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5800000007

第7章 读书与写作(4)

你说,当你一路读来,是不是有个画面,由那渔人往前划船,看到一大片桃花林,见到鲜绿的草地、缤纷的落花。渔人继续往前划,一直到桃花林没了,水也到头了,见到一座山,山脚有个小洞,里头隐隐约约透着光,就下船,从那小洞走了进去。

如果你带了摄像机,甚至能一路拍,都不必停,也不必回去剪辑,就成了。

而且因为它描写得那么自然、流利、平顺,使读的人像看电影,“一路”被吸引进去。

看了这许多,你下次写游记和参观报告,不是也能照样从容落笔、循序渐进,一路娓娓道来了吗?

你家的馒头

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相信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

文章写一半,有个字硬是记不起来,于是你想那个字的上下文。举个例子,你忘记“浩”怎么写,于是在旁边的纸上写“‘’然正气”“‘’‘’荡荡”,或是“声势‘’大”,利用过去已经习惯的词句,来想中间忘掉的那个字的样子。往往这么做,就真想起来了。

相信你也有这种经验——

人家问你某英文怎么拼,你说出来了,但是不确定,于是说:“让我写下来看看。”当你把那英文文字写出来,看看“很像”,才确认自己拼得没问题。

中文字明明是每个字都独立的,为什么忘掉一个字,写“上下文”会帮助记忆呢?英文字明明是拼音,照音拼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写出来,看“像不像”才能确定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了。

我们常说中文文字是“图画式”的,所以一个字,譬如“我”,如果你少写一笔,看来就像“找”。如果你忘记写后面那一“点”,连小学生都能马上看出来:“少了一个点”。

于是有人说,这是中文与英文不同的地方。碰上美国人,譬如“international”(国际)这个词,他一定要把五个音节都拼完,才知道对与错。

这么说好像有道理。但你试试看,刻意把international中间少写一个字母,给老美看。他可能根本没花时间拼,只瞄一眼,就说不对。妙的是,他不一定能立刻说出少了哪个字母,反正觉得不对就是了。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不像他看惯了的international。

再举个例子,你今天写英文,想要写“bigger”这个词,但你忘了是“biger”还是“bigger”,又忘了母音后面的规则。是不是不如把它写出来,左看看右看看,像不像?

像不像什么?

跟那“老美”一样,看看像不像你平常读书时见到的那个“bigger”。

由此可知,无论中英文,在我们记忆中都可以是“图像”。

那个图像可能是由好几个中文字组合起来的,像是“浩浩荡荡”。也可能是一大段,像是《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有时候我们为了在脑海里搜寻记忆,会用一整页去想,想:我记得在课本上的左边那页……靠上面……想到这儿,甚至会闭起眼睛去揣摩记忆中的影像。

加强记忆,就要利用这一点。如果你只读参考书,只会背单字和条文,恐怕反不如看整篇课文,先了解意思,贯穿整个故事之后能记得牢。

因为那使你有更多可以“揣摩”与“追索”的途径,使你心里能有更完整的画面。其后再用参考书帮助“整理”和“加强”,才有用处。这也好比正餐与补品,哪有不吃正餐,只服补药的呢?

好!现在进入更实用的——

既然我们想一个东西时,可能连带地想起上上下下的,或是利用上下文,帮助记起中间的,我们何不在记忆时故意拉大范围?

举几个例子,如果我说“阿尔”,你可能怔住,不知“阿尔”是什么。

但是当我说“阿尔及”。

你就可能跟着讲“阿尔及利亚”。

当我改说“阿尔巴”的时候。

你又很自然地跟着讲“阿尔巴尼亚”。

如果我再换一个,说“布宜”。

你可能问:“不宜怎么样?不宜做,还是不宜说?”

但是当我加长,成为“布宜诺斯”。

你自然跟上“布宜诺斯艾利斯”。

为什么你能说出整个名字?

很简单,因为你是那么记的、那么背的。

可不是嘛!有时候我们背的名字,可以多达十个字,背的证件号码可以长达十五位数以上。但是只要背习惯了,就变得很自然。甚至可以说,有些东西我们根本没背,只是听惯了,像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只要人家提到“巴布亚”,你自然会想起“新几内亚”。

好!现在到我讨论的重点了——

我问你,刚才说的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哪里?

你能立刻想到“地拉那”吗?

糟了!你可能想不起来了。

奇怪不奇怪?你可以把十个字的名字说得很溜,却想不起阿尔巴尼亚的首都是“地拉那”,也可能说不出“阿根廷的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非陈述性”的东西。你可能知道“地拉那”,也知道“阿尔巴尼亚”,只是没办法把它们拉在一块儿,甚至考试时把别国的首都“拉”到阿尔巴尼亚去了。

我在学生时代跟你一样,也背不下来。但是我用了个方法——

既然我可以一次记住“巴布亚新几内亚”七个字,我何不把各国的“国名和首都名”串成一个词,说不定还能加上些“陈述性”的想象,不是自然就会“溜”了吗?

譬如“阿尔巴尼亚”,首都是“地拉那”,我干脆把它们合成一个词——“阿尔巴尼亚地拉那”。

我只当那是一个国家的长长的名字,以后提到阿尔巴尼亚,我还会想不起“地拉那”吗?

还有,遇到长的国名,我还可以简化——

像是保加利亚的首都是“索非亚”。我干脆背“保索非亚”,再用“保证你得到的非你所要的”成为“保所非要”。

又像是罗马尼亚的首都是“布加勒斯特”。我总背不下来。现在我换个方法,背“罗布加勒斯特”,再想成“罗不加勒死他”。

至于匈牙利的首都是“布达佩斯”,尼泊尔的首都是“加德满都”,我老背不下来,干脆改成“匈不打会死”和“你家的馒头”。

没错!我的记忆力是不如人。

但我可以找到自己的方法,而且用这方法,牢记“保所非要”“罗不加勒死他”“匈不打会死”“你家的馒头”。到今天,都不忘。

读书可以像看戏

有时候怎么“死背”都记不住的东西,只要在诗句旁边勾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图画,就记住了。

最近给女儿上中文课的时候,我问她记不记得古时候有个人很会耍斧头,常到国王面前表演,但是突然间,他不再表演的故事。

她歪着头想了一下,说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人的斧头很准,绝对不会砍偏。

于是我在她课本旁边画了个耍斧头的人,简简单单地勾了一个人的侧面轮廓,又在那人的鼻子上涂了几笔。还没画完呢,我女儿就叫,说她想起来了,是有个人常带朋友一起表演,先在那朋友的鼻子上抹一点灰,再舞动斧头,从朋友面前砍过去。朋友一点没受伤,大家以为斧头舞空了,但是细细看,才发现他鼻子上的灰已经不见。后来,那人突然不再表演,国王问为什么,是不是不准了?他说他一点也没退步,只是那一起表演的朋友死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直接提示我女儿,却要画个漫画吗?因为通过“图像”是最好的记忆方法。我相信今后她再也不会忘记这个故事,漫画会留在她的脑海,更加强她的记忆。

又记得不久前,有一天我要女儿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她只想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背不下去了。

于是我两手指着窗外的树,再把手合起来。

她马上就笑说:“想起来了!是‘绿树村边合’。”

接着我指向远方,做出山的手势。

她说:“青山郭外斜。”

我又做成开门的样子。

她想起来“开轩面场圃”。

我再比出“举杯”的样子。

她接“把酒话桑麻”。

我又伸出九根手指,而且比了两次;指指眼睛,用双手做成花朵的样子。

她便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种以手势增加想象的方法,也是“图像化”。

我们可以说,世上大多数的东西都能图像化,就算“绿”或“重阳节”这些不容易图像化的东西,也可以靠前后的东西衬托出来。又好比孟浩然的诗,只用几个简单的手势提醒,我女儿就想起了全部。

我过去读书,常用这方法。有时候怎么“死背”都记不住的东西,只要在诗句旁边勾几个简简单单的小图画,就记住了。

别说你不会画,那不是画很细致的作品,只是勾个样子,产生提醒的作用啊!

你也可以不画。用演的,使自己进入读的内容。尤其文学作品,因为作家常常先有画面,再写出来,文中充满“意象”。甚至一整段,你都能像剧本般轻轻松松地演出来。

举个很古老的作品为例——《诗经》里的《硕人》篇。相信你一定看过这首形容女孩的诗,就算不记得整首,也对其中一些句子有印象。

它描写的美女叫庄姜,从今天的角度看,庄姜一定像模特儿,高高的个儿,穿着锦衣,外头还罩个袍子。

那诗是这样形容庄姜的: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翻成白话是:

手像小草芽般柔嫩,

皮肤像油脂般滑腻,

脖子像木虫般白皙,

牙齿像瓠瓜子般整齐,

宽宽像蝉似的额头,弯弯眉毛如蛾子的触须,

笑起来两个酒窝多漂亮,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左右顾盼真美丽!

如果你觉得不好背,只要这么想:

写诗的男孩,先低着头,不敢盯着女生,只敢看她的手。

然后,他的眼睛偷偷往上移动,看到手臂的皮肤。再往上,看到女生的脖子。

再往上,看到整齐的牙齿。

终于壮起胆,看女孩的额头和眉眼。

这首诗写得多精彩啊!精彩在它描写的次序,由手往上,渐渐到重点,再用生动的一颦一笑、左右顾盼,在最后面压轴。

只要你也变成那羞怯的男生,也这么想象一遍,不是就能把整段诗背下来了吗?

于是“背死书”变成“活读书”,你因此更能深入欣赏那文学作品,使书中的人物和情节变成真的,跳进你的生活。

读书要这样,才记得牢,也才能成为一种享受哇!

同类推荐
  •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书包里的老师:蚊子叮蚊子

    酿酒人、扣子老三、秃画眉和哑画眉、生日点播、宋街、365个生日和364个节日、河神牙齿、两个王子和一千头大象、慢性蚊香、千里追蚊记、一个瞎子和一只不会嗡嗡叫的蚊子、当蚊子成了珍稀动物、蚊子叮蚊子、除法、黑嘴唇、卖身前后、替身日记和速效开心露等等。
  •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N个心灵故事

    本书搜集了大量名家所写的精彩好看且包含丰富哲理的散文,从对自我的认识、梦想与信念、做事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多个方面,分别讲述了影响孩子一生成长的哲理美文。再加上作者用心良苦的人生忠告,相信一定会让阅读此书的青少年受益良多。
  • 最动人的品德故事(读好书系列)

    最动人的品德故事(读好书系列)

    本书会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品德修养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品德修养让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懂得诚信和尊重:让我们身居高位时,做到清正廉洁;让我们深陷困境时,仍然坚持不懈;让我们在为人子女时,更加懂得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孝顺父母。
  •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故事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本书故事,很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节肢动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节肢动物

    本书从各个角度对种类繁多的节肢动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这种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
热门推荐
  • 盛世娇宠

    盛世娇宠

    小丫鬟一朝翻身做主人,扑倒腹黑冰山复仇男。“公子,请您自重。”“本公子的字典里还真没这两个字。”
  • 银河天宇纪

    银河天宇纪

    银河总是不断神秘的闪烁,天宇纪年每隔几个大世纪就必须改写,丁宇是一个年轻的科研学者,在一场科研事故中得到了神秘的天宇力量传承,从此开创他不一样的人生。他带着他的至交好友共赴险境,一次又一次的克服诸多艰难,最终改写了新一纪的天宇纪年。何站到生命的最高点....
  • 中洲幻事

    中洲幻事

    不一样的玄幻故事。只为寻得写家真正意义所在,焕发有价值的心灵之光,而不是作文字的行尸走肉。
  • 魔奴

    魔奴

    一个命途多舛的学生因缘巧合到了异界沉溺在风月无边温柔乡与阴谋铁血的地狱中,他试图解开一只项圈,又牵动整个大陆。他挣扎求存,又将炎黄文明在异界发扬光大,更靠着一颗真心得到各族美娇娘的倾慕。
  • 爱你逆流成河

    爱你逆流成河

    我是他计划中的一颗棋子,他是我托付终生的迷局。一场荒唐的婚姻,让我一个好端端的姑娘陷入了无限忧伤。本以为一切都是命。然而,当有一天我推开家门的时候,我发现,我那个老公竟然出轨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宾退录

    宾退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暖春

    重生之暖春

    兜兜转转了一圈,李阮才发现,她还是站在原地,一个人,寂寞而茫然。她的爱情,一直都有三个人。她以为,最后拥有才是永恒,却直到满身疲惫才深深后悔。人生重来一场,而她的爱情呢?能不能也重来一次?这一次她只想要暖暖的爱,能让她安心沉溺。
  • 95后脱口秀

    95后脱口秀

    与其像个思想者一样思考人生,不如点进来看看有没有你的人生。
  • 机械生命

    机械生命

    “砰”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所有的誓言所有的梦想都破灭了,因为许下誓言的另一个人已经不在了,构筑梦想的另一半消失,整个梦想也随之崩塌。赵鹏看着女孩憔悴的神情,虽然已经丧失人类的身躯,但他还是感到一阵阵心痛,可岚你等着,我会堂堂正正回到你身边,永远陪着你,照顾你,不让任何人再欺负你!
  • 百家姓(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百家姓(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