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2900000036

第36章 反读《通鉴》(七)

一百二十一

秦王世民坐闾阖门,苏威请见,称老病不能拜。世民遣人数之曰:“公隋室丞相,危不能扶,使君弑国亡。见李密、王世充,皆拜伏舞蹈。今既老病,无劳相见。”及至长安,又请见,不许,卒于家,年八十二。

胡注曰:“史言苏威之寿,不若早夭。”陈垣发微:苏威不保晚节,一陷于非义,身名俱丧,天下至今羞称之,又谈及降元的宋臣夏贵,降元四年后方死,有人吊其墓云:“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代名不朽。”我对这些看法都不以为然。活得长并非苏威、夏贵之罪,国家的败亡更不是他们的罪过。像隋炀帝这样的主人,扶也扶不起来。在封建专制体制下。臣犹妻也,妻遇夫不淑命运悲惨,臣遇君不明任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所作为。我想,苏威若在唐代,未必比房玄龄、杜如晦差。

与庞大的体制相比,人的力量微乎其微。

一百二十二

武后久视元年,初,狄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

陈垣评曰:口碑为上,铜像不足恃也。政潮起伏无定,则祠像之兴废亦无定。巍巍丰碑,数年之间,旋起旋仆者有矣,一时之虚荣乌足羡乎!

我则有两个想法,其一是:是非功过自在人心,树碑立传过眼烟云。记得小学一年级学的第一篇课文是“伟大领袖华主席,领导我们向前进”、“你办事,我放心”。现在呢?现在的孩子谁记得华主席是何人?而华主席当年的题词和肖像,哪里还能够找得到呢?所以,我想提醒那些喜欢到处题字、到处挂头像的领袖们,悠着点儿!

第二个想法是:“子不教,父之过”,任你再大的功勋,不肖之子轻易就能毁掉。

一百二十三

安禄山破潼关,唐军中的蕃将火拔归仁等执主帅哥舒翰降。禄山谓火拔归仁曰:“汝叛主,不忠不义。”执而斩之。

大叛徒谴责小叛徒时,往往理直气壮、大义凛然。安禄山之流,玩弄伦理道德如同扑克牌,出牌的规矩由他自己来制定。

一百二十四

玄宗逃出长安,过便桥,杨国忠使人焚桥。上曰:“士庶各避贼求生,奈何绝其路!”留内侍监高力土,使扑灭乃来。

杨国忠之奸险冷酷与唐明皇之仁厚慈悲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明皇还是个有人性的人,难怪后世许多戏曲家演绎他的故事。

我尊重那些尊重别人生命的人。

一百二十五

太子在逃难途中有意掉队,即位于武灵。武灵使者至蜀,上皇喜曰:“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

肃宗自立为帝,夺取大权,玄宗焉能“喜”?史书胡说八道。我推测,玄宗此时心境,比闻安禄山反叛还要难受——连儿子也抛弃了他!只是木已成舟,人心离散,他不得不承认这个既成事实。

读史书的时候,必须有自己的“定见”,否则越读越糊涂。

一百二十六

肃宗重用房琯。房琯喜宾客,好谈论,时人谓之“专为迂阔大言以立虚名,所引用皆浮华之党”,将其比作晋时清谈误国的王衍。房琯将兵收复两京,效古法,用车战,以牛车二千乘,马步夹之;贼顺风鼓噪,牛皆惊骇。贼纵火焚之,人畜大乱,官军死伤者四万余人,存者数千人而已。

自赵括以下,中国的“纸上谈兵”的读书人层出不穷。因为历史是由士人写的,所以多载宦官乱国、外戚乱国的事例,实际上士人乱国并不亚于以上两者。房琯好用“古法”,四万多战土的生命因此丢在战场上。我不得不警惕今天那些大谈国粹的博学之士。

一百二十七

房琯性高简,时国家多难,而琯称病不朝谒,不以职事为意,日与庶子刘秩、谏议大夫李揖商谈释、老,或听门客董庭兰鼓琴,庭兰以是大招权利。

“无为之官”的危害有时比奸臣还要大。奸臣人皆见其奸,是显在的蛀虫;而像房琯这一类的愚臣,是隐在的蛀虫。

一百二十八

两京收复,上皇北返。上皇在宫南楼,上释黄袍,着紫袍,望楼下马,呜咽不自胜。上皇索黄袍,自为上著之,上伏地顿首固辞。上皇曰:“天数、人心皆归于汝,使朕得保养余齿,汝之孝也!”上不得已,受之,父老在仗外,欢呼且拜。上皇不肯居正殿,曰:“此天子之位也。”上固请,自扶上皇登殿。尚食进食,上品而荐之。上皇上马,上亲执鞍。行数步,上皇止之。上乘马前引,不敢驰道。上皇谓左右曰:“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左右皆呼万岁。

这是一幕值得仔细鉴赏的戏剧,亏得司马光有一支生花的妙笔。肃宗所有的言行都像个天大的孝子,但也仅仅是“像”——他很清醒自己在演戏。演给臣下百姓看。让万民感到他是以“孝”为核心的伦理的实践者,因而万民该忠心耿耿地为他服务,并且人人都以他为标本,做忠臣孝子。惟有如此,帝国江山才能永远不变色。实际上,肃宗对父亲是又恨又怕的,他是自乱中取得的皇位,怕父亲又来夺回。后来,明皇居兴庆宫,肃宗怀疑明皇与外人交通,不利于己,便令李辅国严加看管,宫中三百匹马仅留十匹。上皇谓高力士曰:“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他不敢说,其实儿子本非孝子。再到后来,明皇被迫迁居西内,高力士、陈玄礼等旧臣全被遣散。“上初犹往问安,既而上亦有疾,但遣人问起居。”我想,“上亦有疾”是春秋笔法。

明皇爱好戏剧,自然也是演戏高手,他的技艺远远高于肃宗。例如,为肃宗穿黄袍、避正殿等行动,均心细如发。因为他的生命亦千钧一发间,他不得不来演主角。倘若他真的把肃宗脱下的黄袍穿在自己的身上,我敢肯定:晚上一杯毒酒立刻让他上西天。明皇对左右所说的“为天子父,乃贵耳”的话,鬼才相信。可是“左右皆呼万岁”。肃宗执导的戏,没有玄宗来充任主角是演不下去的。两人配合,于人于己皆有利,故这场戏大获成功。水平之高,今天的人艺名角也望尘莫及。

中国人是自觉的表演者。

一百二十九

司马光强调:“为人臣者,策名委质,有死无贰。”他痛骂那些陷在安禄山中的官员:“偷生苟免,顾恋妻子,媚贼称臣,为之陈力,此乃屠酤之所羞,犬马之不如。”

我想,司马温公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那一类人。倘若他晚生数十年,处于北宋灭亡之时,他自己真能杀身成仁吗?道德杀人与安禄山杀人一样都是杀人。因此,我坚持一点:要人死的道德至少不是什么好道德。

一百三十

代宗在东宫,以李辅国专横,心甚不平。及嗣位,以辅国有杀张后之功,不欲显诛之。壬戌夜,盗入其第,窃辅国之首及一臂而去。敕有司捕盗,遣中使存问其家,为刻木首葬之,仍赠太傅。

皇帝与黑社会的龙头老大是合二为一的。宫廷其实就是一个美化了的梁山。一面是堂皇的杀戮,另一面是阴险的暗杀。李辅国当然是死有余辜,但代宗杀他的手段实在令人毛骨悚然。我联想到斯大林暗杀基洛夫的事件来,两者惊人地相似。不过,斯大林比代宗还高出一筹:他不仅策划暗杀基洛夫的全部部属,而且以之为起点大兴冤狱,将一大批反对派送去见上帝。现代极权主义毕竟比封建专制主义有所进步。

一百三十一

禁州刺史李藏用平刘展之乱。其牙将高干与之有怨,诬其反,先以兵袭之。藏用走,干追斩之。上级验之,藏用将吏皆附成其状。独孙待封坚言不反,被引出斩之。或谓曰:“子何不从众以求生!”待封曰:“吾始从刘大夫,奉诏书赴镇,人谓吾反;李公起兵灭刘大夫,今又以李公为反。如此,谁则非反者,庸有极乎!吾宁就死,不能诬人以非罪。”

在孙待封这名低级官吏的身上,我发现了久违的孟子所说的“浩然正气”。孙待封对“反”的理解竟然如此深刻:“谁则非反者,庸有极乎!”这句话,足以概括中国千年动乱中所发生的好些事情。孙待封的选择是刚毅的:“吾宁就死,不能诬人以非罪。”这样的人,才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一百三十二

邓景山为河东节度使。有裨将抵罪当死,诸将请之,不许;其弟请代兄死,亦不许;请人一马以赎死,乃许之。诸将怒曰:“我辈曾不及一马乎!”遂作乱,杀景山。

统治者从来就是这样,不把人当人看,在他们心目中,人确实比不上马。将校们杀死邓景山,乃是他罪有应得。他不把别人的生命当作生命来看待,别人当然也不会将他的生命当作生命来看待。

我们的文明发展到这样的阶段,依然是没有对生命起码的尊重,这样的文明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一百三十三

唐代宗大历四年,回纥皆环董晋拜,既又相帅南面序拜,皆举两手,曰:“不敢有意大国。”

胡注曰:此晋使韩愈状晋之辞,其言容有溢美。全谢山曰:董晋庸人耳,韩公为之点缀生色,本来面目希矣。

所谓“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骨子里是个偏狭的小人。这则记载出自他的手笔,从中可看出他的文笔有多么恶劣。当时回纥强唐室弱,且以董晋之庸,何能让回纥环拜?除非有郭子仪的才干和人品,方能让回纥敬畏。韩愈以文媚人,以文编造历史,罪莫大焉!这样的行径,与他写谀墓之词互为表里,一脉相承。

一百三十四

唐武宗会昌五年,群臣上尊号曰“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尊号始无“道”字,中旨令加之。

会昌五年,即武宗毁佛之年。一面毁佛,一面崇道,统治者的技止此耳。《左传》曰:“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至理名言也。

武宗政绩平平,而尊号却堆砌了一大堆美妙、宏大且威严的形容词。我的读法是:所谓尊号、庙号、谥号之类的,先“译”为反义词,方能读出真相来。老子曰:“反者道之动。”我深以为然。

汉语是一种必须“翻译”的语言。“翻译”的过程便是一层一层地剥去充满油彩的京剧脸谱的过程。可惜的是,大多数读书人都不知道读书要“翻译”,结果书读得越多脑子越糊涂。在清末的中法战争中,退缩不前、逃离前线、以致滇军大败的云南巡抚唐炯,被下刑部狱治罪。他在狱中居然还读书作诗,并有“已空万念仍忧国,末了残生且读书”之句。若不知他劣迹的人,大概会以为他是文天祥、史可法一流的人物。他虽然身陷牢狱,依然在诗中忧国忧民,难道不是一个忠义之臣吗?

所以,我再三强调对中国文字的“翻译阅读法”。

一百三十五

唐代宗时,元载专权,恐奏事者攻讦其私,乃请:“百官凡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奏闻。”仍以上谕百官曰:“比日诸司奏事烦多,所言多谗毁,故委长官、宰相先定其可否。”

颜真卿上疏说,如果这样做的话,皇上将“自掩耳目”。然而,他却被以“诽谤”罪贬为峡州别驾。高明的独裁者,并非公开不让人说话,而是建立一种制度,让你说的话不仅没有用、而且还会因为说了真话而使自己受苦受难。

我想起现在的“检举”来。我看到过太多的检举者落到被检举者手里、检举者受到被检举者残酷打击报复的报道。美国“水门”事件中的两个小记者为什么那么勇敢?为什么他们敢于挑战总统?因为有一套严密的制度保护他们的安全。

一百三十六

马璘为节度使,段秀实为其部将。卒有能引弓重二百四十斤者,犯盗当死,璘欲生之。秀实曰:“将有爱憎而法不一,虽韩、彭不能为理,”善其议,竟杀之。磷处事或不中理,秀实力争之。璘有时怒甚,左右战栗,秀实曰:“秀实罪若可杀,何以怒为!无罪杀人,恐涉非道。”璘拂衣起,秀实徐步而出。良久,璘置酒召秀实而谢之。

千载而下,我仍为段秀实的铮铮铁骨而折腰。一部《通鉴》中,像这样的人物确实太少了。有几个中国人会拼死捍卫“法”的价值呢?

同时,我又感到几许悲哀。在一个人治的社会里,法的落实只能靠人的品质。而人的品质却是最不可靠的东西。段秀实的所作所为,如果在一个法治化的社会里,仅仅是一名普通法官应有的反应。然而,他却因而名垂千古,尊重法律,尊重人的生命,这样的人方能受后人的尊重。

一百三十七

剑南节度使严武薨。武三镇剑南,厚敛以穷奢侈,梓州刺史章彝小不副意,召而杖杀之;然吐蕃畏之,不敢犯其境。母数戒其骄暴,武不从;及死,母曰:“吾今始免为官婢矣!”

严武就是大诗人杜甫流寓四川时的庇护人。在杜甫的笔下,他俨然是勤政爱民的青天大老爷。为什么这样大的反差呢?因为严武是杜甫的衣食父母,是他的恩公,给他官做,给他草堂住。杜甫既无独立的经济地位,也无独立的政治地位,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完全独立的人格。“诗史”之说,该打个问号。

严武之残酷,令他的母亲也心惊胆战。常人呢?那些在他的治下生命和财产都没有任何保障的老百姓呢?读至此,我为蜀人悲。蜀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国,如同一块奶油蛋糕,苍蝇哪会嗅不到它的香味?从严武到张献忠,这些鲁迅所说的“猛人”残酷地屠戮蜀人,何尝把人当人看?蜀人的富有难道也是一种罪过吗?不然,他们为何一方面对财富怀有刻骨的仇恨、拼命毁灭财富;一方面又如饥似渴地掠夺财富、享用财富?

严武的母亲同样不是什么伟人——史书企图把她描写成有先见之明的女巫。我却认为,她考虑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命运、害怕的不过是遭到“报应”。在她的逻辑里,只要自己能够免于沦为“官婢”,儿子的罪过便可以一笔勾销。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官太太罢了。

史书中故意制造出一系列这样的人物出来,她们的出现,让我们减轻了对严武们的痛恨。这是御用文人们的伎俩,他们说:统治者中也有好人,也有观音菩萨。该不该相信他们呢?

一百三十八

陇右节度使朱泚献猫鼠同乳不相害以为瑞;常兖帅百官称贺。中书舍人崔祐甫独不贺,曰:“物反常为妖。猫捕鼠,乃其职也,今同乳,妖也,何乃贺为!宜戒法吏之不察奸,边吏之不御寇者,以承天意!”

相信“符瑞”一类的玩意,是中国人最大的恶习之一。从朱泚、常兖之流的唐代高级官员到以柯云路为代表的当代作家,以及像家中供满佛像、财神、关公等三教九流的神仙的贪官、河北省副省长丛福奎,这些人一直对此痴迷不悟。我在很久以前就想:在科学发明和文化创造上,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缺乏想象力?现在终于有了答案:原来中国人的想象力都耗费到了捏造“符瑞”上面。于是,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方面的想象力就很薄弱了。

将自然现象与现实政治相联系,这种思维到底是“低级”的还是“高级”的?我欣赏崔甫的独立见解以及他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勇气。但是,他的思路依然是朱泚、常兖的那一套,只是掉了个儿:朱、常以为“祥”,崔以为“祸”。实际上,那仅仅是一种偶然的自然现象而已,与政治的好坏无关。

一百三十九

代宗优宠宦官,奉使四方者,不禁其求取。尝遣中使赐妃族,还,问所得颇少,代宗不悦,以为轻我命;妃惧,遽以私物偿之。由是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尝贮钱于阁中,每赐一物,宣一旨,无徒还者;出使所历州县,移文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

皇帝爱“面子”,为手下人大开行贿、收贿之门。腐败与文化紧密相连,“人情味”越浓的国度里,腐败越猖撅,如意大利、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与“人情”水乳相融的腐败,想清除非一日之功。《通鉴》接着写代宗为消灭此种弊端,对一名受贿的太监邵光超杖六十而流之,于是腐败便消失了。这可能么?反正我不相信。制造病毒的科学家,后来往往丧失对病毒的控制。晚唐政治日渐败坏,实际上就是由皇帝们的一言一行推波助澜、火上浇油形成的。刚加完油,又去浇点水,火能灭吗?

代宗为什么纵容腐败呢?代宗当然还有他自己的统治逻辑:他让所有的官员都贪污腐败,都有斑斑劣迹,他就能够把他们都控制在手中。谁不听话,他立即以腐败的罪名严惩之,让宦官和大臣都无话可说,而老百姓们,哪里知道宫廷斗争的内幕,他们听到腐败官员被治罪的消息,都会打心底里赞赏皇帝的英明。

一百四十

及安史乱后,法度松弛,大臣、将帅、宦官竞治第舍,各究其力而后止,时人谓之木妖。

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就是毁在一代代“木妖”的手里!游历山陕大地,见遍地黄土、漫天风沙、千沟万壑、水贵如油,不禁泪下如倾!这里难道就是古代典籍中描写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水波不兴的湖泊的所在地吗?五台山不再清凉,梁山泊早已干涸,北中国的大地上,是累累的伤痕!

毁灭树、毁灭自然环境者,剥夺的是后代人的生命。他们乃是人类的“公害”。

同类推荐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
  • 冬日的恩典

    冬日的恩典

    本诗集收集了诗人多年所作的诗歌精选,作者以其细腻的笔法诗意地描绘了自己对常见的、失去了地方特性的小城市的生活和感悟。这些诗歌作品涉及的题材广泛,是诗人通过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的观察和思考,有了深切的感悟之后所作。
  • 忆往抒怀

    忆往抒怀

    著名作家程树榛是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重要作家,曾任黑龙江省作协主席和《人民文学》杂志主编。2008年推出汇总其近60年创作精华的十卷《程树榛文集》,文集包括小说、报告文学、电影文学、散文、诗歌及评论。2008年后散文创作成为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近日八十高龄的老作家程树榛将其2008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散文结集成册。散文分以追忆旧友、域外感受、生活感悟等分六辑,其中多篇在《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报纸刊发。
  •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萧红散文集:我有着青春的时候

    有人形容萧红,她不是烟花,却比烟花更寂寞,她不是海棠,却比海棠花更为苦恋断肠。萧红,这个东北女子,犹如一朵生长在冰天雪地里的海棠花,孤傲冰洁在那个零落纷扰的三十年代,是一抹凄艳亮丽的红。卧听着海涛声音的她,短暂生命里是如何承受这寂寞长途的呢?从她的文字里,或许可以找到零星解答。书中基本涵盖了萧红的所有散文,其中《商市街》相当于她与萧军同居时期的日记,而书信《致萧军》中更是袒露萧红热恋时的情态,更有她描写家乡生活和悼念祖父的散文,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萧红。
热门推荐
  • 中华武术闯异界

    中华武术闯异界

    王玄获得先天至宝,穿越异界。修炼武功仙法。为了生存,保护家人。逐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发展成为一方势力。可是任何新的势力出现。毕竟都是踏着那些古老势力的尸体上面的。于是古老势力向着王玄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 The Rise of Roscoe Paine

    The Rise of Roscoe Pa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室六门

    小室六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刘勰与《文心雕龙》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一部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门著作。它总结了齐梁以来各种文体的写作经验,使之上升到文学理论层面,而且还运用这些理论对各个时代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刻的批评,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文艺创作理论集大成之作。它的作者刘勰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
  • 一念情深空归恨

    一念情深空归恨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战乱纷飞的年代,他是称霸一方的驻防司令,她却是布衣巷里的平民女子。他们本没有理由相逢,却因为一场错乱的婚约而走到一起。他对她一见倾心,不惜所有要留她在身侧,她却是几番逃离,心里眼里全是青梅竹马的恋人。当枪口对准爱人的那一刻,她情愿为了爱人去死。而他却错手打死了此生最爱的她,他们爱恨纠葛,却注定要生离死别,家国万里,却始终抵不过她的回眸一笑。(民国烽火虐爱三部曲之一)
  • 王妃霸君宠:皇上别太坏

    王妃霸君宠:皇上别太坏

    皇帝哥哥在官道迎接我,他的笑容仍然那么温暖,我以为我可以一生拥有,我每日祈求佛祖的恩赐,求他再多给我些时间。因为皇帝哥哥那么孤独,他需要我的陪伴,他需要有人珍惜他在乎他。曾经姐姐已经走远,我却不可以,我要留下来,即使再苦再痛我也要留下来,只因有他殷切的期盼。
  • 无限之跌入主神坑

    无限之跌入主神坑

    ☆科幻+逻辑+欢乐吐槽向无限流♂主角穿越进生化危机一,从一开始就伴随郑吒楚轩等人,并且获得了来自主神赐予的特权。但是,原以为可以玩转无限世界的主角,渐渐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智者与主神不停斗争的阳谋之中……力求不落俗套,坚决走创新路线,让JQ来的更猛烈些吧!1、主角为穿越者2、各个角色尽量符合原作性格、设定等等~~~3、时空穿梭、团战布局等等线索多多,耐心细看才能体会哟~!4、科幻方面努力朝“硬”靠拢(羞亲妈:“主角可甜了,一开始表现比较小白……由于他太小看无限世界的危险性,导致现在尽情地后悔中,噗哈哈哈哈!”作者最新想法:多年积淀,已回炉重练为《无限之又跌入主神坑》
  • EXO我的爱恋

    EXO我的爱恋

    朴雅轩居然是exo的未婚妻,那他们之间能发生什么事呢,大家敬请期待吧!
  • 灭魂猎人

    灭魂猎人

    【灭魂猎人】的职责是猎杀捕食人类的【魂族】。强大的【魂首】让一直自以为【魂首】好欺负的主角们:【灭魂猎人】A系二组感到挫败。最后是整个【魂族】覆灭还是依旧存在?最后【灭魂猎人】真的灭掉了【魂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