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89200000043

第43章 “举手之劳”彰显真品性

一个人对待看似“举手之劳”的细微小事的态度,往往折射出一个人对待整体利益的态度。

身处职场,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公司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可就是没有人去理会,问之,则曰:“还没到上班时间,不处理业务。”或回答:“肯定是找某某的,他又不在,接了还要费事儿!”若是赶上下班的时间,就更没人理会电话铃了!生怕接了会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这些都是一些看似举手之劳的细微小事,却能反映员工的素质和大局意识。

举手之劳的小事体现了员工是否对公司和企业有责任心。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防火墙。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这点儿举手之劳、敬业精神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假如一个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没有这种举手之劳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那么这个企业肯定会举步维艰,还会时不时地因为一些员工的疏忽出现一些“经济危机”。员工的这种态度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很大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观察一个员工有没有举手之劳的精神,可以看出他对待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应有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他是不是一名为公司全局着想的员工。

一家很知名的企业招聘管理人员,来了不少应聘者。这些应聘者看起来都比较优秀。可是不论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在职场上打拼了多年的“老油条”,都是满怀信心地进入面试室,垂头丧气和面带失望地离开。

几十位学历和经验都符合要求的应聘者,公司都没有录用。难道这个知名公司故弄玄虚,想要制造声势吗?

当所有的应聘者都面试完了以后,公司接待大厅里还有好多面试完的应聘者聚集着不愿离去,他们都想弄明白没有被聘上的原因。

主考官看着这么多双渴望的眼睛,给大家做了细致的解释:“今天我们确实是想招聘一些合格的员工,事实上,你们每个人面试时回答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谈谈你对举手之劳与全局利益的看法,所有的应聘者说得都很不错,也有不少人提出很多实实在在的建议,可是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刚进公司接待室的时候,门口躺着的一个拖把?你们看看它是不是还安然地躺在地上,只是位置稍微动了一下!可能是某位嫌它碍事踢了一下吧。到现在依然没有哪位应聘者能自觉地把它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注定了你们每位应聘者刚刚踏入接待室的时候,就已经被公司拒之门外了。就算你把考你的这个话题说得天花乱坠,不动手实施永远都不能说明你们拥有‘举手之劳’的精神!一个连举手之劳的事都不愿做的人,又怎能指望他时时想着公司的整体利益呢?”

这个招聘事例说明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开始注意这点了:员工对细微小事的态度会对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他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才会设计这么一个“局”让被招聘者自己往里钻。

员工对举手之劳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到底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呢?看看下面的故事就会明白了。

小林是千千万万个城市打工仔中的一员,他没有太高的学历,仅仅是初中毕业,但农村出身的小林却有着一身的好品质。

现在小林已经是部门经理了,回忆起当年被老板提升的原因时,他还是感慨万千:“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没想到就被老板提升了,当时真是有点偶然。那还是刚来城市第二年的一个夏天,由于自己学历低,只能在工地上做些卖力气的活儿。当时我在现在这个老板手下的建筑队干活,住在建筑队的集体宿舍里。集体宿舍离建筑工地也就有100多米的距离。突然有一天下起了大暴雨,我想到工地上有一大批新近才运来的沙子还摆着呢!如果被雨水冲走,就会影响下面的施工,甚至因此而贻误工期,影响公司的大局。况且保管员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儿,他现在肯定是很忙,我二话没说,就朝工地奔去,果不其然那个老头儿很吃力地拽着一块大塑料布缓慢地移动着。毕竟他上了年纪而且那天的雨太大了,老头儿一个人看来有些吃不消。我赶紧抢上去和他一起忙活,老头儿也顾不上谢我。正当我们把沙子全盖上,一切易损的建筑原料也都收起来的时候,老板开着车赶到了。他看着我和老头浑身都湿淋淋的,那些建筑材料却没有什么损失时很高兴。当时老板还以为我是老头的亲人呢!问了老头才知道我就是这个建筑工地的工人,而且还是主动来帮忙的。老板对我夸奖了一番,还问了我的姓名,然后就离去了。没想到第二天工地负责人就找到了我,让我换件衣服跟着他去见老板。后来老板就不再让我做卖力气的活了,将我升任为公司的质量监督,负责监督质量。老板还说我这样心中装着公司利益的工人他用着放心。然后我就一步步升到了现在这个职位。”

小林的升迁是偶然也是必然,假如员工在对待公司看似“举手之劳”的细微事情上都有小林这样的认识,公司就会因此减少很多的麻烦和隐患。任何一个老板也会像任用小林一样,放心大胆地用这些员工的!

同类推荐
  •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幸福不缩水的智慧

    你的工作幸福吗?工作让你幸福吗?一份比较权威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职场人士的工作幸福感并不是很强,整体工作幸福指数处于中等偏下,而且在工作中负面情绪比较多。一个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如果工作不幸福,或者不去主动追求幸福,那么工作将会是一场漫长而又痛苦的马拉松。本书以幸福为主旨,从心理学和实际工作的角度,与读者分享了幸福工作的十大法则,阐述了“工作着,是幸福的”、“怎样才能使自己幸福”等观点。这些法则,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于一个欲提高自身工作幸福感,致力于收获一生幸福的人士有很大的帮助。
  •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给女白领看的职场减压书

    本书内容包括:好心态迎接职场压力的挑战、内外兼修找回女白领的好心态、做一个笑对职场的女人、女白领职场纵横术、做写字楼里的高手、称职方能升职等。
  • 卡耐基励志经典全集

    卡耐基励志经典全集

    一则故事犹如一面旗帜,指引方向。本书以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归纳总结出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甚至家庭生活中的社交法则,充分挖掘人们潜在心理能量,使人们学会克服忧虑、懂得欣赏自己,你就能获得成功。
  •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由商智、冷洋编著。《狮子精神》讲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涌动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商海百舸争流,世间英才百出,13亿多人共同开拓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人们渴望成功。企业期望繁荣,国家谋求富强我们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在机遇面前坚定果敢,在强敌环伺时无所畏惧,在展望未来时壮志凌云,我们需要狮子精神!像狮子一样胸怀壮志,雄才大略;像狮子一样尊严高贵,王耆气派:像狮子一样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像狮子一样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专注目标,全力以赴。
  • 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

    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

    本书展示“鱼”的人生方略和奋斗技巧,而像鱼一样左右逢源的姿态与心态与其刻意模仿,不如静心感悟;与其把它当作某种终极目标实现的捷径,不如当作享受柳暗花明的快意人生的功课。
热门推荐
  • 胡仲子集

    胡仲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魔日记

    修魔日记

    圣人有云:浩劫将至,必多妖孽!风雨飘摇的天玄大陆,当落第书生李不凡放下手中经卷,向着三界缓缓走来,一副绚烂的画卷自此展开。黄金屋、颜如玉,亦我所欲也,掌乾坤、破轮回,亦我所欲也,人生在世,仙也罢,魔也好,醉时狂歌醒时笑,莫辜负青春正当年少。残阳如血,唯我笑傲三界。刀剑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 傻女倾城

    傻女倾城

    “王爷,要做我的解药吗?”床榻上,她浑身是血,燥热异常,望着前来‘捉奸’的楚王,笑容轻狂……传言楚王妃笨傻低能,完婚一年不得见楚王,王府人人可欺!素帐翻飞下,美眸圆睁,佣兵之王变为被虐致死的傻子王妃!强势重生,傲世天下,她誓要与王同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一场,谁为谁荒唐

    梦一场,谁为谁荒唐

    离婚被净身出户的那一晚,陆昕言告诉她,“乔依然,你最大的错,就是不爱你自己。”从那天以后,她开始学习爱自己。所以后来……陆昕言怒火攻心的将她按在墙角,手指狠狠的捏住她的下巴,“乔依然,难道你没有心吗?”乔依然抬起眼眸,冷然一笑,“我有心,但是……没爱。是你让我学会只爱自己!”在我最狼狈潦倒的时候,是你……将我解救,却又让我陷入更深的无尽深渊。假如爱一个人要付出所有,那么,我选择爱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词源

    词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中国十大文豪)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在散文、诗、词、文学理论以及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而且具有形式新颖、语言酣畅、叙事委婉、绘景优美的特色,为我国历代人民所喜爱。
  • 极斗巅峰

    极斗巅峰

    浩门少主穿越到异界,当家丁,当教师,当神棍。。。。。。。。收各路精英,创浩门盛世。
  • 当爱来到你身边

    当爱来到你身边

    当爱来到你身边时候,你会感觉到吗?你会发现吗?你会珍惜吗?
  • 驱魔志异

    驱魔志异

    小说算是中短篇吧,网易圈子分类收藏;作品分若干辑,每辑故事各自不同情感适中
  • 评级真相

    评级真相

    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引起世界一片哗然,而后是日本、欧洲各国,下调信用级别的新闻接连不断,金融人士惶惶不安。那么,为何信用评级机构在全球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它们采用的评级方法和机制是否合理?信用评级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国家和利益集团的巨大阴谋?若评级失公,谁来保护我们的信用?中国的企业为何在海外发债成本比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债成本要高很多?《评级真相》都将一一回答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