越来越接近20米/秒。这样,我们自然会推想20米/秒,就应该是船过B点的瞬时速度。

你看,用平均速度去逼近瞬时速度,多么像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去逼近圆面积啊!

我国古代数学家用割圆的方法,只能求出圆面积的近似值。上面,我们用缩短距离的方法,也只能求出瞬时速度的近似值。可是我们要求的并不是近似值,而是瞬时速度本身。

当然,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尽量缩短测量距离,使求出来的平均速度,尽量接近瞬时速度。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只要距离s不等于零,用st算出来的平均速度,总要和瞬时速度相差那么一点。干脆让s=0吧,s=0了,t也必然等于零,这时st就变成为00了。这可不成啊,老师再三强调零不能作分母。

你看,瞬时速度就在眼前,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可就是眼巴巴地摸不着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开普勒和卡瓦利里勇于革新,创造出了求面积的新方法;牛顿在求瞬时速度上,也作了大胆的尝试。

牛顿割尾巴

牛顿认真分析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提出了计算瞬时速度的新方法。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牛顿的新方法:假设有一只船从0点出发,作变速直线运动,一秒钟走了一米,二秒钟走了四米,三秒钟走了九米,……分析一下上面几个数,船走过的距离,正好等于时间的平方。就是1秒钟走了12米,2秒钟走了22米,3秒钟走了32米,……t秒钟走了t2米。s=t2,反映了这只船的运动规律。

现在,假设我们要求第二秒末的瞬时速度。

船在第二秒末走到了B点,B点距离O点4米。根据前面求瞬时速度的办法,求第二秒末的瞬时速度,需要先求出平均速度。我们不妨让船由B点再向前走一小段时间。

因为我们给出的时间很小很小,小得与众不同了,我们在t的前面加上一个希腊字母△(读delta),写成△t,好和一般的时间有所区别。

在时间△t内,船又向前走了多少米呢?这可以算出来,船2秒钟走了22米,(2+△t)秒走了(2+△t)2米。它们的差(2+△t)2-22,就是△t秒内船走过的距离。这个距离也很小,我们用类似的记号△s来表示,得到△s=(2+△t)2-22=〔22+2×2×△t+(△t)2〕-22=4△t+(△t)2这样,在△t秒内的平均速度v应该是:v=△s△t=4△t+(△t)2△t=4+△t(米/秒)

牛顿心里很清楚,只要△t不等于零,平均速度v总要带着一个小尾巴——△t。拖个小尾巴的蝌蚪,如果不去掉尾巴,就变不成青蛙;带小尾巴的平均速度,如果不去掉小尾巴△t,也永远变不成瞬时速度。

牛顿采取果断措施,大胆令最后结果中的△t=0,割掉了平均速度的尾巴。他认为割掉了尾巴的平均速度,就应该是瞬时速度。

用牛顿的方法,我们要求船在第二秒末的瞬时速度,只要令4+△t中的△t=0,割掉尾巴,就得到了第二秒末的瞬时速度4米/秒。

牛顿用这种割尾巴的办法,求出了很多变速运动的瞬时速度,经过实践的检验,结果都是对的。瞬时速度这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终于被牛顿智慧的手给捉住了!

牛顿割尾巴的新方法,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主教的诬蔑

科学反对迷信,冲击神权,是教会的死对头。牛顿求瞬时速度的新方法,遭到了教会的敌视和反对。

1734年,英国出版了大主教贝克莱写的一本书,正题叫《分析学者》,副题叫《致不信神的数学家》,恶毒攻击牛顿发明的新方法。

贝克莱说,牛顿在求瞬时速度的过程中,首先用△t除等式两边。因为数学上规定零不能作除数,所以作为除数的△t不能等于零;可是牛顿最后又采取割尾巴的方法,令△t等于零。

这样,△t一会儿是零,一会儿又不是零,这不是自相矛盾吗?△t既然代表时间,它应该是一个数量。这个忽儿是零,忽儿又不是零,虚无缥缈、飘泊不定的数量△t,不正是我们教会里所说的鬼魂吗!不过它不是消失了肉体的人的鬼魂,而是消失了数量的量的鬼魂。

贝克莱对牛顿的攻击,完全是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他说的什么“量的鬼魂”,纯粹是胡言乱语。但是,贝克莱却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t到底是不是零?

前面讲到,开普勒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他说不清楚每个小扇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小;卡瓦利里把面积看成是无穷多条线段的和,他也从未解释过,为什么没有宽度的线段能组成面积。现在,牛顿求瞬时速度,他也说不清楚△t到底是不是零。

这些说不清楚的问题,后来终于说清楚了,这就是极限思想的建立。

同类推荐
  • 天机

    天机

    从人类诞生起,我们就处于无穷无尽的谜题之中。抛弃一般的科学和历史常识,想不到竟然会找到如此可怕的蛛丝马迹。本书通过八大章节分别介绍了最新的考古发现、西方宗教演化史、近现代科学发展史、濒死研究、20世纪物理学和纯粹数学成就、古典哲学、以及中国、古印度和古埃及宗教玄学等内容。
  • 神秘海洋与生物(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神秘海洋与生物(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不可思议的惊世预言

    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预言故事,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曾经发生在某些大人物身上,并离奇应验的神秘预言。这些神秘的预言有的左右了大人物的命运,有的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的预言甚至跨越数千年,令人闻风丧胆。
  • 透视人体记录

    透视人体记录

    本丛书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好奇心理和探索心理,全面收录了自然世界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探索发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青少年读者热爱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 能源开发新探

    能源开发新探

    本书从独特的视角切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新能源的基本知识,演绎了能源的发展史,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能源的知识。书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发展状况,并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状况、利用原理与技术做了介绍。
热门推荐
  •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九轮醉月

    九轮醉月

    九轮之日;聚集天地之精华、享万物之淳、炼天地之精髓、万物重生...即将开启苍穹战鸣…
  • 仙贼飞扬

    仙贼飞扬

    俯瞰青山顺风翔,无尽冰海觅梅香。少年当有行空梦,横臂擎天任飞扬。一个很坏但有原则的少年,他与他越来越多的兄弟们。虽然他们是帮派里的歹徒。一起嚣张改变世界的故事。
  •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别把心理不当回事

    本书尝试从心理的角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提供了操作简便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帮助人们在了解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
  • 莫不孤单

    莫不孤单

    一个花季的温馨故事,治愈系,也许有些枯燥却不烦躁一个天然宅女一个温柔骑士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
  • 豪门贵公子

    豪门贵公子

    作为职员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照料贵公子,但偏偏这种“好事”就让她碰上了,作为全公司最年轻的职员,也作为监护人,她竟然要去上学!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
  • 极限之光

    极限之光

    原名打算是极限世界----极限之光,由于不允许用符号,前面半截去掉了。所谓极限世界指的是,在这个宇宙中,世界被分为五个层面,犹如平行世界般,但又不是平行世界的一个奇妙的存在。比如,几个纸张放在一起,中间难免是有空隙,然而这个空隙就是魔的世界。空隙自然狭小,魔也就此贪婪起来,贪婪的欲望腐蚀心灵,当然每个层面的人都有神一般的一些人存在,事物夺人性心神也会堕落。在一个层面--金之曙,中,光明以快到极限,最强层面--光之曙的守护盟主派出雷克斯禁卫军团开始了调查。那么,导致一切的人又是谁?
  • 极道斗天

    极道斗天

    一山不容二虎,修仙文明岂能和魔法文明和睦共处!太古封神一战,天地崩裂,宇宙坍塌,诸神踏入黄昏,众仙亦归去。至此之后,天地乱,万族割据,连年征战,硝烟四起。仙魔大陆,这片古老的土地,看似平和安定,实则暗流涌动,风起云涌。一个被世人所遗忘的少年,缓缓走进这片光怪陆离的世界……
  •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中国经营大师智慧全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经营大师,必须放远眼光,必须把握大局,商海竞争是非常惨烈的,只有那些把握大局的人才能驾驭市场。本书中有他们的人生经历,有他们的创业过程,有他们的经营理念,有他们成功后的谈定和失败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