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2400000012

第12章 谢宣城之死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这是唐人李白的诗,诗中提到的谢玄晖,即谢,又称谢宣城,因为他在那里当过一阵子相当于行署专员的太守而得名。旧中国有这种或以其家乡,或以其为地方官而名之的惯称。

在中国文学史上,谢又称小谢,以区别于谢灵运的大谢。二谢俱为南北朝时山水诗人,大谢(385~433)在宋,小谢(464~499)在齐,俱为一代诗宗。很可惜,这两位,前者被宋文帝“弃市”于广州,后者被东昏侯“枭首”于建康,皆未获善终,中国诗人之不得好结果,在文学史上,他俩几乎可以拔得头筹。

有什么法子呢?或许只好归咎于命也运也的不幸了。

其实,我一直觉得,上帝,如果有的话,一定是他老人家有这种恶作剧的偏好。当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总是要安排一百个嫉妒有才华的小人在其周围。他这样做,显然不是怕诗人或者作家,孤单寂寞,为其做伴,而要他们来挤兑,来修理,来收拾,来让诗人或作家一辈子不得安生的。

因此,文人的一切不幸,根源可能就在于这一与一百的比例上。

这非正常死亡的一对叔侄,均出身于南北朝顶尖贵族家庭之中。谢氏原为中朝衣冠,祖籍河南陈郡阳夏,南渡后,经晋、宋、齐、梁数朝的繁衍生息,以深厚的中原底蕴,悠久的华族背景,在秀山丽水的钟灵毓秀下,在景色风光的陶冶熏染中,成为才士迭出,秀俊相接,文章华韵,名士风流的大家族。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南北朝两大豪门终结的一阕挽歌,但六朝古都的昨日辉煌,仍会从这首绝句中勾起许多想象。

谢氏门庭中走出来的这两位诗人,谢灵运结束了玄言诗,开创了山水诗的先河,谢的诗风,更为后来盛唐诗歌的勃兴,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两谢死后,后继乏人,谢氏门庭也就结束了尾玄谈,雅道相继的文化传统。此后,石头城里,蒋山脚下,剩下的只有朱雀桥畔的绮丽往事,乌衣巷口的凄美回忆。

解放前夕,我还是个青年学生,在南京读书时,曾经专程去探访过乌衣巷。那条窄陋的旧巷,已经难觅当日的衮冕巍峨,圭璋特达的盛况,但是那不变的山色,长流的江水,古老的城墙,既非吴语,也非北音的蓝青官话,似乎还透出丝丝缕缕的古色古香。尤其当春意阑珊,微风细雨,时近黄昏,翩翩燕飞之际,那一刻的满目苍凉。萧条市面,沧桑尘世,思古幽情,最是令人惆怅伤感的。

谢年,恰逢中国诗歌的盛唐季节,一位来自西域碎叶,带有胡人血统的诗人,一位且狂又傲,绝对浪漫主义的诗人,以心仪之情,以追思之怀,站在谢徘徊过的三山之畔,望着那一江碧练,在晚霞余绮中静静流去的情景,诗意不禁涌上心头,便有了“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这首诗。

李白在这首诗中,将谢的原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化入自己的作品,这是中国旧体诗常见的手法,既是一种认同,一种共鸣,也是时空转换中艺术生命力的延续、张扬和创新,非高手莫能为。谢为大手笔,李白也为大手笔,李白将相隔三个世纪前同行的诗句和名姓,慷慨地书写在自己的作品中,我认为是大师对大师心灵上的折服。

他很少敬服谁,独对谢,脑袋肯低下来。

读李白作品,我有种感受,他是把谢玄晖看做艺术上的守护神,一生谨守着谢写诗的原则,追求“圆美流转如弹丸”至善境界。而且还身体力行,始终追踪着谢的足迹,走他走过的路。天宝十三载(741),买舟西上,来到谢任太守的安徽宣城。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年,看过许多风景名胜,写过很多绝妙好诗。二十年后,李白六十岁了,远放夜郎,遇赦回归,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已是意兴阑珊之人,上元二年(761),仍旧不辞辛劳,又一次来到宣城,向他精神上的师友,做最后的告别。

李白是狂傲的,对于谢,对于谢的诗,对于谢的一切一切,却永远抱有那一份强烈的势衷,和绝不掩饰的关爱,这是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在李白的作品中,触目皆是谢的名字:

“三山怀谢,水澹望长安。”

“诺谓楚人重,诗传谢情。”

“曾标横浮云,下抚谢肩。”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楼。”

“我吟谢诗上语,逆风飒飒吹飞雨。”

“宅近青山同谢,门垂碧柳似陶潜。”

“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

李白对谢的这段不渝之情,实在让我们感动。

于是,我就不禁质疑曹丕的“文人相轻”说。中国文人,是不是如鲁迅先生一论,二论,直到七论“文人相轻”那样,已是无法治愈的痼疾?

其实,或许不应该完全如此。

譬如我们在杜甫《春日忆李白》读到:“白也诗无敌,飘然不思群”,不感觉到那是一片真心的赞许吗?同样,在李白诗《戏赠杜甫》读到:“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不体会到那是多么深厚关注的友情吗?

也许今人失去了古人的宽容,敦厚,大度,包涵,如今在文学界同行中,几乎很少能感受到类似的温馨。难道,一定效法狼群的生存法则,才是文坛的相处之道吗?后来,我渐渐地悟到,真正的文学大师,是一个绝对充实的文学个体,唯其充实,就自然稳固,唯其稳固,所以坦然。我们当今这些文人,之所以小肚鸡肠,针尖麦芒,互不相让,势不两立,很大程度在于浅薄,在于虚弱,在于浮躁,在于空乏,在于不知天高地厚,在于实实在在没有什么斤两上。唯其没有分量,就轻;唯其轻,也就觉得别人比他还轻。老百姓爱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确实是当下这类文人的真实写照。

回过头来看这些年,那些喋喋不休的口舌,那些鸡毛蒜皮的分歧,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陈年旧账,那些狗咬狗一嘴毛的无名官司……说到底,所谓文人相轻,究竟有多少文学之争,那真是天晓得的。

李白对于谢,既有梁武帝萧衍“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的艺术上的认同,也有感悟上的相通,身世上的类似,抱负上的一致,人生命运上的惺惺相惜。尤其爱恶作剧的上帝,在他们周围,安排下的王八蛋之多,不是一比一百,而是一比一百五十,所遭遇到的不幸和倒霉,也是如出一辙,所以,这位大师,对于谢才有始终如一的崇敬。

清人王士论李白,有句名言,说他“一生低首谢宣城”,是一点也不错的。

根据李白的人生哲学,“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大才,应毫不客气地大狂。不大狂,对不起大才,不大狂,也出不来大才,不大狂,你可能一下子就被嫉妒你的那一百五十枚王八蛋掐死在摇篮里。在他看来,才和狂,如火药之与引信,狂因才,敢离经叛道,破旧立新,才因狂,能神驰八极,灵感升腾,只有这样,才能爆发出惊天地泣鬼神之诗歌,之文章。

谢灵运很狂,这一点,与李白相似,但谢却并不狂,这一点,与李白不同。谢灵运在刘裕篡晋,改朝换代以后,余荫尚存,袭祖职为康乐公,有本钱狂,有资格狂。谢的母亲,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就冲这点家族背景,也不是无可狂,狂不了,如果想狂的话,足可以狂过谢康乐。李白最为谢扼腕痛惜者,就是他不能狂,更不敢狂。

我想,具有胡人豪放性格的李白,如果能与这位贵族公子促膝谈心,肯定会鼓动他,前辈,你是用不着如此谨小慎微讨生活的。但谢也有理由,不足百年,谢氏家族中太多的刀下之鬼,那一颗颗砍落下来的头颅,那一腔腔喷射出来的血腥,他能不胆小畏事吗?他能不谨慎行为吗?这可能是作为诗人的李白,特别同情谢的一点。做人做得如此之累,那么作诗,能不自设藩篱,自立屏障,自行规范,自我作践,将灵动鲜活的诗形象,约束成罐头里的沙丁鱼吗?

若谢索性狂放如其叔,其成就要超过其叔更多,他应该有更多的好诗,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李白这样看,斗胆的我,也是这样想的。一个谨小慎微的人,当会计,绝对是好材料,当作家,绝对不会有出息。建国以来,有许多本应当会计的同志派去当作家,而可以当作家的人员却拿来当会计,阴差阳错,遂造成相当一段时期内的文学不景气。想到这里,不禁呜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选贤与能,囊锥出刺,是一个多么久远而又多么难以实现的理想啊!

然而,天不假以年,大谢四十八岁,小谢三十五岁,就死于非命。

虽然戏码一样,剧情却稍有差别。谢灵运主动往枪口上碰,咎由自取,谢尽量躲着枪口,却怎么也摆脱不掉,算是在劫难逃。别说古人李白,对其寄予无限同情,即使今人,尤其曾经沧海,祸从天降过的知识分子,怕也不禁感叹系之的。

谢灵运与谢,贵族后裔,文坛大腕,刘宋诸王与齐萧诸王,皇室贵胄,斯文风流,两谢的殷勤巴结,求得进身之阶,王孙的附庸风雅,显出文治丰采,既是互相需要,也是互相利用,遂一拍即合,相见恨晚。

另外也应看到,南北朝时期的门阀观念甚重,高门寒族,泾渭分明,早先卑微家世,后来做得大官,也进不了贵族圈子。魏晋九品中正制,等级森严,门户有别,都不能同坐在一张凳子上。所以,想方设法跟王谢豪门攀亲,以求改换门庭,成为一时风尚。以谢为例,父亲娶了宋文帝的长城公主,他娶了开国元勋王敬则的千金,儿子也差点成为梁武帝萧衍的女婿。北朝那边也不例外,那些放牛的,牧马的,一朝坐稳江山,都迫不及待地要跟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联姻,希望通过生殖器官的努力,获得贵族身份。

这也是大小谢得在踏进宫廷大门的资格证书。

庐陵王刘义真与“江左第一”的山水诗人,“情好款密”(《资治通鉴》),与贵族子弟“周旋异常,昵狎过甚”(《南史》),也有借谢灵运为之自炫的因素,和弥补家世出身低下的心理弱势。而谢灵运,是诗人,更是政客,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投机分子,把宝就押在这位才十五六岁的年轻人身上,成为他享乐、消费、优游、过尊贵生活的精神导师。庐陵王如鱼得水般的快乐,许下了愿,一旦登基,答应诗人必是他的宰相。

然而,上帝所安排的众多嫉妒之辈,哪能让诗人得逞,早就密奏执政当局,于是,一道敕令,谢灵运就灰头灰脸地离开都城,到永嘉上任,这是永初三年(422)夏天的事,六十年后,永明十一年(483)秋天,谢因与随王萧子隆关系莫逆,同样,为长史王秀之所嫉,打碴将他由荆州遣返京都,竟是一点也不走样地重蹈其叔覆辙。马克思说过,历史总是不厌其烦的重复,如果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则应该是喜剧。但实际上,由于有才华的人,周围有太多的嫉妒之辈,都是些不咬人就牙痒的鸱枭,没事还找你的病呢,何况你被他一口逮住,结局便注定是不幸的。

谢比谢灵运更受王室抬爱,先是豫章王萧嶷的参军,后在随王萧子隆的东中郎府为吏,还与竟陵王萧子良谈诗论文,过往甚密,是号称“竟陵八友”的文学沙龙中的特约嘉宾。沈约评价他:“二百年内无此诗也”,可以想见他被这些王子们的倚重程度,甚至,萧子隆带着他一齐赴任,该是何等宠信。“子隆在荆州,好辞赋,尤被赏,不舍日夜”(《南史》),邀他为自己的秘书长,参与政府事务。那位长史王先生,上帝的爪牙,怎能容得下谢玄晖呢?

小人的舌头,永远是有才华的人头顶上悬着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进谗言,说坏话,造舆论,放空气,是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害人手段。谢那时太年轻,乖顺,懂事,识相,离开荆州,写了一首《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的告别诗,最后四句,“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寄信罗者,寥廓已高翔。”其中鹰隼、严霜、罗者,就是以小人舌头功能的形象化描写。

这说明小谢比大谢有头脑,从这首归途中写的感遇诗看,虽然他也世俗,也功名心重,但明白处境的险恶。谢灵运则不然,没有杀头之前,他尽管不得意,不开心,但想不到别人在算计他,所以,他从不收敛,继续保持着他的狂。甚至刘义真的宫廷政变中死于非命,也未使他警醒。谢灵运满肚子不快,到永嘉去当太守,上任后吊儿郎当,游山玩水,对谁也不买账。最后,被免职、被发配,在广州,被小人诬告兵变,诏下,弃市。

谢与之相反,能够逃脱罗者所结的小人之网,额手称庆。齐明帝建武二年(495),被派到宣城任太守,他高高兴兴地赴任去了。对一个山水诗人来讲,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么?这年他三十二岁,来到美不胜收的风光佳境,又是意气风发的锦绣年华。那得到解脱的形体,那摆脱羁绊的心灵,有如鸟飞森林,鱼游大海的自由舒展。这也是三百年后,一位唐代诗人能在宣城的碧山秀水之中,一待数年,也是求得与前代诗人的精神共鸣吧!

但是,小人如蛆,这是旧时中国文人永远的噩梦,无论你走到哪里,危机总是像阴影笼罩着你。而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待价而沽的求售心态,鱼跃龙门的腾达理想,不甘寂寞的躁动情绪,不肯安生的难耐冷落,诗人有一点不安于位了。

谢从宣城太守转往徐州任行事,离政治漩涡较远,安全系数也就较高,内心应当是窃喜的。但是,他也不能不看出来,离权力中心较远,获益效率自然也就较低,因此,他多少感到失落。中国文人,最后从命运途程的悬崖摔下去,都是从这最初的一点点不平衡开始的。

永泰元年(498),南齐政坛发生了一些变化,尾大不掉的王敬则,开国元勋,谢的泰山大人,使得最高统治者不放心了。尤其,“明帝疾,屡经危殆,以张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密防王敬则,内外传言当有异处分。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欲平我耳!’诸子怖惧,第五子幼隆遣正员将军徐岳以情告徐州行事谢为计,若同者,当往报敬则。”(《南齐书》)

谢在密室中会见了小舅子派来的特使,心惊肉跳,差点休克过去。诗人的脑子转得快,马上盘算,第一,他个人写诗可以,并不具备造反的胆量,不可为。第二,老头子造反,纯系意气用事,不可信。第三,保持沉默,没有态度,既得罪老头子和小舅子,也瞒不过当局,是不可以的。

于是,一跺脚,将岳父推上断头台。应该说,谢这样做,有其一贯胆小怯懦,畏罪惧祸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诗人存有相当程度的投机侥幸,冀获重赏的心理。当时从荆州脱身出来,他手里没有什么本钱,现在,押着五花大绑的徐岳,亲赴南京大义灭亲,将王敬则贡献出来,那可是一大笔政治资本。

文人,染指权力的欲望,不亚于别行别业。我就亲眼目睹,一些同行们为失去的位置而失魂落魄,有如宝玉丢玉;为获得的职务的欣喜若狂,有如范进中举。求权之热烈,甚于作文之认真者,大有人在。虽然一个个嘴上挂着清高,脸上挂着不屑,但是进了名利场,君不见排排坐,吃果果,那开胃通气,消食化痰的快活,权力的诱惑,大概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

所以,谢的诗写得棒,人却不怎么样,这种出卖岳父的行径,十分卑鄙,不但为当时人所不齿,后来人也觉得他为文和为人,背道而驰到如此程度,不可理解。据《南史》载:“初,告王敬则反,敬则女为妻,常怀刀欲报,不敢相见。及当拜吏郎,谦挹尤甚。尚书郎范缜嘲之曰:‘卿人才无惭小选,但恨不可刑于寡妻。’有愧色。”

我认为,李白能够理解谢,他在政治上也因颠三倒四而失败得很惨过的。

《资治通鉴》载:“上赏谢之功,迁尚书吏部郎,上表三让,上不许。”揭发岳父,卖父求荣,捞一个官做,人皆以为耻,诗人的良心也使他不得安生。所以,以怯懦而搪塞罪责的他,也终于承认:“我虽不杀王公,王公因我而死。”(《南史》)

毛泽东曾经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成语,来形容知识分子的依附性,谢肯定算过细账,将这位狗屠出身的岳丈出卖,没准荣华富贵也就随之而来。所以,他老婆要杀他,不仅仅为报父仇,而是觉得这种人不值得活在世界上吧?一天到晚躲着老婆的他,哀叹不已:“天道其不可昧乎?”他知道快走到他人生的尽头了。

结果,没等王敬则女儿动手,永元元年(499),谢又一次卷进宫廷政变之中,故伎重演,又因为“告密”,到底把自己的脑袋,乖乖地送到刽子手的刀下。所以说,上帝不但能在有才华的人周围,还能在这个人的灵魂深处,安排下你的敌人,掘好坟墓,等着你往里跳。

《资治通鉴》对此事的始末由来,交待得比较明晰:“东昏帝失德浸彰,江议废帝,立江夏王萧宝玄,刘暄尝为宝玄行事,忌宝玄,不同议,更欲立建安王萧宝寅,密谋于始安王萧遥光,遥光自以年长,欲自取,以微旨动。弟祀亦以少主难保,劝立遥光。”

“祀密谓吏部郎谢曰:‘江夏年少,脱不堪负荷,岂可复行废立。始安年长,入篡不乖物望。非以此要富贵,政是求安国安耳。’遥光又遣所亲丹阳丞南阳刘密致意于,欲引以为党,不答。顷之。遥光以兼知卫尉事,惧,即以谋告太子右卫军左兴盛,兴盛不敢发。又说刘暄曰:‘始安一旦南面,则刘、刘晏居卿今地,但以卿为反覆人耳。’暄阳惊,驰告遥光及,常轻,固清除之。遥光乃收付廷尉,遂死狱中。”

胡三省评注《资治通鉴》,至此,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谢以告王敬则超擢而死遥光之手,行险以侥幸,一之为甚,其可再乎!”一个为自己着想得太多的人,一个以为别人都是傻子而只有他聪明绝顶的人,那上帝可就省事了,用不着别人打倒,自己就能把自己搞死的。

谢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像谢这样有才华的文人,遭遇到一比一百或一比一百五十的“特别关注”者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所以,以史为鉴,经常提醒自己,实有必要。

自爱吧,朋友!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象形2012

    象形2012

    《象形2012》收录了李建春、刘洁岷、剑男、沉河、黄斌、吴晚燕等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后工业爱情》、《在武昌城区》、《夹竹桃》、《焚书者》、《雨水的弹奏》、《和儿子谈孤独》、《北京纪事》、《登首象山记》、《失明的小女孩》、《秋夜闻虫声》、《怀念春天》、《雨中过明清石板街》等。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财妻撩人:王爷开个价

    财妻撩人:王爷开个价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银子!人家重生都是金尊玉贵,到她这里就是三餐不继,小命不保。苏清晏表示不服!没银子,我赚!极品亲戚,我打!但这个帅王爷是哪来的?来,来,王爷您开个价!一生一世,用银几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劫灰志

    劫灰志

    这是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平行时空,一个术法与科技同样发达的世界。这是一个剑与火枪与术法的时代,一段权力斗争、智勇角逐的历史。异界大国州,极盛之世的浮华表面下暗流涌动,维系着局面的细线随时可能崩断。儒生汉开边,胸怀远大抱负,心系天下苍生,却因求学出仕不得志而弃文从商。然而英雄终究不会被埋没,汉开边巧遇仙翁,得天书,受天谶,负天命。得知天下即将大乱,身负匡扶社稷重任的汉开边,踏上了命运的征程。大江南北,战火延绵,关山内外,英雄辈出。在大国州的土地上,铁与血,灵与肉,谱写了一段段英雄的史诗。
  • 针灸神书

    针灸神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收入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先生数十篇文字,谈论了读书、治学、文史方面一些有趣的话题。他的文章平稳舒缓,但在平缓背后隐藏着深沉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 网游之游戏人生

    网游之游戏人生

    果断太监了,起初是想着游戏小说好写才写的,后来发现也是一样的难,而且这里面还未出现的很多情节都出现在邪龙珠中,所以、、、呵呵,去跳新坑吧,亲们。
  • 逆天罗刹

    逆天罗刹

    他乃世界之主,不了却被奸人所害,他是否还能登上顶峰……
  • 施瓦大陆

    施瓦大陆

    创世至尊创造神奇大陆,神兵散落其中,大地破裂之缝,少年能否成长为一方大神,平灭势力之战,抱的美人归,且看新书,谢谢支持
  • 小寂寞

    小寂寞

    9篇散文,9个故事,9个女人,分别讲述了自己与寂寞相处的那段日子,有关爱情、亲情、友情,有关职业、未来、梦想,在深情流淌的文字中满怀对现世的思索,苦楚中另见希望,欢笑中饱含热泪。
  • 剑凌天穹

    剑凌天穹

    一曲奏,天山之外,断肝肠一剑舞,血花满地,落哀殇……少年自一二流世家而出,骑神秘白凤,携一琴一剑闯向了那精彩绝伦的纷纭世界,追求着强者之路一切,也将从这里开始……
  • 万法诛天

    万法诛天

    秦轩,一个当代的天才书法家,重生在一个儒家兴盛、道家衰败的大殷皇朝。作为儒家秀才,却是得到了道家传承,他该如何在只兴儒学的皇朝,扬道学,证道统?如何以儒家武学破虚空,以道家道法证苍穹,诛天际,灭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