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25800000002

第2章 读书如交友(1)

读书可以是为了学习,为了知识,

也可以是为了消遣,为了消磨时光。

但只要坚持读书,

今天的你,便和昨天的你不同。

书籍如朋友,相伴永不离,

行有余力时,

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如交友

书不能由别人帮你读,朋友不能由旁人为你交。

读书就像交朋友:有些书略略翻过即可,是点头之交;有些书必须精读细读,是知心至交;又有些书得再三玩味、十分迷醉,如情人爱侣。

总之,书不能由别人帮你读,朋友不能由旁人为你交,只有自己认识的朋友,一朝重逢,才能有许多惊喜,困境相遇,才能得许多助益。

读书与择友

读书、择友都不能只看表面哪!

一位出版商对我说:“所谓的畅销书,大约可以分为‘风头型’和‘稳重型’两种。前者内容不必好,但封面华丽、印刷精美、纸张讲究、言辞激烈,因为抢眼,所以常被书店放在柜台上,很容易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而畅销一时。但这种书初看十分精彩,愈读愈觉乏味,所以只能销售一阵,风头过去就很难卖了。至于后者则封面简单、排版平实、纸张普通、言辞含蓄,因为貌不惊人,常被书店置于书架,必须细细寻找才能发现。这种书初看可能平淡,但是愈读愈觉充实,而且意味无穷、耐人玩味,所以出版十年八年之后,依然有广大的读者,销数反比前者来得多。”

人不也是如此吗?有些人衣饰华丽、言辞夸大、哗众取宠,常被捧为明星,虽然看似博学,但是交往一阵,却可能发现他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些人,平日衣着朴素、举止儒雅、言语含蓄、貌不惊人,常被群众忽略。虽然看似平凡,但是深入交往之后,却可能发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读书、择友都不能只看表面哪!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学问要装在脑子里,而不是塞在书架上。

一位老教授到学生家,发现书架上每本书都干净如新,就好奇地问学生:“难道这些书你都没读过吗?为什么都这么新呢?”

学生回答:“我看书时一定非常小心地翻,唯恐弄脏,即使有必要也尽量不在书上写字,因为这样的书,别人看起来比较新,也比较好看。”

老教授笑道:“你没听过‘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吗?读书是为治学而非为藏书;买书是为给自己看,而非让别人欣赏。把书看破,却能装进脑海,远比把新书放在架子上有道理啊!”

弃书

西班牙的斗牛士有句俗话:

“你再得意,也不能把斗牛的红布抛在空中。”

每年考试结束,总可以发现许多教科书被弃置在考场四周,令我有几点感慨:

第一,教科书之于考生,好像枪之于士兵,哪有士兵打完仗就把枪扔掉的呢?

第二,那些书伴随考生多年,考生在上面圈重点、写眉批,人与书彼此总有些情感,哪有目的达到,就把老朋友甩到一边的道理呢?

第三,一个考生把书扔掉,常是由于考得太差,以后不打算再试,或自认考得很好,以后不必再考这两种原因。前者是自暴自弃,后者未免太过自信。

第四,不管考生为什么把书扔掉,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他们为考试读书,不是为做学问读书。因为做学问的人不可能把念了许多年的书扔掉,就算以后无须再读,总该留在手边一阵子,以备查考资料的不时之需。温故而知新,谁敢说念过的东西就都能记牢,谁能说旧书重温不会有新的领悟呢?何况那些书都是自己多少年摩挲惯的,要找什么章句,一翻就能翻到。面对旧书,仿佛与老友相晤,彼此不开口,便能有许多沟通。

第五,考生把书籍、讲义弃置考场四周,烦劳服务人员清扫,是没有公德心。一个人求学,应该德智并进,这种人考完“智”,就忘了“德”,就算智能佳、考得好,又有什么用?

西班牙的斗牛士有句俗话:“你再得意,也不能把斗牛的红布抛在空中。”

孙文先生更说过“竹杠与马票”的故事——苦力中了马票,得意地丢掉竹杠,才想起马票仍藏在竹杠里。

当我们想“潇洒”地把书抛弃时,真该三思啊!

过熟

一开始便认为必然,太熟了之后认为当然,久而久之便不知其所以然。

水果要熟,但是不能过熟,因为过熟则烂。

朋友要熟,但是不能过熟,因为过熟则狎。

读书要熟,但是不能过熟,因为过熟则泥。

技巧要熟,但是不能过熟,因为过熟则流。

所以,在水果店很少有人挑熟透的水果,因为那些水果买了得立刻吃,是不堪放置的。

所以,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因为蜜过了头会腻,反不如知心而不贴肤的朋友来得久长。

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因为人们对倒背如流的作品,反而少去省思。结果一开始便认为必然,太熟了之后认为当然,久而久之便不知其所以然。

感性

思想一杂乱,心情一紧张,感性就变得迟钝。

我曾经学过现代舞。第一堂课的时候,舞蹈老师叫每个人坐下,并将双手伸出,眼睛闭上,全身放松,保持宁静,然后问大家是不是觉得有风在自己的指间穿过。

起初大家都没有感觉,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心神宁静之后,果然觉得有一缕缕的风在指间穿梭。

“我感觉到了,但这屋里并没有风啊!大概是错觉吧!”有人问。

“这不是错觉,是真实,因为现在就有风,只是很微弱,小到一般人都感觉不出来罢了。”舞蹈老师说,“知道我为什么叫你们全身放松,眼睛闭上并保持宁静吗?因为当你思想一杂乱,心情一紧张,感性就变得迟钝。如果能静下心,则能见平日所不能见,听平日所不能听,感平日所不能感,而这种敏锐的感性正是艺术家最需要的。”

乐工画家

只有时刻观察、思索的艺术家,才能有最深入的表现。

宋代的名画家翟院深,据说曾在官府担任击鼓的乐工。

有一天太守请乐队在府里演奏,翟院深打鼓打到一半,突然停住,并仰面看天,使得乐曲大乱。太守十分不悦地问他原因,翟院深回报:“当我在击鼓时,突然看见一片淡淡的孤云从天际飞过,非常可爱,心想把它画下来,所以把击鼓这件事给忘了。”

在这个故事中,翟院深诚然对自己正在担任的工作不够专心,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对绘画用功之深。只有时刻观察、思索的艺术家,才能有最深入的表现。

先学聪明再学笨

表面看来,“糊涂”和“拙”都是较高的境界,问题是你千万别忘了,那糊涂是由聪明出来的,那拙朴是巧妙之后达到的。

最近我收到一个河南女孩李玮的来信,说她老师教大家在读书时留心其中的“优美词语”,而且要写下来、背下来,表示这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水平。

但是李玮不以为然,她认为“文章的灵魂并不是语言,而是所蕴的意旨,如果按老师说的写作文,等于抛弃了重要的而拣了次要的”。然后问我的看法。

在这儿我要为这位女生鼓掌,因为她说得真对。可是,我必须讲:她老师说得也没错。

请别认为我是两面讨好,先听我说两个故事——

大学美术系三年级,我终于上到了台湾山水画大师黄君璧先生的课。我那时的山水画已经参加许多展览获奖,心想一定会被老师刮目相看。

可是第一堂课,拿到老师发下来的画稿,我照样临摹,临得一模一样,交上去,却没拿甲,只拿了乙。

我很不服,顽皮的“毛病”又犯了,就回家把老师装画稿的塑料袋拆开,再把我“临摹”的那张塞进去封好。第二堂拿那张“假画稿”给老师看,并指着上面一棵树说:“黄老师!这要怎么画?您画的笔法,我不会。”

黄老师居然指着“假画稿”分析了半天,而且没认出那是我造的假东西。

我下课之后想了又想,想通了——

老师可以那么画,但他不知我是“老手”,于是用初学来对待我,就算我跟他画得一样,也只能拿“乙”。

好!再说个真实故事——

三十多岁的时候,我写了一本绘画理论的书,请一位学者写序,那学者说他没空儿,要我自己写完给他“过目”。

于是我回去写了一大篇,送去给他。

隔几天,我把文章拿回,发现第一段上有许多改动的笔迹,可是又都被涂掉了,正纳闷,那学者说了:“我起先动了好多地方,但是后来发现你写得好极了,有你自己的笔法与文气,我改得反而不妥,所以全照你的。”

这下子我又得到个结论——你常常没办法让人一眼就见出文章的功力,如同有些书法家的字,卓然成家,但是如果你只见他几个字,却会觉得很不怎么样。连李白的传世之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非出自诗仙之手,只怕拿去给一般诗社评选,反而要被列入“打油诗”,被剔出来。

同样的道理,要知道,当你参加中学生作文比赛,或考试写作文时,评分老师在心态上,是以“学生”来对待你。卷子经过弥封,他不知你是何方神圣,于是只能凭那几百个字来给你打成绩。这时候,那些会“掉书袋”、词汇丰富的,当然容易占上风。

举个我最近见到的例子——在台湾,有个女生参加“全民英检”中级的鉴定考试,作文题目是《电影》。

考完,我问她是怎么写的,她说她写“电影有喜剧片、悲剧片、恐怖片……”我就打断她的话问:“喜剧、悲剧和恐怖片,英文怎么写?”

那初中生一笑说:“喜剧是comedy,悲剧是tragedy,恐怖片是thriller。”

我一听就说:“我看你一定能过关。”

成绩出来,她果然高分通过。

你猜我为什么那样肯定。答案很简单——因为她最起码表现了“英文生字”的功力。

同样的道理,当老舍那样的大作家,写铺天盖地的白雪,固然可以用“一大块白被单”去形容,给人“直观”和“直指人心”的力量。但是换作你这个中学生写,恐怕就必用些“白皑皑”“晶莹剔透”“雨雪霏霏”“冰封雪冻”之类的来形容,才能讨好。如果你也学老舍,用“白被单”形容,除非碰上“慧眼”,否则是不可能拿高分的。

做学问很妙,当你初学书画的时候,老师会严格训练你拿笔要“指实掌虚”,而且写错了不能涂改;但是你真去看看,哪位名画家那么拿笔?又有几位书法家绝不“回笔”修正?

连打球都如此,记得我初学乒乓球的时候,教练搬出一堆术语和口诀,又常骂我手指太伸进拍子,容易碰到球。可是有一天,我看他借给我的世界大赛光碟,发现里面的高手手指伸得比我长多了,问教练:“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

教练却一笑,说:“有一天,你打得像他这么好时,当然也可以。”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郑板桥的名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还有中国画论中说的“大拙便是巧处,大巧更是拙处”。表面看来,“糊涂”和“拙”都是较高的境界,问题是你千万别忘了,那糊涂是由聪明出来的,那拙朴是巧妙之后达到的。

同样的道理,学写作也要由聪明和巧妙开始,你要尽量先充实词汇、多读书、多背古人的佳句,达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含英咀华、文采斐然,再进一步追求返璞归真、妙造自然的境界。

记住!备而不用,毕竟不等于“根本没有”啊!

考试与作弊

当一个人有作弊的想法,单单那不安和慌乱,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相信只要是上过中学的朋友,都背过《木兰诗》。我以前也背,而且常常引用其中的句子,只是做了些更改。譬如《木兰诗》里一开始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那一段,我改成:“唧唧复唧唧,苦儿当户读,不闻读书声,惟闻儿叹息。问儿何所思,问儿何所忆……昨夜见发榜,考官大点名,榜书十二卷,卷卷有儿名。”金榜题名了!多棒啊!题名之后要如何?我继续用《木兰诗》里的句子改,成为:“脱我卡其服,着我新西装;当窗抹油头,对镜搽发霜!”

如果问我高中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大概就是高考考上好学校了。如果问我学生时代认为的“美丽新世界”是什么?那绝对是“不用考试的世界”。

这里就来谈谈考试,而且先谈谈考试与作弊。

台湾的学生,早期有句顺口溜:“考试靠作弊,作弊靠运气,运气不好被抓去,总说一句要努力。”大概很少有学生从来没作过弊。说个新鲜事给各位听,我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个特殊的布告栏,上面列出各班月考的前三名和后三名。那时候月考大概怕老师放水,每次都由不认识的老师来监考。我班上有个同学,如果碰上监考老师特别松,他的名字一定上前三名。相反,如果监考老师特严,他的名字也会上榜,只是到了后三名。

我必须承认,我初三也作过弊,而且第一次作弊,就拿了一百分。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同班的好朋友,考英文之前递给我一个小纸条,说:“今天考试,你把答案照抄上去就成了,因为我在老师家补习的时候,已经先考了一次。”我半信半疑,照抄下去,果然考了一百分。问题是,我平常的实力,能及格就不错了,一下子得满分,当然被老师叫去问。还好!我诚实招了,没记过。我当时觉得那英文老师太仁慈太伟大了,衷心感谢他好久。只是后来想通,他为什么不记我过?因为他自己先有错,他自己作了弊,把月考的考卷先拿给去他家补习的学生考。他泄题了,不是作弊吗?还有给我答案的那个同学,他先考过,不也是作弊吗?算起来,三个人都作了弊。

同类推荐
  •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疑案真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一千零一夜全集(二)

    一千零一夜全集(二)

    《一千零一夜》中文又译作《天方夜谭》。相传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因为痛恨王后与人私通,就将王后杀死了。此后,国王怀着满腔仇恨,每天娶一少女,第二天早晨就将其杀掉,许多无辜女子惨遭杀害。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每夜讲故事的办法,不断引起国王的兴趣,她的故事讲了一千零一夜,不仅自己免遭杀戮,而且把国王也感化了。
  •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青少年应知的100个历史故事

    《青少年应知的100历史知识》既全面的展示了真实历史、内容丰富,又有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特点,是一份高品位的历史文化快餐。
  • 生命故事总动员

    生命故事总动员

    本书主要介绍生命学科的相关知识,从“生命学家故事”、“生命重大发现”、“生命未来动态”三个篇章入手,使读者更容易、更有效地了解生命学科领域内的知识。
  •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佳辞妙对(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五千年,内容博大而精深。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动力。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溺宠侯门贵妻

    重生之溺宠侯门贵妻

    她是皇上亲封一品郡主,镇南王府嫡亲小姐。一朝惊变,家族落魄,她与腹中的孩儿被残害!涅槃重生,这一世,她势要护住母亲与胞弟,那些害她之人一个也不放过。一家人和美一生,却不想,那个邪魅温暖的身影,不知何时渗入她的内心!王妃,这叫攻心计!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改变80后女生的30堂人生课

    本书剖析了80后女生面临的众多问题,为80后女生安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30堂课,包括“告别天真,成为一名知性熟女”;“留住美丽,让时光驻留在25岁”;“女人可以不美丽,但不能不智慧”;“80后女生的好人缘”;“80后女生做人做事,恰到好处”等。
  • 乔美人短篇小说合集

    乔美人短篇小说合集

    本文汇聚我写的短篇小说,分别为《王子长不大》《哎呀呀我愿意》《主编,我要抱大腿》《萝卜白菜配配配》《男神,腹肌给我摸一下》等青春系列搞笑短篇小说。不喜勿喷。
  • 后水浒传

    后水浒传

    小说叙述水浒英雄燕青重游梁山时,遇罗真人告知昔日水浒豪杰均已转生入世。各路豪杰齐至洞庭湖君山聚义,此后,杨幺率义军四处征战,诛杀恶官,声势日盛。小说给人以鲜明的启示:只要封建专制制度不除,民众的反抗即不止。
  • 教练为王

    教练为王

    “我叫魏,或者你们可以叫我伟大的教练。”菜鸟主教练魏达的幽默没有人懂,但是没关系,因为他确实是在证明自己是一名传奇的主教练。“在这支球队没有所谓的核心,在这里我才是最重要的人!”魏达霸气十足,主教练的权威不容挑战,这是所有的人都需要认识到的。“你是歌手,所以在舞台上没有必要跳舞什么的,那样本末倒置。看看我的工作,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是成功的主教练,这样就足够了。”魏达有些酸溜溜的,但是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在他的球队,站在场边的他才是最抢镜的。
  • 美人怨

    美人怨

    她看着他一步步登上帝位,看他弑父,深知他不易圣阳初年朝中丞相乔方之女乔美人年16遵圣阳皇懿旨特册为皇后封号未央钦此-她和他自幼相识,他深知她父乔方有谋反之心,还是册她为皇后,只为了那句承诺。“美人.他日,我若称帝,你便为后。”他赐她封号“未央”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他告诉她:“美人.朕不是唐玄宗,也不会让你成了断送马槐坡的杨玉环.”奈何她家道中落.其父乔方公然谋反.却不知一切都在叶殊归的掌控中.他纵然再不舍.也迫于朝中大臣的压迫,赐她毒酒,找人把她葬了.奈何-她命不该绝
  • 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

    本书从立身处世的角度出发,对墨菲法则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包括原理、意义及解决的办法,作者将跟随它所揭示的道理进入到事实真相的内部,并反过来为读者服务,争取降低坏消息到来的概率。
  • 无限之末日轮回

    无限之末日轮回

    我们是被命运抛弃之人,在无常的命运指引之下,共同和无情的命运抗争!游走在一个个濒临毁灭的世界,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末日,灭世天灾,生化危机,外星入侵,神话大战,在这无限的末日轮回之中,是亡身其中,化成枯去的白骨,还是彻底超脱这无尽的轮回,站到那无人涉足的天之巅?张阳:“我虽然对‘封神’什么的毫无兴趣,不过我也不想成为诸神手中的蝼蚁,所以,不管是什么妖魔鬼怪,通通放马过来,开始吧……末日的轮回!!!”PS:本文为无限流+末日流,新人新书,还望各位读者看官多多支持,在下的目标,是写出最热血的无限文,以上……
  • 幻羽大荒

    幻羽大荒

    自从有天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有江湖。江湖中曲折磨难、爱恨情仇便是你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