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62000000012

第12章 王晓松、易家言论森田疗法

王晓松,北大医学博士,深受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神经症困扰达15年之久,康复之前曾经去过当地各大医院及外省医院,服了各种药物,找了无数专家,结果还自感痛苦不堪,最后通过森田疗法拯救自己,最终走出神经症泥潭,率先创办网络生活发现会网站,推广森田疗法,为森田疗法在中国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将王晓松的部分精华内容摘要如下。

(一)情感规律

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其(情感)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情感如果满足其冲动时,便会顿挫、消失。

如习惯于同一感觉,情感则变得迟钝。

情感如继续受到刺激,以及注意力集中于此时,就会更加强烈。

情感是依靠新的经验去体会,并通过反复体验去培养。

(二)情感与行动的规律

情感是不由人的意志自由支配,但行动却服从人的意志。

情感伴随行动、环境的变化,也会迅速变化。

正确、积极的行动,带来愉快的情感,错误、消极的行动,带来不愉快的情感。

反复采取正确的行动,则可培养愉快的情感态度;反复采取错误的行动,则可培养不愉快的情感态度。

反复的错误行动所导致的不快情感态度,会伴随反复正确行动所形成的愉快情感态度而自行消失。

(三)森田情感规律

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努力),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如果情感的冲动与不平得到舒解与满足,挫折感就会迅速平静或消失。森田的情感规律中提到,哪里有压抑,哪里就有反抗。

(四)晓松的森田观

1.左右逢源

我们应按照什么指导我们的交往呢?纯真的感情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尤其是那些歉疚自责、羞愧害羞、紧张焦虑等反面心理,若能将这些心理付诸行动和语言,使之充分地表达出来,则能使人左右逢源。非神经质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要善于利用神经质者的善于反省的特点,要知道这是神经质者的最大的优点。要善于把反省转变为行动。这样就能在人际关系中左右逢源。

2.你是你所做

你不是你所说、你所想或所梦,你是你所做。

3.无

近日突然悟出了一个“无”字。什么事一旦刻意地从理论上解决,就会使最简单的问题也变得最复杂,就是佛家所说的“落入迷中”了。有人问森田博士:“我该用什么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呢?”森田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他是在劝导人们不必追求理论,没有道理就是最好的道理。另外,对己对人对事无评价也很重要,因为一旦有了评价就会脱离事物的本相了。脱离了理论与评价的人会充满自信,对事物有深刻的见解;而落入理论与评价的泥潭中则会使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缺乏自信,看问题偏执。总之,“无”是最合现实的道理。例如:对自己的情绪无评价、不分好坏,则会回归到“纯真的心”的境界;对自己、对人无评价,则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对自己为何自信或自卑不求原因则会使人更清醒;受人夸奖、批评时心中无理论、无评价,则能正确对待别人的话。另外,在心中波澜起伏时不参与任何内心辩解而迅速转换到工作中去,就能把注意力转移出来,从而很快会恢复到“无”的状态,认识也自然清醒了。顺应自然的最高境界和核心内容大概就是这个“无”字。但只内心无物不行,在行动上要强调“有”字,即所谓“为所当为”。这是最现实最有效的人生观。

4.顺应自然

本着“无”的精神去考虑问题,这是心理上的顺应自然。坦诚地与人交往,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众人面前,停止演示伪装的愚蠢做法,这是语言行为上的顺应自然。即,停止掩饰自己,停止心理文饰作用,坦诚地与人交往。

5.为所当为的定位

为所当为包括参加体力劳动,坚持工作和学习,还包括做自己的日常工作。做应该做的事情,坚持做日常工作,而不必为锻炼自己去做与自己意愿相反的事,这是为所当为与行为疗法的区别。

6.小我

这几年来我一直在设法改变自己,真可谓“朝朝暮暮”于小我,却忘了外面的“大我”。要认识到“我”并不重要,总把“我”放在前面就失去了我的本相了。一味追求我的改变与塑造,只会徒劳无功。停止自我的改变与塑造,这是对待自我上的顺应自然。

7.去掉预先的考虑和价值观

森田说“在价值观和某种打算之下进行工作时,工作永远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归结起来,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的那种纯真的精神才算是超越了价值观念的东西。”一位患者在谈自己对此的体验时说:“最近,没再为寻找工作而费尽心机,也没在早晨就订好一天的工作计划,只是在着手于某种事情的过程中顺便由此及彼地考虑好下一步要干什么工作的问题。现在我对于出现在眼前的千头万绪,能有一心一意地自右向左逐条梳理依次去做的打算。今后即使回到单位,越是特别忙的时候,将会越是满心高兴。”因此,我在长期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待不同工作的强烈的价值观应逐步消除,这样工作才会形成乐趣,而那种每每工作之前都要计划一番的习惯亦应逐步消除。

8.欲治不治,不治而治

最近的实践给我一个最大的体验,就是当你一味祈求“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以消除自身的某种症状时,症状反而会加重。而当你逐渐为另一症状所困惑或专心于其他事时,这一症状则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真谛。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症状和性格,这样症状和性格就会自然改善,从而造成一种无不为的结果。

9.两个重要体验

对“无所住心”——健康注意力的体验,这种健康注意力的体验就是一种注意力能迅速地转换的体验,无论处在多么高兴或沉迷的环境中都可以迅速地转换注意力。这是森田要患者形成的一种体验。

另一个重要的体验是即使症状再次出现,却丝毫没有任何恐怖感了。这种情况就是疑病素质逐渐陶冶的体现。

(五)王晓松对患者来信的解答(转自发现会网站)

(患者)你好!我是一名公司职员,去年才毕业的。我去的公司是我所喜欢和向往的,但我当时又比较担心:一是我的性格内向,而工作要求善于与人打交道;第二点是当时我已发觉自己出现惧怕异性的倾向(主要表现为脸红),我就挺担心以后和男同事打交道。此外,毕业前的寒假又意外受到父亲去世、男友分手的打击。总之,工作后我所担心的问题真的发生了,而且更严重,我现在不仅见异性恐惧,见所有的人都紧张,而且我总是注意我的呼吸和咽唾沫,总想控制自己的呼吸(听上去很荒诞吧),结果反而呼吸困难,不停地想咽唾沫。我不仅自己痛苦,也影响了同事,工作也几乎没法进行。我甚至想辞职,但又舍不得,也不可能(没工作就没饭吃)。我已在心理咨询中心咨询了很多次,但我的症状(控制呼吸和咽唾沫)没有好转。我想请问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用森田疗法?我咨询的医院有森田治疗,但不是住院治疗,我没有什么信心会有效。此外,我看过高良写的书的译本(小册子),有个疑问,难道只有一味工作就能获得心理的痊愈吗?会不会变成日本式的工作狂?见笑了。谢谢。盼早日回信。

(王晓松)你的症状是典型的神经质的症状,你和我有一定相似之处。不要担心,用森田疗法会完全治愈的,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就症状来说我可能比你还重(觉得自己的症状最重这也是神经质的特点)。神经质的特征是对自我症状的怀疑与对抗,而又摆脱不了这些症状,就造成内心苦斗的状态,即疑病素质与精神交互作用。这种疑病素质我认为是家庭教育的结果,而不是先天素质(我和森田的观点不同)。我想你的家庭教育成分中可能有过分严格的一面。但我不分析你的家庭教育,也不追究症状的来源(与精神分析法不同),这是无意义的。你的症状主要是对异性的恐惧(进而发展成对交往的恐惧和对自己某些行为的过分注意),这实际是注意力固着的结果,是过分对抗与关注的结果。这种症状是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减弱的,但在实践中越是要消除它,它就会越重。烦恼是条狗,叫也叫不来,撵也撵不走。而当你逐渐失去了信心,不再理会它时,就会出现欲治不治,不治而治的状态。但不论何时,只要你又产生对症状的抵抗,你的原来的症状又会加重的,这就是情感规律。真正治愈的状态就是症状仍然存在,而你却对它失去体会和关注了。单纯的森田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森田疗法需要体会。但在了解森田知识时会觉得其中有很适合自己的道理(这也是适合森田疗法的标志之一)。我认为如果你的悟性高,不经过住院式的治疗就能自愈。而目前中国进行森田疗法的医生许多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日本知名的森田疗法的医生都是神经质患者,所以要进行森田疗法一定要到有名的地方。在外人看来进行森田疗法是一种苦行,好像工作狂。但历来进行森田疗法的神经质患者却没有说累的,包括我。因为森田疗法的苦行和一般的苦行不同,它有下面的特点:[1]它是让对劳动饥饿的人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2]在劳动中会体会到感情的自然流动。[3]禁止消愁解闷。[4]我的体会是苦中有甜,苦后是甜。

另外我给你下面的建议:[1]一定不要辞职。坚持工作这是为所当为的关键点,但也不要为锻炼交往而进行不必要的交往。[2]制订自己的实践计划。请仔细阅读如何实践专栏,制订适合自己的实践计划。我主页上首页的实践方案是我自己曾经制订的实践计划,你可以作为参考。[3]在制订实践计划时应以劳动和工作学习为中心,以尽量避免消愁解闷和纠缠于症状为原则,在每日的不息的实践中体会生命的自然和生的伟大。[4]我就是在这种实践当中逐渐体会到生命的价值的。在实践中你会体会到你存在的价值,真正治愈的状态就是症状仍然存在,而你却对它失去了体会和关注了。[5]应该感谢自己的神经质性格,因为经过森田疗法,它的优越性就会逐渐体现出来,它会使你超出一般人。

我正在开发适合普通人的实践方案,就是不经过卧床期,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的。你能帮我吗?其实我也是理解大于体会。我也需要进一步实践的。另外希望你在实践到一定程度后写些实践体会发给我,我想开辟一个实践体验的专栏以便让更多的人参考。谢谢。

(患者)谢谢你的信。我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了回信。

我看了你的信颇受鼓舞,我想我的问题是我先天的敏感、多虑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父亲不但严格,本身也是谨小慎微的)造成的。写第一封信之前,我已开始努力按森田疗法做,不要浪费时间。但仍有些疑问和想不通的地方,想讨教一下。

首先,你说森田法可以完全治愈(高良的小册子中认为只有一半的人会完全治愈,重返社会),但又说治愈的状态是带着症状生活,这能算是治愈吗?也许别人的症状只要他们不在意就不会影响生活和正常的交往,但是我的症状大家有目共睹,而且他们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回避我。哪怕我有勇气带着症状去和别人交谈——事实上,我也在这么做,但结果是别人的回避和我的紧张和自卑感进一步加强。带着症状怎么会痊愈?并且,如果带着症状的痊愈是意味着我不能超越自己和改变自己内向害羞的性格的话,我想这等于宣布我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我本来一直相信性格是可以改变的(我曾碰到过这样的例子)。其实,现在只要大家都不理我,我还是能控制注意力在工作上,但这样孤立的状态是不能做好工作的。在这里,我有一点想说一下,我一直认为我的症状会影响别人,比如我的同事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样子,会假咳嗽,会不断跺脚,而别人的种种反应会让我更紧张,症状更加剧,自卑感更强。所以我现在和同事没有什么交往,平时的聊天也很少,尽管我曾主动和一些同事聊天。关于这一点,我曾反复和家人争论过,他们总认为是我的主观臆想,别人不会怕我。但我却坚持认为这是客观事实,哪怕我的主观可能会夸大了它们。

我强调这一点是和我的第二个疑问有关。你认为症状会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减弱,只要我不去理会它。但如果我的症状会影响别人,继而再影响我,那么我怎么能在不利于我的环境中阻断我的不良的精神交互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希望能够住院治疗的原因。事实上,一开始我的症状只是在和异性交往时才发生,而当我主动和女生聊天时,她们也会出现令我困惑的表现,我才慢慢和自己联系起来,继而对同性也产生恐惧(当然我知道这样的思维有问题)。而且如果别人对我的不良的条件反射已成立,那我在接受住院治疗后,是否能顺利地返回公司工作?

第三点,我不是十分赞同工作狂式的生活,“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难道你现在的生活中就没有音乐、娱乐?我不知道森田疗法是否是对人生根本态度的重塑?

谢谢。

(王晓松)下面我分段对你的问题给予解答。

森田疗法是可以完全治愈你的症状的,而且不仅仅是症状的改善,更是整个人生观和性格的彻底转变。森田自己说只要是神经质患者,经过充分的治疗几乎都可以痊愈。你说的高良的小册子我不知指哪本。带着症状生活,这不是治愈,带着症状生活而你却失去对症状的体验了,这才是治愈的状态,也就是疑病素质转变,懂了吗?

性格是可以转变的,但我认为只有森田疗法能真正转变性格。这种性格的转变是你的行动和实践的结果。事实上就算你的性格转变了,如果你不行动,别人还会认为你没变,相反,你的性格没变,但你的行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别人就会惊讶地认为你发生了变化。而别人对你态度和观点的转变反过来会使你的性格转变,这就是森田所述的“外相整而内相自熟”。关于带着症状行动我举个例子:有一天,森田让一个赤面恐怖的患者买竹子,患者说我今天脸红了,买不了。森田说,尽管脸红,带着这种症状还是可以买到竹子的。患者恍然大悟,果真把竹子买回来了,而且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很吃惊——带着症状也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神经质的症状对于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比如口吃、赤面、紧张等。如果你的同事有疑病素质就可以对他们产生影响,但没有疑病素质的人是不会受影响的。你怕别人会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这正是疑病素质的表现,也就是你的病根本所在。也就是说,你的病不是你所认为的症状,而是这种疑病倾向,而森田疗法正是对疑病素质的陶冶。住院治疗不是为了躲避同事,而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卧床的环境和劳动的场所。森田疗法最开始是在寺庙中进行的,因为寺庙中有干不完的脏活、累活,而体力劳动是体验森田疗法的最佳方法。如果一个医院不能提供很好的劳动场所,那么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森田疗法的医院(但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都实现不了)。

神经质的症状是可以很快泛化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对一件事的恐怖很快会发展成对类似的事以及甚至不相关的事的恐怖的。住院治疗是对疑病素质的陶冶,返回公司的过程也是社会实践期的一部分。你现在可能还没体会到症状仍然存在,但却失去对它的体会了这种境界。等你体会到,你就明白了,也就是病从根上治好了,就不会再犯了。当然森田疗法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症状的加重和减轻等情况的反复,但每次反复都是一种上升的过程。我就是这样的。

这种日常实践过程只是在最初体会森田精神的时候才这么严格。坚持工作禁止消愁解闷只是对生活实践期的要求,不是要你一辈子如此。我最初的半年是这样的,后来也有娱乐的。但娱乐已不是为了消愁解闷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森田疗法就是对人生根本态度的塑造。

(患者)这么快又写信是因为对你这次的来信仍有不同的看法。

我承认带着症状可以做事,比如我一直在上班,比如今天我还去拍了证件照。但这样做并没有带来信心和勇气,相反使我一次次从别人的反应中看出我是紧张的、有问题的。我的自信心只是更受打击。“外相整而内相熟”,我是努力保持微笑,主动和人打招呼,但没什么用,同事仍然在回避我。我的情绪也仍然时时变坏。我知道森田疗法强调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情绪,但我的脾气变得那么坏,连妈妈有时也觉得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话我怎么能在生活中有一种良性的体验呢?

真的,我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有症状而不予体验的境界。我知道我的问题之一是注意力的固着,但我怎么才能转移注意力呢?我只要出了门就会紧张,注意自己的呼吸和咽唾沫动作,如果看到别人回避或不舒服的反应会更紧张。即便有时候专心于某件事的时候,会有忘我的状态,但一旦放松,思想马上就会回到老问题上。甚至有时和家人说话,心情很放松时,也仍有一根神经在注意我的症状。不知道你当初是如何带着症状去体验的,可以详细说一下吗?

我承认行动比语言更重要,但如果我的行为不自然、不自信,别人如何能相信我呢?一个简单的例子,同事来问我问题,如果我回答时显得迟疑,或者脸先红了,那么即使我的回答是正确的,别人也不会十分相信,往往会再问别人求得证实。相反,如果我的回答显得很自信,那么哪怕答案不是很对,别人也会笃信。人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一种信息,甚至是更为准确的信息,不是吗?所以,我带着症状做事难道会改变人们的看法,使他们不回避我吗?还有,每个人都会受心理暗示的吧。比如,一个人不停咳嗽,那旁边的人也会觉得喉咙痒,想咳嗽。那么,我认为同事或者我接触的其他人受我的影响只是我的主观臆断吗?

此外,我一再关心治愈率的问题是因为我怕自己治不好,或复发。我知道这是思维有问题的表现或是自己疑病素质的表现,但这念头挥之不去。而以前,我只要一旦出现不好的念头(如会不会见亲戚脸红),越怕它实现就越会实现。所以,对这个问题,怎么克服呢?

最后,再次谢谢你诚挚的帮助,祝你的网站越办越好,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

(王晓松)你的这种观点就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典型。另外我希望你不要在理论上做过多的辩论,其实就算我说服你尽管有症状,能做到就行,但遇到事情你还会觉得症状缠身。森田说:不仅用脑子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另外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穷追不舍,你和不安抗争,它就一味地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惧,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我的体验就是当你一味祈求“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以消除自身的某种症状时,症状反而会加重,而当你逐渐为另一症状所困惑或专心于其他事时,这一症状则会减轻甚至消失,这就是顺应自然的真谛。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去设法改变自己的症状和性格,这样症状和性格就会自然改善,从而造成一种无不为的状态。你过分纠缠于症状的纠正,这种态度本身就不利于对顺应自然的体会。另外我给你讲我同学的一个例子,他也是个神经质患者,但他总喜欢和我辩论,森田疗法究竟能不能治疗,它有哪些弊端,结果很多年他对森田疗法也没有切身的体会,仍旧没有脱出这种怪圈。事实上经典的森田疗法开始时不向患者讲太多的理论,就是避免神经质患者过分纠缠于理论(行动少,理论多,这是神经质患者的特点),只有在患者经过1~2周的卧床期后才给讲点理论。你所说的那些症状我也经历过,但学习森田疗法是无法立刻纠正的。我在训练半年时没发觉自己有什么变化,在训练一年时才有点体会,但到第二年时发现自己的那些症状都神奇地消失了,自己也变得非常善于交往,健谈了。这就是说,症状是不知不觉地消失的,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生态度的转变,就是根治了。懂了吗?如果你单单为了治疗症状而进行森田疗法,那你肯定不会如愿以偿的。

来信把你的实践方案邮给我。

附:生活的准则

情绪为准则:是指注意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患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睬,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目的为准则:指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譬如外出去买竹子回来,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也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心情好与不好都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行动为准则:唯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窃;反之,即使想过多少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从这个意义,森田对情绪要求“既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天天是好日: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患者)谢谢你发来的文章。

我又碰到了新的困难。自春节回来后,我就没有什么工作可干。新的项目又开始了,所有参加上次项目的人这次都参加了,除了我。这一直以来是我所担心的(开始怕通不过试用期,后来就一直担心没有工作做,所以一直希望自己快点好),我怕自己没事干或是被辞退。现在我真的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我曾向经理要求过,但他以人员已满为由,推托了(而实际上他从其他经理那儿要了一个没经验的同事来)。为了证实原因,我询问和我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同事,同事对我说我的工作没问题,但看上去比较紧张和不自信,经理也说过我比较“闷”。我真觉得我在公司可能待不长了。

真奇怪,受了这样的打击,我还是会注意我的呼吸和咽唾沫。这几天来,有几次好的体验(专心做事,如现在写信而没关注我的症状)也没对我产生多大的影响。同事也是老样子,周围的人总是有奇怪举动(不停地咳嗽,拍袖子等等),或者我打招呼时,他们回答时头也不抬。算了,不说了。要违反我不抱怨的准则了。

我会好好体验你发给我的文章的。

(王晓松)你能体会到这些已经很好。尤其是专心做事就忘记症状的体验正是情绪和症状自然变化的体验,是注意力转移的表现。你要记住:意志管行动,行动管情绪。坚持下去,不要因为工作中的不顺利就觉得森田疗法没有用。要知道森田疗法是不会在几天内就学好的。停止抱怨,像忍受牙痛那样忍受自己的症状。森田疗法最忌矫角杀牛式的应用,要知道它是不会改变你的症状的,你的症状只有在你放弃改变的努力和关注时才会自然地消失。当症状来时要采用不问疗法。如果你能听我的建议坚持实践,我坚信你的工作会变得好起来的。每天都要不断地干点什么,记住了吗?

下面是患者11月份日记摘录和晓松的批注。

(王晓松)你好,下面我还是分段给你的日记批注。

“02/11/01:今天是实行森田法以来的第一个星期。由于书还没有买到,所以说也不是十分严格地遵循自己定的标准来做。自己还是十分情绪化,忍不住要抱怨和探究别人的反应,不能做到不过问的治疗态度。特别是最近的项目我没有参加,什么工作也没有,我心里特别难受。总是忍不住想是我的症状阻碍了我,恐怕再也不会有项目做了,我在公司的日子待不长了。我知道是我的恶性循环还没有打破。在心底我还是希望快点好,希望自己在别人的面前特别是同事和上级的面前一切如常。但是,我真的做不到无所谓。我不能漠视别人的回避态度,忽视我现在的困境。怎样才能打破这一怪圈呢?”

“顺应自然,为所当为”不是回避症状,而是带着症状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想消除症状这也是一种心理的自然现象,也任其想吧。如果对这种想法也加以抵制,那又成了一种执著。所以做不到无所谓,就任其做不到吧。现在你应该想想你该做什么事才能改变你的现状,即“为所当为的定位”。当你想好后无论你有什么症状,都要带着症状去做应该做的事。就好像刚开始戴眼镜的时候那样,尽管别扭,但还不得不做事,慢慢就会与之和平共处了。另外我所说的为所当为是指做应该做的事,而不要为了消除症状去做与之相反的事(比如对人恐怖就强迫和人交往),这是森田疗法与行为疗法的区别。

“星期天,同学邀我一块去看老师。毕业到现在我跟他们都没什么联系,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我犹豫了半天,还是找了个借口没去。我不希望以前的同学和老师知道我现在的样子。已经有过这样的事情了,上次和室友的见面对我真是个打击。现在我真的是什么朋友也没有。以往的朋友投入了他们自己的新一阶段生活,而我还没有融入新的环境中,又怕和人见面。有时候真怕自己会越来越孤僻。同样对三月份的培训我也很担心,担心和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经历一样,是个痛苦的过程。”

担心是正常的,如果是我也同样会有。对你来说,尤其是对培训和见以前的同学这样的事。我很清楚你对自己的症状无法容忍的感觉,因为我也曾有过,你自己也不要强迫自己容忍。这就像毛毛虫那样,没人会喜欢的,如果强迫自己喜欢是不可能的。你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违反顺应自然的,因此你就应该带着症状和对症状的厌烦去工作吧。和同学见面,三月份的培训,如果按照为所当为的原则就应该去做。尽管你可能因为症状而不能做得很好,但只要你带着症状以及可能的“后果”去做就行,不需要也没法改变你的症状。如果想等消除了症状再做事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有所领悟。这是治疗的重点,你能做到吗?

“真的不知道要不要选择住院治疗。也许,这样能好得快点?不知道我现在这样硬撑着到公司,是不是有点厚颜无耻?已经半年了,原先我曾向在外地的好友诉苦,现在她也有些不耐烦了。是啊,在别人眼里,我有这样一份好工作,还要有这样莫名其妙的恐惧,真是有点可笑又无聊吧。星期天和心理咨询师谈时,我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还是说下次决定。只是让我谈了自己的一些情况。我不免有些疑惑,这一回的咨询有用吗?”

住院治疗当然好,但最好是用正规的森田疗法。现在中国有许多医院虽然说自己用森田疗法,其实只是一种说服疗法,并没有提供劳动的场所和实践的机会。曲伟杰的心理学校还可以,但只是以卧床为主,不过效果很好。我告诉你一个实践森田疗法的捷径——家务劳动。我就是从做寝室卫生开始的。其实家里真正能提供的劳动机会并不多,你要抓住每个机会。做家务可以使你从内向转变成外向,是森田实践中的关键一环。另外不要抱怨,这是生活实践期的要求之一,希望你好好阅读我的森田实践专栏。

“星期天去舅舅家了。妈妈因为我的事心里也很烦,忍不住向舅舅说了。舅舅怕我太封闭,特意要我们去的。在舅舅家我有时还有症状,但心里比较放松。很奇怪,妈妈和舅舅说明白后,我不太怕舅舅了。”

怕也是自然,不怕也是自然,为什么只把不怕当做正常的呢?下次把你的实践计划给我,你可以维持这种通信。

多谢来信。

下面是晓松有关患者实践计划的回复。

“关于我的实践计划,如下:最近三个月不看小说、VCD;尽量不向家人抱怨、发脾气;每天跑步或爬楼梯、做家务;学习专业知识(一个月内看完3本材料),看管理书(1本),听英语,每天看看森田疗法方面的书(从网上下载的,我已打过电话到人民卫生出版社,我要的书已经没了)。这个计划我上次已给你发过,是否要改进?”

“最近三个月不看小说、VCD;尽量不向家人抱怨,发脾气;每天跑步或爬楼梯,做家务”这个计划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做家务,一定要坚持。要在劳动中体会心态的自然变化。学习专业知识没必要定具体量的计划,这往往完成不了。关于这点我建议:[1]不制订计划。多数人制订计划后是完成不了的。做什么计划都是没有用的,而如果去做,可能你的效率要超过你做的任何计划。[2]每天都要不断地干点什么,这样才能使精神处于活跃状态。也就是说看倦了这本就换本你喜欢看的,在状态好时再看不喜欢看的。这样总不让自己闲下来。[3]如果出现不喜欢看的,那就任其不喜欢好了,本来读书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要带着这种不喜欢的感觉继续读下去,这样一天下来你会发现很有收获。森田说,日日是好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说要以每天做了多少事来衡量一天的好坏,而不要以心情的好坏来衡量。这样才能获得这种境界。

“还有,我考虑了你说的‘为所当为的定位’。在我的公司里,在人际关系方面就是要求我们善于与人沟通。而这正是我从进公司以来就特别担心的事,这部分造成了我现在的恐惧。那么,我现在是不是应该不管自己的恐惧和别人回避的态度主动和人接触呢?是不是应该主动和经理交流,向他争取新的项目机会呢?这样的为所当为我恐怕没有好的效果,但不做,也不会改善我的现状,我也很难在公司里立足。这两天,我一直在想,当初抱着接受挑战自我的想法选择了这家公司是不是错了。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我的性格内向,应该去当老师或者进银行(本来我有这样的机会)。听了他们的话,也许就没有今天的痛苦了。”

对症状要像忍着牙痛那样,做该做的事,你的立足点很对。如果这是你当前应该做的事,那就要去做,而症状只能忍着。你今天的痛苦绝不仅仅是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假使你去当老师,可能在给孩子们讲课时会感到更不适应,这是因为你有疑病素质的存在。治疗就是要陶冶这种素质。

在生活实践阶段,你要以劳动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事,该做的也要做。但一定要注重劳动的体验,尤其是体力劳动。在劳动中要比学习和做事更容易体会到情感的自然变化,也就是体验到情感规律的作用(而不是理解)。释迦牟尼在得道时说他悟出了“诸行无常,生者必灭”,也就是有生必有死,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但释迦牟尼是体验到的,因此才如此深刻。森田疗法是通过体验情感规律来让人们在体验中逐步陶冶疑病素质的。

另外我想你要转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症状,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性格。所以我教你一个转变性格的方法:首先确定自己要转变成什么样的性格,然后每天记下自己做的一件和以前做法不同的事,要求只写做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不要写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成绩及哪些症状有了改善,以体会“日新又日新”的境界。

下面我提出今后咨询的要求:

[1]最好每周写2~3篇日记,来信寄给我,我进行批注,这是森田的通信治疗方法。

[2]每天必须记日新记,就是上面所说的每天记下自己做的一件和以前做法不同的事,附在邮件后面,有了日新记我才会给你回信。

[3]每周咨询一次,次数过多就会陷入理论的探讨,不利于你学习森田疗法。我想你现在就有这样的倾向。

祝你能早点有所体会!

下面是晓松对患者2月份日记的点评。

2/26

“这几天对自己不是很严格,没能照着自己的计划执行,人还是老样子。不过,上星期总算有事做了,而且还很忙,连续加了两天班。别人可能不愿加班,但对我来说有事做比什么都开心。”

这是一种好的体验,要继续坚持行动,体验行动带来的新感觉!

“但是和大家仍是没有办法交往,症状一点也没好。”

症状不会好转,但你还是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不是吗?为什么不能像戴眼镜那样接受症状呢?

“加班晚了,同事请我吃饭,我们选的馆子只有几个人,我挺想和她聊聊的,但总是没法放松,总在注意自己的症状,同事不禁皱着眉头看着我。”

尽管不能放松,但还是能进行交谈的,既然改变不了紧张,为什么不带着紧张交谈呢?

“这两天我试图给自己安排更多的计划,希望能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不要计划,每天坚持做该做的事!

“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加了公司的集体活动,当然这也是不得已。我已经几次回避了,这次总算硬着头皮去了。虽然我几乎一直觉得不舒服,有症状,但玩桌球时还是挺高兴的。”

是呀,症状有时并不是很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带着症状不是也很好?人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嘛!

“只不过,和我一起玩的同事不停地换。这个周末就要出去培训了,我心里一直不太想去,同去的同事更比我还拖拖拉拉,以致现在票都要订不到了,我总觉得这是我的原因。每次我找他们商量,他们都十分不起劲,而他们之间却有商有量。我这副样子,谁愿意同行呢。要是以前,我会对这次培训机会感到很开心的。”

别人不去就自己去好了,要坚持行动!

“上周五在客户那儿遇到高中的同学,多年未见,本该好好聊聊,我却匆匆告别,连人家的名片也没要一张,唉!”

不要后悔过去,想想最积极的做法是什么,如果什么也做不了,那下回注意就行了,不要再想了。

(六)易家言体验集(王晓松总结)

易家言,发现会总版主,强迫症治愈者。其代表作《我是怎样找到森田疗法的》,生动地叙述了他二十多年来强迫症的苦难经历,使广大会员深受鼓舞。一会友看后说“看完后,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以往的疑问、焦虑一扫而空,谢谢易前辈。”下面这些体验,他说像轨迹一样记录了他好起来的过程。

1.一点收获

几年的森田疗法的学习与实践,使自己有了收获,性格的完善便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对付强迫神经症需要切断交互和进行性格的陶冶。以前我的性格是比较偏激的——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不顾客观实际,想尽办法去办,其结果是经常失败。这样又引起失落感、失望,怀疑自身能力,使心中常被矛盾困扰。而这几年来,自己在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中懂得了一些道理,有了亲身的体会,潜移默化地、逐渐地使性格完善了起来。如今,性格不那么偏激了,与人相处融洽了,不过头了,办事效率提高了,思想更加稳定了,实事求是、顺理成章了,心理冲突减少了,生活中轻松愉快了。森田疗法在治愈了强迫症的同时,也使我在其他方面受益。

2.一点想法

有的网友在实践的过程中由于仍然受症状的干扰,就一直希望能得到森田疗法以外的方法,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也许在该疗法以外有更适合你本人特点的疗法,这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或者在探索之后又回到了森田疗法上来,这是好事,因为这将坚定你对森田疗法的信仰,对实践的态度不再犹豫。

强迫神经症的治疗方法不能等同于其他疾病的治疗。许多疾病通过吃药,可以杀死病毒,有的通过手术可切除病灶,而强迫神经症则是采取接受症状,切断交互,融于自然的办法。接受症状不是消极地认同症状,而是一种治疗的办法,希望各位理解这一点。

3.正确实践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作为一种科学的疗法,所适应的是神经质症。就强迫观念而言,该疗法是最好的。因为它顺应了强迫观念者的情感规律,能使有该症状的人阻断交互,减轻痛苦,最终融于自然,对事业心强的人,能助其成功。除了这一类的适应证以外,可能不会有理想效果,或仅能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实践森田疗法的人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要大胆探索,多方面实践,找到最适应自身症状的解决办法。如果除了自身的强迫症状外,面对不属于该症状原因所带来的苦恼,仍然使用森田疗法,则有些牵强了,一味去接受那些本可解决的苦恼,则是消极的。

4.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森田疗法的核心是事实为真,所叙述的理论、方法、病例都是为了解析其核心。我们所需要领会和掌握的是核心,而对于方方面面的叙述,则不能拘泥。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其症状的表现也十分复杂,对别人的看法、体会不能照搬。这不是不尊重专家的观点,甚至质疑专家的观点,因为专家也会告诫我们实践一定要跟自己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正像施教授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事实为真为核心,走出自己成功的路,这是森田的精神。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揭示情感规律,使该疗法更加丰富,与我们的生活更贴近。千条江河归大海,希望每一位会员像河流一样,像溪水一样,在流淌的途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障碍物都能顺其自然地改变自己的形态顺利淌过,最终归入宽阔的海洋。

5.由一部电视剧片段想到的

前几日,看了一部电视剧(名称好像叫《秘籍》)。其中一个片段似乎用人物的直观表演说明了强迫神经症的特征:一个武士摆着一个固定姿势,灵魂开始行动(主观思维开始行动),他全副武装与一个对手打了起来,这个对手变化多样,变成男的、女的、体壮的、体虚的,而后成为一个固定模样的蒙面人,打斗翻滚,功夫了得。这个武士决心要打败对手,用足力气猛击对方。但这时候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当他猛击时,对方变成两人,再猛击这两人,又派生出四人,越打越多,成倍数增长,最后他被团团围住,无法招架。他不得不停止打斗,这些派生的人逐渐合并,最后又成为一个人,也没有表现出剑拔弩张的气势。当他从遐想中回来后,像是南柯一梦。

6.不要追求痊愈

前几天有的朋友问怎样才叫痊愈?期望自己能早日痊愈。这种迫切的心情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这正是恢复大脑功能的障碍,是交互的根本,若不拔掉这个根本,就会强化症状,并带来无尽烦恼。我们需要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和行动。接受症状,与之共存。不排除、不回避、不沮丧、不分析、不回顾、不调整,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把症状放在一边,待波浪平息后正常的感觉自然要来,如果不这样就会加剧波浪,延缓或者阻碍正常感觉的到来。强迫症是顽固的,也是残酷的,它不可能因为你的排斥、回避、分析、回顾而离开,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在一边,为所当为。希望大家不要追求痊愈,而是正确地行动。事物的发展规律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7.感慨

如今我理解了这一观点的深层次道理,这是一种高境界的感受。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这种状态是以均衡的最优化的性格为基础,以此为基础而表现出的均衡心态正是这种优秀性格的外在表现。这不是强为,正是这种均衡性格的自然表现,是顺其自然的。若有强为的感觉,说明还不具备均衡的最优化性格。人若太过高兴之后就会出现情绪的下滑,从而出现伤感,这是无法抗拒的情感规律。试想当你处在很高兴时,由于情感规律的作用接踵而来出现悲伤,这是多么难受的事?

小时候听说过这样的故事:秦始皇统一六国、扫清八荒后,外出巡游至一处山林,忽然狂风大作,刮得树林发出狼嚎般的吼声,令他万分不悦,遂下令把山林全部砍光。看着被砍伐后的光秃秃的山,他有一种无人能感受到的满足。可就在这时,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情绪陡然一落千丈,泪如雨下,这又为何?秦始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万里疆土,有三千佳丽,他还缺什么?原来在他享受人生,阅尽人间春色,享乐达到极致时,想到了自己终有一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想想其中包含的深刻涵义。

8.为什么神经质症者不患精神病

精神病是很复杂的,一是他的精神病素质,再就是具有精神病素质的人在巨大的刺激之后会诱发出精神病。而神经质症不同,他所具备的是神经质素质,这是自然属性,在遭受巨大刺激之后诱发的是神经质症。强迫观念是极强的惰性灶,吸引了他所有的注意力,不可能把其精力引到其他的心理冲突上面去,即使有也是暂时的,最终还要被强迫观念拉回来,这从客观上造就了一种把各种冲突拒之门外的条件,没有这些心理冲突也就避免了引起精神问题的巨大刺激。神经质症者在遭受症状的打击之后,更注重性格的均衡,由于对精神病的惧怕之心,使之进一步具备了较强的内省,更加情不自禁地主动预防精神病,这是社会属性。这两种属性使精神病无法进入他的大脑。负责任地说,直至如今,我从没有听说过神经质症和精神病在同一个人身上兼而有之。神经质症者不管如何怀疑自己像精神病,永远也不可能是精神病。暴雨之后是彩虹,回头想想暴雨,看到后来的结果,得到的是放心。日久之后或许会对曾经给你带来恐惧的暴雨付之一笑。

9.请看心理治疗权威的观点

今天看了一位网友发来的短信息,介绍了北京心理治疗专家康成俊大夫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论点:日本的研究表明“神经质对精神病有免疫力”。也就是说没有神经质性格的人比有此性格的人容易患精神病。我认为专家的话是有科学依据的,不是针对一人的暗示性疏导,所以我坚信专家的话。

各位强迫神经症朋友,我们应为此感到庆幸,因为神经质的性格使我们有了免疫力,担心自己成为精神病的朋友,那只不过是精神病恐怖,是恐怖症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强迫神经症的特征。种牛痘的人不得天花,而天花正发生在那些没有种牛痘的人身上。

10.您注意到这一情绪化的因素了吗

通过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大家都知道神经质症主要来自于主观上痛苦的体验,而在外人是难以觉察的。为什么总是自己把病字挂在嘴上呢?对于这个“病”字,在下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在此不必细说。我认为把这当做是病,有不少的个人情绪化成分:因为太痛苦就气得自己骂自己有病,这来自于对症状的痛恨,是痛恨情绪的发泄。拿我来说,以前由于症状长期的折磨,真是恨得要死,就自然而然把这当成病,还骂自己得了精神病。其实没有任何人这样说我,是悲愤交加的情绪使我自愿戴上这顶帽子。

11.关于“治疗”和“痊愈”

从字面上来理解“治疗”与“痊愈”二词一定与病联系在一起,没有病还谈什么治疗和痊愈呢?对其他的疾病可以这样理解,然而就森田的观点而言这两个词的涵义则是很特别的。首先它是神经质症而不是神经质病,“症”和“病”不仅在于它们的分量不同,而且有深层次上的区别;其次这是功能障碍而不是病变,一个“障碍”、一个“病变”同样有深层次的区别。上述两个深层次的区别实质是本质的区别。再次是使障碍消除的方法与对其他病的治疗不同,前者主要是转变观念、信仰森田哲学并实践,而后者则是打针吃药等等。所以把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当做是治病是不妥的,有了这样的执著心是你实践中的最大障碍。那么到底该怎样呢?就是要你把给你带来苦恼的心绪融于自然,变排除为接受、变回避为共存、变心理冲突为心理顺应,这样的结果将使你的功能恢复,痛苦的感受会逐渐远离。

12.顺其自然与潜移默化

现在对怎样学习、实践森田疗法,怎样顺其自然的说法较多,有的说不要执著于理论,有的说实践森田疗法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用宗教界的话叫做“法无定法”,这些说法都不错。但这也引起了人们的困惑:既然不要执著于理论,为什么要学理论?要求顺其自然,为什么又说这样也行那样也行?其实学习和实践森田疗法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归顺森田的,一定记住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首先有一个信仰森田思想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之下逐步理解、步步深入、一天天提高,并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加新鲜的东西。当你到达一定境界时,当森田的思想已渗透到你的血液,成为你生命的动力时,就会体会到不要执著于理论、这样也行那样也行的道理。

13.关注与片面

神经质症者因为与人交往的障碍,非常关注交往对象对自己行为的感觉,总认为对方看出并在意自己的行为障碍,其实这是有些片面性的。不错,你的行为障碍会使对方尴尬,但是对方对你的感受并不全像你所判断的那样。首先他把你看作正常人(你的正常的主流行为告诉他们的),当你障碍出现时,对方的尴尬实质上是潜意识在情不自禁地要与你保持平衡,是对其自身的约束——也许他以为是自己没做好才引起你的不适;再就是对方不可能对你的行为作出分析、去找原因,因为各人都要忙自己的事,并且他也有自己的困惑,甚至有鲜为人知的苦恼在纠缠他,他又怎能像你所判断的那样花费精力去关注这些问题呢?

14.讨论:神经质症者不易患其他的病?

人的身体状况应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不可能健康得一点毛病都没有,也不可能除了病还是病,不会绝对健康,也不会绝对都是病。健康和疾病会同时存在,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为我们是医学上的门外汉,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准确解释,但是用哲学的观点是能解释的:矛和盾同时存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事物。

神经质症者的身体状况如何呢?据我所知许多网友除了此症外,没有其他的什么毛病。拿我来说,除此以外,其他方面是健康的,比一般的人都健康。在别人的眼里我的身体素质很好,虽然有点高血压,也只是遗传引起的,因从不量血压,是不是真高还很难说。因强迫症使我获得了对立统一的平衡,否则我会患其他的病,这只有通过哲学观点来解释。

把哲学的观点放在一边,就事论事来说,为什么神经质症者没有其他的毛病?我分析有以下原因:[1]神经质症是你的易感素质,在身体系统中不会有多方面同等重要的易感素质存在。有的易患胃病、有的易患肺病,胃和肺分别是他们的易感素质。很少听说一个胃溃疡者又得肺结核的。所以得了神经质症就不易再患其他的病。[2]有些病是自己整出来的。有人本来身体健康,但又过于关注健康,非要在自身找点病出来才踏实,心理才能获得平衡,这来自于生的欲望,一点小病乱投药,或情绪非常易受影响,小病大养,整日心事重重,造成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不得病才怪呢。而神经质症者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哪有心思去想其他问题?客观上造成身体机能得以自然循环,有点小毛病也在循环中调整、消失,所以也不会节外生枝地闹出什么病来。

所以神经质症者也是因祸得福,若能把此症与其他病同等对待就太好了,这就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更有利于康复。

15.实践森田疗法的体会三则

(1)因为强迫神经症的干扰,使我们不能以较好的状态学习和工作,在一些方面无可奈何,不可避免地成为弱势并产生自卑感。有的网友一直在努力排除自卑感,力求改变弱势状态,其实这是欲速则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因为这些弱势和自卑含有症状的因素,越想改变则越造成交互,从而进入不良循环,其结果是愿望实现不了反而强化了弱势和自卑。怎么办呢?唯有接受是明智的选择。这表面上看是消极的、无奈之举,实际上,表面的消极后面将是积极的状态出现,这可跳出不良循环,使自卑感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积极的状态出现,其结果是使弱势得到扭转并逐渐向强势迈进。这就是实践森田疗法的微妙之处,是深一层的道理。

(2)王晓松说过,森田疗法是实践疗法,不是认知疗法,这一观点很有道理。谁都知道强迫观念是错的,都能说出一大堆错的理由,但这有什么用呢?这个“固结”非常顽固,是功能性障碍,不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都不能不让它出现,唯一的办法是“事实为真”的实践。认知从实践中获得,这里的认知不是懂得强迫观念本身错在哪里,而是什么样的方法最好,最有效、成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直到走出困惑。

(3)我有了新的感悟,对精神病害怕、敏感,或不愿别人产生这样的嫌疑,正是症状的表现。若完全无所畏惧、无所谓、坦然自若,那就证明症状已远离。让有这方面困惑的网友向着这一目标前进吧。

16.把握神经质症和精神病的分水岭

前一段时间有的网友对神经质症和精神病的认识方面进行了一些讨论,有的总怀疑自己不是神经质症,说到底还是对精神病的害怕和恐惧,是强迫神经症的一个表现形式。

我们一定要明确二者有本质的不同,也不存在互相转化。精神病患者绝不可能光顾该网站,原因有二:从主观上说,他们不认为自己有病,没有自省能力;从客观上说,他们对该网站上的内容不理解,也不可能交流。所以来此的网友不管怎样怀疑自己,你都不是精神病,这一点尽可放心。

17.实践森田疗法要持之以恒

在实践森田疗法的过程中,有的网友由于对实践的长期性缺少心理准备,或者症状的干扰太严重、太痛苦,排除症状的心情急切,在实践过程中看不到显著效果,使信心动摇,对森田疗法产生怀疑。其实,因为强迫观念的顽固不化,要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大脑的功能受到损伤,要恢复常态,有一个逐步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症状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实践需要时间,实践要贯穿于时间始终。拿我来说,上网参加发现会有一年了,症状的反反复复不知有多少次,但自己和自己比,的确变化很大。如果没有这样的网站,没有这样的实践和探讨机会,我肯定是老样子。相信有许多网友会与我有相同的体会。自己还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实践,虽然恢复较理想,但有些方面还是脆弱的。今后要把森田理论当做思想体系去接受,把各种不适感觉彻底融于自然。

18.几点体会

(1)几年前在市心理卫生中心学习,教员讲课说:“人为什么要不愉快?一生中就这么些光阴被不愉快占去了,又何必呢?真是太划不来了”。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但缺乏科学性。要知道人的心情是不能用“要怎样”或“不怎样”来进行主观控制的,要顺其自然地流露,这样一来才能回归自然本性。在流露出痛苦的同时,也流露出好的心情。这种顺其自然为返璞归真找到了方法,符合哲学。所以中心教员的说法只能是空洞的说教,对常人特别是神经质症者没有一点用处。

(2)强迫神经症患者有很多的优点,具有比常人更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这两种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先天的素质,再就是通过神经症的爆发而造就的。所以对神经症素质和强迫症不能一概否定。

(3)神经质症者的确有先天素质因素,思维太深就是重要的一方面。思维太深,看问题就比一般人深,是非就太清晰,从而造成办事太认真,看问题太本质,要求自己就太高,太高了就造成内省太强,性格就内向,对很多问题看不惯,与外界交往就困难,有时就难以沟通。请各位分析是不是这个道理?

19.对森田疗法要活学活用、要创新

晴天云的话很有道理,不能拘泥森田疗法的理论,钻到里面出不来。我认为,对森田疗法要活学活用,不能机械化、教条化,要有创新精神。森田的最大贡献在于揭示了本已存在的情感规律,森田疗法遵循这一情感规律将其运用于神经质症的治疗,使之成为科学的治疗方法。若没有森田先生的揭示,还不知有多少人饱受症状的折磨而不知所措、苦苦探索。森田理论的核心是“事实为真”,这是真理,也是森田疗法的基石。森田先生的著作和后来的推崇者如长谷川、洋三等都围绕这个基石对森田疗法展开论述,怎样对待不安、怎样用行动转变性格,还有一些患者治愈的范例,读起来脍炙人口。但是十几年、几十年前出版的书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的局限,这是不言而喻的。有的网友可能找不到书中所叙述的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无法对号入座,因此,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神经质症或担心是不是其他的什么病。其实这正是书中阐述的局限性所在,不能陷入教条。还有的不知怎样才是顺其自然,不知道实践的方法对不对。我们首先要记住“事实为真”这四个字。什么是事实?你在真实地活着,在工作、学习,在孝敬父母,即使有痛苦,在与人交往时有障碍,但你始终与正常的人群在一起共事,这是真实的事实,不管书中有没有叙述与你相似的症状,这些事实摆在面前。有的怀疑自己有精神病,但却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工作方面也与周围的人保持同步,这若放在一个真的精神病患者身上是不可思议的。不管你怎样自疑,但你的外在表现告诉别人你是正常的,即使交往时有障碍,久而久之别人认为这是你的个性,最终会接纳。因为人是形形色色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怎样叫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你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使苦恼融于自然或解脱就行,有的是接受痛苦、有的是迎接症状,我认为迎接比接受、忍受更高一筹,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能迎接,有的就不能迎接,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所以希望各位活学活用森田疗法,用自身有效的体会、感悟去丰富森田疗法,更加全面地揭示本已存在的情感规律,使之得到补充和发展。画家齐白石说过,临摹我的画,若只机械临摹者死,若在临摹时融入自己的风格则生。细细想来是很有道理的。

20.牢记症状背后的东西

对有强迫神经症的人来说,症状的表现是非常广泛的:强迫观念、社交恐怖、对顶头上司恐怖、视线恐怖、鼻尖恐怖、怕尖锐的东西、强迫疑虑、强迫计数等等。这是来自于自身内在的痛苦体验。就外在表现来说,主要是与人交往和适应能力的障碍。而旁观者感到的是与人相处方面的困难、尴尬或难堪,在思维和处理问题方面有些幼稚等,但却不会认为你精神上有病,若他认为你有病恰恰是他自己有病,因为你的行为是正常的。作为强迫症的人,对症状是不能忍受的,首先是痛苦难忍,再就是在追求完美性格的驱使下,对处人、处事的不顺当不能容忍,因此势必要排除症状。其实症状都是表面化的东西,它的核心是功能障碍,这才是最本质的问题。清除表面的东西没有用处,根本清除不掉,其结果只能造成交互,增加焦虑。症状的表现不以人的愿望为转移,再有毅力的人想从主观愿望出发去排除它,只能是螳臂当车,最终必败。

因此强迫症者在被症状折磨的时候,要理智地想到功能障碍这个根本。对患者来说,也许症状的这个表现形式没有了,又会以其他另一种形式来折磨你,这是后面东西在起作用。既然如此就不要跟症状较真,而应该去对功能性的障碍寻找对策,最有效的对策就是接受症状,与之共存,这样一来功能性障碍的指挥强度就要收敛。症状是功能性障碍用于折磨你的一杆枪,不是罪魁,你不与它对刺,它也就不会以那样水涨船高的力量来刺你,最终融于自然。功能性障碍在当事人与症状的和睦相处中渐渐消除,回到正常功能。这才是强迫症者的根本作为。

21.实践证明强迫神经症完全可以治愈

我今天非常激动地告诉每一位会员:是森田疗法救了我,是这个网站救了我。上周我看了“森田教程”中晓松先生所提到的当强迫观念袭来时患者的四种错误做法,我以前都曾有过。特别是每当强迫症袭来时,我就默念“忍受痛苦,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此时症状虽有所减轻,但效果不佳。我看了晓松所说的把症状完全放在一边,根本就不要抱着有意的心态去默念什么为所当为,只一心一意做该做的事。当看了这一表述后,感到又有了新的启发,刚开始实践时还有些不太习惯,且半信半疑,但实践了几天后感觉很好。在晓松先生的指导下,自己在森田疗法的实践方面又跨越了一步。

各位患者朋友们,我体会,强迫神经症是无法凭主观意志抗御的,它像顽石一样嵌在脑中,既然如此你理它干什么?你越去搬它,它就越有作为。你若不理,它虽给你带来痛苦,但会慢慢平息。以前我总试图把它彻底排除,干净彻底地消灭,想了很多办法,但总排除不掉,想再多的办法也是枉然。有时病似乎好了,但过几天又不行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几十年。但是,今天我凭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当我们真正把症状放在一边,与其共存,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时,我们的病就好了。

22.森田疗法的特色、精髓及治疗结果

森田疗法是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这是森田疗法的特色,也是森田疗法最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抱着这样的观点去实践森田疗法,可以像没有强迫神经症的人一样大胆地、全身心地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奋斗目标。而不要考虑是先治病再工作,还是待取得事业的成功之后再治病的问题。只要把症状放在一边,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在正常工作环境中去实践森田疗法就行。有人可能认为,若不把症状彻底排除,对工作干扰太大,怎么去干好工作呢?许多患者不能很好地实践森田疗法的原因就在这里,转来转去总离不开排除症状的执著心,总在以症状为中心的怪圈中出不来。其实,力争排除症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恰恰又无法排除症状,所以说是不明智的。因为你想排除的正是你排除不掉的东西,这样一来,你除了症状的干扰以外,又多了一个排除不掉症状的焦虑。而且在排除的过程中强迫症状还会加剧。这真是雪上加霜,对工作只会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想想这有多么划不来吧。若把症状真正放在一边,那么症状的波浪会逐渐消除,对工作的负面影响就要小得多。有的患者认为,让症状存在于脑中

同类推荐
  • 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你还在迷信智力测验吗?你还坚持认为贝多芬生来就是天才,而你注定平凡一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上了“基因决定论”的当了!神童、音乐家、艺术家、运动明星是万众瞩目的“天才”,我们习惯性地认为他们身上的出众天赋是非常罕见的,并且上天只将这种神秘的礼物赐给了极少数的幸运儿。书中作者讲述了很多关于天才的故事,读后你会发现,达芬奇、贝多芬、乔丹等有着杰出成绩的人无一不曾刻苦磨练自己的技巧,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经典的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懂得延迟满足自己欲望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成功;被告知“你一定很用功”的斯坦福大学学生,比被告知“你一定很聪明”的学生,学业成绩更优秀。所以,相比先天,后天的环境、教育方法、个人的努力对“成就天才”而言更关键!忘掉基因是一成不变的“蓝图”吧,别再以为天赋是上天送给人们的“礼物”。本书综合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学、儿童发展学等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人人体内都藏着一个天才”的新观点。找到成功的激情,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失败,不断努力,延迟享受,拒绝自满,将体内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你就可以创造出非凡的人生。
  • 实用奇方名药

    实用奇方名药

    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偏方、验方、秘方都是这个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的历史悠久,内容浩瀚,包含了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为炎黄子孙的繁衍昌盛发挥了重要作用。偏方、验方、秘方流传于民间,它对疾病的防治作用不可忽视,有时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中医护理评估基本内容、中医用药护理、针灸疗法及护理、推拿护理技术、内科常见病证护理、妇科常见病证护理、儿科常见病证护理、外科常见病证护理、五官科常见病证护理。
  •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本书的编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推广,使各地广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推动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鹿城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但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失败教训加以分析。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正在和即将从事、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为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中医实用特色技能:痹症应用篇

    本书以“识病真谛、特色技能、痹症论治”三方面为主题,汇集了作者的科研成果、国家专利、师承秘诀等特色技能,以“巧而妙,妙而精,精而准”的口诀编撰方式全面而细致的解读难点、疑点及要领,使习者易懂、易记、易用、易传承。
热门推荐
  • 卡斯迪特

    卡斯迪特

    只是在旅馆睡了一觉,当周子杰再次醒来时,竟然睡到了另一个时空,是冥冥中注定,还是意外?他要怎样回到自己的世界?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本书将康熙皇帝教子理念的精华,与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家教案例结合起来,分为五篇,其内容包括:治学态度、读书方法、道德修养、完善性格、待人处世等篇。
  • 我是GM

    我是GM

    一个精神世界,一个现实游戏,当你成为这个游戏里的一员是幸运还是不幸,故事有待于我们去揭晓……
  • 抗日之兵王传说

    抗日之兵王传说

    乔安邦,退役军人,偶然获得最强兵王系统,魂穿1937年的抗日战场,从此拥有了可以召唤陆海空三军各种火力支援,以及兑换各种武器装备的逆天能力。从一名普通的民夫,一步步成长为一个令日寇和汉奸们闻风丧胆无敌兵王!谨以此文缅怀所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奉献的无数中华先烈们,抗日英雄,永垂不朽!
  • 冥王狂妃

    冥王狂妃

    风云悸动,翱翔九天。万里苍穹,唯我独尊。这一生,唯有你我真正生死与共,比肩傲视苍穹!她是国家安全局暗部排名第一的特工,最黑暗的棋子,是杀人机器,残忍,冷血,无情,却一遭穿越。他是楚国的二皇子,满身仇恨,韬光养晦,是世人闻之变色的冥王。邪魅,冷酷,无情。却独独为她倾心。他,慵懒腹黑,她,冷情冷心,可是一旦认定了,即使是万劫不复也毫不犹豫!上穷碧落下黄泉!
  • 杀手启示录之抹杀者

    杀手启示录之抹杀者

    杀手是什么?收钱杀人的人。错,错,错,大错而特错!如果杀手的工作仅仅是杀人,那为何不干脆叫他们‘杀人者’呢?‘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才是杀手真正的工作,以及工作之全部。杀戮只会引发更多的仇恨与麻烦,从而给客户本身带来更大的痛苦与烦恼。所以,杀手的真正工作应该是‘消灾’,也就是消除那些给客户们造成伤害和悲苦的‘根源’。‘杀手’绝不是一份剥夺他人生命的工作,而应该是一种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彻底解决问题的事业!以上的荒谬论调就出自本书的主人公,一位自命不凡,脑袋可能有点秀逗的杀手。世上真有这种“白痴杀手”,而他还能活到今天?——您可能会如此发问。答案是:有的,而且他还活得很好。
  • 这个世界和我想的不一样

    这个世界和我想的不一样

    一个16岁的男孩,满怀着期望和理想,踏上远离祖国的异国他乡-加拿大。然而,这个网上所说的自由包容开放资本主义国家,却使他。。。这是作者我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所见所想。人设为虚构,但故事均为我或他人的真实的经历。
  • 被别人梦想充斥的日子

    被别人梦想充斥的日子

    只是想着混玩读书日子的陈折,却因为一位仙女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平静无聊的生活
  • 腾格里狼王

    腾格里狼王

    他,是孛尔贴赤那蒙语:“苍狼”,是腾格里最英勇的战士。他,是查干巴日蒙语:“白虎”,是“白鹿”命中的守护者。她,从未踏上过古老辽阔的草原,灵魂里却流淌着草原原始的血液。腾格里的召唤,命定的轮回,生生世世的姻缘,灵魂最终的归宿。
  • 特助先生帮帮我

    特助先生帮帮我

    她一直期待着自己白马王子的出现,在拒绝了别人无数次之后,对某人一见钟情,她开始大胆的展开了自己对他的追求。他一直在等待着和自己过一辈子的那个人出现,当她对他表白的时候,他对她开始有了变化。简单的爱情故事,说明了他和她的爱情,虽然两人爱得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是他们的爱情细水长流。。