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39400000036

第36章 【第四批黄金入台】抢运最后一批黄金(3)

可是一个月后,蒋介石在一次国民党高级干部培训班上却讲话说:“这几日来,由于汤恩伯同志病逝日本,使我更加感觉革命哲学的重要。本来汤恩伯在我们同志中,是一位极忠诚、极勇敢的同志,今日我对他只有想念、感慨,而无追论置评的意思。我之所以要对大家说我的感想,亦只是要提醒大家,对生死成败这一关,总要看得透,也要看得破才行。汤同志之死距离他指挥上海保卫战的时候,只有五年光景。这五年时间,还不到2000天,照我个人看法,假使汤同志当时能够在他指挥上海保卫战最后一个决战阶段,牺牲殉国的话,那对他个人将是如何地悲壮,对革命历史将是如何地光耀!我想他弥留的时候,回忆前尘,内心之感慨、懊悔和抱恨终天的心情,一定是非常难过,所以是值得我们检讨痛惜和警惕的。”蒋介石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对汤恩伯之死发表自己的感想,“告诫”其他后来者,还不如说是他对汤恩伯当年上海之事仍然耿耿于怀。

汤恩伯的老朋友、台湾军界旧人黄杰在给汤的挽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最怜墓草青还在,风雨年年怆客魂。”这两句诗,堪称对汤恩伯最后结局的叹息。

蒋经国在其所著《我的父亲》一书中,提到了上海失守前的一件事情。库存黄金运到台湾后,蒋介石突然又想起,抗战结束后从一些汉奸手里没收来的一箱珠宝存放在中央信托局(按:此即1949年2月8日刘攻芸告知周宏涛“敌伪珠宝约1100条”,详见第四章第一节),于是命令蒋经国再回到上海,劝信托局把这一箱珠宝也运到台湾。因为蒋经国曾经担任过管制上海经济的工作,知道这箱珠宝存放的地点。当蒋经国到达上海以后,李宗仁已经知道了这回事,立即下令不准移动这箱珠宝,还将管理保险箱的人支到香港(按:此中亦有地下党说服),让蒋经国无法取出。

蒋经国回忆:“我因向父亲建议:‘据所知道的情形,这一箱珠宝已经用了不少,剩余的东西,仅值二三十万两黄金,我们何必为此区区之物,同人家伤和气。’父亲却指责我说:‘到了台湾,当军队粮饷发不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块美金也是好的!’我听了无言可答,只好依从父亲的意思去进行;但结果还是没有法子把这批珠宝搬出来……”

这一千多条珠宝没能拿到台湾,成为蒋经国一生的憾事;因怕跟李代总统闹翻,“任务”失败了。而汤恩伯似乎就没有那样的顾虑,十天之后,共产党就进了上海,汤如果在撤退时“想起”把剩下的这些金银珠宝全拿走,对蒋氏父子及国民政府来说,应该是有功的,可稍减其过。同时,这也表明,在蒋桂黄金之争中,李宗仁也胜了一局。

此外,有一些资料(如台北王绍斋等著《俞鸿钧传》)及网上所传资讯,说俞鸿钧仍是第四批黄金运台的重要主持人。关于此说,吴兴镛教授予以否认。他认为,俞鸿钧已于1949年2月5日离开上海经广州回香港老家(见第四章第一节2月3日他给蒋经国的密电),即使其于5月16日来围城上海,应是多此一举,因在27日上海弃守前汤恩伯尚有足够的时间把国库金银全搬空。而且,运金是大事,而在蒋氏父子及吴嵩庆16日和17日的日记中,均未提到俞鸿钧到上海之事。以常理而言,俞如是忠心耿耿赶到“围城”上海,帮忙把央行最后存金提出做军费,两蒋及其父日记都应该记他一笔。因此吴兴镛认为以上资料、资讯当为小说家言,不足为信。本书采吴博士之说。

【内部纷争】

作为军费管理的官方负责人,国民党财务署署长吴嵩庆在与蒋经国、周至柔、汤恩伯等,商定好运金事宜后,于5月17日飞离上海去了厦门。此番他要去做一件出力而不讨好的大事情。

5月17日吴嵩庆日记:

“晨(由上海)飞厦门,即访石司令(祖德),知尚无复电,在厦候5天,仅提34万(银圆),即西安绥署特支费,因分配福建22万,带回广州12万。”

石司令即蒋介石之亲信、厦门防卫司令石祖德。吴嵩庆此行,是“奉命”来厦门提调军费,作为军政用费。此举完全合法,但吴嵩庆在厦门却空等了五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这次是为华中白崇禧的部队来领军饷的。而在5月17日至22日的这五天内,却是“华中剿总”20余万国民党军队士兵的生死关头:18日,解放军攻进汉口;19日,白飞广州向李代总统求饷,并把“剿总”撤到长沙;21日,南昌解放,解放军南下闽粤,逐渐形成对白集团军的大包围。而整个5月,白崇禧的“华中剿匪总部”仅自广州央行借得银圆30万元,每个士兵仅3角。 据周宏涛的《蒋公与我》记载,李宗仁5月23日在广州召开中常会,白崇禧在会中报告:“联勤总部吴(嵩庆)署长,日前派员赴厦门领取银圆,却被当地警备部队(即石司令的手下)阻止而未得。”(周宏涛在书中只提联勤总部的吴署长派人去厦门,却不知是吴嵩庆本人被挡驾了。)虽然白崇禧曾是吴嵩庆的好友和“老长官”(1927年吴曾任北伐军上海龙华卫戍司令部少校秘书,司令官即为白崇禧),且对吴有知遇之恩(1928年吴嵩庆承白崇禧之助,公费入法国留学),但白同时也是令蒋总裁头疼的老对手,是桂系的核心人物。这表面上是为桂系“主政”的广州国民政府合法领取军政费用,其实背后却暗含着蒋桂之间的明争暗斗。吴嵩庆虽得蒋桂双方信任,却非二者亲信,对派系斗争、争权夺利,本来就毫无兴趣而且厌恶透顶。他做事只是凭着一个读书人的良知,而非功利。换了别人,主动讨好还来不及,又怎敢去顶撞大权在握的蒋总裁?在厦门坚持五天,替一位非嫡系的已败退湖南的“华中剿总白长官”的部队去领军饷,对他自己而言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而他当时能为华中国民党军队士兵做的,也仅仅只有这一点点了(最终领了12万银圆给广州)。此事在蒋总裁那里,引起一定的震动。而后来在8月份,他竟第二次“违旨”,再运黄金7万两到广州,那么,蒋总裁对他又持何态度呢?(详见第七章)。

当吴嵩庆在厦门苦候等薪的同时,蒋总裁正在澎湖马公岛,召见俞鸿钧与蒋经国,研究台湾币制改革问题。(5月18日日记:“……鸿钧由台北与经儿来访研究台湾币制改革之报告甚详……)此事源于一周前(11日)陈诚给蒋的报告:“以台湾言,目前已感人口激增,负担奇重,财政经济,濒于最后关头。职虽竭尽能事,仍恐穷于应付。”陈诚力请蒋总裁到台湾坐镇并解释原因,请其打消不必要的顾虑。

应各方强烈要求使用运台黄金,对此问题,蒋介石决定执行“曹圣芬三原则”(按:曹圣芬,1949年任蒋总裁办公室机要秘书)。

5月21日蒋介石日记:

“……于蔚文,辞修嘱其不可拒绝政府运金出台,但有三原则:

甲、此金必须用于剿共之军费;

乙、此金应仍为改革币制之基金,不宜过于分散;

丙、运金地点必须比台湾更为安全,切勿为匪所劫夺。”

而对于数度促其莅台坐镇表尽寸心的台湾省主席陈诚,蒋介石却颇有微词,顾虑重重。

“……四、行政院……粮食会议,陈辞修不问厉害与结果,如何贸然前往(广州)参加?如果桂系李白向其要求运出台湾存金,而彼应因不宜,甚可为其所害。白崇禧之卑劣毒谋无所不为之往事……五、督导青岛之撤退与厦门存金之移动……”

到1949年春,广州政局与军事已不为蒋介石总裁所能掌控。此段日记可说明两点:其一,李宗仁、白崇禧想要在台湾的央行存金;其二,连蒋都认为陈诚5月去广州开军事会议不安全。

“……辞修与铭三忽由穗飞来相晤甚慰,数日来所焦虑者,至此释然。”(5月22日蒋介石日记)

5月24日,已为桂系领到12万银圆军饷的吴嵩庆,飞抵马公岛,晋谒蒋介石:

“24日飞马公谒老先生,报告业务。同行陈主席(诚)及刘(峙)郭(忏)二长官。下午4时余返抵台北,飞行约一小时十分。”(5月24日吴嵩庆日记)

是日晚,蒋介石发现厦门存金存在诸多问题,开始调查:

“晚课……接(何)敬之致石祖德,欲调运存厦现金,突如其来,令人不知所解,甚叹。回馆,刘攻芸、郭忏、陈辞修等已到,仍与谈下月军费之提用及今后金融币制之改革办法。何(应钦)刘等终想厦门仅有之现金完全运出作无益之消费为快……”

由此处可见何应钦(时任行政院院长)、刘攻芸(时任财政部部长)也在动厦金的念头,这让蒋介石很生气。

5月25日,蒋介石飞高雄要塞,吴嵩庆往谒,前者事发。

“午由台飞粤,中途在厦停时,石司令送来一信,知派机来厦接余往目的地。4时到高雄,休息后往谒老先生,知对记录有问题。”(5月25日吴嵩庆日记)

同日蒋介石日记:

“昨下午甚受文武干部之骄横,其对余之态度,渐不如前,郭(忏)陈(诚)皆如此也。……冈山下机……叔铭来接,直上高雄要塞……至下午见……吴司长嵩卿(庆)研讨……下月军费收支要领,忽见经国来报,称在机上得信,上海机场已不能降落。……”

此日上海江湾机场已在解放军炮击射程内,空中交通已断。蒋介石记得吴嵩庆曾任国民党军队粮秣司司长,故以旧职司长相称,且把名字也写错了。此处误笔,足见彼时其心理状况。他到台湾只敢上高雄要塞而不去台北,是因为对陈诚有疑惧。除此,上海战况恶劣,更增其心理担负。“甚受文武干部之骄横,其对余之态度,渐不如前,郭(忏)陈(诚)皆如此也。”幕后紧控时局的蒋总裁,不知何故,竟有如此感慨,渐感落寞。

5月26日吴嵩庆日记:

“郭(忏)总司令到,午后公见,见郭与俞鸿钧先生同在,说明处理方法后辞出……”

所谈之事一定与国库军费有关。自从17日至22日在厦门替白崇禧提银圆后,蒋老先生一再召见吴嵩庆,并且还找来了郭、俞二人,似暗含对吴嵩庆私提银圆的告诫微义。

同日蒋介石日记:

“正午鸿钧与郭忏来见,嘱其赴穗(广州)办理军费与金融等事。”

军费金银日益吃紧,老蒋急谋发饷办法,此番要俞去广州办事,是与银圆券发行有关。

5月27日,上海解放,国民党军队撤离。28日,吴嵩庆于广州记下:

“二星期余之劳顿,究于事何补欤?事之缘信有之,如非此次偶然公差赴沪,则此次上海失守,眷必陷于彼矣。”

两周内,吴嵩庆为军费之事数度辗转于广州、上海、厦门、马公岛、台北、高雄要塞,几乎天天飞于天上,可谓身心疲惫至极;而且因公废私,几致家人陷落。而国府内部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更让他厌恶倦怠,明显感觉不适应。

同日蒋介石亦记下:

“……至柔与陈(诚)尚争气,悲痛之至。本周反省科目:……7.台湾广州重庆三区金融之督导……”

此番内斗又起,是为蒋之亲信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与陈诚二人交恶,有台湾省主席之争,令老蒋焦头烂额。

5月30日蒋介石日记:

“……桂系也准何(应钦)辞……”

此时“主持”国民政府的桂系也不安宁。1949年3月,李宗仁力压将行政院内阁迁往广州使其无力主政的孙科辞职,改由倾向桂系的何应钦组阁。而何应钦在李代总统与“平民”蒋中正之间无法自处,为求“明哲保身”,决计辞职(6月由阎锡山接任)。

5月31日蒋介石日记:

“……周至柔与陈诚私见甚深,忽由沪赴粤而不敢来台,因其觊觎省主席而不得,其渐走极端……令人悲观,天父果要试练。”

纵观1949年5月,大概是蒋介石一生中最背的一个月,不止把他赖以起家的上海丢了,内部也是纷争不已。唯其最重要的财权他仍牢牢掌握着,但倚重于一纯书生来管军费,其命也乎?

然而,在内斗中成熟且已臻化境的蒋公,面对国民党一致对外的“敌人”——共产党,却似“宽容”一些。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2009年12月初,在台湾新竹的清华大学发现了蒋介石的5封亲笔信。其中最后一封写于1949年5月23日,即上海解放的前4天,蒋介石在信中要中央银行,“除在沪维持金融之必要数以外,行留黄金2万两,银圆100万元”,给“共匪”。可最后,汤恩伯只留了5000两黄金和30万块银圆。不知汤恩伯是借此表示对蒋介石的“忠诚”,还是他在里面“中饱私囊”了。

信念统一、团结一致的共产党,在与敌手的军事斗争中,则势如破竹,节节胜利。5月12日,上海战役打响后,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国民党军队发起凌厉的攻击。所到之处,国军溃败如潮,正如长风吹纸舟,一扫就沉;又如暄土遇猛流,泥沙俱下。而一些市民组织起救护队,为伤员包扎伤口。在陈毅、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解放军在城市外围肃清了敌军主力;在进攻市区时则不用重武器,迅速解放了上海市区。5月27日被蒋经国吹嘘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可与“马奇诺防线”媲美的上海失守。整个战役仅用两周时间就解放了上海全境,除国民党军队从海上撤退5万人外,其余15万人全部被歼,缴获武器弹药堆积如山,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2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陈毅任上海市长。在解放上海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严格执行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不进民房,露宿街头,赢得了上海人民的赞誉。28日,在九江路(四川路、沙市一路之间)的华侨银行前,悬挂起欢迎上海解放的横幅。30日,上海的广大职工、学生等举行盛大游行,热烈庆祝上海解放。在盛大的欢迎场面上,毛泽东、朱德的巨幅肖像第一次出现在上海街头。

然而,无独有偶,几乎同时,新中国在上海也遭遇了国民党时代类似的财政问题:通货急剧膨胀,人民币迅速贬值。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时,规定一元旧人民币兑换10万金圆券,黄金每两3.91万元,银圆一枚是660元。可不到十天,银圆就上涨到一枚1800元,黄金一两涨到11万元。早已奉命停业的证券交易所,每天有数千人光顾。到6月8日竟达到8万人;街头还有数万银圆贩子从事金银买卖,每枚银圆已涨到2000多元人民币。一些人很得意地声称:“共产党打得过蒋光头,打不过袁大头。”那么“铁腕”市长陈毅,又是如何接管上海、“管制”上海经济的呢?

同类推荐
  • 壮丽河山

    壮丽河山

    这本小说大体上讲的是以汉光武帝刘秀为原型的架空历史故事,不穿越,不重生,不带逆天系统。还有本书不是传统文学,但如果你喜欢东汉开国的那段历史的话,这本书应该能让你一直读下去。就这样吧,你们接着看,我码字去了。
  • 我们不是逃兵

    我们不是逃兵

    一个想要回到祖地,想要证明自己不是逃兵,想要告诉别人自己不是南蛮的人的故事。
  • 青色大陆

    青色大陆

    穿越回前世,委身家奴却凭着一身才华博得大小姐倾身。文能吟诗作对夺得文魁,武能以一敌百纵横天下,最了不起的是把现代商业经验应用到前朝!开超市,连锁店,时尚潮流一个不少!主人公的理想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成就极品家丁。
  • 佛落

    佛落

    在西征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铁骑兵即将进入西域之时,已经死了的南宋第一通缉犯燕昭雪奇迹般地带着在大唐时候就消失的破晓和一枚金币出现在玉门关,并与纵横东西的班氏商队一同进入了西域,长孙雪眸受沧浪亭的老人之托去西域帮助打开碧落佛塔,她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他也无避免对她的追捕。不灭的主人铁征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死亡之海回来,决定与六百年来像狼一样活着的天山天狼宫的人作最后的了结,完成这一生不堪重负的使命,他带来了造就燕昭雪的杀戮的一生的和氏璧。
  • 战国纵横一贼秃

    战国纵横一贼秃

    地产商穿越日本战国,附身一向宗小沙弥德川家康遇到他,变身缩头乌龟。织田信长遇到他,气得暴跳如雷。丰臣秀吉遇到他,百般讨好笼络。上杉谦信遇到他,战神头衔易手。武田信玄遇到他,愁得抓耳挠头!与五大英杰过招,玩转日本战国。
热门推荐
  • 雪落尘

    雪落尘

    要从新修炼这件事让微雪很郁闷,但是却不得不修炼。拜了个师傅进入门派,本来也是想有个暂时之所,但是师傅师兄们的关心让她渐渐改变想法。但是一次意外几位师兄失踪,师傅受伤,让微雪伤心之下有了决定。她还是那个她,不管魔界,妖界还是仙界。她从不畏惧。打得了魔王抢的了神兽。
  •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

    量子佛学将对以下内容作出论述:一、命运真的存在吗?如何改变命运?二、人生真如梦境一样是虚幻的吗?一个人活着的生命意义究竟是什么?三、到底是心在脑中,还是脑也无非是心中一物?终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四、灵魂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是“无我”的?这与灵魂是否存在有什么关系?五、如何悟道?涅槃境界究竟在哪里?又如何证入涅槃?六、真正修入禅定到底入的是什么?真实入定境界到底是什么感觉?如何入定?入定的基本步骤和细节是什么?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六祖慧能因“见性“而悟道,那么如何见性?见性是见什么?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快速见性?本书将以前所未有的科学方式,让你直趋明心见性和顿悟佛学实相。
  • 情锁珠玉

    情锁珠玉

    清晨的阳光的确很充足,按照道理来说,今天珠玉的心情应该不错。可是如果你这般猜想的话,却是错了,因为珠玉的心情很是不好。至于为什么不好,是和一只纸蝴蝶有关。天外飞来一只纸蝴蝶,改变了谁的命运。情锁珠玉,玉心连锁,倾城相见。
  • 荒古次元

    荒古次元

    青烟袅袅离别处,烽火狼烟伴我行。若问我到何处去,不知去处只为迷。我自心中所无道,奈何本心不屈服。只为遨游天地间,踏破苍穹终成魔。
  • 神秘男神:如果爱上你

    神秘男神:如果爱上你

    米扬总是习惯眉头深锁,一脸凝重,像是在努力的隐忍压抑着什么。这些年没有人再走进过他的心里,他也已经渐渐习惯把自己封闭起来,享受着这份独有的孤独。直到赵默然的出现,彻底的扰乱了米扬平静的生活,一切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发生,让人猝不及防。她那么阳光,那么自信,总是把满满的正能量及时的送到米扬身边,虽然大多数时候,赵默然冒失,甚至有一点粗鲁,但米扬的心渐渐开始解封,重新沐浴阳光,重新获得养分。可是赵默然却迟迟不敢前行,米扬的若即若离、满腹心事,让人望而生却。究竟他有多少秘密?究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究竟他的心里藏着些什么?毕竟,想要的与能给的,总是难以契合。
  •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妖孽邪王倾世六小姐

    妖孽邪王倾世六小姐

    一枚尾戒,带着林沫来到了一个神奇的异世界+蓝菍大陆。一朝醒来竟然看见自己身边有一队男女在啪啪啪?不管了不管了,反正只要有她林沫在,她便不会让人有机会侮辱她,唾弃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反正总有一天,她林沫要让欺侮过她的人,恭敬地跪在她的脚下。阳光暖男?嫌弃!欢脱小白?不要!花心王爷?拒绝!喂!那边那个妖孽!你给我过来!林沫一把抓住某妖孽的衣领。你生是我林沫的人,死?哼哼,本小姐还没死,你敢死给本小姐看?妖孽双手捂胸,嘤嘤求放过~
  • 狩之神

    狩之神

    <无限制的穿越,代表着无限的可能,独一无二的内容,起点独此一家>我们在五亿年前的三叶虫上留下脚印;我们带领终北大陆上的土著猎杀史上第一头猛犸象;我们给人类的祖先启蒙,教会它们如何行走;我们在人类之前或之后的历史长河中随意徜徉,探究人类的起源、人类的未来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智慧生物之谜;我们走进神话中,去与天使、魔鬼、巨龙、鬼魂作战;我们也将在金字塔、玛雅丛林、亚特兰蒂斯、魔鬼百慕大中留下自己的身影。而最终,我们将为人类而战。我们——就是“狩”!(本书中将会出现的角色,包括但不限于萝莉、御姐、熟女、兄贵、怪蜀黍、伪娘、正太、美型男、男人婆、面瘫男、)ps:慢热。再ps:以《世界未解之谜》为背景进行创作再再ps:这是本别致的小说,请点击收藏后细细品味,相信总有一个情景能引起你的共鸣。
  • 《转世重生:废柴逆天》

    《转世重生:废柴逆天》

    她,本是21世纪的佣兵界第一杀手,由于种种原因而转世重生;他,是邪魅王爷,看上了她,只她不娶……看他俩如何睥睨天下~
  • 江山黛爱亦双人

    江山黛爱亦双人

    一个背负龙皇族仇恨的皇子,面对父皇的冷漠,皇兄的无情,他将何去何决?八年而归的他,背负风雨席卷而来,早已脱胎换骨,却因身世不凡而苦苦纠结,因为他的仇恨他是否又会再次失去最重要的人?他布局精密又是否会百密一疏?他选择远离皇朝,进入江湖,又会有怎样的传奇,他最终会不会重新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